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03.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梅兰竹菊“四君子”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梅、兰、竹、菊的特征习性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 物言志的思想内涵。2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提高鉴赏能力。3 .情感目标:感受“四君子”的自然美,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与热爱 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梅兰竹菊的象征寓意及写意形式的表现手法。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以及物象写意的表达方式。三、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梅、兰、竹、菊的诗句或图片资料。(教师)教学课件、图片资料。教学过程:1 .话题导入。教师:最近,老师对一个词语“君子”产生了疑惑?请同学们帮我解惑。
2、学生:各抒己见。结论:君子一一指道德行为高尚的人。教师:那么,你知道植物世界里的“四君子”吗?学生:梅、兰、竹、菊。出示课题:梅兰竹菊“四君子”。2 .梅兰竹菊的特征习性。提问;为什么梅、兰、竹、菊人们赋予它们“君子”的美誉呢?学生回答:。教师为学生总结梅兰竹菊的特征习性。花 名特征习性开花季节梅 花形态多样。花有3瓣,呈圆形,有白、红、粉 红等多种颜色。民间又称“五福花”。梅枝细直 劲挺,千姿百态。冬天花兰花品种繁多。兰性喜阴,怕阳光直射,喜湿 润,忌干燥,喜肥沃地,宜空气流通的环境。 野生兰花喜欢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山 坡或石隙中。每种兰花都不同。但春兰花期为 一年的23月,时间可持
3、续1个 月左右。竹 子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植物。竹枝杆挺拔,修 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竹子由竹干、竹节、 竹枝和竹叶组成,其中竹干挺拔空心。竹子是会开花的,竹子开花后会 成片枯死,但见到的人很少。菊 花花瓣呈舌状或筒状。色彩丰富。耐寒,风寒霜 露时一枝独秀。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 义。秋天3 .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品格。教师总结,梅花品格:不畏严寒,高洁秀雅;兰花品格:高洁、清雅;竹子品格:虚心正直,坚韧挺拔;菊花品格: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教师归纳:合而观之,四者有一共同点,都是不畏严寒、坚韧挺拔、凌霜而开。 过渡句:刚才看到的它们是在自然环境中的形象。那么,在画家笔下的它们又会
4、 逑如如一个模样呢?那我们先来看一看梅,请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用粉笔 回一回梅花。4 .审美导引。(1)欣赏名家梅花作品集:元代王冕墨梅图:画法上看是工笔画。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出身农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 竹石。构图:画横向折枝墨梅,这样的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用笔: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一格。造型(细节刻画):所作梅花,有疏有密,或疏密得当,以繁密见胜。枝干 交错、蕊萼分枝,主次分明,层次清晰,往往密中有疏,多而不繁。清代金农墨梅图:画法上看是兼工带写。金农:清代书画
5、家,扬州八怪之首(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 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金农博学多才,精篆刻、鉴赏,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尤精墨梅。所 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古雅拙朴。构图:密萼繁枝。用墨:用浓淡墨随意写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表现一种幽冷疏散 的意境。用笔:梅花形象是工笔(又像是随意写出来的),枝干是写意。造型:梅林不疏不繁之间,他画的是寒梅,以表现一个“清”字。以表现他孤 傲不阿的节志。清朝陈枚月漫清游图:画法上是工笔画。陈枚:清朝康熙、雍正时供奉内廷,官内务府员外郎(相当于学校的总务处)。 用笔用色:工笔重彩。造型:画中人物比例匀称,动态自然,衣纹线条流畅。
6、不同的场所,布景皆 不一样,山石多以方带折笔写出,界画技法精良。此图册共十二幅,描绘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c 现代关山月俏不争春:画法上是写意画。关山月:现代著名国画家、教育家。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俏不争春绿色长城长河颂。题目:“俏不争春”如何理解?学生讨论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娇艳似火的红色正是中国革命的象征,它象征着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归宿;那 铺天盖地、繁密挺拔的气势,“俏”得令人精神鼓舞,“红”得让人斗志昂扬! 红梅以其独有的冷艳装点着早春的清冷,它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四季的更 迭,看到了祖国的未来。(2)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作品时,简单介绍一下
7、作者与时代背景。(3)讨论:以教师出示的2组作品展开讨论,从作者的用墨、用笔、构图、造 型来分析各作品的特色。时间为3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作品,小组 讨论后,教师请学生回答。(4)欣赏中国画的评判标准?就国画而言,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中国画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 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 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过渡句:说完梅花,下面来说一说竹子。中国古代文人为什么喜欢画竹子?用 苏东坡的诗句来回答“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5.品诗感画,体会寓意。(1)欣赏名家竹子作品集:元代倪瓒竹枝图。倪瓒:画家、诗人
8、。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 孟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 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构图:图绘新竹一枝,疏朗多姿,斜伸贯穿整个画面,生动可爱。用笔用墨:竹叶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淡墨写枝,笔力劲辣,偃 仰有致。此画一改倪瓒画中贯有的疏冷、零落、静寂的风格,而具有欣欣向荣、清韵 扑面的感觉。明代徐渭竹石图。明代嘉靖年间诗人,画家,书法家,军事家,戏曲家,民间文学家,美食家,酒徒, 狂禅居士、青藤道士、旅行家,历史学家。称“明代三大才子”。美术方面成就创作了泼墨 写意
9、法。徐渭创作了画法:泼墨写意法。(泼墨: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蘸墨汁大片地洒在纸上 或绢上,画出物体形象,像把墨汁泼上去一样,如泼墨山水。)徐渭生性狂放,性格恣肆,但他在书画、诗文、戏曲等方面均获得较大成功。 他的写意水墨花鸟画,气势纵横奔放,不拘小节,笔简意赅,用墨多用泼墨,很 少着色,层次分明,虚实相生,水墨淋漓,生动无比。他又融劲健的笔法于画中, 书与画相得益彰,给人以丰富的想象。构图布局:此图画雨竹,作者抓住雨中竹石的湿润形态。用墨技法:泼墨写意法。细节:石头(以淡墨染面,以浓墨积阴)确有玲珑剔透的效果,不愧为徐渭的 佳作。清代郑板桥竹石图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又号板桥
10、。“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 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 就最为突出。画竹:自谓画竹多于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难得糊涂:一句平淡有味的名言。(现在有部电视剧名叫郑板桥又名难 得糊涂就说的是他)构图布局:突兀的山石外加一竿修竹顶天立地(妙趣横生的构图,突出作者的一种孤傲 之气)用笔:以简劲笔锋勾勒突兀的山石。技法:在整个坚硬瘦石折涧处略施以小斧劈皱。用墨:浓淡互相呼应,形成虚实、远近对比。造型(细节刻画):竹竿细之又细,但细而不弱,竹叶少而丰裕,不乏葱翠富强。(2)讨论:以教师分的2组作品展开观察比较。时间为3分钟。说说每组作品中
11、的竹子在构图布局上有哪些不同?墨色又有哪些变化?a.元代倪瓒竹枝图和明代徐渭竹石图。b.清代郑板桥竹石图。6.拓展延伸。中国画中还有“岁寒三友”之称,指的是哪三位?冬季是万木凋落的时节,而松、竹、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年年月月仍旧不 变,因此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课后总结: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梅兰竹菊的特征习性与造型特点,领会传 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了解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提高鉴赏能 力。感受“四君子”的自然美,培养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与热爱自然热爱生 活的思想情感。重点:理解梅兰竹菊的象征寓意及写意形式的表现手法。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蕴含的人文精
12、神以及物象写意的表达方式。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梅兰竹菊有着很高的地位,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它 们象征着高洁、虚心、坚韧等品格,历来为人们所喜爱。无数文人墨客更是争相 诵咏,留下大量诗词歌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赞颂梅花不畏严寒,不畏孤独与寂 寞,不屈服于恶劣环境的高贵品质;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充 分表达了中国人的爱竹情趣和爱竹心态;诗人屈原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 满堂兮美人”这样的诗句来咏兰,赞美其幽芳高洁的情操。课的内容安排,第一部分用解惑“君子”词语引出植物世界中的“四君子”, 梅兰竹菊,也就是课题。第二部分探索“为什么梅兰竹菊人们赋予它们君子的美 誉
13、? ”教师向学生介绍梅兰竹菊的特征习性,进而总结出梅兰竹菊的品格特点。 第三部分欣赏名家梅花作品,这里介绍元代王冕墨梅图和清代金农墨梅图 为一组,另一组清朝陈枚月漫清游图和现代关山月俏不争春,以教师出 示的2组作品展开讨论,从作者的用墨、用笔、构图、造型来分析各作品的特色。 时间为3分钟,学生自由选择作品,小组讨论后,教师请学生回答。第四部分欣 赏名家竹子作品,第一组是元代倪瓒竹枝图和明代徐渭竹石图。第二组 是清代郑板桥竹石图。以教师分的2组作品展开观察比较。时间为3分钟。 说说每组作品中的竹子在构图布局上有哪些不同?墨色又有哪些变化?教师总 结。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名家作品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 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从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思想感 情。最后,在课的结尾部分给学生一个拓展延伸部分。这课上完后总的效果没有完全达到理想的效果,是在学生欣赏完名家作品梅 花和竹子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讨论这个问题,有些同学不知道要讨论什么。讨 论不出来。这时教师没有引导他们讨论的方向,也没有参与到他们中提示他们讨 论的内容。提问时也出不来答案。教师总结也草草了事了。这是这节课的最大遗 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