《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教案(沪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2)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3)了解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能够运用元素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2)利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信息;(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2、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3)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应用;(3)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知识;2. 利用实验、动画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2)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3)设计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2. 学
3、生准备:(1)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2)查阅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基本信息;(3)准备实验报告。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组成元素;(2)提问:“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元素是什么?”;2. 知识讲解:(1)介绍元素的概念,解释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2)讲解原子结构,重点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应用。3. 实验探究:(1)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2)引导学生运用元素周期表,查找相关元素的信息;(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4. 课堂练习:(1)布置练习题,让
4、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解答和讲解。(2)提出拓展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1. 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2. 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序数等基本信息。3. 掌握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1. 学习氢、氧、碳、氮、钙等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2. 了解这些元素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3.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八章: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 学习元素周期律,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5、变化规律。2. 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 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预测元素性质和变化趋势。第九章:化学元素与生物体健康1. 学习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如碳、氢、氧、氮、钙、铁等。2. 了解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和缺乏时的影响。3. 学会通过合理膳食保持身体健康。第十章:化学元素与环境保护1. 学习环境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如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2. 了解这些元素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学会采取措施减少化学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七、教学方法6. 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元素周期表的应用;7. 利用实验、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8. 通过讨论、小组合
6、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9. 联系生活实际,讲解化学元素与生物体健康、环境保护的关系;10.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八、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7. 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九、教学准备6.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器材;7.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概念,准备实验报告。十、教学过程6. 教学内容: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排列规律,学习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7. 教学过程: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课后练习;8. 教学评价:课
7、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学生表现。7. 教学内容: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习化学元素与生物体健康、环境保护的知识;8. 教学过程:问题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小组合作;9.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学生表现。10. 教学评价: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学生表现、知识应用。9. 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10. 教学过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演示、课后作业;11. 教学评价: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学生表现。12.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表现、知识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元素的概念及其在物质中的
8、存在形式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以及元素在物质中的不同存在形式,如游离态和化合态。可以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水分子(HO)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以及金属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铁元素。重点环节2: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补充和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可以借助动画或模型来展示原子结构,并用图表形式展示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周期性和族性。重点环节3:常见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元素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让学生直接体验元素
9、的性质,如利用氢气填充气球来展示氢气的轻质性质,或者通过金属与酸反应来展示金属的活泼性质。重点环节4: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及应用补充和说明:这个环节着重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周期表来查找元素的基本信息。可以通过练习题或互动游戏来加强学生对周期表应用的掌握。重点环节5: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补充和说明: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探究这些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周期表的实例分析来展示同一周期或同一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本教案围绕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展开,通过讲解元素的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常见元素的性质以及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元素知识框架。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元素的基本概念、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这些都是理解化学物质组成和变化的基础。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