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教案公开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教案公开课.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的基本技术要领。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二、教学内容1. 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的基本动作教学。2. 抛球时的力量和角度控制教学。3. 团队竞技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的基本动作,力量和角度的控制。2. 教学难点:抛球时的力量和角度控制,以及团队的默契配合。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2. 演练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3. 比赛法:团队竞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五、教学步骤1. 热身活
2、动(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慢跑、关节活动等,预防运动损伤。2. 技术教学(15分钟):(1)讲解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的动作要领。(2)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教师练习。(3)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3. 实践训练(10分钟):(1)让学生进行抛球练习,注意力量和角度的控制。(2)设置一定距离,让学生尝试抛球至指定位置。(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抛球技巧。4. 团队竞技比赛(10分钟):(1)分组进行比赛,比一比谁抛得更远、更准确。(2)教师担任裁判,记录比赛成绩。5. 结束放松(5分钟):引导学生进行轻松的拉伸活动,缓解肌肉紧张。六、教学评价1. 学生掌握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
3、球的基本技术要领。2.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力量和角度控制,提高抛球距离和准确性。3. 学生表现出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参与比赛,增强集体荣誉感。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安全,预防运动损伤。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其他投掷项目的练习,如标枪、铅球等。2. 结合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进行综合性训练。3. 开展校内外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九、教学资源1. 实心球:每人一个。2. 测量工具:尺子或测量绳。3. 安全防护用品:护具、跌倒垫等
4、。4. 教学场地:宽敞的操场或体育场馆。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学习双手体前向前抛实心球的基本动作。2. 第二课时:练习力量和角度控制,进行团队竞技比赛。3. 第三课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抛球技术。5. 第五课时: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竞技水平。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补充和说明:这两个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基本动作的教学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抛球姿势和动作流程,而力量和角度的控制则是提高抛球距离和准确性的关键。教师需要通过示范、演练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二、教学重难点补充和说明:这两个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难掌握的部分。教师需要通过分组练习、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
5、践中不断尝试和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力量和角度。团队的默契配合也是提高整体表现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作。三、教学方法补充和说明:这三种教学方法是贯穿整个教案的关键。示范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演练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比赛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技精神。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三种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教学步骤补充和说明:这三个教学步骤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和技巧,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技术水平,团队竞技比赛则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检验。教师需要紧凑安排这三个步骤,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提升。五、教学
6、评价六、教学反思补充和说明:这是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自我分析和改进。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安全意识和个体差异的关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的重要因素。七、教学拓展补充和说明: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不同类型的投掷项目练习和综合性训练,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运动项目,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开展校内外体育比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技能力。八、教学资源补充和说明:这是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物资和环境。教师需要确保实心球、测量工具等教学物品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教学场地的安全和平整。安全防护用品的准备也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措施。九、教学进度安排补充和说明:这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时间规划和安排。教师需要合理分配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和练习。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