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ppt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7171031 上传时间:2024-04-28 格式:PPTX 页数:6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扬州慢》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件).ppt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打开一首词的正确方式 以扬州慢的教学为例一、教学背景二、课堂实录三、教后感言四、导入二、任务一:初读诗歌析城“空”之处四、任务三:三读诗歌感悟城“空”之悲一、教学背景二、课堂实录三、教后感言四、导入二、任务一:初读诗歌析城“空”之处四、任务三:三读诗歌感悟城“空”之悲一、教学背景试 卷 讲 评 课 件读懂一首古诗是难的。原因有三:第一是由古诗本身的特质决定的。有人对“诗”字作过很精妙的解说,“诗”由“言”与“寺”组成,一个人在寺院边自言自语,诗是神的语言。诗是谜语,是符咒,是暗号,充满费解。中国的古诗尤甚。古典中国的语言有其独特的气质,通过文法、声律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感官效果。尤其中国的古诗,

2、它简约精悍,却埋藏着巨大的未知,等待读者挖掘、揭示。任何一首古诗一旦完成,就自带一种不可复制的气韵,微妙而朦胧,很难诉诸语言。第二是由时空的差距造成的。古诗表达的古人的生活场景、思想情感、审美习惯、价值取向、思考方式、精神气象,现代人很难去临其境,感其情,试 卷 讲 评 课 件引发共时性的感受。第三是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至今流传下来的诗歌大多是文人诗。文人诗对于技巧有高度精致化的追求,对内容有极其深度化的追求。因此研究一首古诗不可能只关注语词表面的秩序,还要关注其中营造的精神向度:比如爱,比如审美,比如文化,比如信仰。任何一首古诗都可以视作一个精神样本存在。那如何正确地去打开一首古诗,去阅读、

3、思考、深味、领悟它呢?笔者以扬州慢的教学为例说说打开一首古诗的正确方式。二、课堂实录试 卷 讲 评 课 件(一)意象群聚焦师:诗歌里有两个扬州,一个是杜牧时代的扬州,一个是姜夔时代的扬州。我们先看看杜牧时代的扬州吧。词中只有几处明写杜牧时代的扬州,但有一些是暗写,我们根据蛛丝马迹,修复出杜牧时代的扬州。下面我们做一个填空:杜牧时代的扬州是【】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要求:第一个空必须填名词,所填之词在文中必须有依据,不是凭空想出来的。第二个空是你根据第一个空推测出来的。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有点抽象,老师做个示例好么?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花】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浪漫】。诗歌里说:

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我们可以想象,杜牧时代,芍药花开,如锦似霞的繁盛景象。一座城市可以爱的东西实在太多,但扬州却爱花。这个世界上能与花结缘的城市,肯定是浪漫的。芍药之于扬州,正如牡丹之于洛阳,芙蓉之于成都,樱花之于日本。花之扬州,晚唐风流的扬州,浪漫的扬州。好,下面的交给你们了。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桥】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诗里说“二十四桥仍在”,扬州属于水乡,有好多的桥。可见扬州很繁华。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对于桥之扬州,其他同学有不同看法么?生:说繁华还不如说诗意呢。因为这个句子出自杜牧的诗歌“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扬州的桥与玉人搭配在一起,还有箫声相伴

5、,多么诗意啊。师:你的见解很精辟,善于从诗歌出发,有理有据。同学们要学习这个同学,分析要有依据。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水】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柔情】。诗里说“波心荡,冷月无声”。同样是湖水,现在是冷的,但杜牧时代应该是柔情的一种象征。师:为什么同是一汪水,那时是柔情,此时是冷清呢?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嗯那个时代大约没有战争,相对太平。师:嗯,我赞同你的看法,景物会镀上时代的色彩。扬州是水之天堂,波光潋滟,是柔情的。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月】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宁静】。诗里说“冷月无声”。月亮还是那轮月亮,在杜牧的年代,月亮照着扬州,非常安详、宁静。师:扬州自古就有个别称,知道

6、叫什么?生:(摇头)师:月亮城。古人这样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月色是这座城市宁静的面纱。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美女】之扬州,(生大笑)我们看到了扬州的【曼妙】。诗里说“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豆蔻指年轻的女孩子,青楼也是女孩子聚集的地方。好多的美女啊。师:你能说说豆蔻到底有多年轻么?生:十六七吧师:大了。生:十一二?师:小了。(生大笑)十三四。请继续。生:有美女的地方,就很曼妙。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周国平说:如果一种文化缺乏女性色彩,那这种文化必定是粗鲁的。美女聚集的扬州,是曼妙无比的扬州。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词】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

7、美好】。“豆蔻词工”说明杜牧写了很多诗词给扬州,既然能够得到诗人的青睐,这个城市肯定很美好,很吸引人的。师:这些诗篇都是杜牧写给扬州的情书,那是他对扬州一往情深的告白。有文学气息的城市不仅美好,而且风雅。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春风】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下面注解说,“春风十里”是写扬州的繁华。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杜牧时代的扬州是【青楼】之扬州,我们看到了扬州的【繁华】。青楼应该是繁华的一种象征。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不可能有青楼。(生笑)。所以扬州应该很富裕,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师:是啊,扬州大唐第一繁华之地。在国内,他类似于上海,在国外,他类似于巴黎。这句词同样化自杜牧的诗,我们把

8、这首诗读一读好么?(生齐读“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勾栏瓦肆,青楼酒馆,这是都是市井繁华的一个标志,这固然没错。提及青楼我想补充一下,古代的青楼不是一般的地方,是文化场所,所以中国古代的风尘女子大多是文化精英。(生诧异)。中国古代的文人,尤其是落魄的文人,极爱找两类人,一类是生:妓女师:说“风尘女子”,含蓄是一种口德。还有一类生:不知道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出家的僧人。要么出世,出到天高云淡,要么入世,入到男欢女爱。(笑)中国古代青楼与寺院承担着同样的使命:庇护士大夫无处安放的灵魂。我们不妨读读杜牧的诗歌(生齐读:落魄江

9、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是落魄的时候流连青楼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扬州青楼不仅是繁华的标志,更代表一种温情,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与灵魂疗伤之地。师总结:好了,花之扬州,月之扬州、水之扬州,桥之扬州,青楼之扬州,春风之扬州。扬州是风雅的,繁华的,温情的,曼妙的,柔情的。所有这一切,都是杜牧时代的扬州。试 卷 讲 评 课 件(二)关键词解读师:有人评价说;这一窥可不是普通的窥,是扬州命运的风水岭。我们不妨在此稍作停留,体悟一下这个“窥”。可否改成“探”或“看”?生:不能。“窥”是偷偷地看,不是名正言顺的,说明“胡马”的卑劣。生:“窥”是不该看而看,说明“胡马”

10、有野心,想占有江南。生:“窥”是小人所为,不是光明磊落的举动,写出“胡马”的阴暗心理。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我给大家出示一下“窥”字的小篆。(出示小篆的“窥”)古代的文字太传神了。你们看,一个人瞪着一只大眼睛趴在门缝里看叫“窥”。告诉我胡马瞪大的眼睛里有什么?生:羡慕、嫉妒。生:满满的野心。生:强烈的欲望。生:虎视眈眈。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那只瞪大的眼睛里裹藏着这么多不可告人的东西。这是“看”或者“探”不能替代的。江南的繁华与风雅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胡族所没有领略过的,这也侧面印证江南的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美。生:诱惑性。师:这一窥,不是普通的窥,而是草原文明对于农耕文明的窥视,是

11、荒蛮之族对风雅之邦的窥视。试 卷 讲 评 课 件(三)细读法品味师:同学们读读描写姜夔时代的扬州的句子,说说哪句话或那个词最让你有感触?它写出了扬州怎样的特点?生:“尽荠麦青青”的“尽”,写出了野麦子的分布之广,写出了扬州城的荒芜。与前面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生:“渐黄昏、清角吹寒”,时间是“淳熙丙申至日”,冬至的黄昏,这是个很让人悲凉的时间,还有悲凉的音乐响起。读起来很悲哀。写出了扬州城凄凉的特点。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都在空城”,“空”字用得很好。扬州城的空与之前的热闹、繁华,花啊,月啊,名都啊,佳处啊什么的形成强烈的反差。空字写出扬州城的空寂。生:我认为“空”字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空空

12、的,繁华的扬州没了,他很伤心,很失望。师:这个“空”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你的理解丰富了“空”字的含义。生:“冷月无声”,“冷”字让这首诗有触感,传达出一种凛冽感。生:还是“冷月无声”,其中的“无声”特别让人感慨,“无声”让我们看到一个死气沉沉的扬州。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对“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最有感触。尤其是“难赋深情”,扬州遭受金兵掠夺后,满目苍凉,连杜牧这么深情,这么好文采的人面对它都无法再写出诗句,可见扬州城的破败不是一般的破败,而是毁灭性的。生:“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都是死的东西,连无生命的东西都讨厌说战争,可见战争对扬州的老百姓而言是恐怖的,不堪

13、回首的。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仍在”两字写出了桥还是那个桥,时代与境况都不同了,很能引起人的共鸣。师:“仍”是虚词,但虚词不虚,连接了历史与现实的扬州。试 卷 讲 评 课 件(四)互文性诠释师:站在扬州的废墟上,词人看到了荒凉、破败、物是人非的扬州,看到这样的扬州词人内心如何?生:伤心。生:绝望。生:悲痛。师:这种悲在小序里被称作生:黍离之悲。师:我们读一下小序。(生读)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我解释一下“黍离之悲”: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黍是野麦子,离是茂盛。那么姜夔的“黍离之悲”悲的

14、是什么呢?可以前后桌讨论一下。(讨论三分钟)生:悲扬州遭受践踏。生:悲扬州的物是人非。生:悲扬州百姓在战争中的恐惧,还有城市被攻占后人去城空的荒凉。生:悲扬州的被占领。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沉默)啊我感觉和大家差不多,悲伤一座好好的城市变成空城,以前很繁华,现在很破败。师:大家基本都认为悲扬州这座城市被占领,或者悲扬州的百姓的流离失所。我相信一个文人的家国之悲与一个商贾、一个政治家的家国之悲是不同的。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对比。(投影:东南财赋地,江左文人薮。清乾隆)师:薮是聚集地的意思。作为帝王的乾隆他看到了江南的什么?生:钱财与人才。师:政治家毕竟只是政治家,只能看到有形的物质财富与人才资

15、源。但文人却可以看到无形的东西,这个无形的东西是什么呢?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小声)文化。师:大声一些告诉我们。生:文化。师:(指板书)浪漫、风雅、温情等等这些都是扬州这座城市的文化。扬州不仅是地理概念,而且是文化概念。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哪怕不出生在扬州,都对那个城市怀有乡愁,怀有精神之恋。有人说,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一肩挑着河山,一肩挑着明月。他们不仅有家国担当,还有文化情怀。河山在哪里?在这里(指着板书中的城市“百姓”)。明月在哪里?在这里(指着板书中的“文化”)。一座城市可以遭受无数次的战争,只要文化还在,这座城市就可以不死,但文化没落了,这座城市将万劫不复。扬州慢里有姜夔深深的忧

16、伤,忧伤一座被践踏的城市,忧伤一种消逝了的浪漫、风雅的文化。三、教后感言试 卷 讲 评 课 件这是一堂从教师角度出发的对古诗词教学探索的课。在古诗词的教学上,除了基于学情开展教学之外,教师何为?笔者尝试了四种打开古诗词的方法:第一:意象聚合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元素,它是诗人情感的承载体,它暗示着诗人深邃幽深的精神世界。每个诗人都重视意象的经营,任何一个意象的选择与组合都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但诗中意象散落,往往难以映现描写对象的完整面貌。要理解诗歌的核心对象,极有必要将意象聚合,作为一个意象群来考察。意象聚合指树立一个核心对象,把来自不同方向,试 卷 讲 评 课 件不同角度的意象收拢、聚集,将意象所携

17、带的各类信息集中到“靶心”上,这样意象群会产生巨大的合力,使核心对象的塑造更鲜眀,更有力。扬州在词里作为一座江南城市的存在由“花”“月”“水”“桥”“词”“春风”“青楼”这些意象联合塑造而成,这些意象不仅有对扬州繁华热闹的物质面貌的勾勒,还完成了对其古典风雅的精神特质的构造。将这些意象聚合,众星拱月,扬州的特点瞬间凸显。第二:关键词解读每一首古诗都有自己的关键词,身居要位,牵一发而动全身,品读关键词能起到探骊得珠的功效,在最短时间内接近诗歌的内蕴。关键词试 卷 讲 评 课 件有多种呈现方式,它们或是诗歌的抒写对象,或是线索,或画龙点睛,或过渡连缀,或提纲挈领,或生动传神,或语义深邃。关键词的重

18、要性类似锁钥、眼睛、关塞、命门、穴位、津渡。比如在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末句“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是全词的“眼”,是关键词,一切景物的铺写万川归一,汇成一个“愁”字。比如在长亭送别的【正宫端正好】曲词中,一句一景,以一组深秋的景物描写,烘托出莺莺离别时的肝肠寸断。最后的“泪”字乃点睛之笔,是感情的攒聚点,爆破处,直抒胸臆,表达离别的苦痛。扬州慢中的“窥”字就是这样的关键词,它连接历史深处的扬州与现实中的扬州,是全诗的津梁。笔者引领学生对此做了重点解读。试 卷 讲 评 课 件第三:细读法品味文本细读的核心是着意于文本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处角落,对文本进行深入地审视与探究,以此达到对文本的内容、结构

19、、技巧、旨趣等的深层次领悟的目的。能流传下来的作品都出自高手,耐得咀嚼。简约,凝练,字字珠玑,句句留情,每一粒文字都裹藏着巨大的信息量,不深味无法得其精髓。只有通过细读,触及到语言每一道微小而柔软的褶皱,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诗歌的信息量,开采出诗歌中沉睡着的生命气息,领略诗的情味与奥义。在扬州慢的教学第三个环节中,笔者尝试了细读法。试 卷 讲 评 课 件第四:互文性诠释互文性理论指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孤立、绝缘的,具有敞开性,与其它文本相互牵连,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是对其它文本的模仿、借鉴、吸收、融合、颠覆、改写。它与其它文本相似、相反或相通。文本的真意往往在相关文本的遇合、交融、对比、映衬中

20、被获取。互文性解读有一种升华、超越的气氛,可以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同时使课堂有无尽的绵延感与扩张性。比如上苏洵的六国论时拿李桢的六国论参照着读,提到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拓展到同样写“愁”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试 卷 讲 评 课 件梅子黄时雨”、“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在课堂结尾笔者尝试用互文性解读的方法探求扬州慢的主旨。词人“黍离之悲”的精神内涵很难被学生领悟,笔者通过与乾隆诗歌的对比,让文化乡愁的主旨立马彰显。有人说,一首诗歌就是一座小径分叉的花园。花园就在那里,草木葳蕤,芬芳怡人。我们要做的是多多寻

21、找那些小径,尝试用多种方法打开花园,打开古典中国的诗意。试 卷 讲 评 课 件扬州慢淮左名都课堂实录(二)四、导入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扬州有关的作品。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此之前,我们学过哪些与扬州相关的作品?生:烟花三月下扬州。师:这首诗歌写的是扬州吗?我们回想一下标题。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对,这首诗写的是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广陵就是今天的扬州。不过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写扬州,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烟花三月孟浩然为什么要去扬州呢?生:烟花三月是指阳春三月柳絮如烟、繁花似锦,这个时候扬州应该很美,所以他要去。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播放扬州美景图

22、片)不错,扬州之景美不胜收。不仅如此,扬州自古经济繁荣,所谓“十里长街市井连,”(播放张祜的纵游淮南),那么今天我们会认识一个怎样的扬州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二、任务一:初读诗歌析城“空”之处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读一首词,最重要的是要读出什么感情。可是我们还没有开始学,怎么快速的知道他的情感呢?生:了解作者生平。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看看课文的第一个部分生:小序。师:没错,我们一起来快速的浏览一下,给我们交代了一些什么信息呢?生: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地点(维扬)、环境(“四顾萧条”)、情感(“悲吟”、“怆然”)。师:怆然是什么样的心情?试 卷 讲 评 课 件

23、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怆然是一种非常深的悲伤。(板书:“悲”)师:很好,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试着来读一读,看一看我们能不能初步的感知到这样的一种情感啊。(学生齐读)师:同学们注意到了节奏的舒缓和音调的低沉,非常好。在读序言时,我们发现今日的扬州城与往日的繁华美丽不同,它的特点能不能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生:空。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的确没有比什么都没有还萧条了。(板书:“空”)那词人是如何描绘扬州之“空”的呢?请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词句,试着从他的所见所闻以及所想的内容去思考一下。(学生讨论)生:“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他看到了沿途的荠麦,也就是野草长得绿油油的,非常茂盛,而“尽”还表明

24、野草到处都是,说明这里已经没有人烟,十分萧条。生:“废池乔木”,他看到了荒废的城池、残存的古木,也说明了城市的空荡。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清角吹寒”,他听到了凄清的号角声,在寒冷的黄昏,让他的内心非常凄冷。师:那如何能体现城市之“空”呢?生:角声是军队的号角声,如果是繁华热闹的城市,那角声应该是雄壮的,给人安心的感觉,但作者说角声让人心生寒意,说明城市应该饱受摧残,声音凸显了环境的清冷、空寂。生:“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扬州的二十四桥还在,桥下的水波荡漾,在凄冷的月色中,到处一片寂静。这说明只有桥、波、月,没有人,十分空寂。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大家注意到“仍”吗?它是

25、“还”的意思,说明了什么?生:说明桥在现在之前就已经在了,过去在,现在还在,才用“仍”。师:只有过去在现在也在吗?生:水和月都是,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觉。师:你说得很准确,再看看其他的诗句。生:还有花,“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说明桥边的红药花一直开着,但不知道为谁开,说明没有人欣赏了,城市“空”了。师:没错,还有一个问题,“红药”就是芍药花,为什么作者要用一个红字去形容呢?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红”说明花开得鲜艳、热烈,这么美丽的事物却没有人去欣赏,更能衬托出环境的凄凉和空荡。师:用美丽之景反衬凄凉之情,这是什么手法?生:乐景衬哀情。师:很好。“所见”“所闻”你们都找到了,“所想”有没

26、有同学来说一说?生:“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他想到了杜牧重新到扬州以后应该非常震惊。师:杜牧为什么会震惊?生:杜牧是晚唐诗人,晚唐时期的扬州应该非常繁华。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是的,杜牧与我们前面提到的诗人张祜是同一时期的人物,那时的扬州繁华美丽,杜牧曾经寓居扬州多年,对扬州感情深甚,留下了许多传世的名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题扬州禅智寺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二首(其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师:这些诗句是不是十分眼熟?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这些诗词运

27、用到了扬州慢里,“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仍在”。师:对的,作者使用了化用的手法,实际上为我们呈现出了几座扬州城?生:两座,一座晚唐时期杜牧所见的,一座眼前作者所见的。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生:给人很强的联想空间,对比性强烈,更能体现出眼前扬州的空寂荒凉。生:眼前的扬州是真实的,杜牧的所见的扬州已经过去,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师生齐读)试 卷 讲 评 课 件三、任务二 ;再读诗歌,探究城“空”之因师:很好,同学们对扬州的昔盛今衰已经感受很深刻了,那昔日繁华的扬州为何变成了一座“空城”呢?原词中哪句话点明了原因?生:“自胡马窥江去后”。师:什么意思?生:金兵入侵,

28、洗劫了扬州城。师:洗劫扬州城是一种残忍可怕的烧杀掳掠的行径,但“窥”似乎没有这样的含义,作者为什么用这个字来形容?生: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我们能否用“劫”,或者“屠杀”的“屠”来形容,是否更直观恰当?生:“劫”“屠”好像太直接了,不太符合词作含蓄的风格,没有那种让人品味思考的空间。师:有点道理,正所谓“诗贵含蓄”。那我们再想想,“窥”能含蓄的表现出什么内涵呢?从它的含义入手。(板书:“窥”)生:“窥”是看,偷看的意思,有种偷偷摸摸的感觉,感觉对方很卑鄙猥琐。师:所以一个“窥”,包含了作者对金兵的评价,很好。我们再想想看,这种偷偷看的行为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特点?和普通的“看”这个动作比较一

29、下。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看”一般是指瞬间的动作,“偷偷看”更可能是持续性的动作,一直看,像我们说的“偷窥”就是这样。师:这种一直在窥探的行为说明什么?生:想了很久,一直在等待机会,用心险恶。师:没错,不仅卑鄙猥琐,而且还蓄谋已久,只要一有机会,对方就会怎么做?生:伺机而动。生:乘人之危。生:趁火打劫。师:后面两个词用得准确,贼心不死的金人会抓住一切机会,趁人之危,趁火打劫,给南宋带来巨大的损失。我们来补充一点历史材料。试 卷 讲 评 课 件1.宋金绍兴和议(1141)宋向金称臣,金册封宋康王赵构为皇帝;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宋每

30、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从此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平等关系。2.金兵两次入侵扬州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两次入侵扬州,焚掠一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江淮东路的农田荒芜的还有四十万亩以上。试 卷 讲 评 课 件3.扬州慢写作时间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距金兵入侵扬州15年,距宋金绍兴和议34年。师:34年过去了,南宋政府还在试图以卑微求和来维护自己的统治;15年过去了,扬州却还停留在那纷飞的战火中,成为了一座春风不渡的空城。但,这样的空城,只有扬州吗?生:还有很多这样的城市。生:这是整个南宋的缩影,

31、是整个国家的悲剧。师:那面对这样的城与国,面对凶残的敌人,人们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呢?用原文的一个字来回答。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我认为是“厌”,“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厌”是厌恶、憎恶。这是用拟人手法,说无情的树木尚且犹如此,人的悲痛、憎恨就更加强烈了,有一种衬托在里面。(板书:“厌”)师;分析准确,你关注到“厌”字的主语,能不能再找找还有没字词修饰“厌”字?生:“犹”,这是“还”的意思,说明持续时间之长,“厌”之深。师: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里有言:“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亦无此韵味。”这种无限感慨究竟是怎样的感觉呢?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读,一边再次体会。(老师范读

32、)四、任务三:三读诗歌感悟城“空”之悲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诗人在小序中说“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黍离之悲”吗?生:黍离是诗经中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以“黍离之悲”借指故国之思。师:是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黍离的写作背景与内容。东周初年,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令诗人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试 卷 讲 评 课 件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33、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师:这位大夫内心忧愁着什么?生:过去的繁荣景象已经被荒草掩盖,昔盛今衰的悲叹。生:都城荒废说明国已不国,有国破家亡的痛心。试 卷 讲 评 课 件生:他问“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既是痛心国家的灭亡,更是对亡国原因的追问,对罪魁祸首的批判。生:他提到了“知我者”和“不知我者”,说明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这种痛苦,还有许多麻木的灵魂。师:你们都能依据原文来合理分析,不错。我们对照一下扬州慢,不也正是如此吗?我们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找到的四个关键词,“悲”“窥”“空”“厌”,他们之

34、间有怎样的关系?生:“悲”的是城市之“空”,“空”来至于敌人之“窥”,“窥”引起了百姓之“厌”,“厌”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只能徒留伤“悲”。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我们发现这四个字之间有怎样的关联?生:形成了一种循环。师:什么样性质的循环?生:坏的。生:恶性的。师:还记得我们分析“窥”时说过,这个动作是具有持续性特征的。生:只要敌人还在窥视,这个悲剧就会无限循环下去。师:只是敌人一方的因素吗?生:还有南宋朝廷的软弱无能。试 卷 讲 评 课 件师:是的,因此这首词的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深深表达了一份悲痛,更揭示了作者对南宋王朝命运的深刻认识:群敌环伺而内耗不止,南宋王朝在内忧外患之中,其命运正

35、如一个冲下山坡的车轮,将无可挽回地冲向大海,走向灭亡。而事实不幸印证了这个担忧,这个悲剧的命运之轮定格在了1279年,崖山海战中,丞相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赵昺一同跳下了大海,忠臣良将紧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这样的一种悲哀,同学们能体会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黍离悲歌”。试 卷 讲 评 课 件试 卷 讲 评 课 件五、任务四:以古鉴今,书写“悲”之感悟师:800年后的中国已国富民强,但800年前的教训也不应遗忘。在国际局势波谲云诡今天,但南宋朝廷的悲剧、作者姜夔的忧虑能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同学们展示交流)试 卷 讲 评 课 件六、小结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实力决定国家的命运。今日国家的繁荣富强、人民的幸福安康,是一代代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伟大祖国用实力赢来的。在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国际力量纷争四起的当下,重温800年前的“黍离之悲”,让我们再一次明白:想要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的幸福美满,我们必须不断强大自己的实力。习总书记说:“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我们青年学生当不忘初心,不负期待,将自己的光与热洒满祖国大地,共筑美好河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