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东汉的兴衰分层作业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138768 上传时间:2024-04-2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13东汉的兴衰分层作业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3-13东汉的兴衰分层作业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13东汉的兴衰分层作业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13东汉的兴衰分层作业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3课东汉的兴衰基础巩固【知识点1光武中兴施】L王莽的姑姑是皇后,王氏家族权倾朝野。他在54岁时登上皇帝之位,使中国的朝代更替 方式在贵族革命、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王莽篡汉从侧面反映出西汉后期存在的 社会问题为( )A.经济衰退B.吏治腐败C.外戚干政D.儒家没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莽建立新朝的相关知识。据“王莽的姑姑是皇后”“他在54岁时 登上皇帝之位另开篡夺之例”可知,王莽以外戚的身份,夺得汉王朝的江山,建立新朝, 这从侧面反映出西汉后期外戚干政的问题,C正确。A、B、D在题干材料中未体现,排除。2.他是一位有着西汉皇亲血

2、统的布衣(老百姓),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他参加 农民起义军,曾骑牛上阵,最终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被称为“牛背上的开国皇帝”。这 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指的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质帝D.光武帝【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刘秀的相关知识。解题思路如下:第步:.分析材料(1)西汉皇亲血统的布衣f西汉皇室宗亲(指明身份);(2)新莽末年一王莽建立的新朝的末期(指明时期);(3)参加农民起义军一参加起义军(指明活动);(4)打出了自己的一片江山、开国皇帝成为皇帝(指明成 就和地位)第二步:回扣教材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王莽政权 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

3、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 帝第三步: 得出答案根据以上两步分析可知,这位“牛背上的开国皇帝”指的是 光武帝刘秀,D正确。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时期的 皇帝,与“新莽末年”不符,排除A、B;汉质帝不是开国皇 帝,排除c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政权曾定都洛阳的是()A.西汉B.东汉C.西周D.秦朝【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B正确。西汉的都城是长安, 即今天的西安,排除A;西周的都城是镐京,在今天的西安市长安区,排除C;秦朝的都城 是咸阳,即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排除D。4西汉开国之君刘邦和东汉建立者刘秀的统治措施有不少相似之处,下列措施

4、中属于两者相 似之处的是()释放奴婢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让士兵复员务农 轻徭薄赋,减轻农 民负担A. B.C. D.【答案】D【解析】汉高祖统治时期,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 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汉光武帝刘秀下令释放 奴婢,减轻农民负担。符合题意。故选D。5 .下表呈现了东汉部分年份的人口与垦田变化情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东汉初年()户数(万)口数(万)垦田数(顷)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4 279 63421 007 820/汉章帝章和二年7 456 78443 356 367/和帝元兴元年9 237 1125

5、3 256 2297 320 170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人地矛盾极为突出C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D.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武中兴”的相关知识。依据“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汉章帝 章和二年”“和帝元兴元年”对应的数据可知,东汉前期户数和人口数不断增加,这表明东 汉前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 的措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 “光武中兴”的局面,A符合题意。B、C、D在材料 中均体现不出,排除。【知识点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6 .下表反映的东汉中后期的历史现象()统治皇帝和帝灵帝少帝权臣(皇帝在位前期)窦宪(外戚)窦

6、武(外戚)何进(外戚)权臣(皇帝在位后期)郑众(宦官)曹节(宦官)张让(宦官)A.有利于皇帝强化集权B.加剧了东汉的衰落C导致了地方割据混战D.直接导致东汉灭亡【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中后期的社会状况。据表格信息可知,皇帝在位前期的权臣主要 是外戚,皇帝在位后期的权臣主要是宦官,这体现的是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历 史现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权力在宦官和外戚之间 轮流交替,造成斗争频仍、政局不稳、政治腐败的局面,这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剧了东汉的 衰落,B正确、D错误。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不利于皇帝强化集权,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中 央权力的乱象,

7、地方割据涉及的是地方势力,排除C。【知识点3黄巾起义】7,东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着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其意思是东 汉正直不阿的大臣李固被权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臣胡广等反而封侯爵。这首童谣反 映的是当时()A.政治腐败、官场黑暗 B.社会动荡、民不聊生C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D.农民起义、推翻东汉【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时正直不阿的官员被排挤致死,善于谄媚的奸臣却得以封侯,这是 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8 .“太平道的首领以传道和治病为名,在农民中宣扬教义。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遍布 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分为36方,每

8、方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大 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材料说明黄巾起义( )A.计划漏洞太多B.准备时间太短C参与力量太弱D.组织工作得力【答案】D【解析】由材料“10余年间,徒众达10万”“分为36方,每方设一统帅,由他统一指挥,为 大规模的起义作好了准备”可知,黄巾起义有周密的计划,组织工作得力。故选D。【知识点4北击匈奴】9 .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他以治病 来传道,太平道在民间传播得很快。184年,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这表明黄巾起 义( )A.对抗了社会不公B.获得了多方支持C.推动了道教发展D.借助了宗教手段【答案】D【解析】

9、本题主要考查黄巾起义的特点。根据“创立了太平道”“以治病来传道”“太平道 在民间传播得很快”“领导的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可知,黄巾起义借助宗教手段来发动群众, 故D正确。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10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 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A.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C.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遭到统治者联合镇压【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京师震动可知,黄巾起义规模较大,影响范围大,得

10、到各地的响应,使得“京师震动”, 表明黄巾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故选B。材料没有表明黄巾起义的原因,排除A; 黄巾起义最终失败了,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联合镇压”,排除D。能力提升1 .汉光武帝刘秀恢复西汉的三十税一制,并数次下诏释放奴婢。这些措施体现出其治国的基 本原则是( )A.扶植豪强地主B.强化中央集权C以仁道治天下D.遏制地方势力【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光武帝实行三十税一的制度和释放奴婢,无法体现扶植豪强地主,故 A错误;材料与强化中央集权无直接关联,故B错误;依据材料,光武帝实行三十税一制 度并释放奴婢,体现的是对社会下层群体的关注,结合所学知识,这些体现了以仁道治天

11、下的原则,故C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光武帝为恢复经济发展而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与 遏制地方势力无直接关系,故D错误。2 .“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比较。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阶级 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统治者通过调整统治政策,以实现社会的稳定 与繁荣,B符合题意。A是两者的共同作用,而不是本质上的相同点,排除;C和D与两 者均无关,排除。3 .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

12、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B.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C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都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者【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按律当斩,所以此 次起义是突发性事件,没有经过精心准备,而东汉黄巾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有组织、有 准备的起义,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黄巾起义 的原因是朝政腐败,统治黑暗,B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失 败,黄巾起义主力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失败,C不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 起义都给当时的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D不符合题意。4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汉)光武(帝)建国伊始即以黄老无为作为治国思想,“议省刑法” “解王莽之繁 密,还汉世之轻法”,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光武深知,要真正与民休息,就 必须把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后汉书光武纪下日:“初,帝在兵间 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建武十七年冬,光武宣称:“吾理天下,亦欲 以柔道行之。”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光武以“柔” 为主的边防政策的实施,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又大大减少了对外战争,使东汉精 兵简政、休养生息,从而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汉书刑法志称:“自建 武、永平,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

14、乐生之虑,与高、惠之间同。”“光武中兴”其实与 光武的边防政策密不可分。摘编自东汉初期军制改革与其边防政策 (1)根据材料,概括东汉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答案】示例:王莽统治时期法律烦琐;恢复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道家思 想的影响;光武帝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解析】三步分析法解题第一步:分析设问根据材料(答题依据),概括(能力要求)东汉 光武帝在建国初期进行改革的原因(答题方向)第二步:提取关键信息第三步:得出答案解王莽之繁密,还汉世之轻 法王莽统治时期法律烦琐致力于恢复生产、安定社会 秩序恢复经济、稳定政治统治的需要这种浸润黄老无为思想的 “柔道”影响到光武的对外政策道家

15、思想的影响要真正与民休息,就必须把 国家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 设体制;且知天下疲耗,思 乐息肩光武帝认识到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据此整理答案,注意答案的条理化、序号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东汉光武帝改革的影响。【答案】示例:将东汉初期的战争体制转向经济建设体制,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 展,有利于民生的改善;精兵简政、休养生息,减轻了人民的负担,缓和了社会矛盾, 稳固了政权;以“柔”为主的边防政策,减少了战争,有利于民族关系的缓和;光武帝改革,促使东汉初年“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出现,也为后世治理国家提供了借 鉴。【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既保证了政权的稳定与安全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 境”“民亦新免兵革之祸,人有乐生之虑”及所学知识,从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政权、 缓和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