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山中访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教案《山中访友》.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教案山中访友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自然景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2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1.2.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1.2.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3 教学内容安排1.3.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3.2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1.3.3 品味课文语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背景介绍2.1.1 山中访友是贾平凹的一篇散文。2.1.2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
2、著名作家。2.1.3 散文以记叙为主,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2 课文主题解析2.2.1 课文描绘了山中的美景。2.2.2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2.2.3 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2.3 写作手法分析2.3.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3.2 描绘细腻,富有诗意。2.3.3 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3.1.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3.1.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3.2 课文解析3.2.1 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3.2.2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情感。3.2.3
3、学生讨论课文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3.3 写作训练3.3.1 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描绘自己喜爱的大自然景物。3.3.2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3.3.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4.1.2 学生能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4.1.3 学生能够描绘大自然景物,提升写作能力。4.2 过程与方法4.2.1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4.2.2 学生通过模仿、创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4.2.3 学生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 学生热
4、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4.3.2 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文学素养。4.3.3 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探究。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腻的描绘。5.1.2 培养学生描绘大自然景物的写作能力。5.1.3 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手法。5.2.2 学生能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5.2.3 学生能够描绘大自然景物,提高写作水平。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课文原文投影仪。6.1.2 课文朗读音频设备。6.1.3 自然风光图片展示板。6.1.4 写作训练素材(如自然
5、景物图片、词语卡片等)。6.2.1 学生用书山中访友。6.2.2 笔记本和笔。6.2.3 个人写作草稿纸。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7.1.1 利用自然风光图片展示板,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7.1.2 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7.1.3 宣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山中访友。7.2 课文学习7.2.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7.2.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7.2.3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主题和写作手法。7.3 写作训练7.3.1 教师出示自然景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7.3.2 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描绘所看到的自然景物
6、。7.3.3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八、板书设计8.1 课文结构8.1.1 山中访友8.1.2 开头:引入自然景物,激发学习兴趣。8.1.3 主体:描绘山中美景,赞美大自然。8.1.4 结尾:表达作者的喜悦心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8.2 写作手法8.2.1 比喻:如“松涛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8.2.2 拟人:如“山间的溪流,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时而快时而慢地流淌。”8.2.3 排比:如“山很高,天很蓝,云很白,心情很舒畅。”九、作业设计9.1 完成课文朗读录音。9.1.1 要求学生跟着课文原文进行朗读,注意语气、节奏。9.1.2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录音,时长约3
7、分钟。9.1.3 作业提交方式:将录音文件发送至教师。9.2 写作训练9.2.1 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写一篇作文。9.2.2 作文要求描绘自己喜爱的大自然景物,运用学到的写作手法。9.2.3 作业提交方式:将作文打印稿交给教师。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课后反思10.1.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10.1.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10.1.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制定改进措施。10.2 拓展延伸10.2.1 推荐学生阅读贾平凹的其他作品,如废都、秦腔等。10.2.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自然风光写作实践活动。10.2.3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
8、作文比赛,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点环节1.1 课文朗读1.1.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1.1.2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1.1.3 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1.2 课文解析1.2.1 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段落大意。1.2.2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情感。1.2.3 学生讨论课文主题,表达自己的看法。1.3 写作训练1.3.1 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描绘自己喜爱的大自然景物。1.3.2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1.3.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二、难点环节2.1 写作训练2.1.1 学生模仿课文写作,描绘自己喜爱的大自然景物。2
9、.1.2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给予评价和建议。2.1.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2.2 写作手法分析2.2.1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2.2 描绘细腻,富有诗意。2.2.3 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三、重点和难点解析3.1 课文朗读3.1.1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语言美。3.1.2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3.1.3 学生分组朗读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也能互相学习和借鉴。3.2 课文解析3.2.1 分析课文结构是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的关键。3.2.2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语,可以
10、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3.2.3 讨论课文主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次深入挖掘。3.3 写作训练3.3.1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3.2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注意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3.3.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是相互学习、交流的过程。四、写作手法分析4.1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是课文写作的一大特点,通过分析这些手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效果。4.2 课文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诗意表达,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学会如何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来描绘大自然。4.3 课文语言的优美和音乐感,是通过作者的精细构思和巧妙运用语言实现的,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尝试模仿这种语言风格。五、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通过课文朗读、解析和写作训练等环节,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作者的写作手法,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课文朗读、解析和写作训练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理解课文、提升写作能力的目标。同时,写作手法的分析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模仿,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手法,提高写作效果。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