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9752663 上传时间:2022-04-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为加快构建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依据中共中心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仔细实行全国生态环境爱护大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关

2、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制度,切实履行政府生态环境爱护职责,强化污染者环境爱护法律责任,修复受损的生态环境,切实筑牢我市生态环境平安底线。 (二)基本原则 依法推动,改革创新。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由易到难、稳妥有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对现有法律未作规定的详细事项,依据全市生态环境爱护工作实际须要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立法建议。 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体现环境资源生态功能价值,促使赔偿义务人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实施货币赔偿,用于替代修复。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担当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

3、担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主动磋商,司法保障。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赔偿权利人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主动与赔偿义务人磋商。磋商未达成一样,赔偿权利人可依法提起诉讼。 信息共享,公众监督。实施信息公开,推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共享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信息。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向社会公开,并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 案例实践,同步推动。在全市选择典型生态环境损害案例,主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修复制度体系,形成部门间综合协调和联动机制,构建科学、可借鉴的推行模式,推动全

4、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 (三)工作步骤及目标 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分三步推动实施: 2022年,出台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例实践,逐步建立制度,形成模式,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顺当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2022年,通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实践,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责任主体、索赔主体、损害赔偿解决途径等,形成相应的鉴定评估管理和技术体系、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稳步有序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行。 2022年,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机制完善、技术规范、保障有力、公开透亮、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

5、损害赔偿制度。 二、工作内容 (一)适用范围及启动条件。本方案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草原、湿地、地表景观、地质遗迹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变更,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涉及人身损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不适用本方案,适用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涉及历史遗留且无责任主体的生态环境损害问题,由市人民政府纳入正常环境治理工作。 1.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启动条件。在本行政区域内,因人为因素造成国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且有明确责任主体的,按本方案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1)发生

6、国家突发环境事务应急预案中重大和较大突发环境事务的; (2)在国家和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发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务的; (3)在自然爱护区、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发生严峻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 (4)向环境(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非法排放污染物(含有放射性的废物、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危急废物等),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 (5)因污染或生态破坏致使基本农田、防护林地、特种用途林地5亩以上,农用地10亩以上,可利用草原20亩以上基本功能丢失或者遭遇永久性破坏的;致使其他林木死亡50立方米以上,或者幼树死亡2500株以上的; (6)

7、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赔偿权利人认为有必要启动赔偿程序的; (7)发生其他严峻影响生态环境事务的。 2.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管辖和启动程序。市辖范围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跨市(州)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报请省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由市政府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对本辖区内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进行初审,符合启动条件的,报经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审查提出看法,并报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由提出看法的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指导协调市政府

8、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对于跨市(州)发生的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由涉及市(州)政府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分别进行初审,报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审查提出看法,符合启动条件的,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提出看法的省政府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涉及各部门职能不明确的案件,报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确定详细的职能部门办理。 (二)明确赔偿范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清除污染的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律师代理

9、、诉讼等合理费用。依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进展状况和须要,提出细化赔偿范围的建议。 (三)确定赔偿义务人。违反法律法规,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担当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现行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爱护法律有相关免除或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四)明确赔偿权利人。依据国务院授权,市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市政府指定国土资源、环境爱护、建设、水务、农林等相关生态环境爱护职能部门,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分别开展矿山、土壤、环境污染、水资源、耕地、湿地等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工作,监督赔偿义务人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五)实施赔偿

10、磋商。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方法,实行先磋商后诉讼。依据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会同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就损害事实与程度、修复启动时间与期限、赔偿的责任担当方式与期限等详细问题与赔偿义务人进行主动磋商,统筹考虑修复方案技术可行性、成本效益最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实力、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状况,达成赔偿协议。赔偿协议经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若赔偿义务人违约,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磋商未达成一样的,应当刚好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六)完善赔偿诉讼规则。市法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指定特地法庭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案件;依据赔偿义务

11、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赔付实力等因素试行分期赔付,探究主动修复、托付第三方机构修复、干脆经济赔偿等多样化责任担当方式。 市法院要探讨符合我市的生态环境损害须要的诉前证据保全、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制度,并提出相应审判执行规范和指导看法;可依据试行状况,提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立法和司法说明建议。激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七)加强生态修复和监督。建立生态环境修复评估机制。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磋商或诉讼后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执行状况和修复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刚好有效修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款项运用状况、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要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12、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机制。加强对赔偿义务人和权利人的监督管理,严格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监督管理方法,对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在索赔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八)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我市暂不建设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充分利用甘肃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库,为我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由赔偿义务人或相关职能部门申请或托付损害鉴定评估。 (九)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修复资金保障和运行机制。赔偿义务人应当依据磋商或判决要求,组织开展生态环

13、境损害修复。赔偿义务人无实力开展修复的,可以托付有修复实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赔偿义务人自行修复或托付修复的,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前期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效果后评估等费用由赔偿义务人担当。 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其缴纳的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纳入预算管理,由赔偿权利人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替代修复。推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探究企业或者行业环境损害责任信托基金制度、环境修复类债券等绿色金融手段。 三、工作程序 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事务且符合本方案适用情形的,按以下程序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 (一)提起赔偿。发生生态环境损害事务或

14、收到相关投诉举报后,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应进行初步核实探讨,认为可以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程序的,刚好提出看法和工作方案,根据本方案规定的程序,启动相关工作。 (二)损害调查和鉴定评估。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代表和专家组成损害调查组,就生态环境损害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同时托付具有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资质的机构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形成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 (三)赔偿磋商与诉讼。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依据损害鉴定评估报告,与相关义务人进行磋商,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或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诉讼。 (四)赔偿实施 1.生态修复。赔偿义务人根据赔偿

15、协议或诉讼判决结果,开展自主或托付修复,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依据评估价格实行资金赔偿。 2.生态修复监督。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建立健全修复方案制定与实施、资金管理、工程质量及效果的监督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对赔偿义务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自主修复或托付修复全过程监督。 (五)绩效评估。生态修复工作完成后,负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部门刚好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绩效评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嘉峪关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任务分工,刚好探讨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改革工作有序推动。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当,市政府分管副秘书

16、长、市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强协调协作,刚好沟通信息,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顺当开展,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推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和关键技术探讨。结合全省涉重金属、钢铁、危急化学品、危急废物处置等行业环境风险大和生态环境损害事务易发、高发的特点,激励并推动企业参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将强制保险的性质定位、损害主体、强制范围、鉴定评估、定损理赔等纳入法治化轨道,确保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给付到位,切实降低污染企业经营风险。针对

17、因果关系判定、损害数额量化等损害鉴定关键环节,开展关键技术探讨,加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落实经费保障。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所需经费由成员单位在部门预算中统筹支配,市级财政予以支持。发改、科技、国土资源、环境爱护、建设、农林、水务等有关部门要对生态环境损害调查与修复等相关项目优先考虑、予以倾斜,财政部门供应资金支持。 (四)加强考核监督。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细化、分解部门工作目标任务,形成严考核、硬约束的工作机制。建立联络员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做好信息采集、沟通连接、信息共享等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状况。领导小组将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开展不力、问题突出、相关工作

18、进展缓慢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通报。 (五)激励公众参加。大力推动公众参加,努力创新方式,邀请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生态环境修复或赔偿磋商工作。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的信息公开,刚好将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赔偿、诉讼裁判文书和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报告等信息在门户网站或其他媒体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做好与机构改革工作的有机连接,根据市级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确定的部门(单位)职责,主动担当各自的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13页 共13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