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恩锡生年及其与李世传、陈世圆、黄卫县、宁夏中卫县知县经历考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恩锡生年及其与李世传、陈世圆、黄卫县、宁夏中卫县知县经历考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黄恩锡生年及其与李世传、陈世圆、黄卫县、宁夏中卫县知县经历考黄恩西(1716-?),子店,云南永北州人(今云南省丽江永胜县),礼务部部长。他中 卫为官五年期间,率领土民修堤筑渠,巩固河防;捐粟煮粥,赈济灾民;劝慰黎民,力务耕 桑;捐建文庙,振废补缺;捐建公馆,轮使得所;编修邑志,以倡风教。在奔劳于公务之暇, 他以儒者的胸怀和绚烂的笔墨,用诗歌描绘了中卫优美的风光。黄恩锡是对宁夏中卫水利、 文化等建设产生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而对其生平及其诗文创作状况,除了胡迅雷黄恩 锡与中卫一、乾隆十二年约400d年:中黄恩锡,乾隆十七年(1752)八月壬申恩科秦大土榜进士,在第三甲158名中排列第39 名。诗
2、人钱载、翁方纲名列第二甲。中进士后,授甘肃碾伯县知县,乾隆十七年秋冬至二 十一年(1756)夏三年为官甘肃期间,素有善政。乾隆二十一年夏因政绩移官中卫,至二 十六年(1761)在中卫任知县,后升任礼部主事,兼则例馆纂修,充乙西(1765)科顺天 乡试同考官。乾隆永北府志选举载:“恩科秦大士榜:黄恩锡,会魁,授知县,现任礼部主事。”二、黄恩锡保留了一年的公务经历(一)21岁。乾隆年1756, 40岁从甘肃碾伯县调任中卫,夏到任,开始处理政事。“余自碾邑调任中卫,丙子夏始莅视 事。”(二)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 41岁七星渠冯城沟涵洞三月初左右兴工,四月告竣。补修红柳沟涵洞亦告竣。(三)捐粟
3、煮粥,灾济金民本年,甘肃兰州、凉州等地干旱,逃荒灾民集中于中卫。中卫自乾隆十七年便有捐粟煮粥 赈济灾民的传统,黄恩锡在县城添设厂所二处,专为捐粟煮粥以济灾民。黄恩锡作有劝 捐粟煮粥碑记。本年,捐俸建造仓廉以就近征收额粮。(四)乾隆二十四年纪茂,1759, 43岁黄恩锡上报修筑河堤,借口粮五百石,以备修堤;(五)乾隆二十五年庚子,1760, 44岁春,加筑广武堤岸,“并详请仍借口粮以资工食”。(六)乾隆二十六年西寺,1761, 45岁广武河防于二月十日兴工,至三月底竣工。黄恩锡在中卫任知县五年,勤于政务,心系百姓,宦绩显达,值得肯定。三、清道光年间的中卫县志黄恩锡在中卫为官五载期间所作诗文基本集
4、中在他主持纂修的乾隆中卫县志中。清道 光年间的中卫知县郑元吉续修的道光续修中卫县志也收录了他的诗文,但续志几乎是 在乾隆中卫县志的基础上稍微增补而成,保持了乾隆中卫县志的原貌,所收黄恩 锡诗文与乾隆中卫县志篇目一致。(一)林雄林武石空道中春行杂咏年龄测定黄恩锡中卫为官期间创作的诗歌现存18首,分别是:广武元昊避暑宫故址丁丑春日 登中卫城戊寅秋夜渡河和张学山广文闻逆回授首西师奏捷原韵沙坡吟朝 发白马寺庚辰仲秋登广武北城玉皇阁辛巳季春广武河堤告成登牛首山诗登石空寺炭山夜照无名诗(按:原诗无标题)河南道中永兴道中石空道中春行杂咏渠行杂咏中卫竹枝词(20首组诗)。数量虽不可观, 但是这些诗歌足以反映中
5、卫边地风光和风俗,尤其是他的长篇风俗组诗中卫竹枝词, 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大体说来,黄恩锡这期间所作诗歌可分为三类。1 .牛首慈云写景诗是黄恩锡中卫诗歌最为可观也最具特色的一类诗歌,共14首。他的写景诗又可分 为两类,一类为单纯的写景诗,一类为他带领士民疏浚水渠所吟咏的写景诗。单纯的写景 诗是黄恩锡在深入生活,对中卫山川风景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自然风光有深入了解之后才 动笔题咏的。这一类诗是黄恩锡最有特色的部分,例如登牛首山寺:英华文武翠相连,并峙兰峰壮九边。法藏经储千佛阁,禅宗名擅小西天。池留幻迹金牛隐,地涌灵光宝塔悬。览胜不辞登绝喉,欲凭愿力洗尘缘。这首诗借登临牛首山,以凝练的诗句概括了中
6、卫十二景中的“牛首慈云”。首联写牛首山 的两座主峰文华峰和武英峰,从整体上介绍牛首山。“翠相连”写出了牛首山的幽静葱郁, 而且从对句中也可看出牛首山气势不凡。正是这样具有灵秀之气的山林,才是僧家礼佛参 禅的好地方。颔联和颈联紧扣首联的“幽静葱郁”,介绍牛首山上的寺庙万佛阁、金牛池、 地涌塔。此二联对仗工整,流畅自然,没有斧凿的痕迹。这首诗的主体风格是开阔的。尾 联写诗人的感受,透露出诗人的蓬勃激情,与全诗壮阔的气格相呼应。又如五绝永兴道 中:春水欲平堤,堤杨叶未齐。人家烟树外,流水小桥西。黄恩锡在中卫十二景考一文中指出中卫“已有塞北江南之风”黄恩锡带领土民疏浚水渠告竣之后有所感发而吟咏的一类写
7、景诗(庚辰仲秋登广武北城 玉皇阁写于水患未解决前),多标明写作年代。如丁丑春日登中卫城:浮沙高拥隐边墙,渺缈烟云接大荒。山引贺兰峰积翠,河通星宿水流黄。羽书绝塞驰飞檄,烽火何时靖虏疆。万亩即今生计重,省农还与课耕桑。这首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春,此时,由黄恩锡等主持修筑的红柳沟涵洞告竣。广 武为西路军事重镇,诗人为官中卫,心系苍生,登上城池,用将军立功边塞的动态意象来 喻指自己为官一方,为黎民造福的志愿。这一类写景诗还有戊寅秋夜渡河庚辰仲秋 登广武北城玉皇阁辛巳季春广武河堤告成春行杂咏渠行杂咏。2 .乾隆诗歌有效说的民俗价值黄恩锡的长篇风俗组诗中卫竹枝词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卫地方风俗。诗
8、中包含的内容 极为丰富,详细记载了边地风光、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官民和谐、人民安泰、塞外物产 等等,生动、完整地展现了乾隆时期中卫地区百姓的生活,儿乎可以算得上是一部小型的 “百科全书”。而且,诗歌内容与乾隆中卫县志中记载的风俗、水利等,均可相互印证、阐释。因此,中卫竹枝词具有巨大的民俗学价值。这篇长篇七言风俗组诗最能体 现他的写实特色,根据小序“予承乏中卫,忽逾四秋”3 .黄恩锡的诗歌黄恩锡的其他诗共3首。无名诗是他“过香山寺口,山半有苏武庙,俗传像为肉身泥 成者,不知何人假托。野老言之津津。欲辩其妄”的口占诗。通过对黄恩锡中卫为官期间所作诗歌内容的考查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些诗歌首先展现
9、了独特的塞上地域特色和民风习尚。这得益于黄恩锡中卫诗歌整体展现出来的雄浑诗境和 缜密细腻相结合的独特审美风格,而这些诗歌的创作又基于他写实手法的运用和对独特地 域意象的观照。(二)重点内容,即建立“关中十二景”诗诗支说黄恩锡为官中卫所作文章基本收录乾隆中卫县志中。由于该书是他主修,故而多处笔 墨出自他手,时见议论,常常以“素庵黄氏云”“素庵识”等字样出现。大体说来,他的 文章有:中卫志草序桑蚕考豳风广义宜桑说养蚕节录劝捐粟煮粥碑记 重修廨用碑记中卫各景考文庙社学碑记改建冯城沟环洞碑记捐修广武 河防碑记上本府开采铅洞情形书上各宪言河崩沙压请除差粮书详夏朔灵粮车 直运凉州上本府书上各宪请建宁安仓就近征收额粮书等。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围绕诗 人带领中卫百姓发展生产、光大人文的事情所作,对于了解边地风俗、考校黄恩锡中卫经 历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黄恩锡中卫各景考拟定“中卫十二景”。诗人们围绕 “十二景”进行唱和、吟咏,遂成“中卫十二景”诗歌创作概貌,对于宁夏古代文学的推进和“八景”文化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黄恩锡任职中卫期间,政声卓著。同时,在奔劳于公务之暇,“问俗驱车,偶动风谣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