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254656 上传时间:2024-05-1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二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下】山东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天,世界生态文学园地郁郁葱葱,枝叶繁茂,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我们细心品鉴,就会发现规整园地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和环境公正原则。所谓生态学原则,指的是生态学相互联系和万物共生平等的信条。人类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公民,既不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其他物种低贱,是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同伴,是漫漫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全球蔓延、世界生态形势的持续恶化以及生态学科学的发展,生态文学家们的生

2、态学意识逐渐增强,由朦胧变得明晰,他们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的生态文学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在这些生态著作问世之初,大众一般都将其看成生态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是如此。具身性原则指的是生态作家们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凸显人和非人类存在物身体的生物性和跨身体性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从而将人放归自然世界,以抵御人的中心性。该原则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承认和尊重非人类身体的他者性,以强调人的生态责任。对于非人类自然之具身性的描写,往往采取二重书写手法,即突出表现其物质性或生物性和精神

3、性的共在现象。许多少数族裔生态文学家不仅重视自然的精神性,而且还特别看重它的神圣性。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天、地、神、人共栖的世界,因而伤害自然必遭报应。生态文学家,尤其是传记体生态文学家和生态诗人及其著作中的人物,几乎总是身体力行,融入自然,用肉身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而后凭自己的直接经验,甚至遭遇自然时所留下的“伤痕”去确证自然世界的实在性、先在性、第一性和不可还原性,从而能更深刻地感悟自然,提炼出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如果说生态学原则和具身性原则是生态文学家用于处理人与非人类世界间关系的两条核心原则,那么环境公正就是他们探寻如何在人与非人类世界的关联中实现普遍社会公正之路径的原则

4、。具体而言,环境公正既反对一国内因种族、性别、阶级、文化、信仰及地域的不同而导致在环境资源、环境负担和环境责任等方面的分配不公和环境政策上的歧视性现象,也反对一切形式的国际环境不公和环境歧视,拒斥一切形式的环境剥削和环境压迫。当然,由于作家自身的文化视阀、生存境遇及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仅侧重于种族、性别、阶级、文化、信仰及地域等范畴中的某个或几个侧面,但也因此凸显了自己的创作特色。总的来看,环境公正议题的复杂性在当代生态小说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揭示,也借助小说最为充分地说明了“生态”与社会之间纠葛的庞杂性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艰巨性。(摘编自胡志红生态文学:缘起、界定、创作原则及其前景)材料

5、二:从诗经楚辞中对自然景物细致描写的诗篇,到古代文人墨客所写的山水诗、田园诗,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生态文学。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这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对环境保护的忽视,自然生态面临严峻威胁。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坚定践行,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学是时代最忠实的追随者与记录者,于是生态主题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生态文学风华正茂,绿意盎然。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等国外生态文学作品也都有效地拓展了中国作家的

6、视野,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颖的创作样态,正日益受到作家的关注和青睐。2012年以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描写建设绿色中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暂夫的水土中国反映我国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成就,讴歌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何建明的那山,那水是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描写;戴时昌的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则真实反映了中国治沙治石的成就。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丰富和充实了世界生态文学的宝库,也为世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从当下的文本上看,生态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生态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最高利益,其核心依旧是人,许多纪实作品在思想性和审美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

7、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态文学创作的视野也一定会逐步打开、拓展。(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模式和中国表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源于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下承认万物共生平等。B.环境公正原则拒绝一切环境歧视、环境剥削和环境压迫,探寻实现普遍社会公正之路径。C.独特渊源、哲学根底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使得中国生态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D.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中国模式和中国表达为保护世界环境保护提供了中国经验。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则材料论证结构不同,材料一为总

8、分结构,逻辑严密;材料二以中国生态文学发展为脉络展开。B.从材料一可知,相对于其他作家,很多少数族裔作家的生态文学作品更能够揭露环境歧视的问题。C.材料二指出中国生态文学在思想和审美方面的不足,这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D.如果没有瓦尔登湖等国外生态文学作品的输入,生态文学很难受到中国作家的关注和青睐。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具身性原则”的一项是( )A.苏轼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描写他沉浸于自然情境中,达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B. 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引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来证明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把专业知识介绍给读者。

9、C骆英的骆英72登山记录记叙了他曾登临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和抵达地球最寒冷的两极,多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事迹。D.阿来的大地阶梯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讲到嘉木莫尔多山是战神的化身,人们对其顶礼膜拜,从中获得了勇气的故事。4“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出自辛弃疾的词作,词人、青山同具慧眼,同生悲喜。请运用材料一中的“生态学原则”和“具身性原则”对此加以分析。(4分)5如何推动中国生态文学在世界上更好地传播?请结合材料概括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巷斫琴人刘学刚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喧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

10、朴安静,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下车,驻足谛听,惊喜如好风扑面而至:“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在大舜的胞衣地,听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我觉察到时光的接续,以及空气中南风和斯时斯地人们交织着的温润呼吸。寻声暗问,弹唱者是一位叫李加涛的斫琴人,渐次响亮的弹唱声暴露了他的栖身地,城中村一个简朴幽静的民居。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守护的小院,优雅得让人内心一颤。东植荷花,西育芭蕉。南屋外墙上挂着三五竹筒,竹筒开裂处有马齿苋探出许多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就像在乡野上

11、那样,坦然率真,健康茁壮。一个清瘦的男子迎了出来。他四十出头,脸庞瘦长,看上去很像文弱的书生。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李加涛缘何结谊斫琴,他的故事有无奈,有忧伤,也有咀嚼不尽的幸福。大李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妻子的满面愁容和儿子的无邪笑容犹如两张碟片反复播放,尖细的唱针划痛的是他的心。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他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居民小区,给人家

12、打家具、搞装修。他起早贪黑,午饭冷馒头蘸热水,晚上铺几块木板,睡在工地上。就在个人创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地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胃部切割手术,在病床上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仿佛一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多年以后,大李依然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在暮霭洒入庭院,儿子乌雀一样蹦蹦跳跳的脚步让暮色变得温暖迷人。开学第一天,儿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古琴社团,央求爸爸给他准备一张古琴。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

13、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那些走失的木屑如雪花飘然而至,而后,锯木声、刨木声、敲打声,以及咳嗽声,宛若梦境一般出现。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古琴的斫制时间漫长,斫制、灰胎、推光等每一步均须精细打磨。大李告诉我们,他专事斫琴以后,把儿子用过的那张古琴命名为“凤来仪”,那是他斫木求音的初始,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那张耗时半年的古琴经由儿子的手进入校长的视野时,校长就像看见了传说里的大舜古琴一样,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诸城人斫制的古琴!类似的情节在古都南京重演了一次。一位所琴界的

14、前辈抱着“风来仪”,端详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拨动了大李的心弦:“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轨迹。”大李斫琴已十年。清晨的阳光、柔和的南风、庭院的花草、向晚的落霞以及内心的欢畅,尽化作古琴上的风景。一间北屋是琴房,排列着蕉叶式、落霞式、虞舜式等六张古琴。他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古学要常弹,不然,它会睡去的。”大李缓缓地说。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就像庭院里枝繁叶茂的芭蕉,南风柔和的手指、春雨细细的手指、冬阳温情的手指一一深情弹过,且把手指的纹路和温度探入芭蕉的阔叶。两间南屋为斫琴室。琴房和斫琴室就像蕉叶的两面,

15、颜色深浅有别,纹理相同,质地一致。斫琴室内墙上悬挂的几组琴板,生动地呈现着开料刨平、手工雕刻图样、裹麻布、上中灰、涂漆糊等时间段落。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其中,髹漆最为耗时。说到漆,大李不说大漆致人过敏,而把它视为牙齿锋利的动物:大漆“咬”人呢,不要碰琴板。大李所说的大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一种灰白色的黏稠乳状液。它始终在生长,初为纯洁的白,后褐色,干燥后漆黑一片,就像喧哗的白昼归于寂静的黑夜。髹漆是将鹿角霜灰和大漆调和,擦涂在裹了麻布的琴胚上。鹿角霜粉碎,用筛子分出粗、中、细三种,灰胎也依次分粗灰、中灰、细灰三次,每次都须用那双千锤百炼的手细细打磨,用绸布棉球进行揉粉找平,再用手掌

16、将珍珠粉、橄榄油在古琴表面慢慢推光。干燥的大漆灰胎坚硬如铁,经常磨破手指,流出殷红的血。回忆被大漆“咬”过的情形,大李依然心有余悸。初学斫琴的他,不知道看似如稀泥一样柔软的大漆,却像野兽一样桀骜不驯。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木头是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选自散文百家)6下列对

17、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由车入小巷起笔,以踏上归途收尾,首尾圆融,讲述了古密州斫琴人李加涛的故事。B.农耕时代的恩泽之歌南风歌在小巷中飘荡,透露着小巷的静谧和古城人的温润淳朴。C.斫琴界前辈端详古琴“凤来仪”,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勉励他继续“做下去”。D.斫琴是一件工艺复杂精细且存在着一定危险的事情,但这一过程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单独成句,有强调意味,也与后文大李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和各种公益班相契合。B.句子是大李的经验之谈,古琴不常弹就会丧失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就会失去生命力。C.句子中的“咬”

18、,是一种形象化、生活化的表达,生动写出了大李对大漆致人过敏的感受。D.句子“唤醒”一词反复出现,点明了斫琴人和木头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物的相互成就。8“木头”这一物象在文中有多重比喻义,请加以梳理概括。(4分)9鞠家村东巷推荐大李参加诸城“凡人光芒”年度人物评比,请从“命运”“传承”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为大李撰写一份推荐词,不超过150字。(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公讳轼,姓苏,字子瞻,世家眉山。自密徙徐。是岁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百步扼之,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

19、曰:“汝等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城。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水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至登州,召为礼部郎中。公旧善门下侍郎君实、知枢密院子厚,然二人冰炭不相入。子辱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公见子厚曰:“司马君实时望甚重。昔许靖以虚名无实见鄙于蜀先主,法正曰:“靖之浮誉播流四海若不加礼必以贱贤为累。”先主纳之,乃以靖为司徒。许靖且不可慢,况君实乎?”子厚以为然

20、,君实赖以少安。三年,公权知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不能言。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公以其伤动士心,亏损国体,奏之。有旨送内侍挞而逐之,士皆悦服。四年,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岁适大旱,饥疫并作。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明年方春,即减价柴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饘粥、药剂,遣吏抉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公曰:“杭,水陆之会,因疫病死,比他处常多。”乃得铜钱二千,复发私囊,得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以待之。至于今不废。四年秋,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节选自苏辙亡兄子瞻瑞明墓

21、志铭,有删改)【注】司马光,字君实。章惇,字子厚。常平米:汉宣帝时政府修建粮仓,谷贱时用较高价购入,谷贵时减价卖出,以平抑物价,称为“常平米”。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必须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靖之A浮B誉C播D流四海E若不加礼F必以G贱H贤为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与字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苏轼字子瞻,取“凭轼而瞻”的意思。B.礼部:是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的中央机关,部下设司,司的首长称为郎中。C.“尾属于城”的“属”与“举匏樽以相属”的“属”读音相同,意思不同。D.“被病”的“被

22、”是“遭受,遭遇”的意思,与“如被冰雪”的“被”意义用法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徐州任职时,恰遇黄河决口,河水泛滥,徐州城面临被淹的危险。当地驻军卒长带领部队主动抗洪救灾,保住了徐州城。B.司马光虽然名望很高,但面对章子厚的嘲笑侮辱,也没有办法。后来,在苏轼的劝说下,司马君实才稍得安宁。C.面对巡铺内臣对参加礼部进士考试的考生的凌辱,苏轼将相关情况上奏朝廷,这些巡铺内臣得到了应有的处罚。D.在做杭州太守时,苏轼面对大旱带来的饥荒以及同时发生的疫病,采取了多种得力措施,不仅让百姓免于大旱之苦,而且救活了很多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3、)(1)太守犹不避水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4分)(2)子厚每以谑侮困君实,君实苦之,求助于公。(4分)14、苏轼去世后,“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其原因是什么?(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雁高启木落时来,花发时归,年又一年。记南楼望信,夕阳帘外,西窗惊梦,夜雨灯前。写月书斜,战霜阵整,横破潇湘万里天。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相呼共宿寒烟。想只在、芦花浅水边。恨呜呜戍角,忽催飞起,悠悠渔火,长照愁眠。陇塞间关,江湖冷落,莫恋遗粮犹在田。须高举,教弋人空慕,云海茫然。【注】高启:元末明初诗人。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受,被

24、赐金放还;但朱无璋怀疑他作诗讽刺自己,对他产生忌恨。后来高启受诛连被杀。此词作于高启辞官归田之后。弋人:用箭射鸟的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木落时来,花发时归”,以雁的节候特征领起,而“年又一年”,则强化这种特征由来已久。B.“写月书斜”即“月斜书写”的倒装,“战霜”“横破”是对大雁不畏风寒、披星戴月不倦飞行的描摹。C.“风吹断,见两三低去,似落筝弦”,是写雁行被强劲西风吹断,有两三只大雁像筝弦一样散乱地低飞落地。D.此词描写了雁的一系列活动,写透了雁的特性,又由己出发,通篇托意高远,语言秀雅。16清人沈祥龙认为:“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请结合全词简要

25、分析作者借大雁表现了他怎样的生存环境与人格精神。(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1分)17(1)陈情表中,李密表示活着愿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报答君王之恩的两句是:_,_(2)离骚中表现诗人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诗句:_,_(3)氓中表现男女主人公少年时在一起愉快生活的情景的诗句:“_,_”(4)石钟山记 中着力渲染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衬托出亲身探访的不易,为下文批评”埋下伏笔。(5)诗经氓中,“_,_”两句诗表达了女主人公向男子解释自己不能答应氓的婚事的具体原因。(6)杜甫蜀相中“_,_”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评价。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

26、诗人的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三、课内基础知识(15分)18下列选项中加重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匪我愆期拖延体无咎言灾祸言笑晏晏和悦的样子女之耽兮耽误女也不爽爽快朕皇考曰伯庸已故的父亲恐年岁之不吾与等待日月忽其不淹兮久留长太息以掩涕兮眼泪謇朝谇而夕替废弃B.又申之以揽茝重复、加上偭规矩而改错违背竞周容以为度迎合讨好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合忍尤而攘诟责骂及行迷之未远趁着苟余情其信芳确实余独好修以为常美好岂余心之可惩惩罚C.为仲吏母所遣夫家休弃妻子徒留无所施用槌床便大怒古代坐具会不相从许一定谢家来贵门辞别于今无会因机会事事四五通遍,次却与小姑别退逆以煎我怀预料,想到未来

27、便言多令才美好D.始适还家门出嫁寻遣丞请还不久阿母谢媒人感谢处分适兄意处理,处置渠会永无缘他赍钱三百万赠送适得府君书刚才多谢后世人告诉,告知西当太白有鸟道正对着扪参历井仰胁息摸19下列选项中加重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手抚膺坐长叹空,徒然但见悲鸟号古木但是连峰去天不盈尺距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把守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出师未捷身先死胜利慈父见背放在动词之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舅夺母志强行改变形影相吊安慰则刘病日笃病重B.犹蒙矜育怜悯庶刘侥幸希望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听臣微志应许不矜名节怜悯迨诸父异爨等到久不见若影你的何竟日默默在此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或凭几学书书本C.或因寄所托凭借及其所之

28、既倦求得向之所欣过去,从前不能喻之于怀明白固知一死生为虚涎就齐彭殇为妄作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犹望一稔庄稼成熟,引申为“年” 悟已往之不谏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策扶老以流憩拄着D.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繁殖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其莳也若子栽种则又爱之太恩恩惠字而幼孩养育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记载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去勖尔植勉励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晚饭20下列各句中,加重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猥以微贱,当侍东宫C.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空中而多窍D.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微波入焉21下列各项中全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29、)(3分)慎勿为妇死,责贱情何薄;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否秦如天地,足以荣汝身;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其日牛马嘶A.B.0. D.2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指诗经按音乐划分的三个类别,“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B.“楚辞”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织极浪漫主义精神。C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譬,叫“总角”。古代还有很多特殊的年

30、龄称谓,比如把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称为“豆蔻”,男孩十五岁成童称为“束发”。D.“黄昏”“鸡鸣”“夜半”“人定”四个词均为古代表示夜晚时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应为“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ChatGPT横空出世,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接踵而至,很多文字从业者受到冲击,但是那些优质的原创作者依旧无法取代;Sora即便威胁影视工作者,但是无法淘汰那些有无限创意的人。所以与一般人和智能机器人相比,未来你最大的优势应在于:如果你是编剧,要能写出构思更为巧妙的剧本;如果你是模特,要有和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

31、;如果你是医生,除了医术精湛还要更有人文情怀;如果你是保姆,要更有情趣更懂生活A!时代,我们当何去何从,值得每一位新青年的思考。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沙袭;不得泄落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 2.D 3.B4生态学原则主张万物相互联系、共生平等,辛词中“我”与“青山”视角平等,悲喜相通,具有共生平等理念,符合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主张生态作家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来凸显二者的相似性或共性。辛词中描写了“我”眼中“妩媚”的青山和青山眼中“如是”的“我

32、”,二者相似,皆有灵性,符合具身性原则。5创作时遵循世界生态文学的三条基本原则;借助外国优秀生态文学作品拓展自身视野;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学基因;努力提升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下坚持中国表达,为世界生态文学提供有益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源于”曲解文意。材料一第2段只是说“他们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提炼出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是源于第3段具身性原则中的。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如果没有瓦尔登湖等国外生态文

33、学作品的输入,生态文学很难受到中国作家的关注和青睐”错,过度推断。材料二说“从诗经和楚辞对自然景物细致的描写,到古代文人墨客所写的山水诗、田园诗,都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生态文学”,可见,楚辞诗经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生态建设实践都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支持、经验支持,并不是国外生态文学作品的输入的结果。【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具身性原则”“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A.赤壁赋“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符合该原则。B.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引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把专业知识介绍给读者,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符合生态学原则,但不符

34、合具身性原则。C.骆英身体力行,用肉身去接触、感受自然,符合具身性原则。D.阿来的大地的阶梯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讲到嘉木莫尔多山是战神的化身,人们对其顶礼膜拜”,这是重视自然的精神性和神圣性,符合具身性原则。【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所谓生态学原则,指是生态学相互联系和万物共生平等的信条。人类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公民,既不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它们低贱,是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同伴,漫漫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分析,“生态学原则”主张万物相互联系、共生平等,人类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是共同体中的同伴,是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我见青山多妞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意

35、为:我看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青山看我也是一样。“我见青山”“青山见我”,“我”与青山视角平等,悲喜相通,符合这一共生平等的原则。根据“具身性原则指的是生态作家们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凸显人和非人类存在物身体的生物性和跨身体性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分析,“具身性原则”主张生态作家要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目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来凸显二者的相似性或共性。“我见青山多妞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描写了“我”眼中“妩媚”的青山和青山眼中“如是”的“我”,二者相似,皆有灵性,符合这一原则。【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一“世界生态文

36、学园地郁郁葱葱,枝叶繁茂,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我们细心品鉴,就会发现规整园地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和环境公正原则”,和材料二“许多纪实作品在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可概括出:传播世界生态学的三条基本原则,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根据材料二“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等国外生态文学作品也都有效地拓展了中国作家的视野,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颖的创作新样态,日益受到作家的关注和青睐”可概括出:借助外国生态文学作品拓展视野。根据材料二“从诗经和楚辞对自然景物细致的描写,到古代文人墨客所写的山水诗、田园诗,都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生态文学。中国自古就有天人

37、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这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可概括出: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生态文学基因。根据“生态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生态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最高利益,其核心依旧是人,许多纪实作品在思想性和审美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概括出:努力提升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根据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学是时代最忠实的追随者与记录者,于是生态主题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2012年以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描写建设绿色中国主题的文学作品”“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的宝库,也为世界生态保护提供有益的中国故事和中

38、国经验”可概括出:在生态文明建设下坚持中国表达,努力提升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为世界生态文学和环保提供有益的中国故事。(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6.C 7.B8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骄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可以看出。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出。指改大李变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从“搭教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等句中可以看出。9示例一:李加涛,他是东巷的普通一员。他外表文弱,却坚强有韧性;他腼腆内敛,却耐劳有

39、追求、他历经下岗、创业的艰辛,饱受恶疾、困境的折磨,却以不屈的奋斗改变了命运,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创业之路,走出了人生低谷,实现了人生逆袭。示词二:李加涛,诸城古琴文化的传承者。他凭借着坚强的意志。精雕细琢。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成为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位斫琴人:“琅琊雅集”和公益推广。重拾了家乡古琴之音,让他在家乡古琴文化的传承功墙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高度赞扬了大李的斫琴技艺”表述错误,文中“端详了许久,又看了看风尘仆仆的大李,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援动了大李的心弦:“小伙子做下去吧,斫琴可能改变你一生的轨迹。”没有提到赞扬一

40、说。【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室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B.“就会失去应有的功能而成为摆设品”表述错误,“古琴是有呼吸有知觉的”是说古琴与人息息相通,“它会睡去的”是一种形象化表达,指没有了灵性。【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指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大李。从“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骄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等句可以看出,大李因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生活本来就困窘,而做完胃部切割手术,身体瘦弱,大李的生活更是举步维艰。指艰难不易却蕴含希望的生活。从“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

41、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一句中看出,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为儿子斫一张古琴,从这开始走上了斫琴之路,木头给大李的生活带来了希望。指改大李变命运的斫琴这件事。“仿佛一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木头是斫琴人唤醒的,而木头也唤醒了一个木匠”等句中可以看出,斫琴让大李重生,是木头改变了大李的命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撰写一份推荐词,推荐词重在“推介”,写作时注意结合大李的事迹,简练概括大李的故事,写出人物内在

42、的精神品质。“命运”与“传承”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前者侧重人物如何改变生活和命运,成功创业;后者侧重人装不琴的故事,对古琴的文化传承。选择“命运”,结合“大李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等内容,突出表现大李的坚韧和创业的艰难。选择“传承”。结合“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

43、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寻常水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他在琴房举办“琅琊雅集”以及各种公益班,古琴爱好者随到随学,分文不取”“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等内容,表现大李对诸城古琴文化的传承,他重拾了家乡古琴之音,成为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位斫琴人。10.CEF11D 12.A13(1)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士卒,正是效力的时候。(2)子厚常常嘲笑侮辱君实,君实为此感到

44、十分痛苦,向苏轼寻求帮助。14苏轼在危险面前,英明决策;不畏权贵,主持正义;以民为本,爱护百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许靖的虚名,传播天下,如果不加礼遇,必然会因为看轻贤人而受牵连。“靖之浮誉”是“播流四海”的主语,主语较长,其后c处断开;“若不加礼”和“必以贱贤为累”构成假设关系复句,“若”前E处和两句中间F处断开。故选CE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都读“zh”。连续;劝酒。句意:一直连接到城门口。举起酒杯互相敬酒。D.错误。用法相同,意义不同。都是动词。遭受,遭遇;覆盖。

45、句意:得了病。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主动抗洪救灾”错误,由原文“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可知,是在苏轼的要求下才去的。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犹”,尚且:“侪”,同类的人;“秋”,的时候,(2)“每”,常常;“苦”,意动用法,以为苦。【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由原文“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驱使复入城。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可知,苏轼在危险面前,英明决策;由原文“而巡铺内臣伺其坐起,过为凌辱。公以其伤动士心,亏损国体,奏之”可知,不畏权贵,主持正义;由原文“公宽其禁约,使得尽其技”“公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故米不翔贵。明年方春,即减价柴常平米,民遂免大旱之苦。公又多作饘粥、药剂,遣吏抉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可知,以民本,爱护百姓。参考译文: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苏轼从密州调任到徐州。这年,洪水决堤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溢出南清河。城南两山环绕,吕梁狭窄阻滞了泄洪,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泄。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