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几民俗教学设计:3.古诗三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几民俗教学设计:3.古诗三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3古诗三首【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民风民俗”中的一篇课文。寒食是唐代韩翻写的一首描写宫廷 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 享有特权。迢迢牵牛星借牛郎织女的故事,寄托织女的相思之苦, 形象地抒发了现实生活中男女情人咫尺天涯的哀怨,表达了渴望夫妻 团圆的强烈愿望。十五夜望月诗人王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 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 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 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编排本组诗的目的,一是通过对古
2、诗的学习,增进学生对中国传 统节日中的民风民俗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情 感;二是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nny甩,JAc I 口yv n 六年级古诗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 把握诗歌大意,想象画面入诗歌之情境,结合古代文化背景体会诗之 情感,最后熟读成诵,背诵下来。【教学目标】1 .会写“宫、候”等8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 .自由朗读,出示要求:(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2)指名朗读,注意纠正字音。纤纤:xian 札zha 擢zhuo 脉mo(3)小组合作学习: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借助注
3、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根据诗的内容,想象它所描绘的画面。2 .小组汇报,检查学习情况(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 由不同字数构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 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比如说“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教师范读。小组每人读一句,其它同学评价。点拨:这是一首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爱情诗,也可以把它归为“思妇诗”,所以它的感情基调应该说是较为哀怨的。小组挑战赛,读出节奏。全班齐读。对照注释,初知大意大家读了这么多遍,那么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在你看来,它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指明学生回答)写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
4、故事: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男女情人分隔两地的相思之苦。【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力求把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借助注释能初步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此环节充分体现了教 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行 解决生字、读通读顺古诗,教师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难 点时给予点拨即可。】四、读诗解意,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诗歌第一句就点明了什么? 明确:描写对象一一牵牛、织女,引出本诗的抒情主人公一一织女。写法点拨:这里用到了 “互文”的手法。互文是指诗文的相邻 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
5、辞方 式。“迢迢”既修饰牛郎,也修饰织女;而“皎皎”同样也是这种情 况。引读:把你的感觉读进去,读出牵牛星和织女星之远之明。课件出示: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这里描绘了织女怎样的形象?明确:织女摆动纤纤素手织布的形象。据说织女心灵手巧,她能 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 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引读:多么心灵手巧的织女啊,再读这一句。(3)课件出示: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起读。读完有疑问吗?预设:前一句写织女忙绿地织布,她整天织布, 为什么还是“不成章“呢?为什么“泣涕零如雨?明确:因思念远方的人而无心织布。终日以泪洗面为何还要去织布?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6、?表现 什么情感?讨论明确:用比喻、夸张手法,以借织布排遣思念的愁苦,来 表现愁苦到至极。这种情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在理解的基础上指 导学生读、背)(4)课件出示: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译文:银河既清且浅,相距又有多远?既然河水既清又浅,应该可以涉水而过,但是他们两人为什么 不能见面呢?那么作者借这一故事有何目的呢?讨论明确:河水并非不能渡过,而是不可逾越。是因有像王母这 样的势力的阻隔,爱情被扼杀、遭遇挫折。可见,织女“泣涕零如雨” 的悲思是源于对情人的爱情被无情毁灭的悲恨。本诗明写传说故事,暗写现实生活,表面是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 而实际是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
7、绪,以委婉曲折的 手法,抒发闺妇的感伤情怀。(5)课件出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尽管他们只相隔一条水清且浅的银河,但只能含情相视,不得 互诉衷肠。那么,这里就给我们交代了什么?(织女痛苦的缘由)抒发了织 女心中咫尺天涯的哀怨。引读:读诗要会想象,要能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幅画面。我们再 来读一读这两句,读出思妇的哀愁。【设计意图: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所限,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的 诗意,体会它所表达的感情,理解它的主旨有一定的难度。这一片段 的教学设计,主要由教师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辨,同时借助想象、讨论、 朗读等手段,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它的情感,领悟它的表达。在学 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给他
8、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如 这首诗运用了一些学生不曾接触过的手法一一互文,教师要进行相关 的文学知识的补充,学生才能准确地理解诗意。】五、体味语言,领悟表达1 .这首师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谁注意到了?预设:全篇十句有六句的开头都使用了叠字。2 .有何作用?讨论明确: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形象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俳恻。(板书:增强节奏感、旋律美、增强形象性)“迢迢”,写距离之远(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 涯。);“皎皎”,写星光之亮(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美姿态明艳动 人。),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然后,诗人将 视线移到织女星上。由远而近,先物
9、后人。“纤纤”状素手之修美, “札札”状织布之繁忙,一状形,一摹声。“纤纤”和“札札”,形 声生情。“盈盈”写水之物貌(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了女子的 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让人回味无穷。);“脉脉”写 人之情貌,水貌和情貌都很美。可是一水之隔,却“不得语”,只能 含情脉脉,隔河相望。近在咫尺,若隔天涯。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 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 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 一水隔,“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 忍受了。景情并生,哀怨动人。3小结:这些叠字刻画了人物和环境,由远而近,由物及人,由神态及感情,确是“兴象玲珑,意致深婉”,深婉细致
10、地写出了游子 思妇的相思之情,别离之愁。4 .小结出鉴赏诗歌方法:(板书)抓住字眼,体味语言。课件出示:叠词 作用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纤纤写素手之细;盈盈写银河之水;叠词 作用皎皎写织女星之明札札写机杼之声脉脉写相视之态5 .学生熟读这六句古诗,体会叠词的作用。六、拓展读诗,积累背诵1 .牛郎织女鹊桥会,古来诗词吟咏多。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至今 被传诵。中国历代诗人骚客以七夕为题,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其中 最著名的应该说是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七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 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学生自由读一
11、读。理解诗意。这首词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 蹊径。特别是最后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众人 大多慨叹牛郎织女相见太难时,它却反其意认为坚贞的爱情不在于耳 鬓厮磨。2 .今天学的这首诗是表达思念的作品,其实还有很多这类的古诗, 如,唐代王昌龄的闺怨,曹丕燕歌行,李白子夜吴歌乌 夜啼,杜甫月夜等。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一些加以诵读。【板书设计】第三课时十五夜望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一轮圆月挂在夜空的画面)皓月当空, 月色如银,如此美景,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今天且让我们跟着唐代 诗人王建走进他的十五夜望月,感受他的思绪。(板书课题),指 名读。2 .说说你对
12、诗题的理解。3 .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代宗大历 十年进士,曾任昭应县丞,渭南尉。穆宗长庆初,由太府寺丞转秘书 郎。大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归居咸阳原上。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 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 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语言通俗明晰,凝练精悍, 风格简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体。此诗是诗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写的诗。4 .揭示学习任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我们的中心任 务就是一个字一一读,具体任务是:读顺、读义、读景、读情、读味、 读韵。【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欣赏皓月当空,月色如银的美图,唤起 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
13、习新课作铺垫。简介作者及创作背景,不 仅了解了诗人其人,而且知道了诗人写这首诗的缘由。告知学习任务, 让学生接来来的学习更主动,更有目的,更高效。:二、反复朗读,读顺、读义1 .自由读诗,读通读顺(1)请同学们自由读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字音。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觉得他的字音读 准了吗?(重点关注“栖”的读音。)(3)指名评价,再读,师评价,齐读。2 .教师范读,读出节奏(1)我们读诗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还要读出诗的节奏。 听老师读,注意诗歌的节奏。(2)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3 .同桌互学,理解诗意(1)交流方法:我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我们会用哪些方法
14、来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没有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结合注释; 联系插图;串联词意;发挥想象;反复读诗)(2)同桌互学:同桌一人读诗句,另一人说意思。说完再交换 着说。(3)全班交流:指名一对同桌交流,其他同学补充。(4)诗句理解好了,会读得更好。再指名读,齐读。【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要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 理解诗句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 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三、默读静思,读景、读情1 .默读仔细阅读,摘录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用恰当的词语概括这些景物 的特点。抽查自学情况,交流汇报。预设:银白的地面、熟睡的鸦雀、飘 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2 .议读
15、(1)体会诗中意境,理解作者感情。边读边议,小组互相讨论:从以上景物描写概括诗歌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一种怎样的 意境氛围?指名汇报。明确:一幅安静、凄清的秋夜景色,为秋思创造伤感的氛围。(2)月出东山,诗人在望,乌鸦入睡,诗人还在望,桂花湿润, 诗人仍在望。从这个“望”中你能读出诗人什么情感吗?“秋思”,秋天的情思。说的很含蓄,点而不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 发又开封。”-张籍秋思“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王昌龄秋思“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萧意秋思秋思:秋天,天气转凉,大雁南飞,花木凋零,万物萧条,
16、身处 在异乡的游子感受到这一切,感慨一年又匆匆流逝,而自己仍在漂泊, 仍不能与家人团聚。这首诗中,夜深露重,诗人却久久不肯睡觉,从 这个“望”中你能感受到诗人怎么的心情?秋思,秋天思念亲人的孤寂伤感之情。【设计意图:“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环节中,让学生静心默 读思考,从诗歌中抓住典型的景物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 意境,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拓展秋思的诗句,领会诗人的情感内 涵。】四、咬文嚼字,读味、读韵1 .用比较换词法等品析诗中精美词句。小组互相讨论:(1) “树栖鸦”从听觉还是视觉来写?写鸦雀有什么作用?既是听觉也有视觉,烘托夜的寂静,衬托诗人内心的孤独。(2) “落”换成“在
17、”好吗?“落”:理解词语先思考什么意思,再联系诗句意思,品味词语 在诗句中的具体意思,并与平常的用法作比较看好在哪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那 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用得不同凡响,新颖别致。我们从诗句中能直接读出诗人这种怀人的愁绪吗?小组充分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不直接抒发自己的怀人愁思,而是用委婉的疑问语气, 使自己的情感表达更蕴藉深沉。这种表达情感表达方法含蓄隽永,耐 人寻味。这叫间接抒情。也有一种情感表达方法,如“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这叫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种情感表达方法各有 好处。美读读出诗歌的韵味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
18、感情基调、朗读语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学生在此基础上自读,同桌尝试背诵。【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借助问题指引,通过小组合作,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角 度,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从而理解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心境。 后通过反复诵读,读出古诗的韵味。】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3 .能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4 .积累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教学重难点】L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大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 情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寒食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1 .复习古诗(1)同学们,有关描写中国
19、传统节日的古诗,我们积累了哪些, 它们描写的是我国的哪些传统节日?(指名说)(2)课件出示有关的古诗:清明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乞巧,学生齐诵。2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首描写古代传统节日的古诗,齐读课题:古诗三首【设计意图:描写传统佳节的古诗学生已有不少积累,通过温习背诵这些学生熟悉的古诗,挖掘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他们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1 .课堂总结:事实上,月亮在中国人的眼里,尤其是古代中国人 的眼里,是浪漫的多情的美丽的。看到月亮,有许多美妙的感受、联 想就会自然而然涌上心头。淡淡的月光,浓浓的情愫,无论世事变迁, 沧海桑田,它,
20、依旧恒悬于黑幕上,照在所有爱月之人的心上。于是, 成就了一种淡泊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种乡愁叫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就了一种惆怅叫“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成就了一种伤情叫“杨柳岸,晓风残月”,成就了 一种安慰叫“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种祝 福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们寄情于月,月亮,也就承载 着人世间种种情思,如诗一样,悬挂在天空之上,悬挂在古人与我们 之间,也悬挂在你我之间。2 .布置作业:回家再搜集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背一背,说说大后、O【设计意图:在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关注咏月诗,以由月亮引发的各种情思的诗句作为引领,激发
21、兴趣,鼓励学生去积累更多的诗词, 丰富语言,感悟诗词中的美。】【板书设计】1 .出示诗题,作者姓名解题意: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第一百零 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 成食物,故名寒食。(板书:寒食)知诗人:韩翊: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 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 平集。2 .再次齐读课题【设计意图:“知诗人,解诗题”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而 且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下面“明诗意,悟诗情”做了有力的铺 垫。】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 .同桌互读,注意读准读通顺。2 .指名朗读,注意指导读
22、好生字“翅”、多音字“传chudn”。3 .示范朗读,引导读出诗的节奏。4 .指名读,分男女生竞赛读,全班齐读。5 .借助注释说一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可以同桌交流。交流汇报。点拨:注意指导“日暮”是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东 风”指春风。“飞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意思。古诗大意: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 拂着皇城中的柳树。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 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7.带着理解再读古诗。【设计意图:理解诗歌的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古诗词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读通读顺,扫除字音障碍;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及互帮 互助,解决字词理解的问题,理解诗的大意。在理解的基础上
23、读出节 奏,读出情感,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四、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用短短四行诗生动形象描绘出当年寒食节时长安城的样子。再自由读一读,看看从诗句中你想象到了什么,感 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一会交流。1 .品读一二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由“春城”一 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处处落花随风飞舞,苑中垂柳随风飘动”,多么美的景象啊, 带着这样的画面感读出“春城”的美。“无处不飞花”是什么句式?诗人为什么不说“无处不开花”?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 气,有效地烘托出全
24、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 动态强烈,既表现了春天的勃然生机,又体现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 辞的精密。(3) “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斜”用得极妙,妙在哪?“斜”字用得妙,生动地写出了柳枝的摇曳之神。(4)带着画面,带着你的理解,读到诗的字里行间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5)春城的美不仅仅是“满城处处春花明艳,柳枝斜斜随风起舞”,还体现在这些诗句里。(课件出示)引读: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草树知春不久归
25、,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2.品读三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诗的前两句写了白昼长安城春意浓郁,笼罩全城,后两句 写傍晚时候长安城的宫苑,作者又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这两句是写天黑时分,宫苑里传送着一支支由皇帝恩赐给宦官的 蜡烛。蜡烛燃烧通明,升腾起淡淡的烟雾,袅袅娜娜地萦绕在宦官家, 到处弥漫着威福恩加的气势!(2) 一个“传”字,一个“散”字,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传”与“散”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3)在封建习俗的统治下,不要说全城
26、百姓,就连那些不是宠 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烟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唯独 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从中你体会到诗人的什么情感?作者在这里仅用两句诗,一个“传”字,一个“散”字,就对皇 帝的厚待亲信宦官,宦官的可恶可憎的面目暴露无遗,达到了辛辣讽 刺的目的。(板书:辛辣讽刺)(4)来,请读出诗人的不满一-3.补充创作背景(课件出示)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 近臣。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 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 排斥朝官。此诗正
27、是因此而发。学生自主阅读。师引读:寒食禁烟火,唯独这些宦官之家,烛火通明,烟雾缭绕。由一斑而见全豹,仅此一点,足见这些宦官平日如何弄权倚势,欺压 贤良。谁来像诗人一样,悲愤地读一一(展示读,全班读,当堂背诵。)【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想画面,然后又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品中悟,欣赏古诗遣词用字之精妙,最后进行朗读的指导, 让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朗读出来,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就水到渠成 了。补充描写“春城”之美的名句佳作,化抽象为具体,丰富学生美 的体验;补充诗人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内容,能 设身处地,准确地领会诗人的心境。】 五、总结升华,拓展积累1 .课堂总结:这是一首讽
28、刺诗,但诗人的笔法巧妙含蓄。从表面 上看,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 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 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2 .课外拓展:讽刺诗多关注民众,关注社会,关注热点,以嘲讽、 讥刺的手法,描述生活中落后、消极、反动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政治 性和战斗性。老师整理了几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官仓鼠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 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无粮百姓饥, 谁遣朝朝
29、入君口。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读诗词,感受此类古诗的特点。3 .布置作业:回家再搜集此类诗词,背一背,说说大意。【设计意图:总结讽刺诗的的写作特点,意在培养学生鉴赏此类 古诗的能力,为自主阅读古诗打下基础。拓展读诗,使课堂更加充实 丰满,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开阔,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 趣。】【板书设计】第二课时迢迢牵牛星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L播放歌曲迢迢牵牛星。同学们,你们听出这首歌的名字了 吗一一迢迢牵牛星。没错,歌曲所表现的内容与我国一个非常有 名的民间爱情故事有关,谁知道?一一牛郎与织女的故事。都听过这个故事吧,谁来给大家讲讲
30、?2.揭题:这首歌曲是由我们今天将要学的这首古诗一一迢迢牵牛星的诗句改编而成的。(板书课题:迢迢牵牛星)歌曲优美,古 诗更有它独特的魅力。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吧,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歌,唱歌。新课伊时,用由古诗改编的歌曲迢迢牵牛星导入新课,那熟悉的、优美的旋律,很 快就能抓住学生的心,把他们带入了歌词的意境之中。重温浪漫又凄 婉的爱情故事,为下面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古 诗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课境。:二、解题,介绍文学常识 教师讲解(课件出示):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 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唬,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这 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 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 感内容。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 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蝶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 缝、一字千金。”【设计意图:补充必要的文学常识,有益于增加学生的见闻,促 进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1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