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二)-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二)-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含答案.docx(8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年高考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目 录 contents(二)遗传的基本规律 增分攻略01遗传的分子基础 增分攻略23变异与进化 增分攻略33内环境稳态与神经调节 增分攻略45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 增分攻略58遗传的基本规律考点高考真题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2024浙江T23 2023全国甲T62023江苏T232023天津T16 2023北京T192.分离定律异常分析2023全国甲T62023江苏T23 2022海南T153.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2023山东T232023湖北T142022全国乙T322022天津T9 2021海北京T204.自由组合定律变式2023全国乙T62023新课标T
2、5 2022山东T17 这部分考查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结合这几年的高考真题推测命题趋势是以遗传现象为情景,考查遗传规律的实质及相关拓展性应用,能力方面多侧重于遗传现象的演绎与推理和相关实验的设计与验证。伴性遗传方面常结合基本规律的相关计算、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判断方法及实验验证、遗传系谱图的分析进行综合考查。考点一、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必记4大点)1.自花传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2.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且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3.花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4.子代个体数量较多。考点二、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必记4大点)1.正确选材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
3、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3.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4.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考点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适用范围、实质及发生的时间(必记3大点)(1)适用范围: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传递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两对或两对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2)实质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
4、位基因自由组合。(3)时间:减数分裂后期。考点四、异常分离比的分析(必记2大点)1.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若性状分离比是21,则显性纯合致死。若性状分离比是121,则基因型不同,表型也不同,如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2.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变式题的解题思路看F2的表型比例,若表型比例之和是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基本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题中所给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9331进行对比,并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例如,比例为934,则为93(31),即“4”为两种性状的合并结果。若出现子代表型比例之和小于16,则所少的比例可能由隐性纯合致死、显性纯合致死等引起。考点五、判断等位基因在染
5、色体上的位置的方法(必记2大点)1.判断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方法若性状的显隐性是已知的,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位置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表型与性别无关,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均为纯合子,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用正、反交法。若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同,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2.判断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的方法若已知性状的显隐性,且已知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
6、体上,最常用的方法是选择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若子代雄性个体全表现为隐性性状,雌性个体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子代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典例1(2024浙江高考真题)小鼠毛囊中表达F蛋白。为研究F蛋白在毛发生长中的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了F基因敲除的突变型纯合体小鼠,简称f小鼠,突变基因用f表示。f小鼠皮毛比野生型小鼠长50%,表现出毛绒绒的样子,其它表型正常。(注:野生型基因用+表示;f杂合子基因型用+f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F基因敲除方案如图甲。在F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DNA片段P,引起F基因产生 ,导致m
7、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质因为缺失了 而丧失活性。要达到此目的,还可以对该基因的特定碱基进行 和 。(2)从野生型、f杂合子和f小鼠组织中分别提取DNA,用限制酶Hind酶切,进行琼脂糖电泳,用DNA探针检测。探针的结合位置如图甲,检测结果如图乙,则f小鼠和f杂合子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 泳道和第 泳道。(3)g小鼠是长毛隐性突变体(gg),表型与f小鼠相同。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f杂合子小鼠与g小鼠杂交,若杂交结果是 ,则g和f是非等位基因;若杂交结果是 ,则g和f是等位基因。(注:不考虑交叉互换;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杂合子基因型用+g表示)(4)确定g和
8、f为等位基因后,为进一步鉴定g基因,分别提取野生型(+)、g杂合子(+g)和g小鼠(gg)的mRNA,反转录为cDNA后用(2)小题同样的DNA探针和方法检测,结果如图丙。g小鼠泳道没有条带的原因是 。组织学检查发现野生型和g杂合子表达F蛋白,g小鼠不表达F蛋白,因此推测F蛋白具有的作用 。【答案】(1) 编码序列错位 氨基酸序列 替换 缺失(2) 3 2(3) 子代全为野生型 野生型:突变型=1:1(4) 基因突变丢失了启动子,导致无法转录出 mRNA;反转录没有产物,检测不出结果 抑制毛发生长【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
9、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1)依据题意,在F基因的编码区插入了一个DNA片段P,引起F基因产生编码序列错位,从而导致mRNA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使得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变短,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结构决定功能,导致合成的蛋白质丧失活性。该基因突变是插入一个DNA片段引起的,除此之外,还可以缺失或者替换基因中的碱基,从而导致基因突变。(2)从图中看出,野生型基因和f基因都含有2个限制酶Hind的识别序列,但f基因中含有P片段,因此限制酶Hind切割野生型基因和f基因后,野生型基因切出来能与探针结合的片段较短,f基
10、因切出来能与探针结合的片段较长,DNA分子越长,分子质量越大,在电泳时迁移速度越慢,因此推测第1泳道中只有野生型基因,第2泳道中既有野生型基因,又有f基因,第3泳道中只有f基因,因此f小鼠和f杂合子对应的DNA片段分别位于第3泳道和第2泳道。(3)据题意可知,野生型基因用+表示,g小鼠是长毛隐性突变体,基因型用gg表示,f杂合子小鼠基因型用+f表示,f基因和g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如果g和f是非等位基因,f杂合子小鼠(+f/+)与g小鼠(+/gg)杂交,后代为+/+g和+f/+g,全是野生型;如果g和f是等位基因,f杂合子小鼠(+f)与g小鼠(gg)杂交,后代为+g:fg=1:1,即野生型
11、与突变型比例为1:1。(4)据图可知,野生型基因突变成g基因以后,启动子随着一部分DNA片段丢失,无法转录出 mRNA,也无法形成cDNA,PCR时缺少模板,反转录没有产物,导致最终无结果,因此g小鼠泳道没有条带。g小鼠表型与f小鼠相同,表现出毛绒绒的样子,野生型和g杂合子表达F蛋白,g小鼠不表达F蛋白,即没有F蛋白,表现出长毛,说明F蛋白在毛发生长中起抑制作用。典例2(2023河北高考真题)某家禽等位基因M/m控制黑色素的合成(MM与Mm的效应相同),并与等位基因T/t共同控制喙色,与等位基因R/r共同控制羽色。研究者利用纯合品系P1(黑喙黑羽)、P2(黑喙白羽)和P3(黄喙白羽)进行相关杂
12、交实验,并统计F1和F2的部分性状,结果见表。实验亲本F1F21P1P3黑喙9/16黑喙,3/16花喙(黑黄相间),4/16黄喙2P2P3灰羽3/16黑羽,6/16灰羽,7/16白羽回答下列问题:(1)由实验1可判断该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F2的花喙个体中纯合体占比为 。(2)为探究M/m基因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者对P1和P3的M/m基因位点进行PCR扩增后电泳检测,并对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见图1和图2。由此推测M基因发生了碱基的 而突变为m,导致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 ,最终使黑色素无法合成。(3)实验2中F1灰羽个体的基因型为 ,F2中白羽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若F2的黑
13、羽个体间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占比为 ,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 。(4)利用现有的实验材料设计调查方案,判断基因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染色体交换)。调查方案: 。结果分析:若 (写出表型和比例),则T/t和R/r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否则,T/t和R/r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答案】(1) 自由组合(或“孟德尔第二”) 1/3(2) 增添 下降(3) MmRr(或MmRrTt”) 5 1/9 0(4) 对实验2中F2个体的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 F2中黑喙灰羽:花喙黑羽:黑喙白羽:黄喙白羽=6:3:3:4【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
14、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喙色由M/m和T/t共同控制,实验1的F2中喙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9:3:4,是9:3:3:1的变式,表明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且比例相同,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因此,家禽喙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规律。F2中花喙个体(有黑色素合成)的基因型有两种,分别为MMtt(1/16)和Mmtt(2/16),其中纯合体MMtt占比为1/3。(2)由实验1结果可知,针对M/m基因位点,P1基因型为MM,P3基因型为mm,对P1的M基因PCR扩增后产物大小约
15、为1200bp,而P3的m基因大小约为7800bp,推测M基因发生了碱基的增添而突变为m。当M基因突变为m后,其调控的下游基因表达量明显下降,最终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3)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家禽羽色由M/m和R/r共同控制,实验2的F2中羽色表型有三种,比例为3:6:7,是9:3:3:1的特殊分离比,因此F1灰羽个体基因型为MmRr。F2的黑羽和灰羽个体共占9/16,基因型为M_R_。白羽占7/16,基因型共5种,分别为mmRR(1/16)、mmRr(2/16)、MMrr(1/16)、Mmrr(2/16)和mmrr(1/16)。F2中基因型为M_R_的黑羽和灰羽的比例为3:6,因此,F2黑羽个
16、体在基因型为M_R_的个体中占比为1/3。由于MM和Mm的表型效应相同,黑羽个体中两种基因型及其占比为MMRR(1/3)和MmRR(2/3)。黑羽个体随机交配所得后代中,白羽个体(mmRR)的占比为1/9。由实验1和实验2结果可知,黄喙个体基因型为mmT_和mmtt,黑羽的基因型为M_RR,因此不存在黄喙黑羽的个体,即黄喙黑羽个体占比为0。(4)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知,P1的基因型为MMTTRR,P2的基因型为MMTTrr,P3的基因型为mmttRR。利用现有材料进行调查实验,判断T/t和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需要选择对TtRr双杂合个体随机交配的子代进行统计分析。实验2中的F1基
17、因型为MmTtRr,因此应对实验2的F2个体喙色和羽色进行调查统计。如果T/t和R/r在同一对染色体上,由亲本的基因型可知F1个体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如下图 。不考虑染色体互换,F1可产生等比例的四种雌雄配子MTr、MtR、mTr、mtR。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F2表型及比例为灰羽黑喙:黑羽花喙:白羽黑喙:白羽黄喙=6:3:3:4。典例3(2023辽宁高考真题)萝卜是雌雄同花植物,其贮藏根(萝卜)红色、紫色和白色由一对等位基因W、w控制,长形、椭圆形和圆形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一株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F的表型及其比例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F1表型红色长形红色椭
18、圆形红色圆形紫色长形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白色长形白色椭圆形白色圆形比例121242121注:假设不同基因型植株个体及配子的存活率相同(1)控制萝卜颜色和形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孟德尔第二定律。(2)为验证上述结论,以F1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选择萝卜表型为 和红色长形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若子代表型及其比例为 ,则上述结论得到验证。(3)表中F1植株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若表中F1随机传粉,F2植株中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4)食品工艺加工需大量使用紫色萝卜,为满足其需要,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培育紫色萝卜种苗的技术是 。【答案】(1)遵循(2) 紫
19、色椭圆形 紫色椭圆形:紫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长形=l:1:1:1(3) 1/4 1/4(4)植物组织培养【分析】根据题表分析:F1中红色:紫色:白色=1:2:1,长形:椭圆形:圆形=1:2:1,紫色和椭圆形均为杂合子。F1中红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圆形:紫色长形: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白色长形:白色椭圆形:白色圆形=1:2:1:2:4:2:1:2:1,比例为9:3:3:1的变形,两对性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F1中红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圆形:紫色长形:紫色椭圆形:紫色圆形:白色长形:白色椭圆形:白色圆形=1:2:1:2:4:2:1:2:1,比例为9:3:3:1的变形,两对性
20、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遵循孟德尔第二定律。(2)F1中红色:紫色:白色=1:2:1,长形:椭圆形:圆形=1:2:1,红色、白色、长形、圆形均是纯合子,紫色和椭圆形均为杂合子,则紫色椭圆形萝卜基因型为WwRr。一株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自交,得到F1,以F1为实验材料,验证(1)中的结论,可选择萝卜表型为紫色椭圆形和红色长形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得F2,若表型及其比例为紫色椭圆形:紫色长形:红色椭圆形:红色长形=l:1:1:1,则上述结论得到验证。(3)紫色椭圆形萝卜(WwRr)的植株自交,得到F1,表中F1植株纯合子为WWRR、WWrr、wwRR、wwrr,所占比例是1/4。若表中F1
21、随机传粉,就颜色而言,F1中有1/4WW、1/2Ww、1/4ww,产生配子为1/2W、1/2w,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紫色(Ww)占1/2;就形状而言,F1中有1/4RR、1/2Rr、1/4rr,产生配子为1/2R、1/2r,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中椭圆形(Rr)占1/2,因此,F2植株中表型为紫色椭圆形萝卜的植株所占比例是1/21/2=1/4。(4)想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培育紫色萝卜种苗可以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预测1(2024浙江金华二模)果蝇的翅形有正常翅和网状翅、体色有灰体和黄体,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某研究小组做的杂交实验及结果如下(实验果蝇染色体组型均正常)。请回答下列问题:
22、(1)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来看,A与B的区别是 ;从DNA结构来看,A与a的区别是 。(2)若仅考虑翅形这一性状,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无法判断A-a是否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但可通过F1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应选择实验 的亲本雌果蝇作为回交材料,其回交组合的基因型为 (按照基因位于同源区段书写)。若子代 ,则说明A-a位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3)若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仅根据实验分析,F1灰体果蝇体色的基因型有 种。若仅根据实验分析, (填“能”或“不能”)判断灰体与黄体的显隐性关系。结合实验、,可判断果蝇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判断依据
23、是 。(4)若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且综合实验、判断,在实验的F1群体中,基因B的频率为 。将实验中F1雌雄果蝇随机得到F2,F2中纯合正常翅雄果蝇比例为 。(5)果蝇属于 型性别决定,果蝇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当X/A1时为雌性;当X/A=0.5时为雄性;当受精卵含有2条Y染色体时,无法完成胚胎发育。现有一只染色体组型为6+XXY的果蝇,其性别为 ,且可生育后代;这只果蝇与另一染色体组型正常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雄果蝇比例为 。预测2(2024山东枣庄二模)黑腹果蝇性别决定方式为:XX、XXY(雌性),XY、XYY(雄性),XO(雄性不育),XXX、YO和YY均
24、致死。XXY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X与X联会的概率为84%,X与Y联会的概率为16%,两条联会的染色体分离时,另外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已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D)对白眼(d)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甲、乙为两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长翅个体,组别2、3中个体的染色体组成均正常。杂交实验结果如下:组别亲本组合F1表型及比例1白眼(XXY)红眼(XY)2甲黑身残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3乙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4:4:1(1)组别1的白眼个体,在减数分裂时,Xd和Xd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 (时期),产
25、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 。(2)由组别2可知,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从配子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组别3中,乙个体发生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为 。(3)甲、乙交配,后代表型及比例为 ,后代灰身残翅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 。(4)外显率是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由于修饰基因的存在,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某基因的预期性状没有表现出来而低于正常比例,他们的后代同样会有相同的比例不能表现出来。果蝇的野生型(I)对间断翅脉(i)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为Ii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中间断翅脉比例为22.5%。请从后代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验证该比例是由于
26、外显率降低导致的。不考虑其他变异和致死。实验步骤:从后代中选择 自由交配。实验结果:若后代中表型及比例为 ,则为外显率降低导致的。预测3(2024贵州二模)玉米粒色有紫色粒和白色粒两种表型,选取纯种的紫色粒玉米植株与白色粒玉米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均为紫色粒,F1自交得到F2,F2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粒白色粒=97,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两种观点:观点一:玉米的粒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紫色粒,其余为白色粒。观点二:玉米的粒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但含某种基因的部分花粉不育,导致F2的性状分离比偏离31。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观点一,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
27、是 ,F2中紫色粒的基因型有 种,F2白色粒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2)依据观点二,可推测F1产生的含 (选填“A”或“a”)基因的部分花粉不育。(3)为验证两种观点,以亲本中的白色粒植株和F1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测交,F1植株应为 (选填“父本”或“母本”),若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 ,则观点一成立;若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 ,则观点二成立。押题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利用雄性不育野生稻改写了世界水稻育种史,杂交水稻研究团队不断刷新我国水稻产量和品质,举世瞩目。请分析回答:(1)水稻(2n=24)是禾本科植物,在我国有野生种、引进种:杂交种等水稻品种用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
28、的 价值。在育种研究中,对水稻进行基因组测序要测 条染色体中DNA的碱基序列。(2)安农S-1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籼稻(水稻的一个品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该光温敏雄性不育系与9种常规雄性可育系进行正反交,得到的F1均为雄性可育。据此可推出有关该雄性不育基因的两个结论是: 。(3)另有一个水稻品系,其雄性的育性由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基因型为mm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能产生正常的雌配子,M基因可使雄性不育个体恢复育性产生可育雄配子。通过转基因技术将M基因与雄配子致死基因A、蓝色素生成基因D一起导入基因型为mm的个体中,并使其插入一条不含m基因的染色体上(D基因的表达产物可使种子呈现蓝色,无D基因
29、的种子呈现白色)。如图:图中基因型为mmADM的个体自交时(不考虑突变和互换),子代种子的表型及比例为 ,这种转基因改良品系的显著优点是 。要成功得到转基因个体(mmADM),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研究人员准备在已插入M基因的运载体(如下图)中再插入A、D融合基因。他们分析发现A、D融合基因拼接处存在XbaI的识别序列,为使基因表达载体中A、D融合基因和M基因都正确表达,应在A、D融合基因两端添加 两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并用 两种限制酶对运载体进行酶切。押题2虹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较强杀伤作用。我国科学家在1991年将虹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插入到烟草细胞的染色体上,
30、最终培育出了多株转基因抗烟青虫烟草。回答下列问题:(1)要判断CPTI基因是否在烟草中成功表达,需要提取转基因烟草中的蛋白质,进行 实验。经过实验检测,科学家获得了16株表达CPTI基因的烟草。实验到此并未结束,要判断这16株烟草是否真正成功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进行进一步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 。(2)经过进一步实验,科学家最终筛选出了两株抗虫烟草,分别命名为CT-1、CT-2。将CT-1自交后得到F,F中出现了两种新表型的个体:不抗虫和强抗虫,这种现象叫做 。统计发现F中不抗虫:抗虫:强抗虫1:2:1,如果让CT-1和不抗虫烟草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 (3)将CT-2自交后得到F,F
31、中也产生了不同抗性水平的个体,但是抗性分离的比例较混乱,抗性水平级别较多。试分析CT-1和CT-2的F,抗性分离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押题3小鼠的黑色素细胞负责合成和释放各种色素,毛干吸收色素颗粒展现出相应的毛色。B/b是一对在整个毛发生长周期均表达的等位基因,B表达时小鼠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B不表达时小鼠毛色表现为白色。Agouti基因(简写A)表达的产物是ASP(一种信号肽),ASP会影响B基因的表达。由于ASP只在毛发生长的特定时期才能合成和释放,所以基因型为A_B_的小鼠毛色表现为巧克力色。已知A/a与B/b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型为AaBb的种群
32、自由交配,若不考虑变异和自然选择,F1白色鼠的基因型是 ,F1随机交配,则F2有色鼠中B的基因频率为 。(2)B的表达受激素调控,只有激素与黑色素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时B才表达,但ASP在毛发生长周期的第46天集中产生,会与激素竞争受体,使黑色素细胞转而合成黄色的棕黑素,第6天以后ASP不表达。据此分析,巧克力色小鼠每根毛的基部、末梢附近、末梢的颜色分别是 。(3)如图是基因A、AG、AI的结构示意图,1号区域含有启动子序列,2、3、4号区域编码信号肽ASP。已知AG是A的隐性突变基因,则基因型为AGABB的个体的毛色表现为 色。现发现另一与AG同体色的隐性突变基因AS的纯合个体ASASBB,请
33、设计杂交实验验证AG和AS是等位基因。(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选择杂交的个体用基因型表示,不考虑变异) 。A基因的1号区域插入一段核苷酸序列后形成AI,该变异导致启动子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该变化使ASP在各种组织中均全时期持续表达,且AIAI存在纯合致死效应。AI的产生是 (填“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基因型为AIABb的个体自由交配,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名校预测预测1【答案】(1) 基因座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2) XAXaXAYA 子代雌雄果蝇全部为正常翅(3) 2或3 能 遵循 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4) 2/3
34、 3/32(5) XY 雌性 2:1【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表格分析:实验中,正常翅与网状翅杂交,后代全为正常翅,说明正常翅对网状翅为显性,灰体与灰体后代出现黄体,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实验体色性状受性别控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结合实验正反交结果可知,控制翅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从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来看,A与B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属于非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从DNA结构来看,A与a是
35、等位基因,区别是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2)假设翅形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通过F1果蝇与其亲本回交来确定,用实验中的亲本雄果蝇(XAYA)与F1雌果蝇(XAXa)进行回交,其后代雌果蝇全为正常翅(XAXA、XAXa)、雄果蝇全为正常翅(XAYA、XaYA),则能证明上述基因的位置,否则应该表现为雌雄个体均表现为正常翅和网状翅,且比例为11;(3)若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仅根据实验分析,若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1灰体果蝇体色的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Y3种;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有Bb和BB两种基因。由实验可知,体色性状受性别控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6、,且黄体雌果蝇与灰体雄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全为黄体,而雌果蝇全为灰体,说明灰体对黄体为显性,故可根据实验判断灰体与黄体的显隐性关系;结合实验、可知,控制翅型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即控制翅型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果蝇正常翅和网状翅、灰体和黄体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若只考虑体色的遗传,实验的亲本为XBXb、XBY,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XBXb:XBY:XbY=1:1:1:1,故基因B的频率=(1/42+1/41+1/41)/(1/42+1/42+1/41+1/41)=2/3;若考虑翅型和
37、体色,亲本的基因型 为AAXBXb、aaXBY,F1代雌果蝇为AaXBXB、AaXBXb,雄果蝇为AaXBY、AaXbY,F1雌雄果蝇随机得到F2,F2中纯合正常翅雄果蝇(AAXBY)的比例为1/4(AA)1/2(雄)3/4(XBY)=3/32;(5)果蝇属于XY型性别决定,果蝇性别取决于X染色体数与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值,由题意可知,当X/A1时为雌性;当X/A=0.5时为雄性;染色体组型为6+XXY的果蝇的X/A=2/2=1,故该果蝇为雌性果蝇;这只果蝇(6+XXY)与另一染色体组型正常的果蝇(6+XY)杂交,子代染色体组型及比例为XXX:XXY:XX:XY=1:3:2:3,故子代中雌性
38、果蝇:雄性果蝇=5:4。预测2【答案】(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者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XdXdYXdXdY=23:23:2:2(2) 甲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了两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说明体色和翅型的基因连锁且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5(3) 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2:1:1 1/5(4) 间断翅脉ii果蝇 间断翅脉:野生型=9:1【分析】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可以发生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特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两极。2、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1)
39、原理是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详解】(1)根据题干知,XXY的个体在减数分裂时,X与X联会的概率为84%,X与Y联会的概率为16%,两条联会的染色体分离时,另外一条染色体随机分配,则组别1的白眼个体,在减数分裂时,Xd和Xd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分离时;产生配子时Xd和Xd
40、联会的概率为84%,产生两种配子42%XdY、42%Xd,X与Y联会的概率为16%,产生四种配子4%Xd、4%XdY、4%XdXd、4%Y,合并后四种配子46%Xd、46%XdY、4%XdXd、4%Y,即Xd、XdY、XdXd、Y=23:23:2:2。(2)根据题干知,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甲、乙为两只基因型相同的灰身长翅个体,组别2中甲黑身残翅F1表型及比例为灰身残翅:黑身长翅=1:1,知甲基因型为AaBb产生两种类型配子Ab:aB=1:1,这说明这两对基因连锁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控制体色和翅型的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41、律;组别3乙黑身残翅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1:4:4:1,知乙基因型为AaBb产生四种类型配子AB:Ab:aB:ab=1:4:4:1,这说明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假设乙个体发生互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为x,则未交换的初级卵母细胞所占比例为1-x,产生配子时xAaBbx/4AB、x/4Ab、x/4 aB、x/4ab,(1-x)AaBb(1-x)/2Ab、(1-x)/2 aB,合并后AB:Ab:aB:ab=x:(2-x):(2-x):x=1:4:4:1,可求出x=2/5。(3)甲基因型为AaBb产生两种类型配子Ab:aB=1:1(即1/2Ab、1/2aB),乙基因型为A
42、aBb产生四种类型配子AB:Ab:aB:ab=1:4:4:1(即1/10AB、4/10Ab、4/10aB、 1/10ab),甲、乙交配,产生后代灰身长翅(1/20AABb+1/20AaBB+4/20AaBb+4/20AaBb)共10/20,灰身残翅(4/20AAbb+1/20Aabb) 共5/20,黑身长翅(4/20aaBB+1/20aaBb)共5/20,则后代表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残翅:黑身长翅=2:1:1,后代灰身残翅中(4/20AAbb、1/20Aabb)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5。(4)基因型为Ii的个体自由交配,理论上后带中ii比例为25%,据题干信息后代中间断翅脉比例为22.5%,
43、则有2.5%表现为野生型,间断翅脉:野生型=9:1,从后代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验证该比例是由于外显率降低导致的,可从后代中选择中间断翅脉ii果蝇自由交配,其子代都为ii,由题干信息于修饰基因的存在,或者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使某基因的预期性状没有表现出来而低于正常比例,他们的后代同样会有相同的比例不能表现出来,则其子代中表型及比例也为中间断翅脉:野生型=9:1,则说明为外显率降低导致的。预测3【答案】(1) AABB和aabb 4 3/7(2)A(3)父本 紫色粒白色粒=1:3 紫色粒白色粒=1:7【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
44、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1)依据观点一,玉米的粒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由此可知控制玉米的粒色的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和B同时存在表现为紫色粒,其余为白色粒,用纯种的紫色粒玉米植株与白色粒玉米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均为紫色粒,F1自交得到F2,F2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粒白色粒=97,由此可知,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紫色粒的基因型有4种(AABB、AaBB、AABb、AaBb),F2白色粒中纯合子的比例是3/7(1/7AAbb、1/7aaBB、1
45、/7aabb)。(2)依据观点二,纯种的紫色粒玉米植株与白色粒玉米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1,均为紫色粒,F1自交得到F2,F2中表型及比例为紫色粒白色粒=97;由此可知,紫色粒为显性性状,F1的基因型为Aa,F1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1:1,设F1产生的花粉中基因型为a的概率为X,而F2白色粒aa的概率为7/16,则1/2X=7/16,则X=7/8,由此可知,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1:7,则导致F2的性状分离比偏离31,是因为F1产生的含A基因的部分花粉不育。(3)为验证两种观点,以亲本中的白色粒植株和F1植株为实验材料进行测交,F1植株应为父本,若子代出现的表型及比例是紫色粒白色粒=1:3,则观点一成立;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