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衔接古诗示例与强化专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339535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衔接古诗示例与强化专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高中衔接古诗示例与强化专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高中衔接古诗示例与强化专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衔接古诗示例与强化专练.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初高中衔接古诗示例与强化专练考点:1 .(唐)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一一 “闲”字理解2 .苏辙闻子瞻重游南山与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一一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的关联3 .谈迁广陵一一赏析表达技巧4 .许浑金陵怀古一一结构特色【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L “闲”字理解5 .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的关联6 .赏析表达技巧7 .结构特色【考点示例】一、(唐)王维登裴秀才迪小台一一 “闲”字理解【考点解读】1 .两个字用得更好与理由一一“望”与“空”2 .“闲”字理解文本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

2、莫上关。(选自全唐诗)问题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答案(1)“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2)“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问题2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答案一个“闲”字,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困境之美、闲适之情。译文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趁着月光前来拜访;不要总是把院门闩上。赏析王维山水诗歌的特点,是

3、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事流露出闲居生活中的闲适的情趣,或静谧恬 淡,或气象萧肃,或幽寂冷清,表现一种对现实的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这首诗表 现的就是恬淡闲适之情。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 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变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这诗句的艺术张力较强,给人以广 阔的联想空间。读着这样的诗句,一些读者也会感到诗人的心事浩茫,寄托遥远,表现一种强压 纷繁的思绪。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面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 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卜;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

4、原在人 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 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整首诗突出一个“闲”字。写出了二层“闲的境界。 一为景闲,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扰。一为心闲,诗人在道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 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一派安闲之境,一派安闲之意。三为境闲,诗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 境界安闲,人心安闲,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

5、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二、苏辙闻子瞻重游南山与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一一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的关联 【考点解读】1.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2.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的关联文本1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注】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文本2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应许过时陪。【注】逋:欠。问题1下面对这

6、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二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A. “三番五次”错误,原诗是“重游南山”;B. “自己陪苏轼重游”错误,由原诗“与君和取当游陪”可知,苏辙没有陪游;C. “欣然相赠”错误,苏轼说自己重游终南“懒不作诗”。故选D。问题2两诗中的画线句子

7、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答案苏辙诗两句,想象苏轼重游时的情景一一定是邀请了道士友人弹琴饮酒,其乐无穷。苏轼诗两句 回应,告诉对方重游时实际情况一一没有人相陪,只有风月相伴,琴酒相随,别有滋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及内容理解能力。结合两首诗的题目“闻子瞻重游南山”“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和作者可知,这是苏辙和 苏轼两兄弟的互答诗,苏家兄弟情谊之深厚让人罕见。他们是兄弟、是师生、是诗词唱和的良友、 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是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意思是弹罢古琴清风吹拂座位,在山中阁楼半夜醒来月 光如水照着空酒杯。此

8、联巧妙回答了苏辙诗中“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的疑问,邀 好友游乐皆为去年之事,而今唯有清风明月和美酒相伴,却无故友相陪。【考题对接】二 谈迁广陵一一赏析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广陵谈迁南朝旧事一芜城,故国飘零百感生。柳影天涯随去辇,扬花江上变浮萍。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今日广陵思往事,十年前亦号承平。【注释】广陵:又称江都,今江苏扬州。清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军渡过淮水猝至扬州,破城大肆 屠杀,持续十日,史称“扬州十日”。昔日金粉繁华的扬州顿成废墟。芜城:即扬州故城。隋书炀 帝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1.下

9、列对这首清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作者飘零故国,因南明王朝覆亡、扬州城一片荒芜而百感交集。B.首联中作者触景生情,面对已成为废墟的扬州城,不禁生发兴亡之感。C.颔联以柳影、杨花的多情反衬扬州的冷落,以景语出之,意清而致远。D.此诗借咏叹广陵旧事,表达了对清兵屠杀的愤慨和对南明的悲悼之情。2.颈联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赏析。一、谈迁广陵【答案】1. 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 “杨花的多情”错误。“杨花江上变浮萍”是写杨花飘落江中的飘零之景,不是写其多情。故选C。2.反衬:用“远山”“冷萤”依然还在反衬南明的衰落,使亡国之痛表达得更为深切。用典:

10、“断岸”句暗用隋炀帝求萤放之岩谷的典故,写出扬州城曾有的繁盛和现存的冷落。对比:用冷萤飞散的古今不同进行对比,凸显了扬州城昔盛今衰的巨大变化。比喻:作者把“远山”比作“新黛”,生动地表现出山之淡远。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借远山新黛依旧、断岸冷萤散飞之景,生动含蓄地表达了物是 人非的兴亡之叹。【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注意根据“远山”“冷萤”分析反衬的手法,根据“断岸”分析用典的手法,根据“远山依旧横新黛” 分析比喻的手法,根据“断岸还看散冷萤”和“十年前亦号承平”分析对比的手法,再结合颔联和颈联分 析借景抒情的手法。“远山依旧横新黛,断岸还看散冷萤。”由今日的衰

11、联想到昔日的盛。“远山”指江南的山,欧阳修曾在 扬州建平山堂,苏轼后来追叙此事,写道:“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 山色有无中。”用“远山” “冷萤”依然还在反衬南明的衰落,使亡国之痛表达得更为深切。“冷萤”暗指炀帝放萤事。炀帝游扬州大搜萤火虫,于夜间放出,朗若白昼,杜牧扬州诗亦写到“秋 风放萤苑 O隋炀帝放萤夜游代表了扬州昔日的繁丽,欧阳修、苏轼时的扬州也是一片歌舞升平。可见,“断岸”句暗用隋炀帝求萤放之岩谷的典故,写出扬州城曾有的繁盛和现存的冷落。“新黛”指青翠的山色。把“远山”比作“新黛”,生动地表现出山之淡远。作者现在看到远山、断岸,又不禁回想起那时的情形了,

12、借景抒情。两句中的“依旧”、还看”透出了 无限感伤的心情。隋代扬州的盛衰还表示着一个王朝的兴亡,明末扬州的破败也正发生于易代之际,它表 示着明朝的灭亡、清朝统治的建立,正因有这样的政治内涵,作者才反复地引以为喻。二、许浑金陵怀古一一结构特色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注释】金陵:古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后设置。在今南京市清凉山。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三项是()A.诗歌首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历来被称为亡国之 音

13、。B.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一个“空”字,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 C.颈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朝昔盛今衰 的无限感慨。D.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浮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 王朝的兴亡交替。E.这首诗很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吹”字表现了江豚兴风 鼓浪的气势。2 .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二、许浑金陵怀古【答案】1 .ABC【解析】A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化用典故

14、。B “直接 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错误,应该是间接表现。C项,颔联。2 .由点到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江山不改;以景结 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为过去,能留下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解析】题干要求分析结构上的特色,一般都是从诗歌的整体构思层面入手.诗歌由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入 手,写到无复六朝的金粉繁华,是点面结合;古今的对照是虚实相生;“惟有青山似洛中”是典型的以景 作结。【注释】金陵:古邑名。战国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后设置。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玉树:指陈后主所制的乐曲玉树后庭花。歌残:歌声将尽。残,一作“愁”,又作“翻”。王气: 指王朝的气

15、运。景阳:南朝宫名。齐武帝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兵合:兵马会集。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 戍:一作为“画”。“景阳”句:一作“景阳钟动曙楼空” O松楸(qiti):指在墓地上栽种的树木。一作“楸梧”。冢(zhbng):坟墓。禾黍:禾与黍。泛指粮食作物。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 到处长着禾黍,感伤王都颠覆,因而作了黍离一诗。石燕:浙中记载:“零陵有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江豚:即江猪。水中哺乳动物,体形像鱼,生活在长江之中。吹浪:推动波浪。英雄:这里指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李白金陵三首:“山似洛阳多。”【译文】靡靡之音玉树后

16、庭花,和陈王朝的国运一同告终;景阳宫中隋兵聚会,边塞的瞭望楼已然空空。 墓地上远远近近的松树楸树,掩蔽着历代无数官吏的坟冢;高高矮矮的绿色庄稼,长满了六朝残败的宫廷。石燕展翅拂动着云霓,一会儿阴雨,一会儿天晴;江豚在大江中推波逐浪,夜深深又刮起一阵冷风。 历代的帝王一去不复返了,豪华的帝王生活也无踪无影;惟有那些环绕在四周的青山,仍然和当年的景物 相同。【赏析】金陵是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的古都,隋唐以来,由于政治中心的转移,无复六朝的金 粉繁华、金陵的盛衰沧桑,成为许多后代诗人寄慨言志的话题.一般咏怀金陵的诗,多指一景一事而言, 许浑这首七律则“浑写大意”,“涵概一切”(俞陛云诗境

17、浅说),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诗以追述隋兵灭陈的史事发端,写南朝最后一个小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的靡靡之 音中覆灭。公元五八九年,隋军攻陷金陵,玉树后庭花曲犹未尽,金陵却已末日来临,隋朝大军直逼 景阳宫外,城防形同虚设,陈后主束手就擒,陈朝灭亡.这是金陵由盛转衰的开始,全诗以此发端,可谓 善抓关键。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松楸”,坟墓上的树木。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 禾黍。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前两联在内容安排上采用了逆挽的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这种遥想的眼前 景物。这就突出了陈朝灭亡这一金陵盛衰的转援点及其蕴含的历史丽厂颈联用比

18、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这里,“拂”字、“吹”字写得传神,“亦”字、“还”字写 得含蓄。“拂云”描写石燕掠雨穿云的形象,“吹浪”表现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晴亦雨”意味着“阴 固雨”,“夜还风”显见得“日已风” O | “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如尾联厢 的英雄。I这两句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尾联照应开头,抒发了诗人对于繁华易逝的感慨。英雄,指曾占据金陵的历代帝王。金陵和洛阳都有 群山环绕,地形相似,所以李白金陵三首有“山似洛阳多”的诗句。“惟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说今 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势与六朝时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样了

19、。江山不改,世事多变,令人感慨万 千。这首怀古七律,在选取形象、锤炼字句方面很见功力。例如中间两联,都以自然景象反映社会的变化, 手法和景物却大不相同:I颔联采取赋的写法进行直观的描述,颈联借助比兴取得暗示的效臬I;松楸、禾黍 都是现实中司空见惯的植物,石燕和江豚则是传说里面神奇怪诞的动物。这样,既写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 的形象,又烘托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浪漫主义气氛。至于炼字,以首联为例:1“残”和“空”,从文化生活 和军事设施两方面反映陈朝的腐败,一文一武,点染出陈亡之前金陵城一片没落不堪的景象|: “合”字又 以泰山压顶之势,表现隋朝大军兵临城下的威力:“王气终”则与尾联的“豪华尽”前后相应,抒写金陵 繁华一去不返、人间权势终归于尽的慨叹,读来令人不禁怅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