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得*** 文档编号:97195409 上传时间:2024-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附答案解析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测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斡旋(w) 劫难(ji) 盘旋(xun) 豁然开朗(hu)B.凫水(f) 怠慢(di) 凋零(dio) 戛然而止(g)C.羁绊(j) 挑衅(xn) 冗杂(rng) 风雪载途(zi)D.两栖(x) 脑畔(pn) 亢奋(kng) 黄发垂髫(tio)【解析】B项,“死”应读像“ji”;C项,“数“应请作“zi”;D项,“栖”应读作“q”。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2分)A.农谚 致密 张灯结彩

2、 叹为观止B.陨石 迁徙 人情事故 垂珠联珑C.帷幕 渺远 顾明思义 海枯石烂D.沙砾 追溯 周尔复始 无人问津【解析】B项,“事”应写作“世”;C项,“明”应写作”名”;D项,“尔”应写作“而”3.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9)题中,任选一题(6分)(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关雎)(2)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3)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子衿)(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6)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3、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记)(8)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贺敬之回延安)(9)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贺敬之回延安)4.名著阅读,完成问题。(3分)【文段一】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各篇的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这中间并无编撰者自己的创见,编撰者的工作只是编撰罢了。【文段二】许氏又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这部书意在帮助人通读古书,并非只供通俗之用,和秦代及西汉的字书是大不相同的。【文段一】中的“书”是指经典常谈 ,“小学”是指文字学。【文段二】“这部书”是指说文解字 5.阅读语段,按

4、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一个人讲规矩,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这样的人,B ,识分寸,A,懂轻重,是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_有损人品,有亏德行, _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1)请提取第3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社会有要求。(2)请将下面的词语分别填在第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1分)A.知进退 B.有操守(3)第4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不但而且二、综合性学习(7分)6.学校开展“倡导低碳生活,共享美丽家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请把本次活动的主题,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

5、格中。(1分)倡导低碳生活 共享美丽家园(2)请写出一条倡导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2分)【示例一】低碳生活,有益你我。【示例二】节能减排,人人有贵。【示例三】低碳生活,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3)班级准备本周五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倡导低碳生活 共享美丽家园”演讲比赛,班主任在公办楼遇到兰兰,于是让她告诉班长让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兰兰该怎样对班长说?(2分)示例】班长,班主任让我告诉你,我们班准备于本周五在学校阶梯教室开展“倡导低碳生活 共美丽家园”演讲比赛,她让你通知同学们提前做好准备。(4)请你仿照上下文句式,把低碳生活歌补充完整。(2分)低碳生活歌低碳生活消耗少,身边小事要做好。生活电梯搭乘

6、少,低碳出行健身好。【示例】水电燃气浪费少,千家万户节能好。纸杯木筷使用少,减少污染环境好。三、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现代文阅读】(共8小题,计30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12分)材料一 沙尘暴伴随着大风或强风的天气而生,挟带大量沙尘,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多发于春季。沙源的存在和空气流动的不稳定是导致沙尘暴出现的主要原因,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气象因素来看,春季前期干旱少雨、地表植被稀疏,使得沙尘暴一路“畅通无阻”;地面冷锋前对流单体发展成云团或线有利于沙尘暴发展加强;地形条件(即狭管作

7、用)有利于沙尘的风速加大。从地理位置来看,频遭沙尘暴袭击的地区多半地表土质脆弱,又处于沙源的下风向。从人为因素来看,地面大型施工活动会使沙子和砾石裸露出来,在大风的作用下飞扬扩散。应对沙尘暴,需要进一步加强沙源管理,减少破坏地表的人类活动。(摘编自中国气象网,有删改)材料二 当地时间3月13日开始,蒙古国大部分省份相继遭遇特大沙尘暴。受特大沙尘暴影响,13日与14日,蒙古国累计586人失踪。截至15日13时,已找到565人,9人不幸遇难。目前,蒙古国方面仍在寻找其余12名失踪人员。此外,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特大沙尘暴导致蒙古国58所房屋倒塌,20栋房屋顶棚被刮走,120座栅栏损毁。蒙古国西部部分

8、地区13日和14日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蒙古国西南部发生沙尘暴天气,沙尘随季候风向南移动,对周边地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摘自央视新闻2021年3月15日,有删改)材料三 是什发居国注起整上限站小星超出92月21日,该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气候变化司华长恩赫巴特接受新华社记去去访,为我们揭开真相。恩赫巴特告诉记:“蒙去国是地球气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与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尤其是沙尘暴的发生率正呈上升之势。”“如果我们将要士国的共造化会为人为因者和自战因素两未离,那么大多数荒漠化都与自然因害-素或气候变化直接相关。“思共巴特介绍,在过去的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几乎是全球

9、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三倍,更为惊人的是蒙古国总土地面积的76.8%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在过去80年中,蒙古国的年降水量减少7%至8%,特别是春夏等暖季降水量减少幅度十分严重。从地理位置上看,蒙古国个境深居内的话离清洋,往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团难以翻越大兴安给自本为品利计“银自业位媒的起湾业难以到法杭爱山以南,于是蒙古国南部就形成了干旱的戈壁沙漠。蒙古国平均降水量约为230mm,与中国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60 mm相差巨大。且大约90%的降水被蒸发,只有约3%渗入土填以土壤水或潜水形式存在,不可直接被地表生物利用。目前,家古国植被覆盖率仅占国土面积的7.9%,这始导种了南部

10、干旱区域地表土壤和岩石基本都是裸露状态。戈壁的地表形态让太阳辐射极容易对地表岩石造成影响,蒙古国的温度变化极为剧烈。单日温差最高可达30,冬夏温差巨大,部分地区年温差可逼近极端的90。极端的温差使岩石在千万年的风化中不断破裂变得细碎,细碎的砂石再经过近地面狂风的打磨,成为沙漠里面沙子的来源。气候让蒙古国的自然环境极其脆弱,易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人口剧增、过度放牧是造成蒙古国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此外,无序的矿产开发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蒙古拥有世界已知的煤炭储量的十分之一,大多矿场都采取露天的方式,这本身就是污染的一大原因。(摘自新华社2021年4月2日和新浪财经2021年3月17日,有删改

11、)7.阅读材料,完成知识卡片。(4分)8.受蒙古国沙尘暴影响较大的是俄罗斯还是中国?试结合地理知识简要说说你的理由。(5分)中国。中国位于蒙古国的南部,蒙古国西南部干旱的戈壁沙漠与中国西北部接壤,在春季,中国处于蒙古国沙源的下风口,直接受到向南移动沙尘的影响。(5分,意对即可)9.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A.材料一介绍了沙尘暴出现的原因,材料二和材料三解说了蒙古国特大沙尘暴带来的影响及其形成的原因。B.三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准确严谨,文中加点的“主要”“据不完全统计”“之一”均体现了这一特点。C.材料三第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导致蒙古国南部干旱区

12、域地表裸露的原因。D.加强沙源管理,减少人类破坏地表的活动,利用丰富的地下水灌溉植被,可让蒙古国有效应对沙尘暴。解析】D项,材料三第段提到蒙古同“大约 90%的降水被蒸发,只有约3%渗入土壤 土壤水或港水形式存在,不可直接被地表生的利期利用丰富的地下水灌溉植被”理解不正确(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8分)燎疳田静玮我的家乡宁夏过完春节,还有个很重要的习路,那就是“燎”。离开家乡十多年没有燎了,但仍会永远记着家乡每年正月二十三填府的热闹场景。听老人们说,“瘠”是一种十分顽圆的病毒,只有用烈火烧烤,才能驱毒消灾。燎疮也是为了把这一年身上的晦气全都吓跑,可以法病资空,求得五谷丰登。人们

13、说这一天一定要闹得红红火火,来年才能有好收成,才能家和万事兴。记得曾经每年到正月二十三过天,我们就早早地背上背苑或拿上绳子上山割干柴,我们争着抢着,生怕自己割的少了,山坡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热闹而开心。我们把割回来的成捆的高草,高高地堆放在大门前面,如一座小山一样堆放着,孩子们会高兴地跑来跑去看,比谁家的柴草多。人们都相信谁家的柴多,烧得旺,谁家今年就一定会旺盛顺利。这此差好的心愿,促使人们把燎瘠看得如此重要。燎这天的晚饭就是吃“搅团”,每家都会用燕麦面或荞麦面缠一大盘“搅团”放在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用辣子、醋汁或蒜泥汁蘸上,津津有味地吃着。小孩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馋得忍不住要蔽上辣子,

14、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老人们说,“搅团”会把舟病缠住,不让它再祸害人,也意味着一家人团圆祥和。吃完“搅团”,孩子们就都急切地盼望太阳公公早点下山,天早点黑,大家就可以热热闹闹地燎瘠了。终于等到天稍黑一点,人们点燃一串鞭炮,鞭炮“噼噼啪啪”地响过之后,人们燃起门前堆放的染,火焰闪动着,扭着身子熊熊地升腾起来。孩子们看到第一家燃起的火,都跑着,兴奋地喊着“燎了,燎俯了”,一个个跑到火堆前,像脱缰的野马般欢闹跳跃。火越烧越大,火苗升起三四米高,干柴烧得吧吧地响。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火凤凰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这时,年龄小的或者像我们这些女孩子不敢从火堆上跳过去,便围在火堆边上羡慕地看着

15、胆大的孩子跳。这些胆大的全铆足了劲儿,争着抢着,像跳远一样撒开腿跑得欢欢地,借助惯性“嗖”的一下像猴子一样从火堆上一跃而过。他们还会比谁胆大、谁跳得精彩,那种满足和自豪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阵阵笑声传遍整个村子,伴随着那一堆堆摆动着身子舞动燃烧的红晃晃的火焰,整个村子在沸腾着,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之中,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夜晚,是如此红火,如此喧闹。火渐渐地小一些了,我们女孩才敢怯怯地跳过去,更小的孩子也会由大人抱着跳。等这家的火堆烧小了,孩子们又会成群结队地赶去另一家跳跃,那红红火火的火堆吞噬着吵闹的黑夜。每次扬起火花,孩子们还要大声齐喊“荞麦花”“燕麦花”“豆子花”那扬起的火花,在黑夜

16、里盛开着,在空中漾着,真像一朵朵庄稼开的花儿那么艳丽迷人。人们都说,喊花喊得响就说明今年这种粮食会大丰,孩子们于是放开嗓门大声地喊叫,那叫声此起彼伏,如山歌一样美妙动听,在村子里回荡着,看着红红火火的火花儿,人们都相信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当火花四处落下,留下火星,孩子们又会蹦兆跳地用脚踩灭,以防引发火灾。等地上没有一丁点儿火星时,这时燎府活动才宣告结束,孩子们带着快乐依依不舍地回家。燎完瘠,也意味着年过完了,过年的一切禁忌都解除了,人们再不能闲散了,打工的人又要出门工作了,种地的人也开始忙春耕了。时间匆匆而过,自从远嫁他乡,就再也没有经历燎瘠。但每次想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从大火堆上跳过

17、去,那该是多么幸福。(选自短文学,有删改)10.从选文看,宁夏地区的人们为什么如此重视“燎节”?请简要概括。(3分)“燎疳”可以吓跑晦气,祛病免灾;寄托人们对日子红火(旺盛顺利)、家人团圆祥和的期盼;达人们对丰收(五谷丰登)的渴望(憧憬)。(每点1分)11.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4分)(1)小孩辣得吸溜着嘴,但还是绝得忍不往要粒上孩子,吧唧着小嘴吃得那么香。(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运用拟声词,侧面写出了“搅团”的美味(1分)体现孩子的天真可爱(1分)。(2)火光在黑夜如展翅的在飞翔,照得人们挂满笑容的脸红彤彤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火光比作火凤凰,生动形象地写出

18、了火势之大、火势之高(1分),表达了人们在看到这盛大的火光后的喜悦之情和对美好年景的憧憬(1分)。12.第5段描写了孩子们参加“燎疳节”的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参加“燎疳”跳火仪式时的欢乐积极(兴奋)、活泼烂漫(1分),烘托了“燎疳节”热闹和谐的氛围(1分),为下文表达“我“对“燎疳节”的留恋(怀念)做铺垫(2分)。13.课文社戏在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本文也写道:“但每次相起,都会蠢蠢欲动,我真的想再猛烈地从大火堆上跳过去,那该是多么幸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请你品析两文结尾情感表达的异同

19、。(4分)同:都采用了留白的写法,表法了遗憾的感情(2分)异:社戏中“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探的意年美好生活的怀念(1分);本文中“蠢蠢欲动”“想再猛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风情,对纯真美好生活的留恋与向往(1分)。14.你的家乡在春节前后有哪此传统习俗?请选择一个跟同学们分享。(3分)【示例一】我的家乡有在春节来临前扫尘的习俗。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左右,家家户户都要打扣卫生,清洗用具,拆洗被子、窗帘,大人、小特忙前忙后,到处充满欢声笑语。【示例二】我的家乡有在除夕贴春联的习俗。每年除夕那天下午四点钟以后,家家户户都会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对联,刷米糊(涂胶水),贴对联

20、,大门、卧审、厨房、鸡垫、独圈、凡是有生命活动的地方,都会贴上对联,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平安顺利。【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飘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21、。(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颠,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渴: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麻(xi):同“休”,休息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2)以其境过清 凄清(3)渠之广或咫尺 深度(4)逾石而往 越过16.下列句子中的

22、“而”和“乃记之而去”的“而”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2分A.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D.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解析】A项和的句地为连词,喜采技北,日所出的业地加C理点城点链修,不译:D项,连词,表转折,却。1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2)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的声音时大时小。18.【甲】【乙】两文都是柳宗元被水州之作,其共同的写作手法是什么?都表达了什么情感?(2分)【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情

23、景交融的写作手法(1分);都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悲凉抑郁寄情山水寻求精神慰藉的情感,也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1分)。附【乙】文参考译文:从袁家渴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当地百拉在石梁上搭了一座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的声音时大时小。石渠有的地方宽一尺左右,有的地方宽两尺左右,它的长度约有十步,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水就从石头下面流出来,越过大石再姓前行,就发现一个石泓,昌蒲覆盖在它的上面,碧绿的首辩环绕着四周。(渠水)又转弯往西流,流到容石下面,落到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幽深,有评多躲鱼。梁水又往北迂回绕行流去,看上去好像无穷无尽的样子,但最终流入意

24、家渴。潭的旁边全天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关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摇动竹林花草的梢头,声音在山谷中回荡。眼看它已经静止不动了,而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开始在远处回响。(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920题。(4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细从之,道阻且右。潮游从之,宛在水中址。19.这首诗共三节,每节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分)托物起兴(起兴手法)。(1分)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主人公的心情。(1分)20.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2分)他不顾霜浓露重和路途险围,顺流而下,又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1分)可看出他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1分)四、作文(50分)21.作文。(50分)题目:人生,从诚信起航要求: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600字。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不少于6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