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289426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 .ppt(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十六 材料归纳、分析与鉴赏高考语文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一、(2017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语言不够“纯净”,据说是新诗的通病。然而将不同的因素冶于一炉,而使之产生浑然一体的美感效果,是诗歌艺术的可贵之处。我们并不认为诗和说话居于平等的地位。诗是经验的艺术化的表现,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其次,文言在日常生活上虽已僵硬难用,但在艺术品中,经诗人的巧妙安排,却能“起死回生”,加强美感。反之,如果欠缺艺术的生命,则尽管一首新诗通篇不用一典,不掉一文,那种“纯净”也只是“一贫如洗”的代名词罢了。说坦白些,在文学的国度中,新诗人们是带点贵族气质的。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

2、,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人人皆可入口,而转瞬又必吐出的牙膏。一旦超越了起码的“纯净”之后,我们不难发现,文言宜于表现庄重、优雅、含蓄而曲折的情操,而白话则明快、直率、富现实感。许多意境,白话表现起来总嫌太直接、太噜苏,改用文言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则可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艺术当然也追求和谐,但那应该是成品的,不是原料的和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愿“纯净主义”的信徒们多想一想。(节选自余光中谈新诗的语言,有删改)1.请分别解释文中“滞销的奢侈品”与“畅销的牙膏”的含意。(6分)2.依据材料,概括“纯净主义”的信条。(3分)3.作者

3、反对“纯净主义”的理由有哪些?(6分)一、1.答案答案滞销的奢侈品:不被大多数人欣赏却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畅销的牙膏:一时很受欢迎但艺术价值很低的作品。解析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将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放到语境中整体考虑。“我们宁愿自己的作品成为滞销的奢侈品,也不愿它成为畅销的牙膏”,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这里的“奢侈品”“牙膏”就是指“作品”。“奢侈品”是高档难求的商品,“牙膏”则是平常易得的商品。“滞销”,或因买不起,或是不受欢迎,从“宁愿”一词可以看出是指后者;而“畅销”则相反。将这些意思连缀成句即可形成答案。2.答案答案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话,不应掺杂文言。解析解析“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

4、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从反面推断“纯净主义”,即“纯净主义”者认为在新诗写作中,只应使用纯净的白话,不应掺杂文言。3.答案答案诗不是日常会话的达意;文言使用得好,可以增强美感;文言与白话各有优势;艺术的精湛贵在调和不同的语言因素。解析解析材料第一句即“纯净主义”者的观点,所以“然而”“其次”“反之”等都引领了作者的观点;再加上“愈能使不同的因素化合成和谐的整体,愈能以不类为类,愈能显示作者艺术的精湛”一句从反面评判“纯净主义”。综合以上信息就能概括出答案要点。方法技巧方法技巧(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角度。(2)找到答题区间,一般会指定段落,如果指向不明,

5、那就要结合全文分析。(3)根据要求提取信息,要注意划分层次。(4)筛选整合已提取的要点,组成答案。注意转述要求:去否定,留肯定;去修饰,留主干;去事例,留结论;去表象,留实质;结合文本语境,在主旨统摄下理解、阐述,提取、整合。二、(2016江苏,2628)阅读材料,完成13题。(15分)“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最初用力提倡“四书”的是程颢、程颐兄弟。他们说:“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这里没

6、提到中庸。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

7、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1.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4分)2.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5分)3.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6分)二、1.答案答案大学中庸原本都在礼记里,论语孟子单行;二程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说明,贯串“四书”;书贾改变“四书”顺序,形成通行本。解析解析对“四书”形成过程的介绍分散在文中每个段落里:第一段末尾有“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的语句;第二段提及二程兄弟用力提倡“四书”,尤其强调大学中庸的作用,末尾写“朱子接受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

8、来了”;第三段末尾写书贾将大学中庸合为一本,“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结合以上信息进行概括即可。2.答案答案二程认为,从大学可知古人做学问的程序,而且分明易晓,初学者从它入手不会走错路;朱子认为,大学提纲挈领,由此能领会论语孟子的精微分别,进而能领会中庸的心法。解析解析二程和朱子对于大学的评价分别出现在第二段开头和第三段开头,即“大学是做学问的程序”“有了大学的中庸里的心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再进行适当的删减概括,即可得出答案。3.答案答案研读“四书”,目的是提升人格修养,而非猎取名利;研读“四书”,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循序渐进;研读“四书”,要从大处着眼,进而读天下书,论天下事。解析解

9、析通读全文,归纳分条,组织语言。第二段中间有“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的语句,之后又说“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第三段前面说:“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后面又有“猎取功名”“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说法。将以上文字从文中一一找出,再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作答即可。三、(2015江苏,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古文的写作讲气,词句的短长与声调的高下,说话时的婉转或激昂,都是由气势决定的。这个气势里就含有作者的感情在内。作者由气势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

10、声求气。就作者来说,他在写作时,不是考虑什么什么手法,而是考虑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表达正确,怎样把感情表达出来。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不是学会了种种手法,才让自己的情意去凑合各种手法。一凑合就成了做作,就写不好文章了。要达到前人写作的很高境界,就要学通他们下笔的精妙处;要懂得他们写作是本于准确地表达情意的自然流露,而不是有意做作。这样,到自己写作时,才能本着自己的情意,透过气势来表达声情,在表达不同的声情中自然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法。因声求气不光是会读出文章的声情来,还要求能长久熟读。这样读,当然是读经过时间考验的名篇;这样读,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最简便方法。由于熟读,接触书里的词汇时

11、,不是孤立的,而是连同整个句子一起记熟的。这样,当对这个词完全懂得时,就对这个词在不同句子里的意义变化,以及在不同句子里的不同用法都懂了。自己在写作时,可使之用得合乎法则。因声求气,就是透过熟读来学习写作的一种方法。(节选自周振甫文章例话,有删改)1.“声”“气”分别指什么?“因声求气”的内涵是什么?(5分)2.为什么说“一凑合就成了做作”?(4分)3.结合全文,简析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写作。(6分)三、1.答案答案(1)“声”指声调的高下,“气”指语气或气势;(2)读者从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中去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这就是因声求气。解析解析第一问应从第一段第一句中筛选出“声

12、调的高下”“气势”等,然后概括。第二问应根据第一段第三句概括。2.答案答案“一凑合就成了做作”,是指一旦用自己的情意拼凑、迎合各种艺术手法,文章写作就显得不自然了;手法是从声情的变化中自然形成的,如果为了表现各种手法而拼凑自己的情意,那就成了虚情假意,就写不好文章了。解析解析应首先根据第二段第二、三、四、五句理解该句的含意,然后从原因的角度指出这样做的弊端。3.答案答案通过读书来学通前人下笔的精妙处;通过因声求气来学习如何准确地表达情意和自然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法;通过熟读名篇来积累词句等的用法。解析解析通读全文,筛选出第一段第三句,第二段第五、六句,第三段的第二、三句等关键语句综合分析,从学习前

13、人写法、准确表情达意并自然地运用手法、积累词句三方面分三点准确概括。四、(2014江苏,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金庸阁下除办报外仿佛以史学佛学自负,对于以小说知名,尤其是以武侠小说知名,自己是不是有点觉得未展所长,以末技得虚名,似不免略感怏怏?依我看则大可不必。阁下所透露的史学佛学见解,论水平未必是“超一流”,若著书立说也不见得能称首席什么家,得什么国际大奖。然而以史学佛学入小说,在武侠中讲“破相”,那就超人一筹了。好比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而且有个时灵时不灵的“六脉神剑”,看不见,摸不着,弹指一挥间忽然有效,就能出其不意露上一

14、手。这道理在金刚经法华经里并非唯一高妙思想,而移入武侠小说立刻产生“裂变、聚变”,威力无穷了。又如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以不知道“我是谁”,超出了一切有“我”之人,尤其是那位大“我”发狂的大宗师白自在。这只是“无我”的一解。这一解在佛学中算不得什么最高深的了不起理论,不过是参禅的一个“话头”法门,但在小说中就是“超凡入圣”了。阁下仿佛总想在小说中不讲而讲一点什么道理。这些见解未必“超凡”,但进入小说,特别是武侠小说,就大大“脱俗”了。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所以能迈过前人难有后继,虽有败笔,仍卓然自成

15、一家。前有梁羽生,后有古龙,俱写侠情,各有殊胜,然抒写人情佛理尚逊一筹。(选自金克木与小说对话:不败求败,有删改)1.请简要概括文中段誉、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共同特征。(4分)2.文中画线句中的“不讲而讲”指的是什么?(5分)3.从这段文字看,作者对金庸有哪些评价?(6分)四、1.答案答案愚能胜智,弱能胜强。解析解析首先找出选文中评论段誉和石破天两个人物的句子,放在一起,去异存同,列出二者的相同点即可。2.答案答案“不讲”是指:正面表达见解,不是小说主要目的。“讲”是指:随着情节推进,金庸小说有意无意地表达了某些关于人生、世界的见解。解析解析理解词语的意思,就是要指出这个词在文句中的含义,因此,要

16、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以及文句的语气来理解。3.答案答案作者对金庸的佛学史学水平持保留态度;对他的武侠小说的创作成就,是肯定的;对他以佛学史学入小说,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是推许的。解析解析概括作者对金庸的评价时要依次进行,要通读全文,分条归纳,组织语言。作者对金庸的评价有三个方面:史学、佛学的修为;武侠小说的成就;把史学、佛学融进小说,别出心裁。概括综合这三点即可得出答案。解题关键解题关键第1小题筛选信息后发现只有这两句话合适:“石破天,呆头呆脑,一片天真,然而处处机缘凑巧,矛盾相成,最后以不识字超过了识字人”;“不会武艺的痴公子段誉,只在无意中学了一着凌波微步,就到处能逃之夭夭能出其不意露上一手

17、”。据此提炼答案即可。第2小题根据上下文会发现作者所说的“不讲”是指金庸先生不直接正面表达“史学佛学”等“见解”,“讲”在这里指作者有意无意地表达“无言胜有言,不武胜武,愚而智,弱而强,似佛似道”等人生的见解。第3小题需要考生找出材料中“作者对金庸”的“评价”的句子,答案就显而易见了。五、(2013江苏,2426)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花间集里,大部是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之作。不好的不讲,做得好的,自成一种凄婉、惆怅、柔丽、细腻的风格。人几乎这样想:像花间这样的才是词。如其词的领域为花间独占,是词的不幸;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四库提要说:“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

18、切婉丽为宗,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流溯源,不能不谓之别格。”又说:“(辛)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这里关于苏、辛在词的历史上的位置,及对于他们的风格的认识,都说得很是。但是透露了两个意义相类的名目“别格”“变调”,言外若有微词,就不免失却评衡家无所容心的鉴赏的态度。我们固然不说新生的是“常格”是“正调”,可以抹杀旧来的;但也不说旧来的因为发生在先,故是“常格”是“正调”,而新生的与此不同,便是“别格”是“变调”。“清切婉丽”为什么是正?“慷慨纵横”为什么是变?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犹如蚕儿吐

19、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要能充分地鉴赏文艺,就得丢开这些无益的观念。这样,才能真切地吟味苏、辛的词,同样也能真切地吟味花间派的词。(选自叶圣陶绪言,有删改)1.文中四库提要描述了词的哪三个发展阶段?请加以概括。(4分)2.“犹如蚕儿吐丝作茧,却裹住了自己的身体”一句如何理解?(5分)3.你是否同意四库提要中称苏、辛词为“别格”“变调”的说法,试举例具体分析说明。(6分)五、1.答案答案第一个阶段是晚唐五代,以花间集为代表。第二个阶段是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南宋时期,以辛弃疾为代表。解析解析解题时要充分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根据题干所处语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加以概括,即可解题。根据

20、本文四库提要上文语境“要它继续发展,意境上、材料上须得开拓须得丰富才行”,可知词的发展变化,然后对四库提要中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概括,抓住时间变化及关键词(如“一变”“一派”)即可得出答案。2.答案答案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某些评衡家的褊狭的观点喻为蚕儿吐丝作茧,束缚了思想,减损了艺术鉴赏力。批评了某些评衡家缺乏客观公正的鉴赏态度。解析解析解答本题应采用“手法+内容+观点态度”的模式。结合上文语境“这些常别正变的议论,是拘泥褊狭的评衡家造了出来,因以减损自己的鉴赏力的”,可知画线句是对这句话比喻性的解释,据此按步骤解答,可以准确得出答案。3.答案答案同意。自花间以来,词已形成了以清切婉丽为正宗的风格,

21、题材以闺情、别意、流连光景为主。可是,到了苏、辛词,内容无所不有,风格慷慨纵横,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明显和以前不同。所以说苏、辛词是别格、变调。不同意。只要是词,本无所谓哪一类为正宗,只要有艺术价值即可。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扩大了词的范围,丰富了词的内容,同样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所以,没有必要认为花间为正宗,而苏、辛词为别格、变调。解析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得出观点,然后依据自己所持的立场去筛选材料、概括观点,再根据对苏、辛作品的了解,调动课外知识证明观点,最后得出结论。一、(2017无锡一模,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日知录是一部“资治”之书,是他学

22、术和思想的结晶。“日知”,出自“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至于成书过程,顾炎武说:“愚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复改定积三十余年,乃成一编。”日知录初刻本完成后,他仍不断新写札记,充实内容,纠正讹误。他说著书当如“采铜于山”,而不可“废铜铸钱”,急于求成。他看到了明朝末年社会弊病丛生,风气日益衰败,民生凋敝的景象,于是将自己的“经世”见解“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他引古人言论,必加“立言之人”,还说“古人又述古人之言,则两引之,不可袭以为己说也”。他在日知录中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著名论点。他认为改朝换代、权力更替,属于“亡国”,肉食者谋

23、之,与百姓没有大的干系;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则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属于“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里提出的“天下兴亡”其实已不再是针对反清复明,而是在于捍卫社会的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的命运。他认为以天下之大,仅靠君主一人是管理不好的,而应该扩大民间百姓的权力,重视民众的力量,突出民众的地位,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他以“封建”和“郡县”制度为例,说封建制变为郡县制,这是历史的必三年模拟A组 20152017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然,当郡县制的弊端又到了极点,就必须顺应时势进行变革,否则,危机将一天比一天严重。“目击世趋,方知治乱之关必在人心风俗,而所以转移人

24、心,整顿风俗,则教化纪纲为不可阔矣”。这是他历史盛衰思想的又一基本观点。他还说:“国家之所以长治而不乱者,人才也。”缺乏人才,就预示着国家的衰亡。(节选自钟岳文:一部讲求经世之学的“资治之书”,有删改)1.请解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4分)2.请简要概括顾炎武的治学态度。(5分)3.请结合材料,分析日知录中“资治”的意义。(6分)一、1.答案答案“天下兴亡”不是指改朝换代、权力更替(或反清复明),而是指民族的兴盛灭亡。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或捍卫社会道德、公平与正义事关民族命运),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肩负责任。(共4个要点,每点1分)解析解析“天下兴亡

25、,匹夫有责”在文中的意思,即文中所阐述的顾炎武关于国家兴亡与民众责任关系的观点,筛选出“他认为改朝换代、权力更替,属于亡国,而败义伤教、无君无父、道德沦丧,则会使整个民族陷于衰败,属于亡天下”“重视民众的力量,突出民众的地位,民心向背是治乱根本”等语句,进行整合概括。2.答案答案学而不已,注重积累,精益求精,经世致用,尊重他人学术成果。解析解析文本材料的前半部分阐述了顾炎武的治学态度,只要能梳理该部分的语言脉络,结合具体语句,提炼文中的关键词语,如“好学”“积三十余年”“充实内容,纠正讹误”“经世见解”则不难概括。3.答案答案为官者应担起国家兴盛的责任;民族命运也事关每一个平民百姓;民心向背是

26、治乱根本;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重视人心风俗;人才对国家治乱至关重要。(每点1分)解析解析理解词语的意思,不仅要指出这个词的表层含义,更要结合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其深层含义。可结合“日知录是一部资治之书,是他学术和思想的结晶”“经世见解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寄于书中”等分析,还可结合“资治通鉴”中的“资治”的含义理解,只要言之有理,与责任、民族兴亡等有关即可。二、(2017南通、泰州二模,2628)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一定的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人的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出之,遂有幽默。或者一旦聪明起来,对人之智慧本

27、身发生疑惑,处处发见人类的愚笨、矛盾、偏执、自大,幽默也就跟着出现。幽默,广义上,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狭义上,幽默与讽刺、揶揄有别。这几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之立意态度,各有不同。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酸辣;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鄙薄蔑视。一般人认为幽默是俏皮讽刺,因为即使说笑话之时,亦必关心世道,讽刺时事,然后可成为文章。其实幽默与讽刺极近,却不定以讽刺为目的。讽刺每趋于酸腐,去其酸辣而达到冲淡心境的目的,便成幽默。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如麦烈蒂斯氏所说,是属于“会心的微笑”一类的。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

28、,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故而世事能看穿。其文清淡自然,不似滑稽之炫奇斗胜,亦不似揶揄之出于鄙夷捉弄。幽默的文章在婉约豪放之间得其自然,不加矫饰,使你于一段之中,指不出哪一句使你发笑,只是读下去心灵启悟,胸怀舒适而已。心有所喜悦,用轻快笔调写出,无所挂碍,不作滥调,不忸怩作道学丑态,不求士大夫之喜誉,不博庸人之欢心,自然幽默。(选自林语堂论幽默,有删改)1.在作者看来,幽默的文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分)2.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幽默”的特点。(6分)3.从这段文字看,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幽默的作品?(6分)二、1.答案答案人类智慧开启,且有余力;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缺陷;文化发

29、展到一定的程度。解析解析文本材料的开头三句阐述了幽默的文学产生的条件,从第一句“必有幽默的文学出现”;第二句“遂有幽默”;第三句“幽默也就跟着出现”可以看出。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即可。2.答案答案文字令人发笑,立意和缓;体现了冲淡的心境;展现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解析解析“幽默”的特点紧接在幽默文学产生的条件后,文中对此也有明显阐述,分别从文字和立意、幽默与讽刺的不同、最上乘的幽默(幽默的最高境界)三个角度阐述了幽默的特点,筛选相关语句进行概括。要注意语言表达简洁,抓住关键词或短语概括。3.答案答案心境深远,心怀慈悲,能看穿世事;心有喜悦,笔调轻快,不做滥调;内心超然,不装腔作势,不求赞誉。

30、解析解析文本材料看似写欲求幽默,其心境、其文章和其思想的表现,其实表达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幽默的作品。如由写幽默心境的语句“欲求幽默,必先有深远之心境,而带一点我佛慈悲之念头,然后文章火气不太盛,读者得淡然之味。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故而世事能看穿”,可概括提炼出“心境深远,心怀慈悲,能看穿世事”的特点。三、(2017镇江一模,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美式医保的运作模式美国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计划既有政府性质,又有商业性质。在美国,只要年满65周岁就有权利申请联邦政府的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个人情况计算风险分值,进而

31、计算保费的规则不同,联邦医疗保险中最基础的住院保险、门诊保险不考虑风险分值,而是根据个人当前的收入状况计算保费。在政府、参保人和医疗机构之间,活跃着数以百计的医保公司。他们在三者间权衡、博弈,力图达到共赢的局面。如果我是一家保险公司,我可能会和政府签订负责10000名参保人的联邦医保合同。我对政府的报价是每人每年3000美金,然后,我会与各种各样的医院、诊所、医生集团洽谈协商,再与他们签约,把参保人的日常医疗服务以每人每年2400美金的价格承包出去。现在,美国正大力推广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医疗体系。政府为每一家医保公司评分,如果一家医保公司的评分很低,那么明年不仅会受到政府的处罚,还会失去竞争联

32、邦医疗保险和医疗互助计划的资格。但如果得分很高,政府还会额外给你4%甚至更多的资金作为奖励。评分后,政府会把各医保公司的得分和排名对外公开。作为普通公民,我很容易就能从公开渠道查到每家医保公司的好坏,这对患者选择各家公司医保产品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总体来看,在医保问题上,美国政府选择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如此一来,政府省了很多力气,但医保体系仍然能够健康有效地运转。(选自南方周末2016年4月)1.美式医保具有什么特点?(4分)2.医保公司如何才能利益最大化?(6分)3.结合全文,如何理解“在医保问题上,美国政府选择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5分)三、1.答案答案(1)美式医保既有政府性质,

33、又有商业性质。(2分)(2)商业医疗保险根据年龄、性别、种族、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慢性病史等个人情况计算风险分值,进而计算保费,联邦医疗保险中根据个人当前的收入状况计算保费。(2分)解析本题要求概括美式医保的特点,答题信息集中在第一段。开头第一句就明确了美式医保既有政府性质,又有商业性质。接着,通过对比,说明了商业医疗保险和联邦医疗保险计算保费的不同。2.答案答案(1)在政府、参保人和医疗机构三者间权衡、博弈,力图达到共赢的局面。(2)和政府签订参保人的联邦医保合同,只要能够中标,就与各种各样的医院、诊所、医生集团洽谈协商,再与他们签约,把参保人的日常医疗服务承包出去。(3)提高服务,争取获得

34、政府更高的评分,政府会额外给医保公司4%甚至更多的资金作为奖励。(每点2分)解析解析答题时首先明确答案的信息区间在第二、三段,医保公司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做法在第二段,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用原句概括,第二方面在文中通过列数据说明,概括时不能照搬数据。第三段说明美国正大力推广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医疗体系,换言之,就是医保公司要提高服务,争取获得政府更高的评价和奖励。3.答案答案它只是制订好规则,让医保公司比拼竞争。(1分)政府为每一家医保公司评分,分数低了,不仅会受到处罚,还会取消竞争联邦医疗保险和医疗互助计划的资格。(2分)评分后,政府会把各医保公司的得分和排名对外公开,让

35、公民从公开渠道查到每家医保公司的好坏,以选择各家公司的医保产品。(2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能力。“在医保问题上,美国政府选择只做裁判员、不做运动员”。此句用了形象的比喻,理解该句的含意,就要结合文本,分析喻体“裁判员”和“运动员”有什么特定的含义。特别是政府作为“裁判员”的身份,在医保问题上如何制订规则,引导竞争,要结合文中信息和语句进行提炼概括。四、(2017苏北四市摸底,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平凡的世界对当代中国文艺的启示价值阎晶明平凡的世界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存器。路遥的价值在于他有着与自己时代同步的思想高度,有着同样的情感热度、同样的价值取向。平凡的世界在今天

36、还能产生这么高的热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表现的生活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一个历史起点改革开放初期,它打动人心的力量在于它强大的现实性。我们今天看平凡的世界的时候,当代的视角和昨天的生活会经常发生勾连,又会发生错位;而平凡的世界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原初的起点式的感情和价值观的丰富材料。平凡的世界有个情节,孙少安赚了第一笔钱跟他妻子在窑洞里窃喜、激动相拥。那个时候,我们看到,那不是金钱崇拜,而是对劳动的一种礼赞,同时也代表了一种观念的开放。路遥的语言跟他的时代是同步的。关于这个电视剧的画外音,有很多争论,但我认为它是必要的存在,因为这些画外音恰恰是对那个时代的情感状态、表达方式的一种很自然的保存。平凡

37、的世界成功的另一方面是,很多年来,农民题材的创作已经跟农业生产、跟农民与土地没有关系了,已经完全是喜剧式的或者文化符号式的表达。它让我们看到农民始终是与土地有联系的,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是生产和劳动的关系,整个电视剧从头到尾都有劳动的场景,这也是它非常吸引人的地方。此外,这个电视剧很好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普通人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剧中的爱情最后也要变成一种善,人物最后做出的选择,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善良,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力量,也是中国人逃脱不了的宿命。我觉得这些方面都是平凡的世界给我们今天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创作提供的非常宝贵的启示。(选自中国文化报2015年4月7日,有删改)1.为什么说“平凡的世界

38、是一个历史记忆的储存器”?(5分)2.平凡的世界打动人心的原因有哪些?(5分)3.结合文本,谈谈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表现时代精神。(5分)四、1.答案答案平凡的世界保存了那一时代的生活情况和风貌;保存了原初的感情和价值观;作品的语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解析解析通读全文,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如第段“路遥的价值在于他有着与自己时代同步的思想高度,有着同样的情感热度、同样的价值取向”,第段“而平凡的世界恰恰给我们提供了原初的起点式的感情和价值观的丰富材料”,第段“因为这些画外音恰恰是对那个时代的情感状态、表达方式的一种很自然的保存”。2.答案答

39、案具有强大的现实性;语言自然,富有情感;准确表现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生产和劳动的关系;体现了当代中国普通人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解析平凡的世界打动人心的原因在文章开头、中间和末尾都有表述,筛选提炼其中的关键句,如“它让我们看到农民始终是与土地有联系的,农民与土地的联系是生产和劳动的关系”“这个电视剧很好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普通人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等,整合信息即可。3.答案答案真实反映现实生活;表现充满正能量的情感与价值观;把现实生活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好地勾连起来。(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解析解析本题为探究运用题,要求运用文

40、中所包含的信息和观点,回答问题。如文章最后一段中“体现了当代中国普通人自觉的传统文化意识”“人物最后做出的选择,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因为善良”包含了两个答案要点,另一要点在文中也非常明显。五、(2017扬中、六合、句容、江浦、华罗庚五校联考,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讲到哭,也正和笑一样,可以分成多少种类: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那是寡妇凄怨的哭;贾宝玉偶然一句两句话不对头触恼了妹妹,林黛玉便遮面哼哼唧唧,那是打情骂俏的哭;曾子死了,曾皙竟因哭子而失明,那是发自天性的真挚的哭;楚霸王在乌江别虞姬高唱“虞姬虞姬奈若何”而声泪俱下,那是英雄末路悲壮的哭;还有那风流皇帝陈后主向人诉苦说“此间日

41、以泪洗面”,那是追怀往事抑郁的哭;至于像阿斗太子在晋武帝前背完了“先人坟墓远在岷蜀”,因为没有眼泪便紧紧地闭上两眼以代哭,那便是傻孩子的假哭,卑不足道了。然而我们不要轻看了哭呵!哭之为用,正大已哉!大到有意想不到之效力!你看那楚国的申包胥,只消一哭三天,便打动了秦国的“义愤”但也许是发慈悲,义军一出,已经亡了的楚国便得因而复国,这种哭便不同凡响!吓,你只想,一哭三天,该多么难!这种哭。莫说是秦国,就是天地也该为之动容,而鬼神有知,也该陪着他哭,才算是合乎天理与人情!不过,申包胥究竟已经是“古之人”了,而现在的世界又似乎和“七雄时代”也有点两样。所以当去年日本兵一声不响地夺取了我们东北半边天下的

42、时候,虽说某公曾因之而“悲愤痛哭”,而某帅也曾因之“泣不成声”,但究竟不能一哭三天;因为不能一哭三天,所以虽说两公的哭是发乎中而凝乎泪,精忠诚挚,有天在上可以作证,但国际联盟究竟似乎比秦国差得太远,始终不肯发慈悲,把日本那张贪婪的口掰开,要回我们金瓯无缺的东北来!(节选自黎烈文哭,有删改)1.作者为什么列举申包胥“哭”的例子?(5分)2.联系全文,概括“哭”的主要原因。(4分)3.结合全文,简述我们应如何看待“哭”。(6分)五、1.答案答案作者列举申包胥“哭”的例子,是为了与当时一些人“哭”抗日无效做对比,(2分)强调“哭”要看对象,(2分)嘲讽见人见事就哭的现象。(1分)解析解析本题其实是作

43、用分析题,应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入手,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看它与下文内容的关系,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主要看它写了什么,与全文主旨有何联系。2.答案答案因为遭遇伤心事以哭宣泄自己的伤心与苦痛;因为遭遇亡国之痛,哭既能宣泄内心的切肤之痛,又能博得同情。(每点2分)解析解析联系全文,找出文中具体写“哭”的段落,可概括为遭遇伤心事和遭遇亡国之痛两类,结合对具体语句的分析,不难概括其主要原因。3.答案答案哭,是我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本能反应,我们的民族自古善哭;哭,由于场合、对象等不同,有着不同的作用,如申包胥的义哭能救国,而一些人的哭却不能救国;哭,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能不加节制,一不如意就哭

44、。(每点2分)解析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文章列举的“哭”这一现象,运用观点并结合现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作答时,不要脱离文本泛泛而谈,要紧扣文章观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行评价。六、(2016苏锡常镇四市二模,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云冈石窟置身于云冈石窟,大大小小的佛像从四面八方冲击着人的视觉,一刹那间仿佛使人处在了佛教的辉煌时代而恢复了古心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对佛的信心。信仰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物来表达的,鲜卑族的北魏王朝创造了文化奇迹,云冈石窟就是北魏人佛教信仰的中介物。在世界文明历史中,弱小民族产生巨大影响力的典型例子莫过于犹太民族,这个弱小民族通过他们的信仰中介物圣经,深入而广远

45、地影响了人类的宗教、哲学、文学、艺术,这或许与犹太民族经历过大迁徙的苦难有关。鲜卑族也经历了类似的大迁徙,从内蒙古草原的东北迁移到阴山草原南部的匈奴故地,此后一个影响中华民族文明史的王朝就开始了自己的辉煌历程。在这种辉煌中,我们看到了文明的融合与交流使人类所能达到的创造力的高度,云冈石窟蕴含的中国的、希腊的、印度的三种文明元素就是明证。古丝绸之路将东西方文明连接起来,希腊元素通过连接印度、中亚与西亚的枢纽犍陀罗地区的佛教艺术传播到中土。石窟中那些有着高耸鼻梁、波浪式头发、流水线条衣纹的雕像,就是希腊艺术风格的体现。代表云冈石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昙曜五窟”中的“露天大佛”,释迦牟尼的说法形象地淘

46、汰了一切原始肉欲痕迹而上升至一个纯粹的精神人。但是,这种纯粹的精神在古代印度宗教中主要是对肉欲的压制,当这种压制达到冰点状态的同时也使思维丧失了活力。相比于印度故事中苦行僧式的释迦牟尼,“露天大佛”既庄严、阳刚却又不乏现实中常人的悠闲与从容的情态,表达了精神不可能在对肉体的极端否定中获得悟彻的中国式的思想印度精神只有结合中国精神才能到达更辉煌的境界。地理决定论者不能解释何以古希腊的天才在现代的希腊不可复现了,历史机遇论者无法说明希波战争后为什么斯巴达不能达到雅典文明的高度,璀璨的文明恐怕是地理与历史机遇相互结合的产物鲜卑人的地理与历史机遇成就了他们民族创造力的实现。1.文中所述的犹太民族和鲜卑

47、族的相似之处有哪些?(5分)2.云冈石窟佛像体现了多种文明的融合,根据第段内容简要概括这种文明融合的具体体现。(4分)3.结合材料,具体说明“鲜卑人的地理与历史机遇”的内涵。(6分)六、1.答案答案都经历了大迁徙的民族苦难;(1分)都通过自己的信仰中介物产生了大的影响;(2分)都曾经是弱小民族,但都建立了自己灿烂的文明。(2分)解析解析解题时要充分了解文本的核心内容,根据题干所处语境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如第段“这或许与犹太民族经历过大迁徙的苦难有关。鲜卑族也经历了类似的大迁徙”。又如第段“信仰总是要通过一定的中介物来表达的,鲜卑族的北魏王朝创造了文化奇迹,云冈石窟就是北

48、魏人佛教信仰的中介物”,第段“这个弱小民族通过他们的信仰中介物圣经,深入而广远地影响”,明显提到了犹太民族和鲜卑族的相似之处。2.答案答案外在造型上体现了希腊艺术风格;(2分)内在精神上体现了中国式思想与印度精神的融合。(2分)解析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中的提示和题干的具体要求,题干中提示为“云冈石窟佛像体现了多种文明的融合”,要求回答“文明融合的具体体现”,结合文本第段内容,应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作答。3.答案答案地理机遇:鲜卑族从内蒙古草原的东北迁移到阴山草原南部,(1分)这个地方处在古丝绸之路上;(2分)历史机遇:鲜卑人所处的历史时代刚好处在古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1分)的高度

49、融合期。(2分)解析解析本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全文来理解,而不应仅仅关注第段内容,需从地理、历史的角度提炼概括。七、(2016南通二模,2527)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在中国,西方的“古典学”一度遭到冷落,如今则方兴未艾。众多当代青年抛弃僵化的现代学科壁垒,回归到更为广阔且意义深远的经典研读当中。在“古典学”的框架里不再有文学、哲学、史学、法学等区分。中西方历史上值得奉为典范的著作和杰出的人物,都将是热爱学术与思想的青年们关注的对象。回归古典,他们并不是想回到古代,并不是遵循效仿,而是为了更好地反思今天的生活。“古典”似乎与青年向往“革新”不和,但它的确能够吸引青年人。“青年”本质上是

50、一种“重构我们的世界图景”的生命召唤。无论是“打倒古典”还是“复兴古典”,其目的都是甩开当下已经丧失活力的旧传统,发明新传统。正如文艺复兴时期对希腊罗马的追溯反而开启了欧洲文化新局面一样,新一代人对“古典”的追求总是对前一辈人文化领导权的颠覆。不过,青年人对“古典”的重新研究,是否尊重古典的真实情况?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呈现历史真实并介入当下生活?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从事古典研究的青年人不但应当保持谦卑的姿态阅读经典,表现出对人类伟大传统的虔敬,将古典的教诲切切实实囊括到自己的生命体验里;还应当对现实的国家、社会、人民生存状况悉心体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中的实践结合起来。只要愿意抛去现代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