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pdf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97042585 上传时间:2024-04-11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88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4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一年级古诗词课程资料.pdf(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古诗词课程资料(根据更新顺序陆续添加)一年级上1.风背诵窍门: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不同季节的风。第一句写秋风,风吹叶落;第二句写春风,春花绽放。秋和春是相对的,叶落和花开,也是相对的。叶落是生命的终结,花开是生命的开始。诗的后两句是写强悍的风。第三句写风在江水上,掀起巨浪;第四句写风在陆地上,吹入竹林。同样,江水和陆地也是相对的。只要把握住这种两两相对的特点,就可以牢牢地记住这首诗了。知识笔记:风这首诗我们从名字就可以判断,它是一首咏物诗,另外,它其实也是一首谜语诗。谜语诗,就是以诗的内容作为谜面,以诗的题目为谜底的诗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的谜底已经写在题目上了,叫做 风,那谜面是什么

2、呢?诗人李峤,又是如何描绘这看不见又摸不着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先看第一句写的是风在秋天的力量,“解落三秋叶”里的三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三个月,也就是农历九月,这个用法,在古诗文中经常遇见,比如滕王阁序中的:“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其中的三秋就是农历九月的意思。不过提醒你的是,这里需要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里的“三秋”区分开。它指的可就不是秋天的第三个月了,而是代表三个季度,表达时间过了很久的意思。出自 诗经.王风.采葛;再看“解落”,是吹落、散落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风)吹落了九月的树叶。这里问你个问题,为什么诗人要用解落,而不用吹落呢?你想想看,平时你什么时候会用到“解”这个字呢?

3、比如解鞋带、解扣子对不对?这个字有把本来束缚着、系着的东西,打开的意思,再比如我们遇到问题要“解开死结”,以及打开电脑玩游戏,要“解索密码”等等。诗人用“解落”来形容风的吹拂,显得风不急不慢,缓缓地让树叶回到它的大地母亲的怀抱里,有一个过程,给人一种温柔的感觉。再看第二句,写的是风在春天的表现,“能开二月花”。这里的开,不是开放的意思,我们在翻译的时候要翻译成“使开放”,这句话的意思是(风)能够使得二月的花儿开放。想想看,农历的二月是什么季节呢?我们知道,春节是农历正月,所以农历二月也是春天。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风能够唤醒含苞待放的花朵,为自然带来春天的活力。“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就像母亲

4、的双手抚摸在人们的脸颊上,柔和而温暖。好,通过我上面的解析,你感受到了风的什么特点呢?那接下来的两句,就不是像前两句那样,描写那么温柔的风了。首先是“过江千尺浪”,如果你看过浙江钱塘江的大潮就会知道,风一旦度过江水,就会掀起浪潮。这浪潮有多高呢?千尺那么高。你可能会说了,诗人难道去潮头拿着尺子量过吗?他怎么知道浪有千尺高?其实,这里作者用了夸张的手法,用“千尺”只是在说明浪头很高,在古诗中,这种手法很常见,如“白发三千丈”,意思是白头发很长,这里的数字没有实指的含义。可见,能够掀起千尺巨浪的风,应该是台风级别的强风了。紧接着下一句的风,也一样,是非常强悍的风,叫做“入竹万竿斜”。一旦风吹入竹林

5、,那么所有的竹子都会被风吹得倾斜。这里的“万竿”对应前一句的“千尺”,也是用的夸张手法。“竿”,表示的是竹子的主干,用作量词,我们数竹子的时候,一般用一竿竹、两竿竹来数。同样,既然能把整片竹林的竹子都吹斜,这样的风想必与上一句的过江风不相上下。好,到这里,诗的四句我就带你赏析完了。李峤这一首风,以标题为谜底,内容为谜面,赞美了风的力量。请注意,温柔也是一种力量,有句话叫做“以柔克刚”,就是这个意思。李峤笔下的风,具有温和的力量,能够让落叶归根,能够让春花绽放;也具有强悍的力量,能够掀起层层巨浪,能够吹斜万竿竹林。诗歌把无形无色的风,通过四个典型场景描写出来,表达了诗人对风的热爱,赞美了风的力量

6、。2.江南背诵窍门:这首诗的最后四句,“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很多同学在背诵的时候经常把顺序颠倒。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小规律,你下次背的时候就不会再出错了。这个规律就是,这四句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东西南北。这是我们在生活中说到方位时,常说的一个顺序,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合在一块,东西南北。你只需要记住这个顺序,背诵的时候就不会出错了。知识笔记:我们先来看题目“江南”。这里呢,我要给你说一个地理常识了。你应该知道,我国有两条大河,从西向东,横亘在中华大地上。北边的一条大河,叫黄河。南边的呢,叫长江。而这“江南”二字,顾名思义,也就是长江以南的地方了

7、。这里我要请你注意的是,一般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江南”,往往指的是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江南地区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这里的人们喜欢在江河湖泊中,栽种一种植物,什么植物呢?就是莲藕。如果你的家在南方,相信对这种植物并不陌生。你像莲藕排骨汤,就是长江以南地区,一道非常养生的美味佳肴了。那说完题目,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江南可采莲”。这里,再次点明了这首诗的地点是在江南。“莲”呢,当然是莲花了。这一句除了说明了地点,其实也说明了时间。因为莲花一般都在夏天开放。莲花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布,作者偏说“江南可采莲”,可以看出,江南的莲,的确非常多。再来看第二句,莲叶何田田。这里需要你注意的是

8、这个“何”字,它在这里呢是“多么”的意思。这里我要敲黑板了,请注意,这个“何”字呢,是一个经常会考的文言词,随着你学到的古诗和文言文越来越多,这个字还会经常遇到。比如说,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首诗,叫石壕吏,诗里写的是一个官差夜里到石壕村去捉人当兵,一位老奶奶上前哭诉自己的不幸。诗中有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意思就是,官吏大声呼喊,多么恼怒;老奶奶伤心啼哭,多么悲苦。你看,这两句诗中的“何”,也是“多么”的意思。所以,“莲叶何田田”意思是“莲叶多么田田”。讲到这里,你肯定要问了,那“田田”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是采莲的人咬了一口荷叶,然后赞美荷叶真甜吗?还真不是,因为啊,荷叶是不能吃的,而且它

9、不光不甜,还非常苦呢。这里的田田,指的是“荷叶茂盛的样子”。你应该注意到了,这里出现的是两个田字。这种两个一样的字连在一块的现象,我们语文里面有个专属名词,叫做“叠词”,叠词的意思,一般都是什么什么的样子。比如,臭烘烘的“烘烘”,把两个一样的词叠起来,连起来,就是叠词啦。那说完了题目和前两句,我们再来看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这个非常好理解了,就是说在层层叠叠的荷叶中间,成群结队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动。我们来看看鱼儿究竟是怎么游的呢?最后四句给了我们答案,是这样说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那些俏皮可爱的小鱼儿一会在莲叶的东边戏耍,一

10、会在莲叶的西边戏耍,一会鱼儿在莲叶的南边戏耍,一会,又在莲叶的北边戏耍。那我想问你个问题了,你知道为什么这四句诗中,都要用“戏”这个字,来形容游动的状态呢。换成别的词不行吗?比如鱼儿可以蹦、可以跳、可以躲、还可以穿,那我们改成:鱼蹦莲叶东,鱼跳莲叶西,鱼躲莲叶南,鱼穿莲叶北。这样行吗?这个问题就很有意思了,我把原诗和修改后的诗再给你读一下,你可以对比着刚才的画面,再感受一下。我是这样修改的:鱼蹦莲叶东,鱼跳莲叶西,鱼躲莲叶南,鱼穿莲叶北。“戏”这个字,更能体现出鱼儿的欢快。3.咏鹅背诵窍门:这首诗写鹅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首先是“鹅鹅鹅”,点明了诗歌要描写的对象,然后从“曲项”(弯曲的脖子

11、)、“白毛”(身体上的羽毛)、“红掌”(鹅的脚掌),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白鹅。同学们在背诵的时候,可以在心里想象一只鹅,从它弯曲的脖子,一直看到红色的脚掌,这样就可以记住诗人的描写顺序了。另外,你脑子里想象的这只鹅,最好是浮在绿色的水面上的,这样,“绿水”“清波”也就都记住了。怎么样,你记住了吗?知识笔记:先来看题目,“咏鹅”。咏的意思是歌咏,赞美,咏鹅,也就是歌咏鹅,鹅有什么好歌咏的呢?我们来看正文。第一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连说三个“鹅”字,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不仅说明了全诗的主题,而且好像是在模仿鹅的叫声。你听过鹅的叫声吗?你觉得“鹅鹅鹅”的声音像不像鹅叫呢?诗歌的后面告诉你,“曲项

12、向天歌”。曲,是一个多音字,它有 q和 q两个读音,在曲折、弯曲等词中读第一声 q;在歌曲,曲子等词中,读第三声 q,在诗中读第一声 q。项,指的是脖子,曲项,就是弯曲脖子的意思。鹅的脖子有一道弯曲的弧线,弧线的末端是白鹅硬硬的嘴巴。一群白鹅面向蓝天,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鹅鹅鹅。”从形式上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前面是三个字,后面是五个字,看起来不整齐,但正是这种不整齐,反而有一种随口而出的童趣与可爱。第二句,白毛浮绿水。鹅的毛白白的,浮在绿色的水面上。这里的白毛,指的是鹅身上的毛。为什么是绿色的水面呢?如果你去过有池塘的公园,可以观察一下水面的颜色,池塘的岸边一般都会种树,绿色的树影

13、倒映在水面上,水面看起来绿绿的,像一块碧玉。在碧绿的水面上,白色的毛静静地漂浮着,“白”和“绿”相互对照,衬得白色更白,绿色更绿。第三句,红掌拨清波。鹅儿红色的脚掌拨开清澈的水波。红掌,指的是红色脚掌。鹅的脚掌是红色的,但不是那种深深的血红色,而是有点偏橘子颜色的橘红色。拨,就是推的意思,这个动词写出了白鹅在水中用力划水的样子。鹅掌在水中不断摆动、划水,于是水面上泛起了清澈的水波。你有没有在公园看过白鹅划水的样子呢?想一想,和古诗里写得一样吗?我们再把最后两句“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合在一起看。白毛、绿水、红掌、清波,你能不能总结出这四个词的规律呢?没错,都是形容词+名词的形式,而且形容词大

14、多为色彩,比如白、绿、红,这些颜色出现在诗中,你是不是也觉得非常的赏心悦目呢?作者先写“白毛”,后面接“绿水”,中间加上一个动词“浮”;再写“红掌”,接上“清波”,中间继续加一个动词“拨”,中间加上的动词,让静止的画面生动了起来。“浮”写出了白鹅的悠然自得,如果你会游泳的话,你会发现浮在水面上是很省力气的,是一种静态的画面。“拨”说明鹅掌在不停地摆动,又显得非常有动感,一静一动,白鹅的可爱灵动也就被写出来了。所以你看,咏鹅这首诗把白鹅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写得活灵活现,充满了童真童趣。4.画背诵窍门:这首诗中运用了很多对比,比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远看与近听是对比、山有色与水无声也是对比;春去

15、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春去与人来是对比、花还在与鸟不惊也是对比等等,你在背诵的时候,只要抓住这些对比,就能记牢了。知识笔记:这是一首非常好玩的谜语诗。所谓谜语诗,就是以诗的内容作为谜面,而谜底就是题目。谜语诗的谜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字,一种是物。北宋的宰相王安石就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字谜诗。当年王安石要新建一座宅院,于是请了一位老木匠来为他设计。老木匠设计好了模型,拿来请王安石过目。王安石看后,什么都没说,只是在模型的后花园的墙壁上题了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老木匠读完,顿时恍然大悟,立即修改了模型。王安石看过之后,非常高兴地同意了他的设计。原来这是一

16、首谜语诗,每句的谜底都是“门”这个字。倚阑干柬君去也。“阑干”的“阑”,去掉里面的“柬”,是个“门”字;霎时间红日西沉,“时间”的“间”,去掉里面的“日”,也是个“门”字;灯闪闪人儿不见,“闪光”的“闪”,去掉里面的“人”,也是“门”字;闷悠悠少个知心,“烦闷”的“闷”,去掉里面的“心”,还是“门”字;所以王安石的意思,就是让木匠在墙壁上加个门。木匠读懂了这首谜语诗,获得了王安石的赞扬。王安石这首诗的谜底是一个字,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诗的谜底,又是什么呢?我们一块来看一看。“远看山有色”从远处看,山有色。什么叫“有色”呢?高山挺拔也是山色,花红柳绿也是山色。因为是从远处看,所以不能明确到底是什么

17、景色。正因为不明确,反而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觉得有无限的风光,迫不及待地想近距离去观察一番。“近听水无声”,第一句诗是从视觉的角度告诉读者“山有色”,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结果走进之后,却没有马上告诉你到底有哪些景色,而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水,水,本来是流动的,是有声音的,但这里的水却“无声”,再次给人留下悬念:为什么水流会没有声音呢?接下来,悬念进一步升级。第三句,“春去花还在”,春天,气温适宜,自然界的花大部分都在这时候开放。但现在春天已过,花却还在盛开。这难道是一种开在别的季节的花?比如夏天开放的荷花,秋天开放的菊花,冬天开放的梅花?或者这个地方有什么奇特之处,即使过了春

18、天,百花也可以盛开?要想知道答案,还得继续往下读。“人来鸟不惊”,我们都知道,鸟,是非常怕人的,人一走近,鸟就会扑腾腾飞走,但这里的鸟却不怕人。人走过来,它都不会受到惊吓。这里的鸟的胆子也太大了吧?它会是什么鸟呢?它为什么不怕人呢?听到这儿呀,相信聪明的你已经猜出来了,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山水花鸟,而是一幅画上的山水花鸟。画上的流水才没有声音,画上的花才四季不败,画上的鸟才不怕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谜面,题目画就是谜底。5.悯农(其二)背诵窍门:这首诗前两句是描写一个场景: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伯伯在田里锄草,汗水滴入了禾苗下面的土壤。后两句是针对这个场景的评论

19、: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辛苦的结晶呢?我们背诵的时候,只要把握住了场景和议论的关系,背起来就十分轻松了。知识笔记:这首诗的第一句是“锄禾日当午”。锄,是一种除草的工具,叫做锄头,用作动词,就是铲除的意思。“锄禾”是什么意思呢?请注意,这个“锄禾”,可不是什么铲除禾苗的意思,你想想看,假如我们把禾苗挖出来了,那我们吃什么呀?锄禾,是铲除禾田中的杂草的意思。这种用法,在古诗里很常见,“锄”字后面跟一个农作物的名称,其实就是锄杂草的意思。那农民伯伯在什么时候铲除杂草呢?“日当午”,就是中午的意思。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中午时分,一般是太阳最猛烈的时候,这第一句,描述的就是农民伯伯在中午太阳最大

20、的时候,在田里锄草的场景。再来看第二句,汗滴禾下土。农民们站在烈日炎炎的阳光下劳作,汗水便滴到了禾苗下面的土壤上。你应该有过出汗的经历,比如你在大热天的操场上跑步,一开始应该只是冒一点点的汗,如果继续跑,就会越来越热了,汗水就会一直冒出来,在皮肤上凝结成小汗滴。农民伯伯在锄草的时候,是需要弯着腰,低着头,一次次地抬起锄头,又一次次的辛苦锄下去。他们的汗滴也慢慢凝结,最后“嘀嗒”一声,落在了种植禾苗的土地上。那讲到这里,问题来了。这些由农民伯伯辛苦耕种的粮食,最后都去哪里了呢?我们来看第三句,谁知盘中餐。这是一个问句,农民伯伯用汗水耕种出的劳动成果,最后来到了我们的餐桌上。但是诗人在这里,用了一

21、个问句的方式,目的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盘中的米饭到底怎么了?”最后一句,粒粒皆辛苦。和前一句连起来看,就是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呢?这一粒粒的米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的成果啊!这里我要提醒你注意的,这一粒一粒的米饭,和前文的汗滴,在形象上有着相似的地方,都是细长的小点对不对?这盘中的粒粒米饭,正是来自农夫的滴滴汗水,看似这么简单的道理,又有谁能知道,有谁珍惜呢?6.古朗月行背诵窍门:这首诗把月亮比作两种东西,分别是白玉盘和瑶台镜,白玉盘就是用白玉做成的圆圆的盘子,瑶台镜就是仙人用的镜子,飞到了高空的云朵之上,把握住了这两样东西,就能够把整首诗串起来,这首诗就容易记住了。知识笔记:先来看第一句,小

22、时不识月。我们读诗的时候,如果想要了解诗歌的意思,可以把诗歌翻译成现代文。怎么翻译成现代文呢?就要把诗歌中的词语用现代的语言代替,比如说,小时,就是小时候;不识,就是不认识;月,就是月亮。最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意思就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那么,是谁不认识月亮呀?当然是诗人李白自己了。刚才我们说了,李白从小到大都对月亮有独特的情感,而这句诗就说明了,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对月亮的回忆,讲的是诗人小时候对月亮的认知与情感。你可能会说了,这个李白怎么连月亮都不认识啊?其实,古代的科技没有现在发达,但自古以来,人们对月亮这个事物,又有着莫名的迷恋和想象,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呼作白玉盘。这里的呼,是称呼的

23、意思。白玉盘,就是用白玉做成的盘子。你看,李白在不认识月亮的时候,把月亮称呼为什么呢?白玉盘!你来想象一下,白玉盘和月亮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是不是都是圆圆的,白白的,还会发出莹润的光泽?确实是太像了,怪不得李白小时候会把月亮叫成白玉盘呢。但是,问题又来了,这白玉盘怎么可能飞到天上呢?我们接着往下看。第三句,又疑瑶台镜。这里的“疑”,是怀疑,好像的意思。瑶台镜是什么呢?相传啊,瑶台,是古代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而且经常在古诗中出现,比如李白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会向瑶台月下逢”,指的就是在仙人居住的月亮下面相逢。瑶台镜,指的就是仙人使用的镜子。这一句,李白又怀疑月亮是仙人用过的镜子。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

24、出,诗人否定了刚才月亮是白玉盘的想象,而是觉得月亮像一面镜子。为什么月亮像镜子呢?要知道,古代的镜子大多数是圆圆的,材质一般是铜的或者银的,还会反光,这镜子的反光,就好像月光一样皎洁,而且瑶台镜是仙人用过的镜子,所以,诗人自然而然就会认为,它出现在天上了。那最后一句,飞在青云端,刚好就是承接第三句的。青云,指的是高空的云朵,端,指的是顶上。既然这个镜子是仙人的镜子,那它自然会飞到蓝天白云上。这里需要提醒你的是,“青云”在古诗中也经常用来形容人的志向,以表示志存高远,志向远大,比如“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意思就是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是我越发坚强,不会忘记我高远的志向。但是,李白在这里用

25、的是“青云”二字原来的意思,指高空中的云朵,他是在用青云,来写月亮悬于空中的高度,距离人们很远很远。另外请注意,在这首诗里,李白用“呼”和“疑”体现了自己儿童时期的童真与好奇,他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既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之美,又写出了月亮的圆满。简单的字里行间,就把李白儿童时期的活泼可爱,以及心中对天真的童年岁月的怀念之情,借着这月光呈现得淋漓尽致。7.春晓背诵窍门: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春天的早晨,睡醒之后的的场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的时候到处都是鸟儿清脆的叫声。后两句回忆昨夜的风雨:回想起昨夜的风雨,不知道吹落了多少春花。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刚刚睡醒的诗人,从诗人的角度出发,感受诗中

26、的鸟鸣,风雨和花落。这样就能很容易把这首诗记住了。知识笔记:第一句,春眠不觉晓。眠,就是睡觉、睡眠的意思。不觉晓,不觉,就是不知不觉;晓,天刚亮的时候,早晨。这里的觉是个多音字,在睡觉一词里念 jio,在警觉、觉醒等词里念 ju。首句破题,点出“春晓”的含义。春天睡觉的时候,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春天天气转暖,令人感到困倦欲睡,有“春困”的说法。“不觉晓”这说明诗人的睡眠质量很好,能够一觉睡到天亮。此外,春天的温度也很宜人,适合让诗人睡觉。诗人一觉睡到自然醒,不知不觉天亮了,这一句充满着慵懒的感觉。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闻,听见的意思;啼鸟,鸟的啼叫声。正确的语序应该是“鸟啼”,这里用“啼鸟”是为了

27、押韵。次句即景,写春晓后承接的景色。诗人醒来之后,发现处处都是鸟的啼叫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天是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时节,鸟儿的欢声笑语传递着生机的喜悦。谚语又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黎明时分的鸟叫让人有一种新生感。试想一下,春天的清晨,你刚刚从床上醒来,耳边都是鸟儿的歌声,你的心情如何呢?此情此景,洋溢着作者的闲情逸致。第三句,夜来风雨声。诗意一转,诗人回忆起昨夜的风风雨雨,仿佛还沉浸在酣睡的旧梦里,外界的风雨落在广袤的大地上,也落在诗人的梦里。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是淅淅沥沥的,细细绵绵的,像银针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滋润万物。而春夜的风雨背后又含有多少春色呢

28、?花朵在枝头盛放,春水渐渐涨起,春草悄悄探出了头,诗人用“风雨”一词,把读者的想象引向大自然,显出无边的春色。第四句,花落知多少。春雨虽然润物,也会打落柔弱的花瓣。于是诗人今晨起来便有感慨:“不知道昨晚落下多少花朵。”这种惜花、惜春的情感古今勾连,李煜曾言:“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落花的出现意味着春天即将逝去,“知多少”的询问仿佛在和读者说:“春天快要走了,你知道吗?”与其说诗人爱惜花朵,不如说诗人爱惜春天;与其说诗人爱惜春天,不如说他珍惜韶光。屈原这里的“知多少”和前文的“不觉晓”进行照映,全诗都是一种恍恍惚惚,朦朦胧胧的春光形态,春日在不知不觉中流走。全诗前两句从睡醒着手,描绘诗人春

29、睡醒来后听到的鸟鸣,体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后两句从昨夜的联想着手,潇潇夜雨,飒飒风声,不知吹落多少春花,充满了爱春、惜春之意,以及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8.赠汪伦背诵窍门: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叙说事件,交代事件起因与经过:李白乘舟将要离开,忽然听闻岸上有踏歌的声音。后两句评论,写汪伦送别的情谊深厚:桃花潭的水有千尺之深,都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同学们记住前两句是叙说事件,后两句是议论,就能很容易地记下整首诗了。知识笔记:第一句,李白乘舟将欲行。欲,想要的意思;行,走,离开。行是一个多音字,在排行、行业等词里读 hng,在行走、流行等词里读 xng。李白登上船舟,想要离开了。这句话说明了事情的起因:

30、李白要走了。当时李白在泾县游历桃花潭。“乘舟”表示李白离开走的是水路,已经在船上等着了;“将欲行”,想要走,但是船还没有发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坐过高铁,这就像我们已经来到了高铁站,坐在检票口,等待检票的时刻。这一句写得明白如话,完全是直叙的写法,点明事情起因。第二句,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忽然听到。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双脚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李白在船上听到了什么呢?岸上有踏歌的声音。“忽闻”一词点明了听到踏歌声这件事情是出人意料的、不期而至的、令李白吃惊的。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是古代塑造人物的一种技巧,用于引发读者兴趣。从古诗到古典小说都有运用,比如红楼梦中王熙凤的

31、登场。在岸上踏歌的人是谁呢?他为什么要踏歌呢?我们一起读下去。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字面意思很明确,桃花潭的水深有千尺。其实一个水潭的水怎么会有千尺之深呢?这里李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句的写法完全是重新起了个开头,既没有回答谁在岸上踏歌,也没有扣着李白将要离去的叙述来写。桃花潭水水波荡漾,清水悠悠,触动离人的情怀,李白到底想说什么呢?最后一句才为我们揭晓了答案。第四句,不及汪伦送我情。不及,意思是不如,比不上。这一句要和上一句连起来看。桃花潭的水深有千尺,都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这里的“送我情”,照映的是前文的“踏歌声”。情谊的深厚,本来是不可量化的,而李白把情深和水深做了比

32、较,千尺深的水都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厚友谊。古人评论道:“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有些情感,直抒胸臆就显得直白无味,李白借桃花潭水衬托情义,便有不尽的曲折之意,耐人回味。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在直呼姓名,“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但是李白在诗歌的第一句提到了自己,最后一句提到了汪伦,显得率性坦然,亲切洒脱。全诗直叙实事,以将欲远行起笔,汪伦踏歌承接,最后两句用桃花潭水之深衬托二人情谊之深,语从至情发出,在情真之处信手拈来,是描写友情不可多得的好诗。9.静夜思背诵窍门: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失眠的人。诗人失眠了,看到

33、床前有亮堂堂的月光,怀疑是地上的霜气,于是寻找月光的来源,举头遥望天上的明月。看到明月,想到这样皎洁的月光也照耀着我的家乡,于是低头便想起了故乡。把握“明月光”、“地上霜”、“举头”、“低头”这些线索,就很容易背诵了。知识笔记:床前明月光。这一句简单明了,月光亮堂堂地洒在床前。“明月光”点明了月光的皎洁,据此可以推算,此时的月亮应该是接近满月的,至少不是弯弯的缺月,因为缺月的月光没有那么亮,很难流泻到床前。其次,最令人感到疑惑的是“床”,从古至今,一共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指的是“睡床”。很容易理解,夜深人静,人也快要入睡,看到床前的月光皎洁,自然引起无限遐思。第二种说法指的是“坐具”,认为李白坐

34、在椅子上想事情。第三种说法认为“床”是“井栏”,也就是水井边上的栏杆,李白在室外的井栏旁边欣赏月光。三种说法争论不休,各有论据,下文将依照较为通行的“睡床说”展开讨论。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在睡床边上,引发了诗人的想象:“疑是地上霜。”由于月光过于皎洁,诗人怀疑月光是地上凝结的霜。想一想,你什么时候见过地上凝霜?应该是在秋冬之际,天气比较冷的时候,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到了地表的冷却,在地面上凝出白色的冰晶。诗人为什么会怀疑月光是霜?因为月光和霜一样皎洁,闪耀,洁白无瑕。“疑是”在古诗中很常见,多作为比喻词来用,比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比喻成银河;“疑是地上霜”,把月光比喻成霜。“霜”的喻体暗示

35、了诗人写作的季节,秋冬之际才会出现霜,由于气候寒冷,诗人才会有“霜”的联想。这个素月流霜,萧瑟寒冷的夜晚,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举头望明月,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看到了洒在床前的月光,自然会追溯月光的来源,于是抬头看看天上的明月。“举头”就是抬头,这个动作说明了诗人是坐着、或是站着,但绝不可能是躺着,躺着是无法抬头的。也许此时诗人正站在床头,面朝床前,翘首凝望天边。一轮明月挂在天上,也挂在诗人的心头,月亮在诗人心中意味着什么呢?诗人在最后一句中给出了答案。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低头便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可以联想,耀眼的月光大概是圆满的,团圆的,客子在他乡看到

36、团圆的象征,思乡的情绪在心头徘徊泛滥,诗人不由得思念起故乡的一草一木。月华流转,照耀神州大地,在家乡,也许诗人也见过这样的月华;这样的月华,不仅照耀着客居的游子,也照耀着故乡的田野。举头低头之间,都是皎洁的月光,一俯一仰之间,便承载着游子思乡的情怀。全诗直接描写,因月色皎洁而疑月为霜,因怀疑而远望中天明月,因望月而有思乡情怀,情感一触即发,情绪一泻如水,语言明白晓畅,风格清新朴素,承载了千百年来游子的思乡情结,淡而有味。10.寻隐者不遇背诵窍门:我们可以把这首诗当成一个情景短剧。诗人在松树下问童子:“你师傅去哪里了?”童子说:“我师傅采药去了。”诗人问:“到哪儿采药了?”童子回答:“在这座山里

37、面。”诗人继续问:“具体是在哪里呢?”童子回答:“在云雾缭绕的地方,不知道他的行踪。”需要注意的是,在原诗当中,诗人只问了第一句,剩下的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记住问答的形式,这首诗就比较好背了。知识笔记:第一句,松下问童子。松下,松树下面;童子,就是和小朋友们一样,没有成年的小孩。这一句的主语应该是诗人,也就是诗人在松树下面询问小孩。“松下”,刻画了隐者所居的山野景色,有松树。松树在古典诗歌中是坚忍不拔的象征,因为它独立寒冬而不凋谢,具有高尚的品格,是隐者们比较喜欢的植物。诗人在松树下面问小孩,感觉有点奇怪,这个诗人怎么没头没脑的,随便抓一个小孩来询问呢?原来这个小孩大有来头,请看下一句。第二句

38、,言师采药去。原来这个小孩是隐者的徒弟,诗人有心寻隐者,没想到遇到了隐者的徒弟。言,就是说的意思,且看童子怎么说:“我的师傅采药去了。”那就是隐者现在不在家,那如果诗人知道他采药的地方,也可以寻找到隐者。诗人能不能找到隐者呢?继续看下去!第三句,只在此山中。从第二句到第三句漏掉了一个环节,那就是诗人问童子:“你师父在哪里采药呢?”童子回道:“就在这座山里面呀!”诗人寓问于答,以答代问,显得诗歌简练。隐者在山中采药,诗人要去找隐者,这给了诗人一线希望,只要在山中寻找就可以找到隐者了。但是山太大了,必须确定隐者的大致方位才能动身,隐者到底在哪里呢?请看下一句。第四句,云深不知处。第三句到第四句之间

39、又漏了诗人的问题:“你师父在山的哪里采药呢?”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指的是隐者的行踪。童子回答道:“山上云雾缭绕,不知道师父的行踪。”这下诗人的一线希望也落空了,山这么大,怕是找不到了!读到这里,诗人失落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抵达了读者的心中。有评论认为,这里是运用了童子的语言,来描写山居的幽静。“云深不知处”不仅是童子对作者的回答,也描绘了山峰高耸入云的形态。白云渺渺,青松苍苍,山中草木繁盛,隐者悠然地在山上采药,诗人作为访客,迷失在曲曲折折的山路里,怅然若失。全诗描写“寻隐者不遇”一事,一问三答,以童子的回答作为全诗的线索,寓问于答,写出隐居的高雅兴致,意味娴雅,脍炙人口。其中,隐者的形象最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