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30541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历史(福建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福建卷)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早在春秋战国财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

2、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B偏重实践,经世致用C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D源远流长,连绵不断2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壁画(局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由崇尚天人合一转向主张人定胜天 B由追求随性写意逐渐转向追求自然写实C由体现原始民主转向主张尊卑贵贱 D由幻想迷信心理逐渐转向享受世俗生活3隋书百官志载,陈“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人。书吏不

3、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这一调整A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为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C严重削弱了陈朝君主的权势D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4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此后“六事外交”成为周边交往的惯例。“六事外交”A有利于民族交融与贸易往来B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C是民族等级政策的对外表现D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5南浔镇是湖丝的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

4、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6下图为1891年的宣传画鬼拜猪精图。该宣传画A受“扶消灭洋”口号影响B易于激发民众的抗争精神C抨击义和团运动愚昧无知D讽刺清政府对外软弱妥协7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政府将阳历定为国历,此后还编印了宣传大纲,其中第一条宣传标语是“国历是世界上最通行,最进步的历法!”这反映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群众对阳历认可度高C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D中国急切与世界接轨8下图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A标志着全面内

5、战突然爆发B为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C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9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抽调有文化的干部到工业战线;兴办和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程技术学校;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把分散在各大学的理工科的系和专业抽出来,成立独立的理工科学院;让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前毕业;有针对性地举办备独培训班、训练进等。这些举措旨在A培养工业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B积累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训经验C建立支撑工业基础的骨干企业D发展改革才农大众的人民教育10有学者在论及资本论的价值时,谈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劳资关系及其处理、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

6、危机。由此可见,其目的是A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B发现资本主义产生的规律C号召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D揭示资本和劳动关系真相11下图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A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税收体系B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C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D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12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并鼓励苦行避世的生活方式。彼特拉克鄙视无用的哲学思考和跟人类毫无关系的知识。他还嘲笑经院学者,称他们可以告诉你“狮子的鬃

7、毛共有几根却不知道或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祈求你告诉我,这一切有何用处?”这段话意在表明A彼特拉克更加关注到人本身的问题B基督教伦理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C基督教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D文艺复兴有助于破除对教会的迷信131834年,在普鲁士推动下,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包括18个邦,占德意志领土的2/3,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意志A市场统一促进经济高速发展B自由主义潮流占据主导地位C工业革命要求克服分裂状态D实力增强推动海外殖民扩张141918年底,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原则。在该原则之下,波兰复国,波罗的海国

8、家朝独立迈进,捷克与斯洛伐克也拼在一起,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形成联盟。由此可见,“民族自决”原则A完善了国际协商制度B保证了弱小民族权益C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D强化了美国主导地位1520世纪60年,美国重点发展空间技术,制定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美国从1961年开始组织实施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历时约11年。政府拨款250亿美元,共有120所大学、2万家企业、400万人参加。据此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A主要依靠政府规划和投资B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化C科学与技术开始走向结合D体现了企业的生产需求161997年,泰国受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引发了一

9、场巨大的金融风暴,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成就毁于一旦。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国家经济萧条, 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出现政局混乱的局面,打断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势不可挡B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D经济全球化中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第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贸易霸权之路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调整后,美国通过签署法案或协定的方式,完成了自身从贸易实力的积累到贸易权力的生成、再到贸易霸权的转变。阶段法案措施简介第一阶段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下调关税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

10、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第二阶段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第三阶段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

11、多边协定。摘编自张馨美国对外贸易背后的霸权逻辑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贸易霸权之路”加以解读。18(8分)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下列材料摘编自历史学者张荫麟于1937年写作的有关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斗争的文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宋初年四川有王小波、李顺的斗争,与南宋初年钟相、杨幺的斗争遥相对偶,皆可助阶级斗争说张目者。此二事,宋史及宋会要皆有记载,惟其特质,即“均贫富”之理论与举动,二书皆绝不泄露。幸有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南宋陈均皇朝编年备要等私史所记,尚足补其缺。以此二事例之,有裨于阶级斗争说之史实,为正史所隐,而不幸野史无传,

12、遂以湮没者,当复何限?此二事中,前者尤为重要,以其在中国民众暴动史中,创一新旗帜,辟一新道路,而后者实踵其武。合观史书记载,小波等之所为有可注意者三事:一者,诛杀贪官污吏。二者,借收资产阶级脧榨之所积,而不绝其生路,此真所谓仁至义尽者也。三者,以借收所得,大赈贫穷。在官书观之,彼等则为杀人放火之盗匪矣。从官报中寻官敌之真相,自来等于缘木求鱼,读史者不可不察也。摘编自张荫麟张荫麟文集(1)张荫麟认为官方史书和私史对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斗争的叙述有何不同?(4分)(2)简析张荫麟的历史观和治史方法。(4分)19(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五代时期的平民妇女是社会中妇女最主要的组成部

13、分,也是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重要力量。从事农业生产与家务劳动是历代农家妇女的共同特征。如杜甫的兵车行“纵有健妇把犁锄,禾生陇亩无东西”;王梵志贫穷田舍汉诗中“妇则客春捣,夫则客扶犁”。唐朝天宝年间,朝廷一年征收的纺织品绢达740万匹,丝185万吨,麻布1605万端,各地进贡的名贵纺织品有几十种名色之多。这些数量巨大的纺织品,主要是出自劳动妇女之手。唐代各阶层的妇女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到饮食原料市场和饮食成品市场,主要经营餐饮、娱乐、家内服务、小商贩等,她们有的沿街或上门贩卖各种货物,尤其是闺阁女子日常所用之物,跨地区长途贩运及经商的经济活动较少。摘编自李连秀隋唐五代时期下层妇女的社会生

14、活研究材料二五四运动之后,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职业岗位,一些新的职业领域开始出现,如铁路、银行、海关、电信局、邮电局等,除银行、商店外,照相馆、电话局也陆续招收女职员,甚至大学教授、政府官吏等,也有以女子充任的职位。1913到1919年间,一系列涉及女子职业教育的法律规章制度相继出台。1917年第三次全国教育联合会议通过了推广女子教育案,分培养师资与增设女子中小学两项。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首开“女禁”,公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正式取消国家文官考试中的性别限制。胡适认为女子问题的先决,便是要先有经济权力与经济能力;王端麟也指出女子必须能独立生活,方可提高自己的人格。同时,许多妇女逐渐认识到“男女

15、平等,各有独立之权”,他们向往西方国家的妇女在教育、法律、工作、婚姻,甚至参政等方面的权利。在1931年的一项小范围调查中,关于已婚妇女从事家外之业务者,男子赞成的达81.82%,女子赞成的达84.44%。上海21个工厂工人之生活程度的调查显示:妇女和女童共补助家庭总工资的53.3%,男子对家庭的工资补助占46.7%。摘编自仪亚敏民国时期女子就业观与就业实践(1912193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平民妇女经济活动的特点及其形成的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就业实践获得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并说明其意义。(8分)(3)综合上述材料

16、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女性就业实践对当代女性职业观的启示。(6分)20(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知识分子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制定执行了相应的知识分子政策。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吸收、教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团结、教育、改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到“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再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摘编自丁俊萍、穆睿百

17、年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发展变化及其启示根据材料围绕“中共的知识分子政策”自拟题目,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福建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8、。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早在春秋战国财期,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地理环境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提出了诸如“北守南融”“以藩为屏”“以夷制夷”“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屯垦戍边”“富国强兵”等思想。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是A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B偏重实践,经世致用C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D源远流长,连绵不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北守南融”,“合纵连横”与“远交近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出现雏形,与社会

19、现实密切相关,具有偏重实践,经世致用的特点,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出现雏形,没有形成了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排除A项;材料主旨“偏重实践的古代地缘政治思想”,而“注重处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源远流长,连绵不断”是中华文化的特点,不是中国古代地缘政治思想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2洛阳汉代墓室中的壁画装饰,兴起于西汉早期,流行于东汉,墓主多为高官显贵或地方豪绅。下图为考古发现的两幅壁画(局部),从中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A由崇尚天人合一转向主张人定胜天 B由追求随性写意逐渐转向追求自然写实C由体现原始民主转向主张尊卑贵贱 D由幻想迷信心理逐渐转向享受

20、世俗生活【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卜千秋壁画墓展现了墓主升仙内容,表现了流行于西汉时期的“升仙”思想。西汉晚期,社会生活弥漫着浓重的迷信色彩,长生不老和谋求死后灵魂不死、直入天堂,成为社会的共同追求。东汉时期墓主身份和宴饮的图像逐渐丰富,反映了从西汉到东汉人们由幻想迷信的心理逐渐转向现实生活的享受,D项正确;人定胜天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卜千秋壁画内容并非随性写意,排除B项;原始民主制在壁画内容中无法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3隋书百官志载,陈“国之政事,并由中书省。有中书舍人五人,领主事十人,书吏二百

21、人。书吏不足,并取助书。分掌二十一局事,各当尚书诸曹,并为上司,总国内机要,而尚书唯听受而已”。这一调整A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B为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C严重削弱了陈朝君主的权势D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南朝陈时期,中书省已凌驾于作为宰相机构的尚书省之上,“而尚书唯听受而已”,结合所学知识,隋唐时期三省制下,中书省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这说明材料中南朝陈中央机构的调整为后来三省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标志士族彻底退出历史舞

22、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的调整加强了陈朝皇权,排除C项;题干材料中的调整与“加快了实现南北统一的步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4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此后“六事外交”成为周边交往的惯例。“六事外交”A有利于民族交融与贸易往来B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C是民族等级政策的对外表现D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在同高丽、安南交涉时明确提出君长亲朝、子弟入

23、质、编民、助军役、纳赋税、置达鲁花赤等六事”和所学可知,“六事外交”体现了元朝对周边国家的一种宗主权态度,要求这些国家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接受元朝的管辖和征调。“六事外交”显示了元朝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实施的控制和影响力,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文明交流,B项正确;民族交融指的是国家内部不同民族之间通过经济、文化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密切联系,逐渐形成的相互学习、相互认同的过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族等级政策,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周边国家的控制及双边往来,非推动了儒家文化的对外传播,排除D项。故选B项。5南浔镇是湖丝的主要集散地,兴起于南宋,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

24、家”“舟航辐镂”的巨镇。每当新丝上市,“商贾骈集,贸丝者群趋”,既有“乡农卖丝争赴市”,也有“客商大贾来行商”,“一日贸易数万金”。这可用于说明A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商帮的兴起和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D经济型市镇的繁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南浔镇到明代中后期日趋兴旺,成为“烟火万家”“舟航辐镂”的巨镇,其商业贸易非常繁荣,这说明经济型市镇的繁荣,D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是伴随着雇佣关系的,但材料中未涉及到雇佣关系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商业的发展,但

25、未涉及到商帮,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丝属于手工业产品,不是农产品,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图为1891年的宣传画鬼拜猪精图。该宣传画A受“扶消灭洋”口号影响B易于激发民众的抗争精神C抨击义和团运动愚昧无知D讽刺清政府对外软弱妥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891年(中国)。漫画中的“鬼”指的是洋人,“猪精”为耶稣,再结合图中文字可知,该漫画将天主教极力地妖魔化,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一般民众的知识和文化心理相符,此类揭帖漫画在当时无疑是激起民众对基督教蔑视和仇恨的极为有效的宣传手段,因此此类漫画在当时易于激发民众的反抗精神,B项正确;“

26、扶清灭洋”口号出现于19世纪末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中国人的反帝、反洋教情绪,而非抨击义和团运动愚昧无知,排除C项;宣传画抨击洋教,反对中国人信洋教,而非讽刺清政府对外软弱妥协,排除D项。故选B项。7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政府将阳历定为国历,此后还编印了宣传大纲,其中第一条宣传标语是“国历是世界上最通行,最进步的历法!”这反映当时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群众对阳历认可度高C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D中国急切与世界接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据本题

27、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民国时期,中国政府将阳历定为国历,并大力宣传阳历,反映了中国急切与世界接轨,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中国急切与世界接轨,而不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排除A项;材料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未体现群众对阳历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中国使用世界历法阳历,与民族主义情绪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下图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国民党军队和人民解放军的战场态势图。该战场态势A标志着全面内战突然爆发B为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C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D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

28、春夏之际(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春夏之际,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中共先后取得了孟良崮和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重点进攻被粉碎后,解放军取得了更大优势,迫使国民党采用重点防御,为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提供契机,B项正确;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向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排除A项;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排除C项;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9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抽调有文化的干部到工业战线;兴办和扩大高等院校,特别是工程技术学校;对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把分散在各

29、大学的理工科的系和专业抽出来,成立独立的理工科学院;让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前毕业;有针对性地举办备独培训班、训练进等。这些举措旨在A培养工业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B积累领导经济工作的实训经验C建立支撑工业基础的骨干企业D发展改革才农大众的人民教育【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建国初期,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国家需要加快工业化进程,所以“成立独立的理工科学院”与“让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提前毕业”的目的在于培养工业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A项正确;材料主旨为“工业建设急需的技术人才”,而“积累领导经济工作

30、的实训经验”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建立支撑工业基础的骨干企业”体现为国家对于某个行业与某个企业的付出,但是材料主要表现人才的培养,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教育领域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国家需要的工业人才,没有体现“人民教育”的色彩,排除D项。故选A项。10有学者在论及资本论的价值时,谈到了以下几个问题: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劳资关系及其处理、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危机。由此可见,其目的是A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B发现资本主义产生的规律C号召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D揭示资本和劳动关系真相【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

31、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市场经济的效率性、劳资关系及其处理、收入差距与两极分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危机”涉及的都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该学者的目的在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来阐释其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义,A项正确;该学者的目的是为了阐释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而不是发现资本主义产生的规律和解释资本与劳动关系的真相,排除B、D项; “进行革命斗争”的说法明显不符合社会现实,排除C项。故选A项。11下图为该帝国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据记载:“(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

32、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该帝国A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官僚、税收体系B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C任用马其顿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D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马其顿帝国)。据材料“(帝国)从印度河到多瑙河,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面到撒哈拉沙漠。无论从规模和持久性上来说,还是从展现和维持权力的能力上来说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可知这一帝国是马其顿帝国,因为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制、税收体制所以能持久维持其统治,A项正确;将中国的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是阿拉伯人,排除B性;材料未涉及“任用马其顿和

33、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扩大,排除D项。故选A项。12经院哲学家推崇教会文本的权威,并鼓励苦行避世的生活方式。彼特拉克鄙视无用的哲学思考和跟人类毫无关系的知识。他还嘲笑经院学者,称他们可以告诉你“狮子的鬃毛共有几根却不知道或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我祈求你告诉我,这一切有何用处?”这段话意在表明A彼特拉克更加关注到人本身的问题B基督教伦理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C基督教实现了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D文艺复兴有助于破除对教会的迷信【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

34、根据材料“狮子的鬃毛共有几根却不知道或轻视人的本质,不知道我们生下来是为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特拉克关注到人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关注到人本身的问题,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彼特拉克对于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的抨击,没有体现“基督教伦理强化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排除B项;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神权和世俗文化产生了矛盾,没有实现神权和世俗文化统一,排除C项;文艺复兴影响有限,没有破除对教会的迷信,排除D项。故选A项。131834年,在普鲁士推动下,德意志关税同盟成立,包括18个邦,占德意志领土的2/3,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德意志A市场统一促进

35、经济高速发展B自由主义潮流占据主导地位C工业革命要求克服分裂状态D实力增强推动海外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信息“普鲁士的推动”“同盟内部禁止设立关卡,实行免税贸易,采用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结合材料时间1834年可知,随着德意志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要求克服四分五裂局面,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德国尚未统一,没有形成统一市场,A项不符合此时德国发展的史实,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内部的关税同盟,反映的是工业革命要求德国克服分裂状态,没有涉及到自由主

36、义潮流对德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德国国内的关税同盟的建立,没有涉及海外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141918年底,威尔逊提出“民族自决”原则。在该原则之下,波兰复国,波罗的海国家朝独立迈进,捷克与斯洛伐克也拼在一起,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形成联盟。由此可见,“民族自决”原则A完善了国际协商制度B保证了弱小民族权益C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D强化了美国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题意可知,在威尔逊提出的“民族自决”原则下,欧洲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国家,或者由原有的国家拼凑出新的国家,由

37、此说明“民族自决”原则重构了欧洲政治秩序,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洲政治制度的重构,而不是完善国际协商制度,排除A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的民族国家的出现,并没有体现保护弱小民族的权益,排除B项;此时的美国在国际秩序中还没有确立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520世纪60年,美国重点发展空间技术,制定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美国从1961年开始组织实施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历时约11年。政府拨款250亿美元,共有120所大学、2万家企业、400万人参加。据此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A主要依靠政府规划和投资B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化C科学与技术开始走向结合D体现了企业的生产需求【答

38、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美国从1961年开始组织实施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历时约11年。政府拨款250亿美元,共有120所大学、2万家企业、400万人参加”可知,现代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研究活动规模越来越大,从企业规模到国家规模,具有很强的社会性,B项正确;现代科学需要政府协调,不一定要靠政府投资,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逐渐走向结合,排除C项;20世纪以前,相对于生产来说,科学和技术处于从属地位,往往是生产的需求刺激技术的发展。当代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科学和技

39、术互相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1997年,泰国受当时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放弃了固定汇率制度,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成就毁于一旦。在亚洲如日本、新加坡国家经济萧条, 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出现政局混乱的局面,打断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势不可挡B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C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D经济全球化中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7年(东南亚)。根据材料可知,1997年泰国的金融风暴迅速发展成亚洲金融危机,

40、导致东南亚许多国家经济发展成就毁于一旦,并出现政局混乱的局面,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项正确;材料表明经济全球化中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未涉及世界多极化趋势,排除A项;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中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而不是体现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排除B项;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说法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第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贸易霸权之路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调整后,美国通过签署法案或协定的方式,完成了自身从贸易实力的积累到贸易权力的生成、再到贸易霸权的转变。阶段法案

41、措施简介第一阶段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下调关税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第二阶段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第三阶段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

42、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多边协定。摘编自张馨美国对外贸易背后的霸权逻辑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贸易霸权之路”加以解读。【答案】第一阶段: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欧洲殖民国家推行高贸易壁垒。该时期美国国内奉行孤立主义,处于大国体系的边缘。美国遭受贸易歧视,大幅下调关税,换取平等待遇,积累贸易实力。(4分)第二阶段:一战后帝国主义实力对比发生变化,20年代末美国发生严重经济危机,大幅调高关税税率,推行贸易保护主义。1934年以“互惠”的名义下调关税,凭借其经济实力

43、,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优势,贸易权力生成。(2分)第三阶段:二战后,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主导建立关税与贸易协调机制,在该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确立了贸易霸权。(2分)在不同时期,美国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维护国家利益,逐步确立了贸易霸权地位。【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13年至1947年的美国。第一阶段:根据材料“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及所学可知,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世界殖民体系确立,各国政

44、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扩张与争夺加剧,欧洲殖民国家推行高贸易壁垒;根据材料“大幅下调关税”“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及所学可知,该时期美国国内奉行孤立主义,处于大国体系的边缘。美国遭受贸易歧视,大幅下调关税,换取平等待遇,积累贸易实力。第二阶段:根据材料“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及所学可知,一战后帝国主义实力对比发生变化,20年代末美国发生严重

45、经济危机,大幅调高关税税率,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根据材料“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及所学可知,1934年以“互惠”的名义下调关税,凭借其经济实力,在国际贸易中获取优势,贸易权力生成。第三阶段:根据材料“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多边协定。”及所学可知,二战后,各国吸取经济危机的教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主导建立关税与贸易协调机制,在该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确立了贸易霸权。综上所述,在

46、不同时期,美国基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调整对外贸易政策,维护国家利益,逐步确立了贸易霸权地位。18(8分)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下列材料摘编自历史学者张荫麟于1937年写作的有关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斗争的文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北宋初年四川有王小波、李顺的斗争,与南宋初年钟相、杨幺的斗争遥相对偶,皆可助阶级斗争说张目者。此二事,宋史及宋会要皆有记载,惟其特质,即“均贫富”之理论与举动,二书皆绝不泄露。幸有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南宋陈均皇朝编年备要等私史所记,尚足补其缺。以此二事例之,有裨于阶级斗争说之史实,为正史所隐,而不幸野史无传,遂

47、以湮没者,当复何限?此二事中,前者尤为重要,以其在中国民众暴动史中,创一新旗帜,辟一新道路,而后者实踵其武。合观史书记载,小波等之所为有可注意者三事:一者,诛杀贪官污吏。二者,借收资产阶级脧榨之所积,而不绝其生路,此真所谓仁至义尽者也。三者,以借收所得,大赈贫穷。在官书观之,彼等则为杀人放火之盗匪矣。从官报中寻官敌之真相,自来等于缘木求鱼,读史者不可不察也。摘编自张荫麟张荫麟文集(1)张荫麟认为官方史书和私史对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斗争的叙述有何不同?(4分)(2)简析张荫麟的历史观和治史方法。(4分)【答案】(1)官方史书记述王小波、李顺为杀人放火的盗匪。私史叙述为诛杀贪官污吏,没收地主剥削但不乱杀,把所得来赈济贫民。(4分)(2)他把官方史书与私家史书相比较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