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案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一、引言1.1设计意图:1.1.1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感知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1.1.2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声音奥秘的兴趣。1.1.3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二、知识点讲解2.1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2.1.1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2.1.2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2.2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2.2.1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音色。2.2.2音色与物体的材料、结构有关。2.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3.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3.2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三、教学内容3.1
2、活动目标:3.1.1让幼儿感知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3.1.2让幼儿感知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3.1.3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2活动准备:3.2.1物质准备:音叉、尺子、气球、瓶子、沙锤等。3.2.2经验准备:幼儿有听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经历。3.3活动过程:3.3.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知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3.3.2演示:教师用音叉、尺子、气球等物体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3.3操作: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音调与振动频率、音色与发声体的关系。四、教学目标4.1认知目标:4.1.1幼儿能感知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4.1.2幼儿能感知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
3、4.1.3幼儿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2技能目标:4.2.1幼儿能通过操作,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4.2.2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重点:5.1.1幼儿能感知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5.1.2幼儿能感知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5.1.3幼儿能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5.2教学难点:5.2.1幼儿能通过操作,观察并比较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5.2.2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声音的特点。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6.1.1音叉、尺子、气球、瓶子、沙锤等声音产生工具。6.1.2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6.1.3教学课件好听的声音。
4、6.2学具:6.2.1每位幼儿准备一份活动手册,用于记录观察和操作结果。6.2.2每位幼儿准备一份声音记录表,用于记录不同物体的声音特点。6.2.3每位幼儿准备一份实验材料包,内含小球、橡皮筋等,用于实验操作。七、教学过程7.1导入:7.1.1教师通过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知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7.1.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听到了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7.2演示与讲解:7.2.1教师用音叉、尺子等物体展示声音的产生与传播。7.2.2教师讲解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7.2.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音色。7.3操作与实践:7.3.1幼儿分
5、组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音调与振动频率、音色与发声体的关系。7.3.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7.3.3幼儿将实验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和声音记录表上。八、板书设计8.1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8.1.1振动快音调高8.1.2振动慢音调低8.1.3示例:用图片或符号表示音叉、尺子等物体的振动。8.2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8.2.1不同物体不同音色8.2.2示例:用图片或符号表示不同乐器的发声体特征。8.2.3示例:用图片或符号表示音叉、尺子等物体的发声体特征。九、作业设计9.1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家庭中的声音,记录在声音记录表上。9.2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家庭中的物品制作
6、简单的乐器,并观察其发出的声音特点。9.3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思考和讨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师反思:10.1.1回顾教学过程,思考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难点是否得到解决。10.1.2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10.1.3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10.2拓展延伸:10.2.1邀请音乐家或相关专业人士来园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和声音。10.2.2组织幼儿参观音乐厅、录音棚等场所,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和声音的制作过程。10.2.3开展“声音的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
7、进一步探索声音的奥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环节1.在教学内容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以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理解和掌握。1.1教师应通过生动的演示和讲解,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知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例如用音叉和尺子展示不同振动速度下的音调变化。1.2教师应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引导幼儿感知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例如让幼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比较其音色的差异。1.3教师应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演示,让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如用气球和瓶子展示声音的振动和传播过程。二、教学过程环节2.在教学过程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幼儿的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1教师应设计
8、有趣的实验和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声音的奥秘,例如让幼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观察其音调和音色的变化。2.2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克服操作中的困难,例如在幼儿操作乐器时,引导幼儿正确的手法和姿势。2.3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例如让幼儿描述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点和感受。三、教学目标环节3.在教学目标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音调、音色和声音产生与传播的认知和技能的培养。3.1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和记住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以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3.2教师应设计相应的活动和练习,让幼儿能够
9、通过操作和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让幼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解释其音调和音色的原因。3.3教师应通过观察和评估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对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例如观察幼儿在操作和实践中的表现,以及其在活动手册和声音记录表上的记录。四、教学难点与重点环节4.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环节,需要重点关注幼儿对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以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难点和重点的掌握。4.1教师应针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例如解释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以及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的原因。4.2教师应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重点知识,例如让幼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
10、声音,并观察其音调和音色的变化。4.3教师应设计相应的练习和活动,让幼儿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例如让幼儿用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并解释其音调和音色的原因。本教案以大班科学好听的声音课件教案为主题,通过引言、知识点讲解、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等环节,向幼儿介绍了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音色与发声体的特征以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的演示和讲解,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声音的奥秘。在教学目标环节,教师明确了幼儿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难点与重点环节,教师针对幼儿遇到的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辅导。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幼儿对声音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和实践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