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七 文言作品阅读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七 文言作品阅读 .ppt(3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七 文言作品阅读高考语文高考语文(江苏省专用)一、(2017江苏,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8分)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阨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杭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弨,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其见重如此
2、。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往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
3、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助书贾鬻书于市鬻:卖B.先生往谒谒:拜见C.称之不置置:置办D.尚欲扬榷而陈之陈:陈述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4、。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4.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4分)一、1.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置:弃置,放弃。方法技巧一是运用代入法,说得通的未必正确,说不通的肯定不正确。把C项的解释代入原文
5、,明显说不通。二是成语印证法。A项“鬻”,联系“卖儿鬻女”“卖官鬻爵”,可以确定为“卖”。三是组词法,利用平时掌握的词汇加以判断。B项“谒”可组词为“拜谒”。四是语境判断法。D项,前面的“扬榷”意即略举大要,后有“以告后之君子”,可见“陈”是“陈述”。还可运用语法分析法,“陈”后面跟代词“之”,可见“陈”是动词。也可运用联系法,联系左思三都赋蜀都赋中的“请为左右扬榷而陈之”。2.答案B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三代”在文中应指“夏商周三代”。疑难突破单纯看选项内容,“三代”指曾祖、祖父、父亲没有错,“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也没有错,但只要联系语境“乃博考三代典礼”就可以
6、知道是错误的。“博考”是广泛考证的意思。显然是不可能考证祖父三代履历的。3.答案(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要做到“信、达、雅”。(1)“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先”后面省略了“于”。第一处的“以”是“凭借”的意思,第二处的“以”是“按照,依照”的意思。“北面”是“尊人为师”的意思。(2)“相”,偏指一方。“存问”,慰问,问候。“笃厚”,忠实厚道。“然”,这样。4.答案答案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则于古,自成一家。解析解
7、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题干提示明确而具体,“第三段”告知答题区域,“治学、为文”明确了答题指向,“不超过30个字”则是硬性要求。根据“先生于不综览。乃博考。又深于”不难得出“治学”特点;根据“为文根柢,陶冶,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不难得出“为文”特点。方法技巧方法技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一要细读题干,明确问题指向;二要读懂相关文段,明白作者观点;三要抓住关键词,提炼概括。参考译文先生名叫汪中,字容甫,是江都人。年少时丧父,喜爱学习。家贫买不起书,帮助书商在集市上卖书,于是读遍了经史百家之书,并且看过就能记下来。二十岁的时候,参加提学官主持的考试,写的射雁赋被评为第一,补录为附学生
8、员,所写的诗词和古文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仪征运盐的船失火,烧死的人无法计算,先生写了哀盐船文,编修杭世骏为它写序,认为这篇文章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汪中因此名声大著。当代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如朱筠学士、卢文弨学士,看见先生撰写的文章,都赞叹称扬,认为他是个奇才。先生二十九岁时,才开始专门研读经书之类书籍。侍郎谢墉到江东担任提学官(掌管江东学政并主管考试的官),特意选拔先生为拔贡生。每次考试,另外贴一张榜,侍郎名字排列在众位生员的前面。侍郎曾经对别人说:“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先生就是像这样被人看重。文正公朱筠到浙江担任提学官,先生前往拜见,回答叙述扬州分割
9、占据一方土地的事迹、为守节而死的人士,创作三千字的广陵对,(广陵对)博通古今,是天下的奇文字。尚书毕沅在湖广担任总督,招揽精通文学的读书人。先生前往应职,为之撰写了黄鹤楼铭,此文和安徽歙县孝廉程瑶田的书石、嘉定通判钱坫的篆书匾额,被当时的人称为“三绝”。先生对于六经、诸子百家、史家和诗文、金石的学问,没有不通晓的。于是广泛地查考夏商周三代的制度礼仪,至于对古书中的字句解释、名号物类事物吉凶,他用自己的论述做了补充,写了述学内外篇。(他)又深入研究了春秋,写了春秋述义,见解和议论超然不凡,评论的人认为这是自唐朝以来从未有过的。写文章以经史作为根基,又为汉魏风骨所影响,不沿袭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10、苏轼的流派,却取法古人,所以高远独立地形成一家之言。先生天性朴实直率,不修饰仪容举止,痛恨当时所为都要讲究阴阳禁忌、听从佛道神仙鬼怪的说法,不遗余力地指责它们。而每当遇到美好的一行、一文一诗,便不停地称颂。他侍奉母亲因为孝而闻名,贫穷而没有食物供养长辈,就卖掉自己的文章来供养,在长辈身边服侍劳作,不嫌麻烦,不觉耻辱。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先生五十一岁时,在杭州西湖边去世。先生,是我父亲推崇佩服的人。他的学问和品行,私下从我父亲那里听说很久了。而先生对我讲的有关尚书的解释很是赞赏勉励,认为可以读(我)父亲的书,(我)就又有了知己的
11、感觉。我虽然不擅长写文章,还是想略举大要地陈述一下,来告诉后代的君子。二、(2016江苏,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祖讳汝霖,号雨若。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文恭捐馆,家难渐至。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尚不敢不勤。”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
12、试子。”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寀多名下士。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
13、为纨袴子。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奇才!奇才!”遂与大父定交,称莫逆。满六载,考卓异第一。(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注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藨蓘:耕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事文墨久矣事:从事B.病目眚病:疲惫C.詈不佳詈:责骂D.令五县会鞫之鞫:审讯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
14、名。B.邓文洁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赖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4.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二、1.答案答案B病: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为“患病”。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江苏卷文言实词的考查一般都会结合苏教版教材。“事”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
15、多次,如六国论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病”也在项脊轩志陈情表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文章中多次出现;“詈不佳”的“詈”在五人墓碑记中也有,“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因此,要解答好此类试题,应首先熟悉教材中的文言课文。2.答案答案D黄贞父并非遇到难题无法解决,而是“将以困张广昌”,即故意为难张汝霖。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四个选项都是基于对原文语段的理解。完成此类试题应注意两点:一个是分析概括时要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为基础,不能准确把握文言语句的意思,就谈不上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二是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显豁,有时表现得比较含蓄,而命题者往往在
16、文白转换的过程中设置干扰,这时考生要结合文意逐项分析选出正确答案答案。3.答案答案(1)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2)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解析解析(1)已,算了;还,回家;以,连词,表目的;期,期望、希望;坠,损害、毁掉、堕落;先业,祖先的事业。(2)经书题,即经书中的考题;相商,即相互商量;文立就,即文章马上就形成了;言及者,指谈到此事。解题关键解题关键结合全文,理解句意,不可孤立翻译。重点词语必须翻译准确,如解析中所提到的关键词。语言要顺畅,力避生硬。要求翻译的句子中有
17、很多关键词在初高中教材中出现过,比如“已”曾在劝学等课文中出现过。4.答案答案考生书法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考题出自经书;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解析解析从文章第一段中的“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可以看出书写的优劣对考试成绩有影响;从“输粟入太学”可知可捐纳财货进入太学;从邓文洁面试张汝霖的“六十而耳顺”(出自论语)的题目以及“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可知考题出自经书;从张汝霖考试前后的不同遭遇可知考官的喜好直接决定考试结果。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考查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涉及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两段。需要在理解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提取概括。所以根
18、本问题还在于文字梳理。而进行文字梳理时遇到难点可以根据上下文意大胆揣测,必要时甚至可以考虑适当跳读,以求得对文章的总体把握。参考译文祖父名叫汝霖,号雨若。幼年爱好古学,博览群书。年轻时不肯学习书法,字体粗拙难看,到官府应试,总是考不中。于是交纳钱粮进入太学,滞留困厄二十年。他父亲文恭公去世后,家中灾难渐渐到来。祖父在龙光楼读书,撤走梯子,通过轴轳传递食物,三年不曾下楼。江西邓文洁公到越地来,凭吊文恭公,文恭公墓地上的树木已经有两手合围粗细,(文洁公)拉着树枝泫然泪下,悲伤呜咽着离开。祖父送他送到邮亭,文洁公面对祖父愁闷不乐,大概因为文洁公听信忌恨祖父的人的话,说祖父违逆祖训开酒店,不从事文墨之
19、事很久了,所以见到祖父就叹惜。这天将要分别,(文洁公)看着祖父说:“你就算了,回去后教育儿子读书,希望能保持住先人的事业。”祖父哭泣着说:“侄子的命不好,只是努力但没有收获罢了,耕耘还是不敢不勤奋。”文洁公说:“有这回事吗?我姑且当面考考你。”于是随手拿出“六十而耳顺”的题目,祖父提笔成文,不加删改。文洁公惊喜,击节而叹说:“你的文章应该在世间闻名,何止是登科留名啊?阳和子大概可以瞑目了!”甲午年正月初一,(祖父)到南都,在鸡鸣山读书,日夜不停息,患了眼疾,卧床静休三个月。朋友用经书中的考题彼此商量,(考题)一传入他的耳中文章马上就形成了,后来再有谈到(考题)的,他就堵住耳朵不敢听了。参加考试
20、时,没有到正午,就完成试卷,试卷落到一个老教谕手中。老教谕拿着试卷,呈给大主考九我李公,被责备不好,命令再呈上,呈上后又认为不好,再呈上,一直到四五次,房间里试卷快没有了,教谕愤恨地哭泣。李公搜拣他的试卷少了七卷,责问教谕,教谕说:“那七卷文笔很不通,留下作为笑料吧。”李公说:“快把你那笑料取来!”李公一看到(那七卷),拍手称赞,整理收藏好试卷以待校勘。易经科考试,便准备把祖父拟定为第一,龚三益第二,其余的全都归入高等。乙未年,祖父考取进士,授予清江令的官职,调到广昌任职,同僚中官吏大多有名而谦恭待人。黄贞父先生喜欢开玩笑,轻视祖父为富家子弟。上级正下发疑难案件,命令五县一同审理。黄贞父对同僚
21、说:“按惯例这案子应该交付给我,我不接,你们也不要接,我将要拿这个来使张广昌困窘。”祖父知道他的意思,也不坚决推辞,便下笔写几千字,引经据典,断案像老到的官吏。黄贞父吸着气张着嘴说:“奇才!奇才!”于是和祖父结为朋友,成为莫逆之交。祖父任职满六年,考核卓异名列第一。三、(2015江苏,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8分)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既长,益学问,
22、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君治官无大小,
23、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选自张耒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人纯实不欺欺:欺骗B.不治科举文词治:研究C.要必申其意申:施展D.召君问其制问:询问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欧阳发学习刻苦,尊师重道。十五岁时拜胡瑗为师,后来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B.欧阳发为人诚实,淡泊名利,爱好礼义。他性格刚直,议论事情
24、坚持原则,不随意迎合别人。C.曹太后去世后,欧阳发帮助陈襄解决了皇曾孙服制的问题。后经陈襄推荐,欧阳发参与修订完成天文书。D.欧阳发道德学问俱佳,不愧是名门之后。他去世后,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4.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三、1.答案答案C申:申明,说明。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此类题目,一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尤其是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复词和词类活用词;二是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词义,看是否合适
25、,这样能帮助考生做出正确的判断。2.答案答案D“苏轼感到很悲伤,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错,应该是欧阳宪请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解题关键解题关键做这类试题,首先弄清选项的内容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其次要将选项中列举的内容与文中相应的句子进行比较,看有无不同,尤其要注意细微的差别。原文末尾说“宪来求铭”,可见不是苏轼“让张耒写”的。3.答案答案(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解析解析(1)掌:掌管。号:号称。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2)治官:担任官职。苟简:草率简略。更:更
26、改。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两个句子都比较典型,既包括对重点实词的解释,也包括对句式的考查。翻译时要坚持“两原则三落实”:一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则,二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三个落实:字字落实、句式落实、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如第(1)小题的关键词是“掌”“号”“检束”“少”,当然也需要“语句通顺大意对”。4.答案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解析解析从第一段内容可以概括出“勤奋刻苦”。从第二段第一、二句可以概括出“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从第三段可以概括出“学以致用”。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欧阳发在治学方面的特点其实几乎遍布全部节选部分。要从原文中筛选出“
27、治学特点”的词句进行提炼:刻苦于学,又能尽传授,不治科举文词纯实内外如一,专注无他嗜,勤奋刻苦;无所不学广泛涉猎;刮剖根本见终始刨根究底;论次使族分部列分门别类;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学以致用;等等。概括要点要全。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为人纯朴善良、诚实不欺,表里如一,把名利看得很淡,没有嗜好,但意志坚定,崇尚礼学,刻苦治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文忠公已经显贵,先生时年十五岁,师从胡瑗,小心翼翼,非常谨慎,又能全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古乐钟律的学说。长大以后,学问更加深厚,不研究科举考试的文辞,唯独喜
28、欢探究古代的论议文章,从书籍出现以来到现在,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至于天文地理,无所不学。他做学问不寻求为应付目前去抄袭,一定剖析根本明确事情的始终,按照种类分列书籍,考查它一下子就能找到,找到了就一定有用。唉,他的志向很大呀!然而他与别人不同流合污,议论事情正确就是正确,错误就是错误,遇到权贵绝不稍稍屈居其下。邀请他一定要申明来意,重用他他也不愿意轻易倾其所能,因而人们也很少了解先生。先生死的时候,现在的眉山人苏子瞻痛哭流涕,认为先生深得文忠公的学说,是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类的人。先生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了,下诏确定让皇曾孙服孝。礼官陈公襄迟疑未决,正赶上先生到了,就请先生来询问他礼制的
29、问题,先生从容应答,陈公襄立即上奏使用。这时候,刚下诏让司天监讨论古代占卜之书正误异同的问题,折中制成天文历书,很久都没有完成,而陈公襄正担任总监事,马上推荐先生刊正修订。先生为它推究正误,取舍主次,书修成之后,下诏收藏在太史局。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著作的图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没有写成的还有几十篇。夫人姓吴,是去世的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为寿安县君。有一个儿子,名欧阳宪,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日,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的墓地埋葬了先生,欧阳宪来请我写墓志铭。四、(2014江苏,6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30、,完成14题。(18分)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
31、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32、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且求中以益己益:充实B.吾子无以韩责我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攻:加固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爱:吝啬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四、1.答案答案B责:要求。2.答案答案BB.表祈使,可要,当。其余三项均为指示
33、代词,那,那些。3.答案答案(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解析解析(1)若:至于。为:表被动,被。薄世:浮薄的世人。当:承担。(2)亟:尽快。知道:古今异义,此处应为“精通学问之道”。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乏:缺乏。4.答案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解析解析答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文章第1段说到“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暗示出作者不愿当老师的两个原因:避名、忧实,即有意回避老师之名,担忧自己实力不足。第3段提到“以其余易其不足,
34、亦可交以为师”,即强调两人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学习。这样,就可以概括出拒绝做其老师的三个原因了。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收到了你的书信,谈论为师之道,还责怪我写下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想改变我不做老师的想法,而委屈你自己来做我的弟子。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它们的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所回避的是(做老师的)名称,所担忧的是做老师的实力,实力一天也不能忘记。我暂且作歌(师友箴)来作为(对自己的)告诫,做事情遵循自己的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谨慎不敢闲散,还不敢自认为有可以做他人老师的东西。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内在的实力水平不足以做老师,外在的嘲笑谩骂也不能
35、够承受,即使大家都真诚地来逼迫我,我拿你怎么办呢?内在实力的重要性,在那两篇文章中都有说到,希望你能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见解不会超出这些。你所说的孔子的说法,难道很容易吗?孔子是可以学习但不能跟着做的。学习到了最高境界,这就是(又一个)孔子了;没有达到最高境界却要做孔子的事情(为师之事),就如同宋襄公喜欢称霸而使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孔子(为师)岂是那么容易说的?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罢了。当今之世本来就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来以此作为老师,本来就是我们这些人所做的。
36、我的才能和勇敢比不上韩愈,所以不愿意做他人的老师。人的见解有同有异,你不要用韩愈来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人,也不正确。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些(拜师的)礼节。如果是拿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方面的问题,有来询问我的,我哪里曾经怒目闭口过呢?你的文章很是流畅旷远,气势恢宏,就如开辟一条大路将要(驾车)快速奔驰。加固马车,喂肥骏马,加长马鞭,调整好六根缰绳,行走在大道中间,直达大都市。除了这些,你哪里还要拜师呢?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希望你很快到来,能整天与你交谈,不敢倦怠,不敢吝啬,不敢放纵。假如能除去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
37、,用各自有余的来交换各自不足的,也可以互相来做老师。如能这样,没有世俗的名头之累而又能对自己有益,自古至今没有喜好道理而回避这些的。柳宗元回复。五、(2013江苏,5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始为白衣时,年十七八,在邺下名为清白,识别人物,海内翕然,莫不注意。后随军在许昌,声称日隆。其父不愿其然,遂令闭门,敕使断客。初,明帝在东宫,丰在文学中。及即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闻有李安国者。”是时丰为黄门郎,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左右以丰对。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帝崩后,为永宁
38、太仆,以名过其实,能用少也。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丰在台省,常多托疾,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丰疾未满数十日,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初,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丰弟翼及伟,仕数岁间,并历郡守,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及司马宣王久病,伟为二千石,荒于酒,乱新平、扶风二郡而丰不召,众人以为恃宠。曹爽专政,丰依违二公间,无有适莫,故于时有谤书曰:“曹爽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李丰兄弟如游光。”其意以为丰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有似于游光也。及宣王奏诛爽,住车阙下,与丰相闻,丰怖,遽气索,足委地不能起。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
39、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丰为中书二岁,帝比每独召与语,不知所说。景王知其议己,请丰,丰不以实告,乃杀之。其事秘。丰前后仕历二朝,不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韬虽尚公主,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时得赐钱帛,辄以外施亲族;及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及死后,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节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父不愿其然然:这样B.及即尊位及:等到C.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制:节制D.丰尝于人中显诫二弟诫:警告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丰为官不贪财的一组是(3分)()在邺下名为清白外示清净,而内图事不
40、以家计为意,仰俸廪而已丰常约敕不得有所侵取得赐宫人,多与子弟,而丰皆以与诸外甥有司籍其家,家无馀积A.B.C.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丰年轻时善于品评人物,影响很大,而父亲让他闭门谢客,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B.当司马宣王长期生病时,李伟官居二千石,因喝酒误事,造成新平、扶风二郡混乱,哥哥李丰却放任不管。C.曹爽专权的时候,李丰在曹与司马宣王之间两面讨巧,不明确表态,因而遭到世人的讥讽。D.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以后,近来常常受到皇帝单独召见,招致景王猜忌,因不肯透露实情,结果被杀。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帝问左右安
41、国所在,左右以丰对。(2)丰子韬以选尚公主,丰虽外辞之,内不甚惮也。(3)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五、1.答案答案C制:制度,规定。2.答案答案D介绍李丰的声望;介绍李丰面对权力争斗所持的态度。利用排除法可得出答案。3.答案答案A从吴国投降之人对魏明帝询问的回答,可判定“其名声只是在魏国得到传播”错。4.答案答案(1)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2)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而内心不怎么害怕。(3)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解析解析(1)句一定要注意“安国”所指,才能翻译准确。(2)句要注
42、意“尚”的意思。(3)句要注意“谘问”。参考译文李丰,字安国,原卫尉李义的儿子。黄初年间,因为父亲李义应召随军。当初没做官,十七八岁的时候,在邺下一带就操行高洁,懂得分辨人物(优劣),海内之士都敛容肃敬,没有谁不留意关注(他的)。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名声一天天大起来。他父亲不愿意他这样,于是让他闭门在家,并责令他断绝与朋友的交往。当初,魏明帝还在东宫做太子,李丰正在学习文学(古代贵族教育中的一门学科)。等到魏明帝登上皇位,得到一个从吴国投降过来的人,(魏明帝)向他询问:“在江东听说的中原名士是谁?”那个投降过来的人说:“听说有个叫李安国的。”这时李丰正担任黄门郎,魏明帝问左右臣子“安国”在哪里,
43、左右臣子用“李丰”来回答。魏明帝说:“李丰的名声竟然传遍了吴越了吗?”后来李丰职位变动,做过骑都尉、给事中。魏明帝驾崩以后,他做了永宁太仆,因为名过其实,所以才能发挥使用得很少。正始年间,调任侍中尚书仆射。李丰在台省任职,常常多次借口生病(告假),按当时的台省制度,生病超过一百天就应当解除俸禄。李丰生病不满几十天,就暂时出来赴职,不久又回家养病,像这样有好几年。起初,李丰的儿子李韬被选中娶公主为妻,李丰虽然表面上推辞,但内心不怎么害怕。李丰的弟弟李翼和李伟,做官做了好多年,同时做郡守,李丰曾经在众人面前公开警告两个弟弟。等到司马宣王长久病休时,李伟做到了二千石的高位,荒淫嗜酒,把新平、扶风两个
44、郡都搞乱了,可是李丰不约束管教,众人认为他是倚仗皇帝的恩宠。曹爽独掌朝政,李丰就在曹爽和司马懿两人之间摇摆,不知依附谁,没有投靠谁,所以在当时有人讽刺他写道:“曹爽的权势热得像沸汤,太傅父子冷得像浆水,李丰兄弟像游光一样(摇摆不定)。”他们心中认为李丰虽然表面上显得很清闲平静,可内心却在谋划事情,就好像在游光中不好捉摸。等到司马宣王诛杀了曹爽,把车驾驻在皇城,让李丰知晓,李丰非常害怕,立刻闭气,脚一软,瘫在地上不能起来。到嘉平四年宣王寿终后,中书令一职空缺,大将军征询朝臣意见:“合适补任的人为谁?”有人指着李丰。李丰虽然知道这不是显赫的任用,而自己因跟皇家联姻,想依附皇上,就顺从没有推辞,于是
45、(大将军)上奏由他担任中书令。李丰担任中书令两年,等到皇帝每次单独召见,跟他谈话,都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景王知道李丰和皇帝会谈论自己,请来李丰,李丰没有据实相告,就被杀死了。这件事做得非常秘密。李丰前后在两个朝代做官,不把家里的生计放在心上,仰仗着俸禄罢了。李韬虽然娶了公主,李丰常常约束命令他不得侵占取用(财物),有时得到赏赐的钱帛,就把它们送给了亲族;得到内宫赏赐的宫人,大多送给了自家子弟们,并且李丰全都把她们送给各位外甥。等他死后,衙门查抄登记他的家产,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一、(2017北京,9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3分)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
46、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
47、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
48、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书契:指有文字记载。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D.不能易也易:交换A.B.C.D.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
49、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
50、分封诸侯的制度。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5分)一、1.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易”在这里的意思是“改变”。2.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含义。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A.都是连词,因为。B.都是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都可译为“的情况(人)”。3.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语句的理解能力。“以公赋税重赏赐之”意为“用公家的赋税重赏他们”,该句并未表达“皆封侯”之意,因而B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