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199149 上传时间:2024-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下】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二下】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中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论语集注的开篇,朱熹辑录了程颐关于读论语和孟子方法的相关论述,作为论语序说和读论语孟子法。在这些文字中,程子谈到的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被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读了全然无事者”。读了论语之后无动于衷,也一无所获,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尽管这部经典曾经打动并影响过无数的读书人,但对于他来说毫无触动

2、,如同根本没有读过。程子感慨道:“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在他看来,读不懂经典的首要原因在于不晓文义。程子强调,“凡看文字,须先晓其文义,然后可以求其意。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读经典首先要搞清楚文字表面的含义,进而才能够探求文字背后的精微义理。倘若读不懂经典的字面意思,也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古圣先贤的用心。第二种境界:“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读了论语之后,其中有一两句话对自己有所触动,于是会心一笑,甚至窃喜不已。相对于那些“全然无事者”,能够体会到经典当中若干佳句而心生欢喜,显然已经有所触动,有所收获。尽管如此,那仍然是头脑层面对经典支离

3、破碎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并没有发生。有弟子曾提问:“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程子答曰:“固是好,但终是不浃洽耳。”选读固然比不读强,但终究不够圆融贯通。对于论语这样的古代经典,究竟哪些是真正的要点,哪些是真正的精华,普通人通常没有辨别的能力。因此,通过选读,很难通晓整部经典的深邃义理,也难以体会古圣先贤的“作经之意”。第三种境界:“读了后,知好之者”。随着对经典文本的不断熟悉,以及自己生命体验的不断累积,对于经典的妙处将会有更多的理解、更深的体会。一旦有了真实的触动,有了实际的受益,那么就会慢慢喜欢上这部经典,逐渐信任这部经典,甚至热爱这部经典,这就叫作“好之者”。孔子曾将读书人划分为三种类型

4、:“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在他看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程子所说的“读了后,知好之者”,就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好之者”。学习古代经典,要熟读玩味,切己体察,并且躬行实践,如此才能终身受益。倘若只是把它当作文字来看,那么就体会不到经典的妙处。第四种境界:“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读了论语等经典之后,切实体悟到了书中所蕴含的深邃智慧,真正体察到古代智者的良苦用心,读下来感觉妙不可言,于是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这是读经典的第四种境界。事实上,读到某部经典时欣喜若狂或者涕泪悲泣,那是一个人读书生涯当中极为宝贵的时刻,是精神之旅中非常美妙的体验。“手之舞

5、之足之蹈之”意味着,此时此刻,有一种真正的领悟发生了。一旦一个人读书到了这种境界,那么,他的精神气质将发生巨大变化。读书,自然有得,假以时日,就可以涵养成生机活泼的气质。我们学习古代经典,不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沉闷,让自己的生命变得越来越枯萎,而是要借助古代智者的教诲来滋养自己的生命,让这棵生命之树更加生意盎然。所以,阅读经典,不仅是要理解经典的文字含义,更为重要的是,要透过自己的生命体验,将经典中的智慧活出来。事实上,要真正理解古圣先贤流传下来的经典,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这意味着,不仅要从文字上来阅读这些经典,研究这些经典,更为重要的是,要将经典中的智慧落实于自己的人生当

6、中。在儒家看来,人人皆可为尧舜。因此,读书就是为了“求其放心”,希圣希贤。从根本上来说,读经典就是读自己,借助古代经典,开启自己的内在智慧,透过圣贤教诲,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这是程子论述读书方法的用意所在,也是我们学习古代经典的最终目的。(摘编自谢青松读书的四种境界读论语孟子法解读)材料二:读书无止境,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书与书之间时常构成某种关联,它们跨越时空相互映照、呼应。寻找到这种关联,阅读的边界就会不断拓展,阅读者就会努力敞开胸怀拥抱广阔世界。阅读行为的实质之一,便是发现和建立联系。这个过程,是一种从不止歇的积累和开辟,仿佛一股水流,从一口泉眼中汩汩涌出,向前流淌,一路上不断有新的水流

7、次第汇入,它们分别来自许多个另外的泉眼。每一个最初的泉眼,对于阅读者,便是开始时的某一部或某一类读物,它因人而异,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仿佛一个人降生在不同地域,牙牙学语时说的当地的土语,但随着他长大成人,就需要使用一种通用的语言和文字,因此它又总是通往必然性。阅读中的联系,体现为因果接续的无数次循环,手头的每一本书,都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它常常会是此前一本书的结果,又成为后面的一本书的原因。这样的阅读的开展,早晚会接近于一种广阔浑然的境界,就好像大地上众多的河流,在流淌中不断地交融汇集,直到有一天汇聚成为一片浩渺无垠的水面。那是庄子秋水里描绘的场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径流之大,两涘渚崖之

8、间,不辨牛马”。(摘编自彭程阅读:在拓展的背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集先贤智慧之大作,诸多的读书人深受其影响,一般人想要探求其背后的精微义礼,首要前提是通晓文字表面含义。B达到“第三种境界”的读者,对论语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热爱,一旦读者心里的感触和实践行动相统一,将会受益终身。C程子认为自己学习古代经典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是要透过圣贤教诲发掘真正的自己,另一方面是将经典智慧落实在自己的人生中。D广泛的阅读往往会让读者寻找书籍之间的关联,从而阅读的边界会不断拓展,阅读者也就会努力敞开怀抱拥抱广阔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9、)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讲了书籍和读者的关系,但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侧重论述读书的不同境界,材料二侧重论述阅读的广度。B普通人由于通常没有辨别要点的能力,如果只是选读论语,则难以理解整部经典的深邃义理,因此最好通读论语。C材料一最后一段中“人人皆可为尧舜”这句话,是说读经典能提升自我,用以论证通过阅读经典每个人都能成才这一观点。D阅读中的联系体现为一种循环,手头上的每一本书就是这个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就像一口口的泉眼,后面就汇集成河流。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B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韩愈古今贤文劝学篇)C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三国志)D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程子所提倡的读书方式的一项是(3分)( )A先搞清楚文字表面的含义,进而探求其背后的精微义理。B读了之后无动于衷,也一无所获,如同入宝山而空手归。C对经典圆融贯通,更深层次地体会古圣先贤的“作经之意”。D切实体悟书中所蕴含的深邃智慧,体察古代智者的良苦用心。5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煤桶骑士卡夫卡所有的煤都用尽了;煤桶已经空了;铲子也没有用了;炉子里灰烬散发着丝丝的凉气;屋子里只剩下

11、了严寒;窗外的树在白霜之中僵立着;此时的天空就像是一块银色的盾牌,挡住了所有向它求救的人。我必须要得到煤!我不能冻死!这是我唯一的念头。我的身后是冰冷的炉子,眼前是冰冷的天空。所以,我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快马加鞭地到煤贩子那里去寻求帮助。基于经验,我觉得对于我一般的请求,这个煤贩子一定会充耳不闻,对我麻木不仁。因此,我必须非常清楚地向他表明我的境况:我连一粒煤渣都没有了,而他对我来说就像是天空中的太阳。我必须像乞丐一样去获取他的乞怜当一个乞丐因为饥饿而浑身无力地靠在门槛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主人家的女厨师通常都会给他喂点残剩的咖啡虽然煤贩对我的请求很气愤,但他一定会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戒律光

12、芒的照射下,不得不把一铲煤扔进我的煤桶里。要怎么去?这无疑决定了此行借煤成功与否的结果,所以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骑着煤桶去。于是,就像骑士那样,我双手抓住桶把手一个最简单的辔具,我好不容易地转下了楼梯。不过,到了楼下,我的桶就立马上升起来,了不起,真了不起!那些伏在地上的骆驼,在指挥者的棍棒下晃晃悠悠地站立起来时,也不过如此。我骑着煤桶以均匀的速度穿过了冰冷的街道,它的高度特别合适,有几次我被升到了二楼那么高,但从来没有下降到门房那么低。我就那么高高飘浮在煤贩的地下室门前,这时的煤贩子正蹲在地下室的一张小桌子旁边写着什么。似乎是为了放掉屋里多余的热气,他还把门敞开着。“煤店老板!”我急

13、切地喊,我似乎能感觉到我低沉的声音刚一发出就被罩在呼出的哈气中,这声音在严寒中听上去显得十分混浊,“老板,求你给我一点煤吧!你看我的煤桶已经空了,我甚至都能骑在它上面了。你就行行好,我发誓,只要我一有钱,马上就付给你。”煤贩听完我的话,把手拢在耳朵边。“我没有听错吧?”他带着疑惑的神情转过身问他的妻子,那妇人此时正坐在炉边长凳上织毛衣,煤贩看着妻子再次确认说,“我听得对吗?有一个买主。”“我什么都没有听到。”妇人说,说完她继续织着毛衣,平静地喘着气,惬意地背靠着炉子取暖。“噢,是的,”我殷切地喊道,“是我,是你们的一个老主顾,我向来忠诚老实,只是眼下确实没有法子了。”“老婆,”煤贩子说,“是有

14、一个人在说话,我不会弄错的;一个老主顾,肯定是一个老主顾,所以说话才这么中听。”“你这是怎么了,老头子,”妇人把手里织着的毛衣贴在胸脯上,停顿了一下,接着说,“这里一个人也没有,街道是空的,我们给所有的顾客都供了煤,现在我们可以把煤店关几天门休息一下了。”“可我呢,我还在这儿,正坐在煤桶上。”我着急地喊着,没有知觉的眼泪冷冰冰地溢出来,模糊了我的双眼,“恳请你们向上面看一眼,你们会马上发现我的,我只求你们给我一铲煤,如果你们能给我两铲,我一定会高兴得发疯的。其他的顾客你们确实都关照了,但还有我呢,啊,但愿我能听到煤在桶里发出的格格的滚动声。”“我来了。”煤贩子说着便站起身来迈起他的短腿踏上了地

15、下室的台阶。可那妇人却抢先一步站在他面前,紧紧抓住他的胳膊说:“你就在这里待着吧,如果你坚持要上去的话,那就让我上去吧。想想你夜里吓人的咳嗽声,唉,为了这么一桩生意,况且还是你臆想出来的生意,你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既然这样,就让我去吧。”“那你告诉他我们仓库中所有煤的种类,至于价格我在下面给你报就好。”“好吧。”妇人说完,便踏着楼梯来到了街道上。当然她马上就看到了我。“老板娘,”我喊道,“衷心地问你好。我只要一铲煤,一铲最差的煤就好,就放在我这个桶里,我自己把它拉回去,当然,我一定要如数付钱的,只是现在还不行,现在不行。”“现在不行”这几个字就像一声钟响,它又刚好和附近教堂塔尖上

16、传来的晚钟声混合在一起,几乎让人分辨不清。“他想要点什么?”煤贩在下面问道。“什么都不要,”妇人向下面大声喊,“外面什么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见,除了6点的钟响。所以,我们还是关门吧,天太冷了,或许明天我们又有的忙了。”她什么也没有听到,什么也没有看到,但她却急着解下她的围裙,试图用它把我赶走。遗憾的是她成功了。我的煤桶拥有着其他骑乘动物的一切优点,它没有反抗力,它太轻了,一个妇人的围裙就足以把它从地上赶走。“你这个恶魔,”当那个妇人用一副半是蔑视、半是得意的神情在空中挥动着手转身回店时,我回头喊着,“你这个恶魔!我求你给一铲最差的煤你都不愿意。”于是,我能做的只有爬上冰山,让

17、自己永远消失。(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冷的冬天里,因缺煤“我”的屋子里显得极度冰冷,“我”期望煤贩子能给“我”一铲煤炭。B第一段中“此时的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暗示了“我”的结局。C第二段通过心理描写反映了“我”的艰难处境与内心世界,并引出后文“我”的一系列的行动。D第三段中“那些伏在也不过如此”运用类比的手法,突出了“我”骑着煤桶飞行时的壮观。7关于小说中“我”与煤贩子夫妇对话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煤店内,老板向老板娘反复确认门外是否有一位主顾,但老板娘对“我”的呼喊毫不关心。B煤店老板

18、听完“我”的恳求后准备起身来找“我”,表现了煤店老板对“我”的同情。C“我”向老板娘求助,请求她给“我”铲最差的煤,可她却不愿意,体现了她的冷漠。D“我”的声音十分混浊,“我”的呼喊被钟声吞没,“我”的请求难以被煤贩子听清。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煤店老板的性格特点。(5分)9学习小组为深入理解小说,提炼出小说要点。甲组提出一组要点:轻与重。乙组提出一组要点:虚构与现实。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要点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赵充国遂上屯田奏曰:“羌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故臣愚心以为击之不便!计度临羌东至

19、浩亹,羌虏故田及公田,民所未垦,可二千顷以上,其间邮亭多坏败者。臣前部士入山,伐林木六万余枚,在水次。臣愿罢骑兵,留步兵万二百八十一人,分屯要害处,冰解漕下,缮乡亭,浚沟渠,治湟峡以西道桥七十所,令可至鲜水左右。田事出,赋人二十亩;至四月草生,发郡骑及属国胡骑各千,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高省大费。今大司农所转谷至者,足支万人一岁食,谨上田处及器用簿。”上报曰:“即如将军之计,虏当何时伏诛?兵当何时得决?”充国上状曰:“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百战而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注】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今虏亡其美

20、地荐草,愁于寄托,远遁,骨肉心离,人有畔志。而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以待可胜之虏,虽未即伏辜,兵决可期月而望。羌虏瓦解,前后降者万七百余人,及受言去者凡七十辈,此坐支解羌虏之具也。”上复赐报曰:“兵决可期月而望者,谓今冬邪,谓何时也?将军独不计虏闻兵颇罢,且丁壮相聚,攻扰田者及道上屯兵,复杀略人民,将何以止之?”充国复奏曰:“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先零羌精兵,今余不过七八千人,失地远客分散,饥冻畔还者不绝。臣愚以为虏破坏可日月冀,远在来春,故曰兵决可期月而望。今骑兵虽罢,虏见屯田之士精兵万人,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它种中,远涉山河而来为寇;亦不敢将其累

21、重,还归故地。是臣之愚计所以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不战而自破之册也。”上于是报充国,嘉纳之充国振旅而还。(选自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以前善于带兵打仗的人,首先创造自己不可战胜的条件,并等待可以战胜敌人的机会。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就草A为田者B游兵C以充D入E金城郡F益积畜G省H大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司农,是朝廷管理国家财政的官职,为九卿之一。B“兵当何时得决”的“兵”指战争,与过秦论“收天下之兵”中的“兵”含义不

22、同。C“饥冻畔还者不绝”与“绝不饮食”(苏武传)两句中的“绝”含义不同。D“度虏且必瓦解其处”与“度我至军中”(鸿门宴)两句中的“度”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充国上奏,请求撤除骑兵,留步兵一万多人,屯驻在要害地区,到春耕时,分给屯田兵卒土地。B赵充国认为羌人战斗意志并不强,而且与汉朝相比,力量并不占优势,应该很快就会投降。C赵充国认为先零羌精兵不过七八千人,挨饿受冻;待至来春,虏马瘦弱,更不敢率众寇边。D宣帝及群臣都反对屯田之策,希望速战速决平叛羌乱。宣帝下敕询问赵充国兵事何时可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3、(1)蛮夷习俗虽殊于礼义之国,然其欲避害就利,爱亲戚,畏死亡,一也。(4分)(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五代史伶官传序)(4分)14王夫之评价赵充国平羌,“非充国也,羌人之祸汉,小则为宋之元昊,大则为拓跋之六镇也!”赵充国是如何成功说服宣帝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过平望范成大寸碧闯高浪,孤墟明夕阳。水柳摇病绿,霜蒲蘸新黄。孤屿乍举网,苍烟忽鸣榔。波明荇叶颤,风熟苹花香。鸡犬各村落,莼鲈近江乡。野寺对客起,楼阴濯沧浪。古来离别地,清诗断人肠。亭前旧时水,还照两鸳鸯。注平望:在今江苏省吴江市南四

24、十里,是运河所经处。本诗为诗人离家赴临安水路经过平望时所作。平望是诗人故乡。寸碧:远方的景物。鸣榔:渔人捕鱼时,用长木敲船舷作声,惊动游鱼,使鱼落网。唐代徐月英送人:“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生憎平望亭前水,忍照鸳鸯相背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诗人在船行驶时遥望远景产生的错觉:诗人在船上,远方景物仿佛扑面而来。B三、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秋景,水柳病绿,霜蒲新黄,对仗工整,动静结合,意境萧瑟。C五、六句写渔人在孤屿边举网、在船上鸣榔的场景,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D全诗扣住“过”字描写水路行经平望的见闻感受,写景呈现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点

25、。16本诗末尾四句与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在思想情感内涵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贾谊过秦论中,“_,_”两句写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仇。(2)李商隐锦瑟中,“_,_”两句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3)古代衣服因为原料质地,制成后较为硬挺,穿着前需置于石上舂捣,使之柔软,称为“捣衣”。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或“砧声”来表现妇人思念征夫、游子思家怀乡、征人对常年征战不满等情绪,比如唐人的诗句“_,_”。三、语言文字运

26、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纵览古今,聪俊灵秀之人,于万万人中仅是_。虽然其落草之境大有参差,所行之事更是_,但都有一深蕴其中的共同特点,那就是“无争”。身居尘世,递生人海,面对争名逐利之潮起,竞心所牵,人人跻身其中,_,难免身不由己。唯“不争”者,结庐大隐之市,其精气内敛,定力自生,独能拥有完全之自我顺乎天性行止,进退叩问心声,不为世俗所缚,免受他人役使,淡淡然率性而居,乃天地间一自在人耳。“无争”是一种自由。有此自由之身、空灵之心,精神自与天地大通。如启天聪天目,自能独步当时,感悟超凡脱俗的真知灼见,聆听天鸣地籁的化外之音。偶与心弦

27、鸣和,豁然解悟,信手拈来,辄得千古奇作。这些极具才情、极其聪慧、性情又极为乖张的人,历来被世人视为“异类”。A在造成独立人格的同时,B他们是点染历史,C创造了中华文明的艺术绝品,D这些艺术绝品使历史更精彩。E倘若把历朝历代这些异类大家的绝世作品全部剔除,F真不知该怎么写中华文学艺术史还会剩下什么。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几个句子中有三个有语病,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顺应天性,进退自如,是天地间一个自由自在的人”,不如原句,请简要分析原句的表达效果。(5分)(二)语

28、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经过200多年的观测,人们证实地球逐渐转慢了,时间也跟着慢了,有时还会突然减慢很多。1959年7月,许多地方都记录到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情况。_,我们的感官根本觉察不出来;但长期积累下来,就可观了。有人认为20亿年前,一昼夜仅相当于现在的8小时。_?许多人认为这是潮汐的影响。因为在涨潮退潮时,潮水都要和地面发生巨大的摩擦。大气和地面的摩擦也可能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此外,地球体积的膨胀和收缩,地球内部物质因为运动而发生的密度变化,_。尽管以上种种看法都还值得讨论,但时间在变却是事实,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时间是不是在变呢?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

29、的钟来校正。当然这种钟不能是常见的普通的钟,需要利用自然界中别的东西作为计算时间的标准。人们发现,气体分子的振动频率总是固定不变的,这是一种比地球自转速度更可靠的时间标准。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将它连接在电路中,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这种石英钟的准确性比前一种方法要差一点,但比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6分)2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的”字可以删除的一项是(3分)( )A这就需要一种最标准的钟来校正B能准确地起着“摆”作用的还有石英片C它便会产生可以调节时钟行程的振动D但比

30、普通的钟表准确了许多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朋友,你要飞登智慧的最高的峰顶,你就去冒险,别管“明智”嘲笑你。近视者只看到你在高飞时离去的海岸,你大胆飞翔而抵达陆地,他不能看见。这是德国诗人席勒写的一首短诗智慧和明智。读了这首短诗,正当青春年华的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自己学习另一方面是将经典智慧落实在自己的人生中”说法错误,结合原文“从根本上来说,读经典就是读自己,借助古代经典,开启自己的内在智慧,透过圣贤教诲,发现自己的真实本性

31、。这是程子论述读书方法的用意所在,也是我们学习古代经典的最终目的”可知,这是文章作者的看法,也并未提到将经典智慧应用于人生)2C(“用以论证通过阅读经典每个人都能成才这一观点”说法错误,原文意思是,人人通过读经典都可以提升自己,逐渐成为更真实的自己,该句并非论证人人成才的观点)3A(A项意思是千年古书皆阅览,时时读见古代正直贤士的精神,强调了要多读书,与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拓宽读书的边界、建立起阅读之间的联系相吻合。B项强调的是在读书时应勤奋且刻苦;C项强调持之以恒地读书就能理解;D项说的是读到好书,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交谈,可惜朋友不能常来。B、C、D三项都不适合作为论据,故选A项)4

32、B(B项是程子所说的读书的第一种境界,但并非程子所提倡的读书方式)5开门见山,提出论题。首段直接抛出论点“程子谈到的读论语的四种境界,亦可被视为读经典的四种境界”,直截了当,突出重点。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提出论点,通过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论述了四种读经典的境界,最后阐述了读经典的最终目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采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用论证,引用程子说的话论证第一种境界的人是无法理解文义的;如道理论证,作者用“人人皆可为尧舜”,突出了读经典对人的提升作用。(每点2分)6D(“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法错误,此句并没有运用类比的手法)7B(“表现了煤店老板对我的同情”说法错误,煤贩并不同情“我”,

33、只是想赚钱)8爱财。如“为了这么一桩生意,况且还是你臆想出来的生意,你就忘了老婆孩子,也不想要你的肺了”。冷酷狡诈。如“那你告诉他我们仓库中所有煤的种类,至于价格我在下面给你报就好”。(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5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9甲组答案示例:轻在文中体现为,“我”的煤桶是轻的,“我”的哀求、恳求、乞求和愤怒都是轻的。重在文中体现为,寒冷的痛苦是重的,商人们的声音是重的,商人们只看中利益的心是重的。轻与重的对比,凸显出当时社会普通人的悲哀和资本主义的冷酷。(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乙组答案示例:虚构体现在“我”幻想煤贩子能看在“我”悲惨的境地上铲煤给“我”,

34、以及“我”能骑着煤桶飞起来。现实则是老板娘的围裙就足以把“我”赶走,“我”没能得来渴望的温暖,处于寒冷之中。虚构与现实结合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体现了位于底层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10CFG(原文标点)就草为田者游兵,以充入金城郡,益积畜,省大费11C(两句中的“绝”都是指断绝)12D(“宣帝及群臣都反对屯田之策”错,只有宣帝询问,群臣并没有反对)13(1)虽然蛮夷外族的习俗与我们礼义之邦有所不同,但他们希望能躲避危害,争取有利,爱护亲属,惧怕死亡,是(与我们)一样的。(“殊于礼义之国”“就”“一”各1分,句意1分)(2)祸患常常是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的,

35、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会这样吗?(“忽微”“所溺”“岂独哉”各1分,句意1分)14大胆提出留兵屯田之计。“羌易以计破,难用兵碎也”“明主班师罢兵,万人留田,顺天时,因地利”。坚持己见。他的主张受到宣帝的质疑,但他无所畏惧,反复上书说明屯田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引用兵家谋略言论,如“臣闻帝王之兵,以全取胜,是以贵谋而贱战”“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等,增强了说服力。(每点1分)15C(C项中“透露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渴望”这一理解不正确,依据不足。五、六句承接上文,也是写行船途中所见的渔民劳作的场景,看不出鄙弃仕途、退隐江湖的心绪)16(1)过平望末尾四

36、句话用唐人诗句,写水映鸳鸯嬉戏的情景,点出平望是自古以来的离别之地,抒发了诗人眷恋家乡的感情。(3分)(2)归园田居(其一)末尾四句说自己在清静、虚静的居所过着悠闲的生活,感觉自己重新回归自然,顺应了本性;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以及对田园诗意生活的喜爱。(3分)17(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3)示例一:玉户帘中卷不去 捣衣砧上拂还来示例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第(3)小题若有其他符合语境的答案,也可得分18凤毛麟角(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千差万别(天差地别、迥然不同)随波逐流(随声附和)(每处1分,其

37、他合适的成语也可)19示例:A把“造成”改为“形成”;B在“点染历史”后面加“的旷古奇人”;F删除“该怎么写”或“还会剩下什么”。(修改正确即可,一处1分:其他修改,合理的也可给分)20原文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前四个分句均为六字短句,句式整饬,反复铺排,正反相成,表意丰富,简练明快,有韵律感;后两个分句用散句,错落有致。(3分)原文仿骈偶句式,点缀文言字词,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并用,句式活泼,语言雅洁,与上文语境衔接更协调。(2分)21示例:虽然这些减慢的数字是微小的为什么地球自转速度会变慢呢都会影响地球自转的速度(每秒2分)22D(根据具体语境,不能删除A、B、C三项句子中的“的”

38、字)23【写作提示】(一)材料解读这是一道外国诗歌类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席勒智慧和明智这首哲理短诗把抽象概念“智慧”比作可以攀登的人生、事业、学问的峰顶,又把“明智”拟人化,就使人的这两种貌似相同实际却有天之别的心智之比变得具体可感了。诗人用亲切的口吻直接地告诉我们,只有那些胆识过人、充分相信自己力量的冒险者,才能攀摘到成功的果实。诗人在前两行诗中,直接表现了对“智慧”与“明智”的态度。在后两行中,则以俏皮调侃的笔调,把“明智”不但缺乏冒险精神,而且目光短浅的窘态活生生地展示在我们眼前。从海岸飞越惊涛骇浪抵达陆地,象征着从一个人生目标登越更高的人生峰顶。从本性上讲,人都是趋利避害的,有谁不想

39、躺在安乐窝里享受荣华富贵呢?可是,无限的风光偏偏就出现在险峰,“险以远,则至者少”的地方,才会出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才会使人体味到冒险攀登的乐趣、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因此,“明智”不但作为“智慧”的对立、异己力量,而且极有可能作为人自身的另一面。是“智慧”还是“明智”,其间只有一野之隔:大智若愚还是自作聪明,目光短浅还是志存高远,以无畏的勇气当机立断还是怯于行动、顾影自怜,这正需要人们去判断体验和选择。本题包含立德树人的鲜明导向和深度思辨、探究的思维空间。材料后的引导语中有“读了这首短诗,正当青春年华的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的提示,考生应联系自身的成长、学习、生活等经历、体验来写作。(二)参考立意(1)“无限风光在险峰”,新时代青年要敢于冒险,勇攀高峰;(2)青年人要志存高远,勇于挑战自我;(3)青年人要奋发有为,就得摒弃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的心理;(4)青年人要做一个有大智慧的奋斗者,而不可做一个自作聪明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