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十 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 .ppt

上传人:yl****t 文档编号:9728842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十 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政治十 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十 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十 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 .ppt(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十哲学基本观点与辩证唯物论-2-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014课标全国卷)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A.B.C.D.-3-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

2、61考点62-4-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5-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重难深探究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6-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对自然界的物质性的理解(1)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发展被深深地打上了人的烙印,但人类不论是在改造自然还是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都是以自然物的存在及其固有属性为前提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造福人类自身,但必须尊重和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

3、处,改造自然不应以牺牲自然为代价。(3)自然界的物质性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意识的本质共同证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7-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考题优训练58(2014江苏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研究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4、,并用以研发药物用于治疗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A项正确。规律是客观的,B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不符。答案解析关闭A-8-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典题精研析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这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

5、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9-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10-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11-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重难深探究1.对规律的概念的理解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一种联系,也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但并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也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更不是上帝赋予的。(3)规律是隐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不是浮于外表的现象的联系。规律无法被人们直观感知,

6、需要通过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来把握。(4)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而不是偶然的联系,是稳定的联系,而不是多变易失的联系。-12-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1)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消灭,不可被违抗。(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3)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归纳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3-考点5

7、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14-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考题优训练59(2013北京卷)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规律是客观的、不可违背的。材料中有些家长在孩子培养方面出现的“事与愿违”的现象,是家长违背客观规律导致的必然结果,故B项应选。A、C、D三项观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解析关闭B-15-考点58考点59考点60

8、考点61考点62典题精研析(2013课标全国卷)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A.B.C.D.-16-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17-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18-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重难深探究正确理解意识的

9、内容与形式(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对象和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把握意识的内容和本质。(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人们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3)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

10、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19-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考题优训练60(2014北京卷)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时间观念。这表明()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A.B.C.D.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时空观念属于意识、认识的范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中“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很显然是错误的;中时空观念产生于农业文明(实践)则是正确的;时空观念属于

11、意识范畴,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所以是正确的;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故排除。答案解析关闭C-20-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典题精研析(2014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

12、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但解法富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个学生。-21-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给我们启迪。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

13、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22-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3-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4-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5-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重难深探究1.意识能动性的表现-26-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三者的区别与联系-27-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8-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考题优训练61(2017全国卷)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

14、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A.B.C.D.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发展理念的创新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正确;新的发展理念体现了实践的前进性而不是曲折性,错误;新发展理念对既往发展理念是“扬弃”而非彻底否定,错误。故选C项。答案解析关闭C-29-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典题精研析(201

15、2课标全国卷)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龙脑樟树中提取的龙脑具有极高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寿域神方记载:“治头脑疼痛,龙脑一钱,纸卷做拈,烧烟熏鼻,吐出痰涎即愈。”唐代医药典籍称龙脑“为百药之先,万物中香无出其右者”。不知从何时起,龙脑樟树在我国“销声匿迹”了,我国所需龙脑不得不长期依赖进口。1988年我国发现了一棵野生龙脑樟树!-30-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科研人员以此为契机创立了专业研发中心和实验室。他们深入研究中医药典籍中有关龙脑的资料,利用现代科技成功培育了万亩龙脑樟原料林,改变了原料生产完全依赖自然的状况;研制了我国第一套天然龙脑工业化提取成套设备,改进了传

16、统龙脑提取方法,开发了新产品;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龙脑樟资源基因库,积累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数据;通过电视、网络等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品牌。结合材料,就更好地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31-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32-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33-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重难深探究1.正确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实

17、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34-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关系-35-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36-考点58考点59考点60考点61考点62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及反对的错误倾向-37-考点58考点59

18、考点60考点61考点62考题优训练62(2015江苏卷)“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诗句表明()A.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鱼与鸟各有其特点,该诗句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自己的客观实际出发,确定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故D项正确。A、B、C三项观点正确,但材料均未体现,故排除。答案解析关闭D-38-热点专题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热点聚焦材料一我国目前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水体

19、污染明显加重,大气污染严重面对目前状况,专家指出,环境是一种特殊资产,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本身就构成经济损失和财富流失。-39-材料二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深化,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再一次升华。材料三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40-新题预测1

20、.昔日的北大荒曾经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国家组织了几十万人开荒种地,每年产粮70亿千克。可短短的几十年后,大自然向人们开出了一张巨额的“罚单”:旱涝灾害频发、江河泛滥、水土流失、风蚀沙化严重,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徙,现在人们不得不退耕还林。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目的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人类应该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科学发展,A项错误;人们只要在尊重自然的前

21、提下改造自然就不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B项说法错误;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自然,C项观点错误;人们因过度开发自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们要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故选D项。答案解析关闭D-41-2.因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等新概念应运而生。这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A.B.C.D.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在因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对人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新概念应运而生,说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认识来源于

22、实践,符合题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表述错误,故选A项。答案解析关闭A-42-3.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力推进,下决心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双赢之路。这说明()A.意识的能动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科学生态价值观决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C.正确的认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D.生态价值观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科学生态价值观不能决定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B项错误;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C项错误;生态价值观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财富,D项错误;

23、材料强调了意识能动性的重要性,A项符合题意。答案解析关闭A-43-4.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结合材料,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44-答案(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提

24、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决定。(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5)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中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客观形势出发,具体解决各地的实际问题。-45-解析本题以十八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为背景,考查唯物论的知识。解答此题,

25、一是要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唯物论;二是回答时要紧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46-47-复习点睛本专题复习要理解两个本质,把握两对关系,坚持一个根本要求。两个本质:世界的本质和意识的本质。两对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一个根本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48-跨点知识整合一、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1.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2.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

26、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49-二、唯物论部分原理归纳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无论是改造、利用自然,还是进行社会改革,首先要承认自然和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性。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4.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