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省高中测试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四川省高中测试语文试题.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 年 3 月绵阳南山中学 2024 年春季高 2023 级 3 月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田春华孟峰瑶审题人:王小智一、现代文阅读(37 分)(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材料一: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但来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
2、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的因果关系。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蕴。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写出符合人
3、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真正伟大的作品,很难产生于高坐庙堂或养尊处优的生活。命运之“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诗人伸出了幸运之手,使之流芳百世。宋代还有人从天命角度解释“穷而后工”现象,把“穷”看成是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或惩罚。“奖赏”说是对欧阳修观点的引用,视不幸的遭遇为上天的恩赐,如苏轼在评论杜甫时所说的“诗人例穷苦,天意道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马曹”等语便是此意,以为上天有意安排诗人经历人间难免之不幸,使他发之于诗,传之万年。这种说法或许带有宋人调侃的意味,即将人生的缺憾化解为艺术的慰藉。“惩罚”说是对欧阳修原意的误读,“穷而后工”被倒置为“工而后穷”,比如南宋诗人赵蕃的理解和发
4、挥:“少陵流落白也窜,郊岛摧埋终不起。是知造物恶销(刻画,描写),故遣饥寒被其体。”这种观点与其说是欧氏观点的延伸,不如说是宋祁之论的影响。欧阳修强调“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笔者怀疑这就是针对同时代的宋祁而发的。宋祁认为,诗蕴藏于天地之间,有才之人可以获得,“然上天吝之,其(指有才之人)取之无限,则辄穷踬其命,而佛虔所为”,此即“诗能穷人”。这种说法倘若不是激愤或戏谑的反语的话,那么未免带有太多的神秘和宿命的色彩,而且犯了倒因为果的常识错误。对生活与创作关系的深刻揭示,正是“穷而后工”之说最有价值之处。(摘编自周裕错宋代诗学通论)材料二:“穷而后工”是宋代欧阳修提出来的。“穷而后
5、工”的“穷”,不是指“贫穷”,它与“达”相对,是指诗人坎坷的生活遭际,以及与此遭际相联系的人生的痛苦、焦虑等情感体验。所以欧阳修所说的“穷”,用现代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人的缺失和缺失性体验。人的体验有两种,一种是丰富性体验,即由于事业的成功、生活的美满等所引起的愉快、满足的情感体验;一种是缺失性体验,即由于事业的失败、生活的不幸等所引起的病苦、焦虑的情感体验。诗人之“穷”,诗人的这种缺失性体验,乃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并映现出真正的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众所周知,人的需要是永远不会得到完全满足的。人的需要无穷无尽,所以人永远处于缺失之中,痛苦与焦虑一类缺失性体验也就永远伴随着人生。
6、感情深笃、精神敏感的诗人,最深刻细微地体验到这一切,甚至把这种缺失视为独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为什么东奔西跑,浪迹天涯而不知疲倦?为什么承受了那么多的忧伤、痛苦、焦虑、不安而不改初衷?乃是出于真正诗人对“穷”这种生存和生活方式深刻的选择。那么,为什么诗人要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这种忧患伴随终生的“穷”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呢?“穷”是诗歌创作的发动力。“穷”作为诗人遭受的内部和外部的挫折,使他的缺性体验达到某种极限,这样就必然导致他的心理能量蓄积到饱和的状态,而产生心理失衡。如何释放饱和的心理能量,以恢复心理平衡呢?这有多种多样的途径,而诗歌创作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就是释放、宣泄人的
7、被压抑的心理能量,降低紧张水平,恢复人的心理平衡的一条途径。所以诗人之“穷”,不是诗人之不幸,从创作角度看,恰恰是他的大幸,因为他由此获得了一种不能不写的创作驱动力。这种情形就像时钟上紧了发条,它不能不开始走了。欧阳修所说的“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正是上述心理规律的古典表达。诗人之“穷”,在一定意义上,正是诗人之“富”。正是在“穷”中,诗人蓄积了最为深刻,饱满、独特的情感,正是这种带着眼泪的情感,以一种强大的力量把诗人推上了创作之路。(摘编自童庆炳苦心危虑而极于精思“穷者而后工”说的心理学内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8、 分)A.欧阳修提出的诗歌创作“穷而后工”的命题,揭示了古代诗人的创作规律,构成了宋代中和诗论的组成部分,得到宋人广泛认同。B.宋代有很多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理解“诗穷而后工”的命题,涉及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精心锤炼和对人生社会的深刻认识。C.适当的缺失性体验不可缺少,它有利于生命的健康发展,让任何人都变得感情深厚、精神敏锐,避免生命因膨胀而灭亡。D.对于“穷”的内涵,材料一和材料二的阐释并不相同,前者阐释为诗人不幸的政治处境遭遇,后者阐释为诗人的缺失性体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由材料一第二段对“诗穷而后工”的阐述可知,若一位诗人在迁谪中以诗抒发忧国之情,这种情感
9、会被欧阳修赞赏。B.以下内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三段的论据:李白年轻时漫游各地,雄奇秀美的自然山水助他妙笔生花,留下大量佳作。C.材料二中欧阳修的“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等话语揭示了诗歌创作的心理规律,其中的“郁积”即为心理能量的蓄积。D.对于“穷而后工”之说,材料二重在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这比材料一从诗人处境的角度所作的论述更为深刻。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材料一首先提出“诗穷而后工”的命题,然后从不同方面阐述这一命题,最后总结了它的价值所在。B.材料一认为宋代有人将“穷”视为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所引用的苏轼的诗句便可以证明这一点。C.材料二第一
10、段通过分析两种体验对人生的影响,论证了该段的中心论点:适当的缺失性体验对人而言不可缺少。D.材料二以上紧了发条的时钟为喻,形象地阐明了缺失性体验所导致的心理失衡推动诗人进行创作的情形。4.材料一作者怀疑欧阳修“诗穷而后工”的看法是针对宋祁而发的。作者这样怀疑的理由可能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4 分)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 分)江淹,南朝梁文学家。少孤而家贫,爱好文学。刘宋时入仕,辗转于诸王幕府,郁郁不得志。齐时受到赏识,逐渐显达。至梁,官运亨通,官职显赫,深居庙堂,安享尊荣。江淹早年以辞赋著名于世,晚年仕梁后才思减退,再未有佳篇传世。为什么江淹晚年再未有佳篇传世?请结合材料
11、一、材料二简要探究。(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仲尼之将丧仲尼之将丧冯至今天早晨,仲尼起得分外的早,这是因为他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的缘故。扶着杖,立在门前,仿佛有什么期待似的,向着远方发呆。鸟儿们的晨歌将罢,草地上的露珠,一颗颗地映着旭日的光;遍地的野花,昂然向着这皤白老叟微笑,含着几分嘲讽的意味,但是他对于这些自然的景象,此时毫不注意;他只是想着,或者有一个弟子能够来吧,或者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吧!等到了绝望的时候,便这般说:咳,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事,哪能影子一般地随我一生呢!衰弱的目光,无力地望着北方的云雾已散,蔚蓝的泰山
12、余脉,远远起伏地,展开在他的面前了。他远远地望见一个衣冠楚楚的人,渐渐辨别了知道是子贡以后,慈母见了远方归来的游子一般,两目射出来消逝了的旧日的光芒,迎上去,紧紧地握着子贡的手。赐呀,你来得怎么这么晚呢?子贡见他先生的神色、言语,都与往日不同,木鸡般愕然地立着了!使他忘记了种种的繁文,善于辞令的子贡,一个字,都不知怎样说才好。先生赐呀,你看这座泰山呀方才的兴奋,立刻又归于消歇;手扶着子贡的肩,师生两个缓缓地走了几步。你说它会崩堕吗?先生寂寞呀赐,你日日锱铢为利,你好久不到这里来了子贡本来是因为货殖的事,由这里过,顺便看看先生,并且想问一问他近来对于政治的意见。哪知出乎意外,先生说出这样悲痛的话
13、,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先生,可是病我哪里有什么病,只是昨夜做了一个梦咳,这样的梦,也不只一次了。你说,前面的泰山,有崩颓的那一天吗?先生,梦是无凭的;泰山是不会崩堕的,如同哲人没有亡一样赐呀仲尼皱纹消瘦的颊上,缀了两颗绿豆大的泪珠了。子贡慢慢地,扶着先生又坐在石阶上,这时候太阳转到南方,被几片浮云遮护着。子贡站立在身旁。等到浮云散开了以后,一只雄鸡高踞在树之巅,叫了起来了。赐呀,这是什么在叫?仲尼俯着头,一切都在白昼的梦里迷迷濛濛地。先生,是一只雄鸡。啊,一只羽毛灿丽的雄鸡呀!他抬起头,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假如仲由还在,恐怕又要把它射了下来,把它的羽毛插在他的冠上;把它的血肉来供我的馐馔。可怜
14、他金星随着太阳一般,傍着我车尘劳劳于卫楚陈蔡的路上,一日不曾离开过我;同着我一块儿受着隐士们的嘲笑,路人们的冷遇,我又何益于他呢?他终于很惨怛地死了!我是自己打算定了的,终身作一个东西南北的流浪人;郑人为我编成歌谣,说我茫茫如丧家之狗,这四字,真是恰当啊!流浪的人,是没有家室的,我也是从没有一日以家室为怀。我的家室,早已任着它的自然而消灭了,家室啊,是我行为的障碍,是我思想之潮的堤防,我早已把它抛弃在比云还缥缈的虚无之乡了!死的,死了;散的,散了!我抱着我的理想,流离颠沛,一十四年卫呀,楚呀,陈呀,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用我一天,种种魔鬼的力,恐吓着我,讽刺着我、压迫着我,四海之大,没有一个地方,
15、容我的身躯;终于不能不怀着惆怅,回到我这儿时的故乡故乡真是荒凉呵,乡音入在耳里,泪便落在襟前了!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没有一个人对我不怀着一些特殊的意味。我悔不该回到故乡,故乡于我,失尽了它的意味了。赐呀,我还有几天的生命呢,天也无边,地也无涯,悠悠荡荡,我种种的理想,已化作一片残骸,由残骸化成了灰烬了!后世呀,不可知的后世呀后世,一定有认识先生的人子贡寻不出另外可以安慰先生的话了,这淡如白水的慰语,丝毫没引起仲尼的注意我为什么回到这个故乡来呢?我早就应该我为什么不死在匡人的手里!为什么不死在陈蔡人的手里?那时候的死,是怎样的光荣!怎样的可以自傲!那个时候,有颜回在我的身边,仲由在我的身边
16、,百十个弟子在我的面前!在弦诵声中死去,韵调是怎样的悠扬!怎样的美丽呀!现在,善良的颜回也死了,勇健的仲由也死了,百十个弟子,都个人走上个人的路了!死也要有死的时候!天呀,天呀,仲尼一气说尽了多少天积蓄着的郁抑,两目像着了疯狂,两手按胸,不住地咳喘,再也说不下去了。子贡终于不大了解先生的这种心情上的骤然的改变,想用旁的话把先生的话岔开,却寻不着适当的话。先生,该是午餐的时候了吧?啊,似乎仲尼没有听清。午餐?先生的精神太疲劳了!咳,疲劳啊先生到房子里休息休息休息?我到菜圃里去剪一些菜,为先生煮汤吧!你去吧,我到房子里子贡一步三回顾地,心里怀着鬼胎,不知将来究竟要发生什么变故,走到房后的菜园里去了
17、。仲尼依然坐在门前,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远远近近,静悄得使人听着了万籁的极细微的呼吸正是傍午的时分。泰山的余脉,又蒙上一层薄薄的云霭了!一九二五年七月作(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二期,有删改)【注】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三人都是孔子弟子。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近日神魂不安”“时有噩梦萦绕”,既交代了仲尼起床分外早的原因,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衰弱状况。B仲尼看到雄鸡便想到了仲由的一生,想到仲由像金星随太阳般的追随自己,这表现出他对仲由的思念和歉意。C仲尼慨叹“没有一个人不说我是陌生人”,面
18、对已失尽了意味的故乡,他早就发出了“故乡真是荒凉”的悲鸣。D“他怕走进房内,同怕阴森的坟墓一样”,表明作为圣人的仲尼也像凡人一样对死亡充满了恐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段中渴望“弟子能够来”“有什么人带来些外边的消息”等心理描写,突出了仲尼对弟子的思念和向往热闹的心情。B“衰弱的目光”“两颗绿豆大的泪珠”“对着那只鸡望了许久”等细节描写,包含着作者的想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小说中的对话描写没有运用引号,而大量使用破折号,不仅使行文简洁生动,而且蕴含良多,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D作者结合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等相关记述进行二度创作,使小说达到了历史真实
19、与艺术真实有机融合的效果。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任选三处,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9.请概括仲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并结合文本分析子贡这一人物对仲尼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材料一: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齐桓公北伐山戎氏,其道过燕,燕君逆而出境,桓公问管仲曰:“诸侯相逆固出境乎?”管仲曰:“非天子不出境。”桓公曰:“然则燕君畏而失礼也,寡人不道而使燕君失礼,乃割燕君所至之地以与燕君。”诸侯闻之,皆
20、朝于齐。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孔子之楚,有渔者献鱼甚强,孔子不受,献鱼者曰:“天暑远市卖之不售,思欲弃之,不若献之君子。”孔子再拜受,使弟子扫除将祭之,弟子曰:“夫人将弃之,今吾子将祭之,何也?”孔子曰:“吾闻之,务施而不腐余财者,圣人也,今受圣人之赐,可无祭乎?”(节选自说苑贵德)材料二: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
21、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0.材料一画波浪
22、线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3 分)饥者 A 则食 B 之 C 寒者 D 则衣 E 之 F 将之养之 G 育之 H 长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赤子,本义是刚生的婴儿,也指纯洁善良的百姓。文中用来形容圣人对待百姓的态度。B.鳏寡,在中国古代,男子老而无妻叫鳏,女子老而无夫叫寡,常有鳏夫、寡妇之称。C.再,指两次,与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含义不同。D.焉,指的是哪里、怎么,与烛之武退秦师“将焉取之”中的“焉”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齐桓公经过燕
23、国,燕国国君畏而失礼,齐桓公认为是自己的原因,于是决定把燕国国君所到之地割让给燕国。B.晏子劝谏齐景公按照等级,供养老弱鳏寡之人;孟子劝谏齐宣王要做明君,以民为本;二人都有君子之德。C.孔子拜了两拜,接受打鱼人的献鱼并准备祭拜,这是因为孔子是一个一心施舍别人而不让多余财物腐烂的圣人。D.孟子认为,普通百姓没有可以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就很难有不变的善心,而有礼义道德的读书人却能做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4 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 分)1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劝谏齐宣王“保民而王”的
24、举措。(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5-16 题。园中归戏作园中归戏作陆 游醉里来寻涧上花,已飘残雪散余霞。曲生也解欺人老,风伯无端妒物华。不恨童心伴蜂蝶,但愁病眼厌风沙。归来隐几东窗下,一卷黄庭送日斜。【注】此诗写于淳熙十四年(1187 年)春,诗人时年 63 岁,在严州任上。曲生;酒的别称。黄庭:指黄庭经,道教的经典著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首联次句看似写雪飘霞散的自然环境,实则是表明涧上花凋残的景象。B.颔联中“欺”和“妒”运用了拟人手法,风“妒”物华暗示出花凋残的原因。C.颈联指出诗人是与儿童一起
25、出行寻花,看到有蜂蝶相伴,感到不遗憾。D.尾联写诗人游园归家后,伴着夕阳,在东窗下几案边阅读黄庭经。16.有人说,此诗虽题为“戏作”,却反映了希望与现实的矛盾。请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在曾皙因自己的志向与众不同而有所顾虑时,孔子用“,”打消了学生的顾虑。(2)子 路、曾 皙、冉 有、公 西 华 侍 坐 中,孔 子“哂 由”的 原 因 是“,”。(3)杜甫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一)语言
26、文字运用 I(本题共 3 小题,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大观园是曹雪芹寄托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之境,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回展示出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曹雪芹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贾政领着众清客游览大观园,以便为园中的亭台馆舍草拟匾额对联,突然碰到了宝玉,想考考他的才学,于是带他同游。该节内容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展露得。为大观园中的亭台馆舍之类草拟匾额对联并非之事,更不必说匾额对联还需当场拟出,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所拟的匾额对联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
27、夺。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这不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还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园林这一巧夺天工的人造景观之妙。比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可以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19.以下贾宝玉所题的对联中,对应“奇花熌灼,一带清流”的沁芳亭的一联是(3 分)A.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B.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C.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D.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
28、花分一脉香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2 小题,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1 题。嗅觉是人体最早形成的感官之一。鼻子像一个高度灵敏的检测器,通过数以百万计的嗅觉神经,我们能够感知和区分各种具有不同结构特性的气味分子。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模仿人类嗅觉感知的人工智能(AI)嗅觉识别技术得到快速发展。?AI“闻到”气味就像是一场根据分子结构进行的“猜谜游戏”。气味来源于特定结构分子,这些分子就像一个个的“信使”,携带着气味的信号。因此,要预测某种物质所带来的气味,关键在于辨析分子的结构。在这一过程中,AI 依赖于
29、一个庞大且被精细整理过的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可被视为一本高级的“气味分子翻译词典”,其中详尽地列出了已知分子结构与其相应气味之间的联系。每一种分子与气味的关联都被细致地记录与归档。当面临一个新分子的气味预测任务时,寻找与新分子结构相近的已知分子,并从中推测可能的气味属性。尽管 AI 在嗅觉科技方面展示出了令人瞩目的潜能,并已经在某些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两者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期待 AI 在嗅觉方面将会实现更多的突破。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22.AI 嗅觉识别技术主要是从数据库中寻找与新分子结构相近的已知分子,从而推测可能的气味属性。请根据材料,写出此工作原理的两个前提条件。(2 分)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诸子百家中有不少经典名句,虽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启迪;有些语句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从下列语句中任选其一,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认识和思考,题目自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道德经)致知在格物。(礼记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