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太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273922 上传时间:2024-05-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太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太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太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太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太阳江苏省百校联考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天人互动的层面看,“群道”不仅具有人道的内涵,而且具有天道的意义。荀子王制中说:“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这里的“万物皆得其宜”同时涉及人道与天道。如果治理合宜,那么世间万物都将各得其所。当“群”仅仅被理解为人所以能够生存的条件时,其着眼之点主要是人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单纯地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往往可能导致对自然的过度支配与占有,这又反过来会使人的生存条件受到影

2、响。而真正意义上的“群道”不仅旨在将社会有序地组织起来,而且意味着从更广、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可视为对群道原则的引申。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衍都有自身的内在法则,对待自然(天地万物),则需要充分尊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处理社会领域中的事宜,需要合乎礼法。由此,从天道的角度来看,循道而治,可以按自然本身的内在法则而发展;从人道的角度来看,依乎礼法,则不仅可以使社会之中一般民众人心归一(“百姓一”),而且将得到有德之士的拥护(“贤良服”)。百姓和贤良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社会阶层,“百姓一,贤良服”也相应地体现了本于群道的多样治理效应。如果说,贤能与礼法的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合群之道,那

3、么,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摘编自杨国荣合群之道荀子王制中的政治哲学取向)材料二:万物连续一体是荀子生态文明观的逻辑前提和根据。荀子持有生态群观,他的“群”突破了“兽三为群,人三为众”的思维,“群”不仅是兽群,还是群众,甚至超越了生物群类,是所有万物的生态群类。荀子说,“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各种群类具有连续性。“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同群类内部是连续的,水火等无机物与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虽是异群类,但也是连续性的。人是高级动物,但只是作为荀子称之为“大共名”的“物”中一种而已,万物生生不息

4、,循环往复,共生一体。既然共生一体,人必须善待万物。荀子倡导君子人格,鼓励人们修养君子德性,在生态共同体中以礼义之伦理德性对待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做到合群、能群、善群。如何合群? 荀子的回答是“厚敦者也,合群者也”,培植君子敦厚的德性品格,人与人、人与自然能形成和合之群。荀子认为人能群是人与他物的最重要区别,“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如何能群? 荀子说:“人何以能群? 曰:分。分何以能行? 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如何“能群”关键在“分”。

5、荀子的“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分别”,主张“明于天人之分”,天与人有不同的职责,人要遵守天的规律,顺应天;但是人也要发挥主动性,“制天命而用之”,做到与天地参。二是“名分”,荀子承认人人都有欲求,因而需要名分去规范人们的行为。如果欲求没有节制或没有受伦理规范,就会“争乱”。有了礼义伦理名分,社会就会得到良善治理。“分”建立在“义”的伦理原则上,人之所以“能群”,贵在人“能义”和“能分”,进而“群居和一”。“义”的原则、“分”的秩序不是随意的,法于天地自然,因而“义”与“分”具有生态意蕴。就生态文明治理而言,“胜物”的前提是天与人的分职,“爱物”是人的本职。基于“义”和“分”,人则“能群”

6、,“胜物”和“爱物”也就不矛盾,其中隐含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如何善群? 荀子说:“君者,善群也。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故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荀子还着重谈论了君道如何善群:“道者,何也? 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 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 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能群最终要落实到善群,以礼义善于养人、治人、设人、饰人,做好这些的目的在于实现一个良善、和谐的共同体。由于荀子的整体思想是“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的生态学观,处理人类社会的养人、治人、设人、饰人也必然须符合万物之道

7、。万物得当的群道,才能使万物生态和谐。(摘编自蒋世强荀子“群居和一”的生态文明意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子说的“万物皆得其宜”同时涉及人道与天道,荀子强调要让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B.对自然的过度支配、占有让人不能从更广、更长远的角度去理解、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C.荀子认为,人跟他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人在生态共同体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D.荀子说的“分”含有“分别”之义,主张人要遵守天的规律,但不能一味地顺从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群道”就是指“人道”和“天道”,从天道的角度来看,循道而治,可以按自然本身的内在法则而发展。

8、B.贤能与礼法的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合群之道,所以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多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C.荀子持有生态群观,他的“群”是所有万物的生态群类,各种群类有连续性,但只有同群类内部才是连续的。D.能群最终要落实到善群,以礼义善于养人、治人、设人、饰人,来实现一个良善、和谐的共同体。3.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引用荀子王制中的言论,是为了告诫主政者应当“治理合宜”,使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B.材料一将主要着眼于人自身需要和目的的“群”与真正意义上的“群道”进行对比,论述了荀子“群道”的含义。C.材料二大量引用荀子的言论,并对“群”“分”和“义”等概念进行了

9、阐释,使论证更加深入而有说服力。D.材料二先总说荀子持有生态群观,并指出荀子鼓励人们修养君子德性,做到合群、能群、善群,然后分层论述。4.下列对材料二阐述的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5.在处理经济、社会、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关系上,两则材料给予了我们哪些启示? 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被遗忘的戍者潘灵带路的向导在队伍的前面头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顾在暗无天日的丛林里已经行走了五天的殖边队的士卒们。一路上,向导都挥舞着银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处,都是荆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声音。但后来,这些声音被士卒们粗重的鼻息覆

10、盖了。苟延残喘的队伍,显然对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官兵的情绪都越发焦躁不安。队长郝成璧已经失去了前四天的沉着与淡定,一路上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麂子关有野人出没,是一个传说,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最早有关野人的消息,是一个猎人从密林里带出来的,说那野人敏捷如猴,速度比风都快,他还指挥着一群猴子。话音未落,头顶就嗖地飞过什么东西,接着就是一个站起活动身子的殖边队队员的一声惨叫。一块飞石,正中他的脑门。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璧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眯了眼往模糊人影处看。一个清晰的人从单筒望远镜扑进了他的右眼是个清朝老兵!不能开枪!尹默君将望远镜从右眼眶移开说。循着石块飞来的方向望去,

11、尹默君看到了那个先前在他单筒望远镜里出现过的清朝老兵,铁塔一样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模样。尹默君举着白衬衣,向着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几米开外的时候,老兵一声暴喝站住。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扫了一遍后,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你是何方神圣,为何犯我国境?我是中国人,老爹,他们也是中国人。尹默君边说边回头指了指身后说,他们是省府殖边队的士兵.管理边境的。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辫子都没有,还冒充国人?辫子? 尹默君说,大清都灭亡二十多年了,谁还留辫子?你说啥? 老兵一脸惊讶,大清亡了?老爹,尹默君语气肯定地说,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现在叫“中

12、华民国”了。老兵就像被雷击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桩一样直挺挺例在地上了。尹默君见此,将手上举着的树枝和白衬衣一扔,便冲了过去,他将老兵抱在怀里,一边掐着老兵的人中一边紧张地呼唤郝成璧赶紧过来。昏迷的老兵醒了,他半睁的眼角有泪水流出。年轻人,这还不够荒唐吗? 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 那是麂子岩哨所,我是守兵。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说来话长,老人指了指哨所对郝成璧说,你是长官吧? 我带你们去,这哨所,我得亲自交给你们。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

13、仿佛就是昨天。粮没了,盐没了,你没想着离开?想过,也这么干了。赖小四说,当兵吃粮。理所应当,没吃的,还当个鸟兵? 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时还是回来了。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为了一句承诺的坚守令人动容。我在这里烧荒种地,但第一年种下的苞谷,颗粒无收,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个猎人教给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树上的罗网捕到了猴王。我驯那只猴王,让它臣服于我。后来我成功了,成了它们的王中王。它们不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还会替我看守它们。我有时无聊了,就学着它们爬树,从一个树梢荡向另一个树梢。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为

14、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他吸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瞬间,先前已销声匿迹的猴群,又出现在哨所的石屋顶上。它们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哨所前的殖边队队员们。赖小四哼了一声,我先前看错了你,你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的,我绘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赖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话打动了,他指了指那群将哨所团团围住

15、的猴子说,要说功劳,它们也有。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私移界桩。现在你们知道这群猴子为啥跟我这么亲了吧? 我离不开它们,我陪着它们,哪儿也不想去了。郝成璧趁机走上前,伸出左手将赖小四的火铳夺了下来。赖小四也没抵抗,他有气无力地冲猴群挥了挥手说,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开了。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边说边拉着尹默君走出了哨所。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

16、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殖边队在丛林里经过五天艰难跋涉,到达了传说的有野人出没的麂子关,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块飞石来袭,砸中了一名队员。B.做绘地图工作的尹默君发现投掷石块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对“闯入者”,清朝老兵表现出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样子。C.老兵认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为他们头上没有清朝人的标志辫子。当老兵得知清朝灭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D.老兵名叫赖小四,在麂子岩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给养断绝而选择离开,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回了。7

1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描写,凸显了麂子岩哨所条件艰苦,没有道路通达麂子岩哨所,向导挥舞着砍刀开路。B.麂子关有野人出没的传说,是否与一群猴子撵走私移界桩的洋鬼们直接相关,文章没交代,但引人遐想。C.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但读来饶有兴味。D.小说以独特的情节设置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地域特点。8.留“辫子”对赖小四很重要,捐“门槛”对祥林嫂也很重要。请结合本小说和鲁迅祝福分别简要分析“辫子”和“门槛”的丰富意蕴。(5分)9.小说结尾写赖小四上吊自杀,这样的结局

18、安排是否合乎情理?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何谓求诸人? 人同类而智殊,贤不肖异,皆巧言辩辞,以自防御,此不肖主之所以乱也。凡论人,通则观其所礼,贵则观其所进,富则观其所养,听则观其所行,止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喜之以验其守,乐之以验其僻,怒之以验其节,惧之以验其特,哀之以验其人,苦之以验其志。八观六验此贤主之所以论人也论人者又必以六戚四隐。何谓六戚? 父、母、兄、弟、妻、子。何谓四隐? 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内则用六戚四隐,外则用八观六验

19、,人之情伪、贪鄙、美恶无所失矣。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 王之所以知人也。(选自吕氏春秋论人,有删改)材料二:何谓观其至质,以知其名? 凡偏材之性,二至以上,则至质相发,而令名生矣。是故骨直气清,则休名生焉。气清力劲,则烈名生焉。劲智精理,则能名生焉。智直强悫,则任名生焉。集于端质,则令德济焉。加之学,则文理灼焉。是故观其所至之多少,而异名之所生可知也。何谓观其所短,以知其长? 夫偏材之人,皆有所短。故直之失也,讦。 刚之失也,厉。和之失也,懦。介之失也,拘。夫直者不讦,无以成其直,既悦其直,不可非其讦,讦也者,直之征也。刚者不厉,无以济其刚,既悦其刚,不可非其厉,厉也者,刚之征也。和

20、者不懦,无以保其和,既悦其和,不可非其懦,懦也者,和之征也。介者不拘,无以守其介,既悦其介,不可非其拘,拘也者,介之征也。然有短者,未必能长也。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选自人物志八观,有删改)注通:显达,处境顺利。进:举荐。人:通“仁”。门郭:这里指左右亲近的人。至质:志质,素质及外在表现。二至:本质和气质。恋:真诚,诚实。介:独特的节操或行为。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八观A六验B此贤主C之所以D论人也E论人者F又必G以H六戚四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

21、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处境困窘,与孟子名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穷”词义相同。B.特,杰出的,卓异的,与“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陈情表)中的“特”词义不同。C.“而令名生矣”与“王使屈平为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令”词义不同。D.“介之失也,拘”与“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两句中的“拘”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考察人在显达时礼遇什么人和在尊贵时举荐什么人,看人在学习时说的是什么,看人在贫贱时不做什么,这些可以助力识别人。B.人在高兴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节操;人在发怒的时候,能看出别人的气度;人在悲哀的

22、时候,能检验别人的仁爱之心。C.偏才如果气质清正而能力强劲、智力强劲而精通事理、才智美而真诚,就会分别产生功业、贤能和承担责任的名声。D.偏才有长处,必定有短处,比如温和的人一定会软弱,温和而不软弱,就不能保持温和。喜欢其温和,就不能否定其软弱。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譬之若逃雨污,无之而非是。此先圣王之所以知人也。(4分)(2)有长者,必以短为征。是故观其征之所短,而其材之所长可知也。(4分)1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知人”,其观点有什么相似之处? 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

23、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这首诗是杜甫于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写。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司徒,指李光弼,他当时任检校司徒。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了思家、忧国的主旨。“四千里”是说离家之远,而“五六年”是说战乱之久。B.诗人以“草木变衰”来暗喻自己年老多病,以“兵戈阻绝”点出了不能重返故土的原因。C.尾联写听到乘胜追击敌人的消息,诗人盼望国家复兴,自己也可还乡,表达了欢快之情。D.这首诗言近旨远,辞浅情深,蕴含丰富的内涵,诗人

24、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结合起来写。16.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说:“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请结合这一评论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 ”一句感慨了阿房宫的结局,“ ”一句指出了如果后人只是哀叹而不以史为鉴的结果。(2)唐玄宗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宵衣旰食,开创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来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导致国家发生祸乱,自身处境艰难。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 ”这两句来点评这一历史现象。(3)小明正在阅读三国演义,他对三国时期的许多英雄人物非

25、常喜欢,他想引用古诗词来称赞三国时期的某个英雄人物,他想到了“ , ”这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江东去,浪沙淘尽。古僰国、僰侯国、戎州、叙州府、宜宾 A 的城市文化的发展长卷,与夹镜楼所藏的文化内涵融为一体。古代非遗的酿酒技艺,以及古人宴饮作画的浪漫场景,都以彩绘的方式镌刻于二楼亭阁的横梁之上,怎能不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真正沟通心灵的,当属迎面而来的长江文化镌刻。它以长江生态为主题,分布于夹镜楼第一层,像长江一样B ,引来无数文人骚客竞相挥毫泼墨。我不禁侧耳仔细倾听, C 地,似乎传来了江水的浪涛声,纤夫的号子声

26、,诗人的吟咏声这是清代宜宾一知县描述的三江口盛景。流连光阴,昔人已去,但江还是从前的江,今人修建的夹镜楼,依然宏伟;“双江秋涨”的奇观,依然可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文中加点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致以为对严重犯罪分子一定要依法严惩,决不能心慈手软。B.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似的物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C.在三峡七百里江流的范围以内,两岸高山连绵不绝,没有一点空缺中断的地方。D.广大航天人以苦为荣,从荒凉戈壁到浩瀚海洋,到处留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足迹。20.“秋雨蛟龙吼,双江涨水来。”

27、这两句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3分)A.处 B.处 C.处 D.处(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人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不同的食物油所含的脂肪酸的组成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 ,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一般来说,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所以建议 。不过,不饱和脂肪酸虽然对人体健康有许多好处,但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从而产生自由基和活性氧,会对细胞和组织造成一些损害。此外,有些不饱和脂肪酸,比如n-3 不饱和脂肪酸,还可能抑制免疫功能。因此,在考虑人

28、体通过食用植物油这一途径所摄入的脂肪量时,必须同时考虑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而常见的植物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 ,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选择食用油的建议,要求使用包含条件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家卡里纪伯伦在贪心的紫罗兰一文中讲述了一则故事:玫瑰花听到邻居紫罗兰的哀叹,便笑着摇了摇头说:“在百花群里,你最糊涂。你身在福

29、中不知福。大自然赋予了你其他花草都不具备的芳香、文雅和美貌。”但也有人认为永不满足应是人生追求,正所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不是短跑比赛,而是一场马拉松比赛,追求应永无止境。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解析1. 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人跟他物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人在生态共同体中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合文意,原文是“荀子认为人能群是人与他物的最重要区别,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2. D 【解析

30、】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梳理分析观点态度的能力。A 项,“群道就是指人道和天道”分析不当,原文是“从天人互动的层面看,群道不仅具有人道的内涵,而且具有天道的意义”。B项,“所以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多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原文是“如果说,贤能与礼法的统一在总体上表现为合群之道,那么,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C项,“但只有同群类内部才是连续的”不合文意,原文是“同群类内部是连续的,水火等无机物与植物、动物等有机物虽是异群类,但也是连续性的”。3. 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是为了告诫主政者应当治理合宜,使世间万物都各得其所”分析不当,应“是为了论述群道不仅具有人道的内涵,而且具有天道的意义”。4. 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道者,何也? 曰:君之所道也”是阐述“道”“君道”的,不是阐述“如何善群”的,“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才是阐述“如何善群”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