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杭嘉湖水患与防洪.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369140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时期杭嘉湖水患与防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明清时期杭嘉湖水患与防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时期杭嘉湖水患与防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时期杭嘉湖水患与防洪.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清时期杭嘉湖水患与防洪杭州、嘉兴和湖州三元受到天目山流水的影响。山洪进入大海和太湖,地形不同。平原地 带居江滨湖,大部分农田,地势低洼,常遭水患,部分地势较高,又苦干旱,所谓“吴中之田, 畏涝者十之七,畏旱者十之三。”至于丘陵山地,更患溪流干涸,又怕山洪暴发,明清两代封 建政府与劳动人民,根据平原和山地的不同地势与水利资源,采取多种多样方式,进行农田 水利建设,调节水量,力防旱涝,为发展农业生产创造条件。(一)明清后期国家诸家之水患杭嘉湖据太湖上流,其水流注太湖而经三江,分流入海。疏通入江入海之下流,使太湖之水 不致泛涨,是解决杭嘉湖水患的关键。明李惺化湾陡门闸议说:“治钱蚌水患,不自钱 群

2、治之也。天目诸水经余杭、汇具区,趋吴淞以入海。余杭南湖常浚,则有以留其势,而水 不致奔溃;吴淞、刘河常通,则有以速其归,而水不至停蓄”。所以疏通吴淞、刘河,“三吴 赖之,钱旷亦蒙福焉”明清封建政府治理江南水患,历来重视疏通太湖下游江河大川。永乐初户部尚书夏原吉就 主张先治吴淞江,并及刘家河和白弗河。他说:“吴淞江延袤二百五十余里,广一百五十余 丈,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前代屡疏导之。然当潮汐之冲,沙泥淤积,屡浚屡塞,不能经久。 自江之长桥至夏驾浦,约一百二十余里,虽云通流,多有浅狭之处。自夏驾浦抵上海县南跄 浦口,一百三十余里,潮汐雍障,菱芦丛生,已成平陆。”于是,他主张“浚吴淞江南北两岸 安亭

3、等浦港,以引太湖诸水入刘家、白的二港,使直注入海”(二)陡门、闸、港、河太湖沿岸,支流旁出,港、浦、漆、渎等名称不一。开浚支流,增大蓄水量,既有利于分杀杭 嘉湖溪流水势,又有利于农田灌溉。湖州府以苕、雪两溪为总贯。每遇阴雨连绵,万山之水 倾注于湖州府属各县,泛滥横流,“全凭北面三十九淡港依归太湖,以为蓄泄”沿河沿江都修建陡门、闸、宽,以利灌溉。如杭州运河蚌,因岁久河底沙壅渐高,而隔犷诸 宽,低入河底,每为走泄河水。天稍无雨,水即涸竭。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知府胡浚同 仁和知县周博,计量近河一带民田多寡,起夫开浚,“宽门太低者,重令砌高”,“检水闸圮 者重修之”,“由是干旱获利,舟行通便”

4、。又于官蚌一带,重修陡门、闸五,于小林重建大 闸,“溉田数千”在清代,凡开浚漆、港、浦、河等较大水利工程,多由国家派员办理,所需费用,也由国家开 支。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三月,福浙总督梁鼐奏浚乌程县之三十三漆,长兴县之三 十漆,奏建闸六十四座,共需银四万八千零七十六两余。户部准予浚建,所需工料银两,移咨户部拨给。与此同时杭州府等处支河江荡淤浅者,亦劝民间开浚,所需费用,亦着动正项钱 粮疏浚(三)第三,临安县的经济确置,在某市里,设堰高,或置石公杭嘉湖平原、高田少、低田多。固然,防治旱涝以保丰收,是高低田发展农业生产必备条件。 但高低田的农田水利建设的重点却各有不同。就高田来说,重点在

5、于“疏浚港渎以资灌溉”农民很重视修筑坪岸。坪田有岸、有嵯、有坝,有车阙。岸捍坪外,以障河水侵入;滕界田 间,使高低有分;坝通田心,水道遇暴涨则慎防而将水疏泄;车阙附岸,以便车灌。惟有土于岸 坚固,高低界分,当田水满时,则车出注入支河;遇上干旱时,则开阙车入河水。“虽有旱干 水溢,无不救之田矣。”为了掌握水田内涝情况,各地都立有水则石碑。据吴中水利全书记载,宋徽宗宣和二年 (公元1120年),始立浙西诸水则石碑,凡各陂湖泾浜河渠近处,“立者甚多”,“以验水灾”横道水则石碑,“碑长七尺余,横为七道,道为一则,以下一则为平水之衡。水在一则,高低 田俱无恙;过二则极低田泊过;三则稍低田海过;四则下中田

6、添过;五则中中田海,六则稍高 田泊过;七则极高田泊过。如某年水到某则为灾,即于本则刻之,曰某年水至此。每年各乡 报到灾伤,官司虽未及远踏勘,而某等之田被灾已预知于日报水则之中矣”直道水则石碑,“碑长七尺有奇,分为上下二横,每横六直,每直当一月,其上横六直刻正月 至六月,下横六直,刻七月至十二月,月三旬,故每月下又为三直,直当一旬,四季三十六旬, 凡三十六直,其司之者每旬以水之涨落到某则,报于官。其有过则为灾者刻之”山区水利又不同于平原。山区重在修筑疔堰陂池。如:昌化县在万山中,名溪三十,多旱少泽。其所恃为水利者唯犷与堰而已。若堰利溥,而功百 倍焉。如溪之西北诸堰,灌田三万余亩。东南诸堰,灌田亦

7、以万计。堰在山涧者不过十数丈, 在大川深溪者,延袤百余丈。大凡近溪之田,“旱则上流可壅,潦则下流可泄,颇为民利”。 如不成溪流的,则旱潦无可恃,只得“因泽为旷”。所以昌化西北近溪多堰,东南远水多疔于潜县山多田少。溪水行于两山之间。凡濒溪低平的地方,都有田,俗称大源田。止匕外,倚 山历级而上,溪流不及,惟靠浅涧断溜以资灌溉,其地势东北高峻,至南低下。冈峦夹峙,滩 流迅急,春涨夏涸。“故堰捺之设,较之他县为独周”。至于“山峡穷处,溪流不逮,亦疏凿 以为:T。一般说,“平畴之寄命在捺堰,而高阜之寄命在陂始。”万历时,捺七十余,堰几 四百,蚌且数十。临安县临安虽山县,而溪流达于四境。志载:“临安吠亩,

8、不仰涓漓于四邻”。然其地高,周 县境内并无巨陂深潭潴蓄溪水。山水骤至,俨如巨浸,乃朝望汪洋,夕仍沟洽。一经久旱,溪 间细流,仅存涓滴。所以田之肥烧,惟视水之停注,而欲水之停注,务必“填沙叠石,设堰以 资蓄泄”。故临安一县,溪河节节有堰安吉县东南地高,溪水盛时,容易泛滥,稍旱又往往干涸。所以“多筑坝通渠,以代水库”。 西北地处平原,溪下而田高,溪水不能挹注,多“凿池以防晒,设 孝丰县地势高阜,每逢山水涨发,到处溢谷盈川,居然成为泽国。但旬日不雨,虽涓细之流俱 断。历来“多设广坝长沟,旱则蓄水以灌田,潦则泄水以避浸。”志载,孝丰有四十九坝,七 十余沟。其坝与沟名虽异,但“潴蓄以利田无异”武康县坡堰

9、为武康水利之急务。凡地势高仰,近山之田,号称承天田,亦称佛座。谓其灌溉 不及,“潴蓄全凭陂堰”。其中以万宝堰最大。该堰阴为石城山,阳为银山、紫山、乌回山。 山之南东,是大片沃土。该堰横广八尺,长十五丈。水自合溪而下二十五里,至于堰,弥然大 泽。堰旁筑沟,沟通皈田,有三沟:北沟、中沟、南沟。万宝堰溉民田二万余亩,纵横十里。“他堰之溉田者半之”(四)财政危机之花的田荡一废止势豪霸占湖田和江河滩涂,严禁棚民 挖掘山林,维护生态平衡。西湖武林诸山之水,汇为西湖。明初,官无历禁,“豪右缙绅之家,各私湖利为传家之产”宣德后,历朝封建官吏屡兴开浚之说。宣德、正统时则有都御史刘敷、御史吴文元,但都未 及毅然实

10、行。成化、弘治时,则有知府胡溶、御史谢秉中,布政使刘璋、按察使杨继宗,曾 下令:“凡旧隶湖而被侵占者,不分远近,尽行芟针对上述情况,正德时,杭州知府杨孟瑛,力排众议,坚决主张废田为湖。他向御史车梁,佥 事高江严正指出:西湖之民产,“本昔官湖,民侵于官以肥家,固已干纪,官取于民以复旧,岂 为厉民。又惟上耕万顷之田,夙仰西湖千亩之水。水尽埋塞,田渐荒芜。利归于数十家,贻 害于千万井”。他提出令民“有以占产自首者” “免罪”,并奏请除粮。于是,在杨孟瑛主 持下,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六月兴工,费银二万三千六百余两,斥毁田荡三千四百八十 一亩,除豁额粮九百三十余石。“自是,西湖始复唐宋之旧”明末

11、清初,沙土多淤,西湖又先后被“豪民”占为田荡。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被丈入鱼 鳞图册的有四百二十余亩,未经入册的有二百一十八亩。此项田荡不论近湖或去湖较远者, 尽皆妨碍水道,阻遏水源。“其为官民利益甚微,而所损于田者实不止巨万”。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盐驿道王钧照旧址开通水源。其时,湖址只存二十二里余,通计里外湖面一 万一千三百一十五亩余,淤浅、硬沙、封滩共三千一百二十二亩。“凡沙滩者汰去之;泉之 壅者疏决之;行之固结而薯延者芟割而剔除之”,“以复故址而畅河流”。并于赤山埠、毛 家埠、丁家山、金沙滩四处,建筑石闸,以时启闭。此项工程至雍正四年冬告成。实用银三 万七余六百余两南湖余杭

12、县城南有上下两湖。系东汉灵帝熹平年间余杭令陈浑开筑。同苕溪并行的称上南 湖,周三十二里,久被居民占据,明时仅存遗址。倚山者为南下湖,周三十四里,计一万三千 七百余亩。天目诸山之水,汇赴苕溪,值暴涨,溪不能容纳,又不能速泄,”所凭引巨流,而 囊蓄之者,则南湖也。蓄而后泄,势杀而缓,下流始免冲激”清时,继续浚治南湖。康熙元年,知县宋士吉于南湖滚坝上更襄筑辅坝,广袤高下与滚坝等。 滚坝既修,辅坝增筑,两坝相依,得以巩固。从而“使水来有所潴,潴不至于溢;去有所流,流 不至于涌”滨江滨河地带势豪除占湖为田外,还肆意侵占滨江滨河地带。明正德时,嘉善县丞倪矶在 水利议略中说:“濒江濒河去处,风浪险恶,因种护

13、堤菱芦,以防坍塌,本为障水。迎来 豪右假以护堤为名,不分河港宽狭,即种菱蒲,芦苇,占为菱荡、莲荡;或勾结商人,惟贮竹木 牌笺;或希图渔利,张、打、拦、扛、网、筋,停积泥沙,阻坏水利。甚者,霸占滩涂,筑成睦 围,因而垦为良田。止将十分之一、二,报官起科,每亩亦止三升、五升。征之官者不多,而 水道日隘,水势日缓,为下流之害。其又甚者,将傍田河港私筑堰坝,阻截行舟,只知利己自 便,致使邻土于之田,蓄泄无所,莫敢谁何。比之水患其害尤深”。于是下令“严加禁治,清查 改正”山棚棚民开掘山林,同势豪占湖为田一样,都是损坏杭嘉湖农田水利的有害因素。湖州府南 西北三面皆山,接连数郡。每逢雨季,山洪无岁不发,往往酿成水灾。清时尤为严重。究其 原因就在于棚民开挖山地,破坏生态平衡。费南辉语余说:湖郡山洪常发,其故有二:一 由天,一由人。“由人者,山棚是也。俗名番薯厂。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 番薯、包芦、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草根既尽,沙土松浮,每遇大雨,山水 挟土而下”,“溪河逐渐增高,年田低洼出故,以致水患益大”。因此,务须禁遏山棚,以减 山洪挟土之害 毫无疑问,上述种种农田水利设施,为保障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