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语文教案5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31414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语文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语文教案5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登岳阳楼语文教案优秀5篇登岳阳楼语文教案篇1K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 美。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诗、品诗、悟诗,真正做到置身诗境,缘景明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杜甫的 伟大精神。K教学重点R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K教学课时1一课时K教学过程H一、导语设计(5分钟)播放视频杜甫很忙导入新课。是啊,杜甫真的很忙,不光光忙着被现代的熊孩子们恶搞。杜甫年轻时,忙着憧憬未来,心 怀梦想,阔步走向盛唐;杜甫中年时,当理想照进现实,等待他得却是处处碰

2、壁,即使如此, 他从未放弃对大唐的热烈颂扬;就这样,他一直忙到了大历三年(公元768年),这个时候, 杜甫已经57岁了,距离他人生的终点不过两年光阴,此时,他又在忙什么呢?我们一起走 进登岳阳楼,来看看诗人的晚年景象。【过渡】古人云:书读百变,其义自现。可见读,太关键了。大家先凭着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自由品读。二、朗读背诵(10分钟)1 自由品读。2、学生个别读。【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 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颔联写 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前勾后连,引入新课)二、朗读背诵

3、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落实基础,熟读成诵)三、背景透视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 已久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 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仍飘泊无定,国家也多灾多难,不免悲伤感慨。(以意 逆志,知人论世) 四、探究学习小组合作探究11、首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意境?3、颈联抒发

4、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尾联写出什么社会现实?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 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2、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班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 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3、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 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 “病”,飘流湖

5、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海洋浩淼,更加重了身 世的孤危感。4、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 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 可与“关山北”拍合J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整体感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2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100字左右,先组内交流,后选优在班上交流。参考示例: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矗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 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晨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阔大极了,壮美极 了

6、!(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登岳阳楼语文教案篇5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 7 6 8 )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是年(7 6 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 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 偏枯,右耳己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 漂泊。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二、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及节奏三、初知意象1 .明确大意。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漂浮在湖水之中一 般。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

7、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 的舟船上。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 涕泪奔流。2 .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洞庭水、岳阳楼一一辽阔雄伟吴楚、乾坤口月一一开阔博大孤舟孤单漂泊)3 .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四、缘景明情1 .首联体现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诗人身临其境,胸襟自非平常可比。表现了今日得上岳阳楼一偿夙愿的喜悦。)2 .颔联具体描写了什么景象?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具体描写临楼纵目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表现出诗人壮阔的情怀和气吞山河的气魄。)3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

8、孤舟” 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抒发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4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吗?从哪句可以看出?(不是。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关心人民、关心国家的思想感情。)5.学完这首诗后,你最喜欢哪一联?为什么?五、拓展提升L杜甫、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你更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2.杜甫、范仲淹的借景抒情,哪一个对你触动更大?为什么?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一一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 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

9、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 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一一这是全诗高潮所在。3、学生朗读背诵。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三、置身诗境(15分钟)1、探究诗情,每组一句按照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件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昔与今之间,未简单的以喜悲之词加以填充,而是留给读者自己去想 象、回味。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诗人青年时代当值开元盛世,到处都是歌舞升平的景象,诗人既闻洞庭之名,必有向往之意,可惜未能一游;祖国山河残破,疮疾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

10、幸登楼,怎能不百感 交集呢?吴楚东南麻,乾坤日夜浮。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刘须溪己尽大观,后来诗人,何处措手。明王嗣爽【shi】诉: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匍hong 然裂为两片,刹那间,乾 坤摇动、天崩地解一一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 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派壮阔的图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气势磅礴,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这样来描写洞庭湖,有人以为过于夸大,于事理未当,像是写大海而不是写湖(见喻守真唐 诗三百首详析)。实则此评未免拘泥。须知诗歌

11、不同于科学论文,是容许使用夸张来充分表现视觉(或听觉) 形象,以畅快宣泄作者的意兴与情绪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一一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 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有孤舟: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海洋浩淼,更加重了身 世的孤危感。和无边的宇宙对应的是什么呢?是一个极为渺小的有限之身,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行吟者,是被命运抛弃于苍茫湖水之中的如此穷愁潦倒的一个孤魂。缺衣乏食,居无定所,得不到亲友的慰藉,连一个赖以承受痛苦的正常的身体都没有。飘零、孤寂、衰老、贫病,

12、一个活人生存所需的空间萎缩到不能再萎缩。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一一浦 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上联展现浩瀚的洞庭湖水,下联画出水上的一点孤舟。湖水动荡,孤舟飘浮,虽然大小悬殊, 却统一在一幅画中。如果将洞庭湖水比作整个国家,那么那一点孤舟就是诗人杜甫自己!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 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也有无以报 国的自悼。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

13、忧民的志诚之心。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郁却不压抑。2、现在就让我们借助联想和想象,看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将诗人所描绘的画面描述出来?(四 个大组,每组承担一句,依次接龙)教师预设: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 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 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 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 小的舟船上。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

14、、战火纷飞; 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登岳阳楼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把握本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领会登岳阳楼通过描绘雄伟壮阔的艺术境界和个人孤苦的境遇,表达诗人感受时伤 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2、学情分析所教学生是农村学生,理解诗歌和欣赏诗歌的能力相对弱于城市学生,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 相信学生会有大的提高。3、重点难点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问撩情,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回顾作者及作品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

15、其诗有 “诗史”之称。诗作:“三吏”一一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一一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知人论世,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 怀之作。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四、诵读并默写这首诗这首诗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深沉缓慢。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颔

16、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一一似乎说“多少个日 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这是为下文蓄势。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一一这是全诗高潮所在。五、赏析诗歌1、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翻译过去就听说洞庭湖水势浩瀚,名扬海内,今天我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俯仰江山。“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 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17、。首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海洋万顷。2、颔联:吴楚东南圻,乾坤日夜浮。翻译大湖广阔浩瀚把吴楚两地东南隔开,天地象在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漂浮荡漾。“诉” “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圻。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 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 等宏丽。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 的画面。曹操咏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J (观沧海)体现了一种“雄浑 阔大”的意境,而杜甫此联“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宋代刘辰翁语)被王

18、士稹赞 为“雄跨今古”。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3、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翻译我漂泊江湖,亲朋故旧早不知闻,竟无一字寄给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 的舟船上。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从颔联到颈联,诗的意境从宽阔转到狭窄,但这两联是相辅相成的。清代史学家浦起龙说: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J到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诗的前后相互衬托,全诗意境构成一个整体。试分析颈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面对海洋浩淼的洞庭湖,回想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得不到精神和 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眼前既“老”且“病”,郁居木船,

19、飘流湖湘,更是身世危亡,苦不 堪言。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 情。4、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翻译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我不禁 涕泪奔流。尾联在抒发个人悲苦的感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体现了诗人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尾联中,诗人在凄苦万状的情况下登楼观景,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不禁涕 泪纵横,难以抑止。这种忧国伤时之感与身世凄凉之情一齐袭上心头,诗的意境从狭窄转到 宽阔,由个人的悲苦转而想到国家的衰颓。由此可见,诗人总是不会停留在个人痛苦上,他 总是以国事为念,体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关

20、心国家命运的高尚情操。六、探究总结全诗1、主旨意境这首诗写诗人登楼时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洞庭湖浩翰海洋、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 景伤情,把个人的悲苦、国家的忧患和自然界宏奇伟丽的景色上下衬托,表现了诗人忧国忧 民的伟大胸怀。意境宏大,情调悲壮,是登岳阳楼的千古名篇。2、艺术技巧意境博大深远,风格沉雄悲壮全诗对比强烈,对仗工整用词精当,含意深刻。七、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这首诗,在朗读中进一步理解全诗的意境和感情。登岳阳楼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诗歌赏析的能力教学重点:1、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2、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

21、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 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 饮药维持生命。二、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才实现目 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 “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圻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 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工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

22、神和物质方面 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 “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海洋浩淼,更加重了身 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 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 可与“关山北”拍合J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三、总结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 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

23、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 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 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四、K译文U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五、K链接H(一)写洞庭湖的佳句1、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岳阳楼的名联:1、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

24、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 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2、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3、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来第一楼。4、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5、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登岳阳楼语文教案篇4教学背景:新课程强度“教材无非是例子”“教是为了不教”,确立教学目标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单元目 标的准确构筑把握。以必修课为“点”,“点”上求精求深,“点”上求辐射;以选修

25、课为“面”, “面”上求广博,“面”上求补充。“选修”是必修的辅助与变通,是更有弹性的发展性教育 的延伸。本诗为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第二单元自主赏析课文,本单元重点要求学生学会如 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为了体现选修课的特点,选择这一首诗做为一个点,一个示范,“教 是为了不教。由此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 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也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来探讨选修课该怎么上的问题。我做了以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 境美。二、学习本诗从而了解杜甫诗歌的意境和创作风格,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究中

26、国古典诗歌不 同的风格。三、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反复诵读、联想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联想、炼字炼 句缘景明情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难点:改写,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从而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因为是选修课,教法上应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做到导而不牵。2、改写,描写诗中最有意蕴的诗句,引导学生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以便对诗歌的意 境美有更深入的品味。3、比较阅读。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杜诗的意境和创作风格,把李白的诗歌创作特色进行比较 无疑是切合实际的作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集体背诵杜甫登高。说说本诗选用了意象,营造了意境,抒发了作者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