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docx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091914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docx(9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育部2020年12月引 言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2015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本次修订以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导向,更加关注促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深化教育

2、评价改革的需要,主动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目标,在原监测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体育美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等相关指标。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5类120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36项,修订整合原指标50项,新增指标34项。修订后的指标体系中,有18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有18项借鉴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监测评价指标,并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

3、评价工作。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说 明1.指标体系中,依据教育事业统计中的城乡划分类型,农村指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与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之和,分城乡中的城市指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未含技工学校。目 录一、综合教育程度1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12. 人口平均

4、受教育年限(年)13. 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比例(%)24. 中小学教育完成率(%)45. 每十万人口各级教育平均在校生数(人)56.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举办的培训规模(人次)57.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68. 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比(%)6二、国民接受学校教育状况79.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710.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711. 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812. 净入学率(%)813. 毛入学率(%)914. 义务教育巩固率(%)1015. 幼儿园、中(小)学平均班额(人/班)1016. 中(小)学小班额班比例(%)1117. 中(小)学大班额班比例(%)1

5、218.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在校生中寄宿生所占比例(%)1219.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在校生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1320. 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随迁子女所占比例(%)1321. 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1422.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523. 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和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学习的残疾人比例(%)1624. 除少数民族语文外其他学科均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1625.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1726. 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1827. 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学校比例(%)1828.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

6、平达到II级及以上的比例(%)1829. 学生信息素养达标率(%)1930. 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2031. 学生肥胖率(%)2132. 学生视力不良率(%)2233. 年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天/生)2334. 毕业生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2335. 毕业生就业率(%)2436. 民办教育在校生所占比例(%)2537. 民办普通本专科招生所占比例(%)2638. 中(小)学与外方缔结“友好学校”的学校比例(%)2639. 普通高校开展短期出国校际交流的在校生所占比例(%)2740. 普通高校学历教育留学生与在校生总数比2741. 普通高校外国留学生中接受学历教育的比例

7、(%)28三、学校办学条件28(一)教职工2842. 生师比2843. 中(小)学班师比2944. 学历合格专任教师比例(%)3045. 高于规定学历专任教师比例(%)3146.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比例(%)3147. 专任教师接受培训的比例(%)3248. 专任教师普通话水平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的比例(%)3349. 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专任教师比例(%)3450. 公办幼儿园在编专任教师比例(%)3551.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轮岗比例(%)3552. 中(小)学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比例(%)3653. 中(小)学学生与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比3654. 每百名学生拥有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

8、教师数(人)3755. 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专任教师数(人)3856. 每百名学生拥有美育专任教师数(人)3857. 每百名学生拥有劳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任教师数(人)3958. 特殊教育学校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比例(%)4059. “双师型”教师比例(%)4060. 普通高校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4161. 普通高校为本科生上课的教授比例(%)4162. 普通高校学生与专职辅导员总数比4263. 普通高校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比4364. 普通高校聘请教师与校本部专任教师比4365. 普通高校聘请外籍教师与专任教师比4466. 专任教师退出率(%)4467. 教师平

9、均工资收入水平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比45(二)学校校舍、占地4668. 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覆盖率(%)4669.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4670.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平方米/生)4871. 生均实验室面积(平方米/生)4872. 寄(住)宿生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4973. 普通高校生均宿舍面积(平方米/生)5074. 生均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生)5075. 学校绿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5176. 生均体育馆面积(平方米/生)5277.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平方米/生)5378. 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率(%)53(三)学校图书、教学仪器配备5479

10、. 生均图书(册/生)5480. 幼儿园玩教具配备达标率(%)5581. 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元/生)5682. 中(小)学体育器械配备达标率(%)5683. 中(小)学音乐器材配备达标率(%)5784. 中(小)学美术器材配备达标率(%)5785. 小学数学科学实验仪器达标率(%)5886. 中学理科实验仪器达标率(%)58(四)学校信息化建设5987. 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数(台/百人)5988. 建立校园网的学校比例(%)6089. 接入互联网的学校比例(%)6090. 出口带宽达到100Mbps以上的学校比例(%)6191. 网络多媒体教室占教室总数比例(%)6292. 开通网络学

11、习空间的学生比例 (%)6293. 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比例 (%)6394. 每百名专任教师接受信息技术相关培训数(人次/百人)6495. 校均网络课程数(门/校)64(五)学校医疗、卫生、安全情况6596. 中(小)学有校医院(卫生室)的学校比例(%)6597. 中(小)学有专职校医的学校比例(%)6698. 有专职保健人员的学校比例(%)6699. 有安全保卫人员的学校比例(%)67100. 有网管供水的学校比例(%)68101. 有基本洗手设施的学校比例(%)68102. 有卫生厕所的学校比例(%)69103. 在校生死亡人数所占比例(%)70104. 在校生死亡人数中校内所占比例(

12、%)71四、教育经费71105.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71106. 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较情况(百分点)72107.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元/生)72108. 生均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元/生)73109. 生均教育经费指数(%)74110. 捐赠收入及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75111. 普通高校获得的社会捐赠金额(万元)75五、科学研究76112. 普通高校出版著作数(部)76113. 普通高校发表论文数(篇)76114. 普通高校知识产权授权数(件)77115. 普通高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数(项)771

13、16. 普通高校技术转让收入(万元)78117. 普通高校R&D折合全时人员数(人年)78118. 普通高校参与项目(课题)的研究生人数(人)78119. 普通高校科技或人文社科经费拨入总额(万元)79120. 普通高校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与咨询报告被采纳数(篇)79IV一、综合教育程度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定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是指本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指学校(单位)取得的所有属于财政性质的经费。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

14、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是指中央和地方所属企业在企业营业外资金列支或企业自有资金列支,并实际拨付所属学校的办学经费;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是指非民办学校举办的校办产业和各种经营取得的收益及投资收益中用于补充教育经费的部分。用途:该指标可衡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情况。公式: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本年度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本年度国内生产总值*100%数据来源:教育经费统计、中国统计年鉴适用范围:国家级指标释义:一般来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表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重视程度高。局限性:该指标主要反映

15、政府部门对于教育的投入的情况,但不能体现教育经费利用的效用情况。2.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定义: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指某组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包括成人学历教育,不包括各种非学历培训)的年数。用途:该指标提供人口素质的重要信息,反映教育对国民素质的提升作用,可用作教育效益类指标。公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某组人口中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该组人口总数,可表述为下面公式:Y=PiEiP式中Y为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P为某组人口合计数,Pi为该组人口中具有i级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i级受教育程度人口的受教育年系数。根据我国现行学制,各级教育的受教育年系数设定为:小学6年、初中9年、

16、高中(含中职)12年、大专及以上16年,文盲0年。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确定采用国家统计局标准,例如,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中小学的,无论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记为相应受教育程度;接受的最高一级教育为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在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无论其是否在校、毕业、肄业或辍学均记为相应受教育程度;接受的最高学历为专科或本科,但教育形式为成人、网络或自学考试的,只有毕业生记为相应受教育程度,而肄业生、在校生仍记为原有受教育程度。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可以根据需要测算某组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适用范围:国家级指标释义:该指标值高表明某组人口人均接受学历教育的年限长

17、,人口受教育水平高。局限性:该指标测算需要基于人口学历分布情况,而只有普查年份才能获得完整的人口学历分布数据,其他年份通常只能基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估算,指标值会受到所采用估算方法以及人口抽样比与代表性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除普查年份外该指标仅建议国家级使用,地方若要测算需特别谨慎。此外,根据学制确定的受教育年系数,也不是个人受教育年数的精确值,没有区分在校、辍学、毕业和肄业等状况以及高等教育层级之间的差异,未来也可考虑根据各级教育的实际完成情况对受教育年系数有所校正。整体而言,某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测算结果通常并非精确值。(1)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659岁人口每个

18、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1659岁人口总数注:劳动年龄人口通常指社会总人口中处于劳动年龄范围内的人口,劳动年龄范围会因地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当前我国通常将1659岁人口作为劳动年龄人口。(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2059岁人口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2059岁人口总数注:当前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为2059岁。(3)1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1564岁人口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1564岁人口总数注:国际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通常为1564岁。(4)2564岁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2564岁人口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2

19、564岁人口总数注:国际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通常为2564岁。(5)2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25岁及以上人口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2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教育维度的代表指标之一。(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新增劳动力每个人接受学历教育年限之和/新增劳动力人口数注:新增劳动力是指16周岁及以上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教育事业和人口数据中,新增劳动力数大致对应为:各级各类教育中,16周岁及以上的当年离校学生,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以及不在校人口中当年满16周岁人口的合计数。该指标需要结合人口数据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综合分

20、析。3. 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比例(%)定义: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比例,是指某组人口中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的百分比分布情况。例如,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是指,2059岁人口中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提供人口素质的重要信息,可用作教育效益类指标。公式: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比例=某组人口中某级教育(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该组人口总数*100%注:人口受教育程度的确定采用国家统计局标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可以根据需要测算某组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分布比例适用范围:国家级指标释义:人口受教育程度分布比例反映了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情况,人

21、口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以及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越高,说明人口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国家的人力资源水平也越高。局限性:该指标测算需要基于人口学历分布情况,而只有普查年份才能获得完整的人口学历分布数据,其他年份通常只能基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进行估算,指标值会受到所采用估算方法以及人口抽样比与代表性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除普查年份外该指标仅建议国家级使用,地方若要测算需特别谨慎。(1)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1659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数/1659岁人口总数*100%注: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为1659岁。(2)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2059

22、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数/2059岁人口总数*100%注:当前我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为2059岁。(3)1564岁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156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数/1564岁人口总数*100%注:国际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通常为1564岁。(4)2564岁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2564岁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数/2564岁人口总数*100%注:国际主要劳动年龄人口的年龄范围通常为2564岁。(5)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新增劳动力中高等教育程度人口数/新增劳动力人口总数*100%注:新增劳动力是指16周岁及以上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

23、教育事业和人口数据中,新增劳动力数大致对应为:各级各类教育中,16周岁及以上的当年离校学生,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以及不在校人口中当年满16周岁人口的合计数。该指标需要结合人口数据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综合分析。(6)新增劳动力中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新增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数/新增劳动力人口总数*100%注:新增劳动力是指16周岁及以上初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在教育事业和人口数据中,新增劳动力数大致对应为:各级各类教育中,16周岁及以上的当年离校学生,未继续升学的毕业生,以及不在校人口中当年满16周岁人口的合计数。该指标需要结合人口数据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综合分析。4. 中小

24、学教育完成率(%)定义:中小学教育完成率,是指根据现行学制和入学年龄规定大于中小学各学段最高年级预期入学年龄3至5岁的人口完成相应层级教育的百分比。根据我国现行学制和各地主要入学年龄规定,本指标中将小学、初中和高中最高年级预期入学年龄分别设定为11岁、14岁和17岁,则该指标分别考察1416岁人口小学完成率,1719岁人口初中完成率,2022岁人口高中完成率。用途:该指标可衡量有多少儿童和青少年按时入学并在预期年限内顺利完成中小学各层级教育的情况,可用作教育效益类指标。公式:中小学教育完成率=大于中小学某学段最高年级预期入学年龄35岁的人口中完成该级教育的人口数/大于该级教育最高年级预期入学年

25、龄35岁的人口总数注:该指标分子统计的是完成某级教育的人数,不含仍在该学段就读学生或提前离校未完成该级教育者。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分学段;分性别;分城乡适用范围:国家级指标释义:中小学教育完成率达到或接近100%表明,所有或大多数青少年和青年在比进入某一级教育最高年级预期年龄大3至5岁时已完成了该级教育,即按时完成了中小学阶段教育;而中小学教育完成率偏低则提示儿童或青少年没有按时入学,或存在较高的离校率或复读率,有必要对具体原因深入分析,例如对性别、地区或城乡等分组因素的考察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局限性:该指标测算需要基于人口学历分布情况,而只有普查年份才能获得完整的人口学

26、历分布数据,其他年份通常只能基于人口抽样数据进行估算,指标值会受到所采用估算方法以及人口抽样比例与代表性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较大误差。除普查年份外该指标仅建议国家级使用,地方若要测算需特别谨慎。另外,该指标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数据需区分某级教育的完成情况(例如,毕业、肄业、在读或退学),若无精确数据也需要推算。(1)小学教育完成率(%)=完成小学教育的1416岁人口数/1416岁人口总数*100%(2)初中教育完成率(%)=完成初中教育的1719岁人口数/1719岁人口总数*100%(3)高中教育完成率(%)=完成高中教育的2022岁人口数/2022岁人口总数*100%5. 每十万人口各级教育平均

27、在校生数(人)定义:每十万人口各级教育平均在校生数,是指在某学年内每十万人口中平均有各级教育在校生人数。用途:该指标可反映人口中各级学校学生的相对规模情况。公式:每十万人口各级教育平均在校生数=某一级教育在校生总数/人口总数*100000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技工学校数据指标分解:分学段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指标释义:该指标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国及各地的教育发展水平及各级教育受教育人口比重的高低。局限性:该指标值主要反映各级教育在校人口的相对规模,会受到当地人口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政策及学校布局等的影响。例如,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

28、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指标值主要与学龄人口的相对规模有关;而高等教育的指标值则受高等院校在全国布局的影响较大。(1)每十万人口学前教育平均在园(班)幼儿数(人)= 在园(班)幼儿总数/人口总数*100000(2)每十万人口小学平均在校生数(人)=小学在校生总数/人口总数*100000(3)每十万人口初中平均在校生数(人)=初中在校生总数/人口总数*100000(4)每十万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平均在校生数(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人口总数*100000注: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5)每十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

29、人口总数*100000注:本指标中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统计为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和成人本专科学生的合计数。6. 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举办的培训规模(人次)定义: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举办的培训规模,是指上学年依托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举办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的结业人次,目前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和高等学校(机构)承担面向公众的教育培训。用途:该指标可反映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中举办的教育培训的规模情况。公式: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中举办的培训规模=上学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机构)中举办培训的结业人次+上学年高等学校(机构)中举办培训的结业人次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指标释义:该指

30、标主要反映全国及各地依托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举办的教育培训的参与情况,指标值越高,说明教育培训的参与水平越高,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局限性:该指标仅反映依托学校(机构)举办的继续教育的培训人次,并不能完全反映继续教育的参与情况,同时培训的实际效果也会受到培训类型、培训时长及举办单位师资等的影响。7.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定义: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是指上年度参加学历教育或各类培训的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百分比。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解释,“从业人员”和“就业人员”在统计上没有区别。“

31、从业人员”主要从微观角度反映单位用工状况。“就业人员”是从宏观角度反映全社会就业状况。因此,在反映某个单位用工状况时使用“单位从业人员”,反映全社会就业状况时使用“就业人员”。用途:该指标可反映成人学历教育和以职业为导向的非学历教育等继续教育发展水平。公式: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参与率(%)=上年度参加学历教育或各类培训的就业人员/就业人员总数*100%数据来源: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或国家统计局相关的人口普查、调查数据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指标释义:指标值越高,从业人员参与教育与培训的机会越多,对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也就越多。局限性:该指标只能反映机会的多少,无法体现继续教育的质量、类型等

32、信息。8. 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比(%)定义: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比,是指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的百分比。其中教育活动指各种形式的有意识的活动,以及旨在引发学习的各种形式的交流,包括且不限于报名加入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老年教育,部门、行业企业、高校举办的老年大学的学习活动,参与乡镇(街道)社区老年学习场所以及各村(居委会)老年社区学习点组织的老年人学习活动等。用途:该指标可以反映各地区老年教育的开展情况。 公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比=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60岁及以上老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100%数据来源:老龄委、教育部等组

33、织的相关调查指标分解:分城乡;分举办者类别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指标释义:该指标值越高越好,某地区该指标值高说明该地区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活动人数多,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情况良好。局限性:该指标只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老年教育的参与情况,并不能完全反映老年教育的实际效果及相关资源对老年人教育需求的满足情况。二、国民接受学校教育状况9.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定义: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是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数(不考虑年龄)占35岁年龄组人口数(个别地区为46岁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反映国家及各地为适龄儿童提供学前教育入学机会的总体水平,可作为教育机会类指标。公

34、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总数/35岁年龄组人口数(个别地区为46岁年龄组人口数)*100%注:分地区测算时分母采用常住人口数据,学前教育学龄人口年龄范围根据各地规定确定。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指标释义: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表明全国和各地能为更多适龄儿童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当该指标值达到100%时,表明当前的教育资源原则上可以满足所有适龄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但并不能表示所有适龄儿童都已经入园。局限性:由于分子中可以包含35岁年龄组外的在园幼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可能会超过100%,同时,分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还会受到适龄幼儿地区

35、间流动的影响,测算时应采用当地常住人口作为人口基数。10.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定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是指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数之和占在园(班)幼儿总数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反映了各级政府对公益、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的支持力度。公式: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班)幼儿数/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总数*100%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分城乡;分办别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指标释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高说明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占比高。局限性:该指标仅能反映公益、普惠幼教资源的相对规模,不能完全反映其质量水平与差异。(1)公办幼

36、儿园在园幼儿比例(%)=公办园在园(班)幼儿数/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总数*100%(2)民办园中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数/民办幼儿园在园(班)幼儿总数*100%11. 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定义: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是指小学一年级新入学学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数占小学招生数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反映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情况,可作为教育机会类指标。公式: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比例=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数/小学一年级招生数*100%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分性别;分城乡适用范围:

37、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校级指标释义:小学招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高表明更多新入学儿童已经为接受小学教育做了准备,一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今后的教育中将起重要作用。学前教育对小学学习准备的效果会受到学前教育质量及参与时间的影响。局限性:该指标可能高估儿童学前教育的参与情况,因为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比未接受过的儿童更有可能继续参加小学教育。对该指标值进行地区间比较时,要考虑儿童地区间流动的影响。(1)小学招生中接受过一年及以上学前教育的比例(%)= 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受过一年及以上学前教育的学生数/小学一年级招生数*100%注:指标中的年按照学年计。(2)小学招生中接受过两年及以上学前教育的

38、比例(%)= 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受过两年及以上学前教育的学生数/小学一年级招生数*100%注:指标中的年按照学年计。(3)小学招生中接受过三年及以上学前教育的比例(%)= 小学一年级新生中接受过三年及以上学前教育的学生数/小学一年级招生数*100%注:指标中的年按照学年计。12. 净入学率(%)定义:净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在校学龄人口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可以准确反映各级教育学龄人口接受该级教育的水平和程度,可作为教育机会类指标。公式:净入学率=某一教育在校学龄人口数/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总数*100%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指

39、标分解:分学段;分性别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指标释义:某一级教育净入学率高表明该级教育适龄儿童接受该级教育的机会多。该指标理论上的最大值为100%,由于存在早入学或晚入学现象,未达到100%并不表示相应比例的学生未入学。局限性:当各学段教育规定的入学日期与人口统计中基于出生日期的人口统计信息不匹配时,会影响对净入学率的分析,如果净入学率超过100%,说明入学人口与人口统计数据可能不匹配。(1)小学净入学率(%)=小学在校学龄人口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100%注:分地区测算时分母采用常住人口数据。(2)初中净入学率(%)=1214岁初中在校生数/ 年龄组人口数*100%注:分地区测算时分母采

40、用常住人口数据。13. 毛入学率(%)定义:毛入学率,是指某一级教育不分年龄的在校学生总数占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数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可反映某一级教育总体的入学水平和能力,可作为教育机会类指标。公式:毛入学率=某一级教育在校学生总数/该级教育国家规定年龄组人口总数*100%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技工学校数据指标分解:分学段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高等教育只适用于国家级)指标释义:毛入学率高,表明提供的入学机会多。当该指标达到100%时,表明教育资源可以支持所有适龄人口入学,但并不代表所有适龄人口均已入学。当某级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90

41、%时,其提供的入学机会已经接近理论入学人数,表明该级教育提供的入学机会达到普及水平。对毛入学率的分析需要结合在校学生年龄分布情况,只有按时入学越来越成为常态,毛入学率的解释才更有意义。局限性:由于包含非正规年龄组学生,某级教育毛入学率可能会超过100%,比较分析时需对此有所考虑。一般来说,义务教育普及初期由于超龄儿童少年或者辍学儿童回归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可能存在明显超过100%的现象,但随着控辍保学和按时入学等措施的实施,将会回落到100%附近。(1)小学毛入学率(%)=小学在校生总数/小学校内外学龄人口数*100%(2)初中毛入学率(%)=初中在校生总数/1214岁年龄组人口数*10

42、0%(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1517岁年龄组人口数*100%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普通高中在校生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技校在校生+成人高中注册学生数(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1822岁年龄组人口数*100%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研究生在校生数+军事院校本专科在校生数+其他学历教育折合学生数其中,“其他学历教育”包括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自学考试等14. 义务教育巩固率(%)定义:义务教育巩固率,是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占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的百分比。用途:该指标提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变动情况的综合信息,能够监测义务教育的内

43、部效益,可作为教育质量类指标。公式:义务教育巩固率=初中毕业班学生数/该年级入小学一年级时学生数*100%注:具体测算时需要考虑学生升级转移流动中各因素的影响,例如休学、复学、转学、重读等。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适用范围:国家级指标释义:该指标值高说明更多学生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义务教育的巩固水平高,可作为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参考。局限性:该指标测算时需要分离出学生休学、复学、复读、转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具体计算时要基于学生年度变动数据进行一定的推算。该指标建议适用于国家级,若省级作为参考用,在上述因素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地区间流动的影响。义务教育阶段年度巩固率=(本年度二年级

44、至九年级在校生总数-本年度九年级重读生+一年级重读生)/上年度一年级至八年级在校生总数*100%注:地方测算时可将符合规定、且办理正式手续的转学、休学等因素纳入考虑。该指标直接体现政府年度控辍保学的成效,可用于对地方义务教育巩固率的监测评价。15. 幼儿园、中(小)学平均班额(人/班)定义:幼儿园、中(小)学平均班额,是指幼儿园、中(小)学每个教学班的平均学生规模。用途:该指标可反映学校资源配置和学生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可用作教育条件保障类指标。公式:幼儿园、中(小)学平均班额=幼儿园、中(小)学在校生总数/幼儿园、中(小)学总教学班数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分学段;分城乡;分办别

45、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校级指标释义:该指标值的大小反映每个班内的平均学生数多少,班额小能够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并减少需要处理各种干扰的时间。局限性:教育质量不完全由班额决定,还会受到学生、教师水平及其他可利用教育资源的影响。另外,对于全国及各地区,该指标只能反映平均趋势,不能体现校际间的差异。(1)幼儿园平均班额(人/班)=幼儿园在园(班)幼儿总数/幼儿园总教学班数(2)小学平均班额(人/班)=小学在校生总数/小学总教学班数(3)初中平均班额(人/班)=初中在校生总数/初中总教学班数(4)普通高中平均班额(人/班)=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普通高中总教学班数16. 中(小)学

46、小班额班比例(%)定义:中(小)学小班额班比例,是指中(小)学小班额班数占中(小)学教学班总数的百分比。小班额指25人及以下的教学班。用途:该指标提供中(小)学资源配置和学生学习环境的相关信息。公式:中(小)学小班额比例=中(小)学小班额班数/中(小)学教学班总数*100%数据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数据指标分解:分学段;分城乡;分办别适用范围:国家级、省级、地级、县级、校级指标释义:中(小)学小班额班比例高说明对小班教学的推进程度高,与教育规划纲要第四章“义务教育”中“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0年的要求相匹配。局限性:小班额班比例只代表班额设置的一个方向,分析时可结合“平均班额”、“大班额比例”、“生师比”等指标综合考虑;另外小班额标准没有设定下限,班额过小也可能会影响教育效益。(1)小学小班额班比例(%)=小学小班额班数/小学教学班总数*100%(2)初中小班额班比例(%)=初中小班额班数/初中教学班总数*1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