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训练(五模)历史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训练(五模)历史含答案.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实验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4 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满分:满分: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75 分钟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目要求的。1.下图为 2023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图案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朱书扁壶,壶身有两个用朱砂写的字符。该朱书文字的价值在于能够()A.佐证中华文化起源较早特色B.揭示当
2、时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C.证实陶寺遗址是尧帝都邑所在D.推动长江流域汉字起源研究2.图 1 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的结构。图 2 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3.公元 847 年,宣武节度使卢均推荐大食人李彦升考取进士,有人认为卢均“受命于华君,仰禄于华民”,不应该推荐“夷人”。于是,文学家陈黯专作华心一文,主张:即便生在中州,不遵行礼仪便是“形华心夷”;即使生在四夷,只要合乎礼仪就是“形夷而心华”。这表明()A.人才选拔的方式改变B.华夷观念不复存在C.主
3、流思想传承与发展D.中央权威受到挑战4.新疆出土的元代黄色油绢“辫线袄”,在熟练使用宋锦传统技法的同时,又采用了波斯纳失失料,拼接肩、领、袖及襟边的方式;同时,黄道婆在海南将黎族的棉纺技术与内地纺织技艺结合,创制棉籽搅车、的的第 2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三锭脚踏纺车、弹棉椎弓等工具。由此可知,元朝()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纺织业出现技术融合与创新C.南方纺织技术超越北方D.技术进步促进棉的广泛使用5.下表关于“流求”空间指向的演变(节选)朝代内容元朝1349 年汪大渊撰岛夷志略:“琉球”位置记为“自彭湖望之甚近”,与泉州地方文献相同。明朝嘉靖年间,时任工部尚书的雷礼诗
4、作:“水环赤(尾)屿尽闽疆”。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琉球三十六岛图 琉球地图等东海舆图明确记载了钓鱼诸岛属中国疆域,“姑米山”(今称久米岛)为中琉界山。该表是当代中国某学者为研究“元明清东海疆域的形成”搜集的相关史料。由此可知,该学者()A.围绕着官修正史开展研究B.重视文献与口述史料的互证C.坚持以诗证史研究方法D.立足治史情怀确定研究主题6.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A.华商、日商、英商B.日本、华商、英商C.英商、华商、日商D.华商、英商、日商7.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同于旧式士大夫新型知识分子
5、群体,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甚至也不是声、光、电、化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主要是变革、进化、尚武、民权等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这一群体的形成,认识正确的是()促使清朝官员“开眼看世界”得益于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的的第 3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导致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化A.B.C.D.8.1939 年,陕甘宁边区征税户主要是地主、富农,各县征税户占总户数比例在 15%至 35%之间。1941年,边区政府把征税面扩大到 80%以上的群众,同时规定 5 斗以下的家庭不纳税。这些调整()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利于抗日民族
6、统一战线的建立C.扩大了边区政府的阶级基础D.适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需要9.如图为创作于 1952 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意在()A.号召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B.宣传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C.鼓舞对抗美援朝的必胜信心D.号召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建设10.下图反映的是 19781984 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村体制改革推进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优化调整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11.1927 年,伊拉克境内出土了著名的“乌尔军旗”。“乌尔军旗”上边保留了 4500 年前苏美尔人的战车图形(如图所示),苏美尔战车有 4 个轮子,上面有 2 名士兵,由 4 头野驴拉动,
7、车身是一个编织而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形似中文繁体“车”字。苏美尔战车图形()的第 4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体现了技术进步是文明扩展的首要条件B.表明战争是苏美尔城邦交流的主要方式C.可用于研究古代西亚手工业技术的发展D.证实了中国战车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学说12.1533 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这一内容()A.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普及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强化了宗教信仰的作用13.18 世纪,
8、“设计”“秩序”“自然法则”等词汇被逐步引进并深入推广到基督教信仰领域;“批判”成为基督教思想领域,特别是圣经研究领域内的热门词汇。这一现象说明()A.启蒙思想成为主流思潮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C.理性精神影响宗教神学D.民众宗教信仰遭到削弱14.1825 年,普鲁士推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到 19 世纪 60 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7.5%,基本实现普及教育。有学者指出:1871 年,普鲁士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普鲁士士兵文化程度普遍比法国高。这表明()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普鲁士高等教育在欧洲居领先地位C.法国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于欧洲诸国D.教育对普鲁士
9、实力提升起重要作用15.美国的非洲研究最早兴起于传统黑人大学并由非洲裔学者主导,在主流学术界则处于边缘位置。从 20世纪 50 年代开始,在联邦政府和私人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与非洲相关的高校地区研究中心、学术协会和学术期刊纷纷成立,非洲研究也就此成为美国地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变化()A.表明美国解决了种族歧视现象B.得益于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16.冷战结束后,在国际体系中美国霸权不断衰退,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治理模式开始由一元走向多元。这反映了世界()A.发展主题的变化B.社会主义的崛起C
10、.经济格局多极化D.政治新格局形成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小题,共 52 分。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时年份口数出处第 5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期东汉157 年(桓帝永寿三年)约 5600万晋书地理志西晋280 年(武帝太康元年)约 1600万晋书地理志隋581 年(文帝开皇元年)约 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唐755 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 5300万通典食货材料二 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 年),人口总数增至 4 亿 3
11、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
12、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据杨宝玉敦煌史话材料二 1900 年 5 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 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
13、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 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 年,敦煌莫高窟被第 6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
14、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 20 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新名词在 20 世纪初颇为流行。1903 年上海大陆报刊登了新名词诗歌,随即被新世界小说报等报刊效仿。同年,20 岁的常州人吕思勉言:“为文喜学龚定庵,又读梁任公先生之文,慕效之,诗文皆喜用新名。”1904 年,张之洞学堂歌使用了诸如体育、卫生、公德、科学、权利、自由、民权等新名词;尽管张之洞在使用其中某些词时,不乏批评谴责之意。风气所趋,很多官员在奏章及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新名词装点门面,即严复所谓“笃旧诸公近稍知西学,无往不论自
15、由,无书不主民权”。1909 年 9 月 8 日,天津大公报刊出一则时人抵制外国商品的报道,言驻京某国公使请求出面干预,清廷官员回以“此次风潮亦我国人民自由之行动,官场无法干预”。其实在 1900 年后,随着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渐多,翻译事业大盛,加之受到梁启超影响,宣传新学的报刊也日益增多,致使来自“译本书、时报纸”中的新名词越发丰富,弥漫于各种文类中。摘编自张仲民种瓜得豆:清末民初的阅读文化与接受政治材料二 今者译本之流行,报章之传布,上至于奏定之章程,钦颁之谕旨,所用新名词既数见不鲜,又乌得从而禁之?且谋教育之普及,不能不设学堂,设学堂不能不教科学,教科学不能不用新名词。摘编自教育杂志第
16、 7 期(1909 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名词流行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名词流行的历史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第 7 页/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
17、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第 1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实验中学辽宁省实验中学 2024 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届高三考前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历史试题满分:满分:100 分分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75 分钟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
18、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目要求的。1.下图为 2023 年中国邮政发行的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邮票,图案文物为龙山文化晚期的朱书扁壶,壶身有两个用朱砂写的字符。该朱书文字的价值在于能够()A.佐证中华文化起源较早的特色B.揭示当时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C.证实陶寺遗址是尧帝都邑所在D.推动长江流域汉字起源的研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根据材料可知,题干中讲到“有学者考证朱砂刻画的符号为文字”,说明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起源,这可以佐证中华文化起源较早的特色,A 项正确;国家初始形态是指一个国家在形成之初的基本状态
19、,通常包括国家的领土、人口、政治体制、经济基础和文化传统等方面。材料信息无法直接得出当时已具备国家初始形态的结论,排除 B 项;仅仅凭借“尧、邑”的字符无法得出陶寺遗址是尧帝都邑所在地的结论,排除C 项;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与长江流域不符,排除 D 项。故选A 项。2.图 1 是汉初政治地理结构示意图,呈现“坐西面东”结构。图 2 是汉武帝元封年间的政治地理示意图,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一变化反映了汉朝()的第 2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中央集权的加强B.边患问题的解决C.政治中心的东移D.治国思想的变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
20、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由图 1 到图 2,呈现明显的圈层结构,这是权力集中的体现,A 项正确;边患问题解决在图中看不出排除 B 项;政治中心东移不符合史实,排除 C 项;治国思想在图中看不出变化,排除D 项。故选 A 项。3.公元 847 年,宣武节度使卢均推荐大食人李彦升考取进士,有人认为卢均“受命于华君,仰禄于华民”,不应该推荐“夷人”。于是,文学家陈黯专作华心一文,主张:即便生在中州,不遵行礼仪便是“形华心夷”;即使生在四夷,只要合乎礼仪就是“形夷而心华”。这表明()A.人才选拔的方式改变B.华夷观念不复存在
21、C.主流思想传承与发展D.中央权威受到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卢均推荐大食人李彦升考取进士,有人认为卢均不应该推荐夷人”和“文学家陈黯专作华心一文”可知时人有强烈的华夷观念,说明主流思想传承与发展,C 项正确;材料讲述到选拔人才的方式依然是科举考试,人才选拔的方式并没有改变,排除 A 项;据材料可知时人有强烈的华夷观念,排除 B 项;材料讲述时人有强烈的华夷观念,并没有讲述中央权威受到挑战,排除 D 项。故选 C 项。4.新疆出土的元代黄色油绢“辫线袄”,在熟练使用宋锦传统技
22、法的同时,又采用了波斯纳失失料,拼接肩、领、袖及襟边的方式;同时,黄道婆在海南将黎族的棉纺技术与内地纺织技艺结合,创制棉籽搅车、三锭脚踏纺车、弹棉椎弓等工具。由此可知,元朝()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B.纺织业出现技术融合与创新C.南方纺织技术超越北方D.技术进步促进棉的广泛使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新疆出土的元代黄色油绢“辫线袄”,既有宋锦传统技法,又有波斯纳失失料,同时还有黄道婆在海南将黎族的棉纺技术与内地纺织技艺结合,可知纺织业出现第 3 页/共 14 页学
23、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内地间技术的融合,出现的新工具表明在纺织业也出现了技术创新,B 项正确;虽然出现了对波斯技术的吸收,但不能得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南北方纺织技术的比较,排除 C 项;此时棉纺织虽然技术进步了,但未说明其进步的成果,排除 D 项。故选 B 项。5.下表关于“流求”空间指向的演变(节选)朝代内容元朝1349 年汪大渊撰岛夷志略:“琉球”位置记为“自彭湖望之甚近”,与泉州地方文献相同。明朝嘉靖年间,时任工部尚书的雷礼诗作:“水环赤(尾)屿尽闽疆”。清朝康熙五十七年,中琉双方共同认定的琉球三十六岛图 琉球地图等东海舆图明确记载了钓鱼诸岛属中国疆域,“
24、姑米山”(今称久米岛)为中琉界山。该表是当代中国某学者为研究“元明清东海疆域的形成”搜集的相关史料。由此可知,该学者()A.围绕着官修正史开展研究B.重视文献与口述史料的互证C.坚持以诗证史的研究方法D.立足治史情怀确定研究主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学者根据古代著作、诗词、地图等来研究元明清的东海疆域形成,可知学者立足治史情怀确定主题,D 项正确;岛夷志略不是官修正史,排除 A 项;材料没涉及文献与口述的互证,排除 B 项;以诗证史只能用来解释明朝,排除 C 项。故选 D 项。6.如图为近代中国英
25、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第 4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华商、日商、英商B.日本、华商、英商C.英商、华商、日商D.华商、英商、日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 1890 年到 1936 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华商发展迅速,故甲是华商;1931 年之后日本开始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日商纱厂迅速增多,所以乙是日商;英商因为本国本身棉纺织业发达,所以在中国纱厂一直较少,尤其
26、是一战及之后,日本势力加紧侵略,所以丙是英商,排除 BCD 项。故选 A 项。7.20 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不同于旧式士大夫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他们的知识结构里,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甚至也不是声、光、电、化等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而主要是变革、进化、尚武、民权等近代社会政治学说。对这一群体的形成,认识正确的是()促使清朝官员“开眼看世界”得益于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导致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化A.B.C.D.【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 20 世纪初(中国)。根据材料“占主导地位的不再是传统的四书五经,甚至也不是声、光、电、化等近代自然科学
27、知识,而主要是变革、进化、尚武、民权等近代社会政治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初,新式教育的不断发展,西方思想的传入,使得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一些社会政治学说,反映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正确,C 项正确;“开眼看世界”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错误,这一思想变化不会导致立宪派和革命派的分化,错误,排除 A、B、D 三项。故选 C 项。8.1939 年,陕甘宁边区征税户主要是地主、富农,各县征税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在 15%至 35%之间。1941年,边区政府把征税面扩大到 80%以上的群众,同时规定 5 斗以下的家庭不纳税。这些调整()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B.利于抗日民族统
28、一战线的建立C.扩大了边区政府的阶级基础D.适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9 年、1941 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1941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调整征税比例和第 5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征税范围,征税面扩大到 80%以上的群众,同时规定 5 斗以下的家庭不纳税,主要是为了适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缓和经济困难局面,D 项正确;这些调整是实践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排除 A 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此时已经建立,排除 B 项;这些调整照顾了地主和
29、贫困农民的利益,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不会扩大阶级基础,排除 C 项。故选 D 项。9.如图为创作于 1952 年的宣传画。该宣传画意在()A.号召农民积极开展农业生产B.宣传工业化建设的伟大成就C.鼓舞对抗美援朝的必胜信心D.号召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建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 年(中国)。据题干“创作于 1952 年的宣传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 年正处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初期,宣传画中的男女青年正在使用测量仪器,象征着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事业中,这幅宣传画意在号召青年学习知识投身建设
30、,D 项正确;这幅宣传画主要针对的是青年知识分子而非农民,排除 A项;这幅宣传画主要是号召青年投身建设,并未展示建设成果,排除 B 项;这幅宣传画主要是号召青年投身国家建设,而非参加战争,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0.下图反映的是 19781984 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村体制改革推进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优化调整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答案】A第 6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据本题图片内容,反映了 1
31、978-1984 年大型拖拉机和小型拖拉机数量逐年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A 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是在 1984 年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B项;材料未涉及工业结构问题,排除 C 项;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属于农村经济体制变革的内容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A 项。11.1927 年,伊拉克境内出土了著名的“乌尔军旗”。“乌尔军旗”上边保留了 4500 年前苏美尔人的战车图形(如图所示),苏美尔战车有 4 个轮子,上面有 2 名士兵,由 4 头野驴拉动,车身是一个编织而成的篮子,车轮是
32、实心的,形似中文繁体“车”字。苏美尔战车图形()A.体现了技术进步是文明扩展的首要条件B.表明战争是苏美尔城邦交流的主要方式C.可用于研究古代西亚手工业技术的发展D.证实了中国战车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学说【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乌尔军旗上边保留了 4500 年前苏美尔人的战车图形(如图所示),苏美尔战车有 4 个轮子,上面有 2 名士兵,由 4 头野驴拉动,车身是一个编织而成的篮子,车轮是实心的”可知,“乌尔军旗”直接描绘了古代西亚战车的形制和构成,对于研究古代西亚手工业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C 项正确;材料强调了苏美尔战车图形的研究价值,未体现技术进步对文明扩展的影响,排除 A 项;
33、战争是文明交流的方式之一,但材料未体现战争是苏美尔城邦交流的主要方式,排除 B 项;材料证据单薄,不能证实中国战车起源于西亚地区的学说,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2.1533 年,英王亨利八世颁布禁止上诉法案,宣称“英格兰这个国家政治实体由教界和俗界的全体人民组成”“英格兰的权力来自于上帝,因此它有绝对的威望、能力来公正处理本国境内所有臣民的事务”。这一内容()A.确立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普及C.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强化了宗教信仰的作用【答案】C【解析】第 7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34、。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英国。据题意可知,禁止上诉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国王的至上权力,并且还规定了罗马教皇不得插手英国内部事务,这不仅减轻了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政治经济钳制,加速了英国教会的独立进程,而且有助于保护英国国家司法的统一、因此有利于促进英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 项正确;禁止上诉法案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不是“确立”,排除 A 项;人文主义体现为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但是材料主要体现英国的民族意识,排除 B 项;材料主旨“民族意识的觉醒”,而“宗教信仰的作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3.18 世纪,“设计”“秩序”“自然法则”等词汇被逐步
35、引进并深入推广到基督教信仰领域;“批判”成为基督教思想领域,特别是圣经研究领域内的热门词汇。这一现象说明()A.启蒙思想成为主流思潮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C.理性精神影响宗教神学D.民众宗教信仰遭到削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 世纪(世界)。据材料“设计”“秩序”“自然法则”“批判”等词汇推广到基督教信仰领域可知,欧洲启蒙运动期间,18 世纪基督教思想具有理性化趋向,C 项正确;材料体现基督教信仰打上了启蒙思想的烙印,未体现其得到普遍关注,无法得出“成为主流思潮”的结论,排除 A 项;近代自然科
36、学的发展推动“设计”“秩序”“自然法则”等词汇被逐步引进并深入推广到基督教信仰领域,但材料并未提及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得到人们的认可,排除 B 项;材料强调的是宗教神学研究的理性化趋向,这并不会削弱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 D 项。故选 C 项。14.1825 年,普鲁士推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制度。到 19 世纪 60 年代,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97.5%,基本实现普及教育。有学者指出:1871 年,普鲁士之所以能够打败法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普鲁士士兵文化程度普遍比法国高。这表明()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普鲁士高等教育欧洲居领先地位C.法国教育事业发展落后于欧洲诸国D.教育对普鲁士实力提升
37、起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25-1871 年(普鲁士)。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普鲁士推行强制义务教育到实现普及教育,学者认为其是打败法国的因素之一,说明教育对普鲁士实力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政治、经济发展问题,排除 A 项;材料未涉及普鲁士和其他国家教育的对比,不能得出在第 8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处于欧洲“领先”地位,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法国教育与欧洲教育的比较问题,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5.美国的非洲研究最早兴起于
38、传统黑人大学并由非洲裔学者主导,在主流学术界则处于边缘位置。从 20世纪 50 年代开始,在联邦政府和私人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与非洲相关的高校地区研究中心、学术协会和学术期刊纷纷成立,非洲研究也就此成为美国地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变化()A.表明美国解决了种族歧视现象B.得益于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C.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D.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在联邦政府和私人基金会的全力支持下,与非洲相
39、关的高校地区研究中心、学术协会和学术期刊纷纷成立,是因为此时两极格局基本形成,美苏之间斗争,为夺霸权而争夺中间力量,非洲热的出现是与美国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D 项正确;美国解决了种族歧视现象,与史实不符,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美国研究非洲问题,与非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无关,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美国与其它国家的关系问题,排除 C 项。故选 D 项。16.冷战结束后,在国际体系中美国霸权不断衰退,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治理模式开始由一元走向多元。这反映了世界()A.发展主题的变化B.社会主义的崛起C.经济格局多极化D.政治新格局形成【答案】C【解析】【
40、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新兴经济体的陆续崛起,全球治理由霸权时代的垂直结构逐渐趋于扁平,治理模式开始由一元走向多元”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多极化趋势发展,C 项正确;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没有发生变化,排除 A 项;社会主义崛起不是冷战结束之后,排除 B 项;政治新格局没有形成,排除 D 项。故选 C 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小题,共 52 分。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41、)时年份口数出处第 9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期东汉157 年(桓帝永寿三年)约 5600万晋书地理志西晋280 年(武帝太康元年)约 1600万晋书地理志隋581 年(文帝开皇元年)约 2900万隋书李德林传等唐755 年(玄宗天宝十四年)约 5300万通典食货材料二 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 年),人口总数增至 4 亿 3 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2)根据材料
42、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答案】(1)价值:上述数据属于政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文献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2)原因:出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疆域进一步开拓并巩固;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推行“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任意回答两点即可)问题:人地矛盾突出,社会危机加重;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解析】【小问 1 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一“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结合所学知识
43、可知,上述数据属于政府实际控制人口,并非当时全部人口;根据材料一“晋书地理志”与“隋书李德林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上述数据来源于官修正史等文献史料,对研究不同时期政权掌握的人口数量与变化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等问题有较高价值。小问 2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第一问原因,根据材料“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所学知识得出出现“康乾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疆域进一步开拓并巩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以及推行“摊丁入亩”等赋税的【第 10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改革。第二问,根据
44、材料二“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所学知识得出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危机和社会危机加重;过度开垦土地,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城外文化的精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画面用色多浓郁华丽,与早期的古朴沉稳恰成对比
45、,创作出的艺术品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据杨宝玉敦煌史话材料二 1900 年 5 月,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希望运到省城兰州保存,但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1907 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深除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一度造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外国”的局面。1944年,国民政府在文化届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直接由中央文化部领导,增加人员编制,扩大工作范围。1961 年,莫高窟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 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
46、,成为目前世界史最大的敦煌相关研究实体,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1987 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如今,人们正在领略着这份丰富绚烂的文化财富,整理研究,吸收运用。据樊锦诗、赵声良灿烂敦煌;宁可、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前期敦煌文化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分析 20 世纪以来影响敦煌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答案】(1)特点: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整体
47、风格积极健康,具有极强生命力。(2)因素:时局因素;政府因素;经济因素;史料因素;学者因素。(任意回答三点即可)认识: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小问 1 详解】第 11 页/共 1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唐朝前期(中国)。据材料一“唐前期敦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西汉以来几百年的发展为敦煌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可得出内容丰富,历史底蕴深厚;据材料“丝绸之路的畅通,使得众多商胡到来和定居,又为这里带来了域外文化的精
48、髓,儒学、佛学、道学和其他外来宗教学说在这里交相辉映”可得出中外文化交相辉映;据材料“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在形象塑造上、深受大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影响,绘塑的人物皆是丰盈润泽,健硕强壮;壁画内容不再追求苦行清修,转而宣扬天国的欢乐和现世的幸福”可得出整体风格积极健康,具有极强生命力。【小问 2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定位在 20 世纪至现代(全球)。因素:据材料二“1907 年后,西方国家派出的探险队先后进入敦煌,大量文物就此流散世界各地”可知,时局动荡与列强侵略导致文物流失;据材料“甘肃省政府以无暇筹措运费为由,拒绝这一提议”、“国民政府在文化界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呼吁下成立敦煌
49、艺术研究所”可知,政府因素影响其发展;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敦煌和莫高窟在丝绸之路上再度放出光辉,世界学者络绎不绝,旅游者接踵于道”可知,经济因素影响敦煌学的研究;据材料“引起世界轰动的藏经洞被发现,部分当地官员认识到洞内文物价值”、“经过学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局面”可知,史料的发现与学者因素推动敦煌学发展。认识:结合敦煌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历程,从文化价值、保护措施、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阐述。例如,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文化传承和文化保护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保护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社会、个人都应该重
50、视文化保护与传承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新名词在 20 世纪初颇为流行。1903 年上海大陆报刊登了新名词诗歌,随即被新世界小说报等报刊效仿。同年,20 岁的常州人吕思勉言:“为文喜学龚定庵,又读梁任公先生之文,慕效之,诗文皆喜用新名。”1904 年,张之洞学堂歌使用了诸如体育、卫生、公德、科学、权利、自由、民权等新名词;尽管张之洞在使用其中某些词时,不乏批评谴责之意。风气所趋,很多官员在奏章及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新名词装点门面,即严复所谓“笃旧诸公近稍知西学,无往不论自由,无书不主民权”。1909 年 9 月 8 日,天津大公报刊出一则时人抵制外国商品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