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78555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道家思想:辩证的智慧,格局的重要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中文言知识,背诵相关内容。2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所选文段主旨,理解思想核心。3 .审美鉴赏与创造:品味核心思想意蕴,感受语言特色。4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道家文化内涵,体会辩证思维。第一课:老子四章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老子,中国古代一个神秘的人物。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说法:“老 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意思是说,老子,楚国人,家住苦县历乡曲仁里乡,今安徽亳州涡阳县。老子姓李, 名耳,字聃。老子做过周天子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子比孔子年长20来岁

2、,孔子前往周朝国都,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 说的礼,发明它的人和他的骨头都已经腐朽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还说“君子时运 来临才会出来建功立业,时运不济,则像蓬草一样的苟存性命”等一通言论。孔子回去 后,和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 的野兽可以用网捕捉它,会游的鱼可以用丝线钓它,会飞的鸟可以用弓箭射它。至于龙, 我不知道它是怎么乘风云而上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就像龙一样。老子研究道德,他的学问以自隐不求闻达为宗旨。他久居周地,目睹周王室衰败, 便离开了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说:“你就要隐居了,写本书留给我吧。”于是 老子便著书上下两

3、篇,讲述关于道德的思想共五千多字,就是道理经,写完人就走 了,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老子和孔子都诸子百家代表,由于他们对于社会与政治的问题有不同立场和观点, 对天下由治变乱的原因有不同的解释,对天下由乱变治有不同的方案,从而形成了不同 学说和学派。为了防止皮肤冻裂,他家有一种特效药,即“不龟手之药”。有人以百金购买这个药方, 并把它献给了吴王。吴越两国冬天水战,吴国凭借这种药,取得了胜利,献药者也因此 获得了封赏。庄子总结说,同样一种药,有人凭它获得封赏,有人用它世世代代漂洗丝绵,这是 因为用法不同造成的啊!你有这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遨游江湖呢?你的 见识真是像蓬草一样弯曲不通啊。

4、“大故事”和“小故事”有相通之处:惠子信奉名家,名家近儒,他的话充满了功 利色彩,庄子借宋国人的故事来类比,有讽刺意味,意在批评惠子的固陋。吴王之客凭 借此药裂地受封,眼光和做法超过宋人太多,而庄子以超凡的智慧说出大葫芦的“妙用”, 在境界上与吴王之客是相似的。小故事的寓意:同一种事物,用法不同,价值就不同,因此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 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大故事的寓意:借如何处置“五石之瓠”,说明了 “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 家哲学,要跳出认识的局限。(三)任务二:了解庄子的其它思想【庄子的思想】思想一:活着其实很难,但很有趣。朝菌不知晦朔,携姑不知春秋。逍遥游庄子在逍遥游里说小欲望不懂得

5、大志向,小聪明不懂得大智慧,寿命短的不能 和寿命长的比。清晨出现,傍晚就死去的菌子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春末出生,秋前死 去的蝉,不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相较而言,我们人类的寿命是长的,但是活的长,经历多,失去多,痛苦也多,那 是不是寿命短的反而会更快乐呢?其实,这不是庄子要表达的意思。他是要借朝菌、蟋姑等小东西来告诉我们认知和格局,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时间的 久远,井底之蛙不知外面的世界之大。活着固然很难,活得久可能会更痛苦,但是活着自有活着的乐趣。思想二:要知足常乐鹘鹘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因为他觉得许由是大贤者,会把天下治理得更好。许由说你 已经把天

6、下治理的很好了,我就没必要越俎代庖了。再说,我要天下有何用呢?为名吗?名是身外之物。为名带来的实惠吗?我又不需要。鹤鹘生活在深林里,所占不过一枝;反晏鼠在河里饮水,也不过喝饱为止。人要知足常乐。我们小时候拥有几颗石子、弹珠就能玩得很高兴,在地上划几个方 格“跳房子”,就能和小伙伴快快乐乐地玩一个下午。如今,有手机网络,电脑电视, 有各种娱乐场所,我们却找不到快乐的理由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都是简单的。思想三:坚守自己喜欢的,才是最好的。楚王派人来请庄子出任相国,而彼时的庄子还在钓鱼。庄子给楚王的使臣讲了一个故事:我听闻,楚国有一只活了三千岁的神龟,死后尸 体被供奉在庙堂之上,受到朝拜。你认为,对

7、于这只乌龟而言,是死后供人朝拜更开心,还是活着在泥浆里摇尾巴更 快乐?使者回答:“自然是在泥水里摇尾巴比较自在。”庄子笑着说:“那么诸位请回吧!我也想在泥水里摇尾巴。”惠子相梁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惠施在梁国做相国的时候,庄子准备去拜访惠 施。有个好事的小人挑拨惠施:“庄子这一来,是想取代您,当相国呀。”惠施当然是 不不愿意的,立刻派人在全城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非但没有害怕,反而主动找到了惠 施,他说:“你知道南方有一种叫做鸩的鸟么?它从南海飞往北海,没有梧桐树就不 栖息,没有竹子的果实就不进食,没有甘美的泉水就不饮水。这个时候,猫头鹰抓住了 一只腐鼠,它仰头看着鸦镐正好飞过,从喉咙里发出喝的响

8、声来保护自己的食物。 你今天这个样子,不正是在用梁国来吓我么?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是每一颗星星都喜欢闪耀在夜空里,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 相同的志向。有这样一个女孩,她不爱打游戏,也不喜欢追星,最喜欢的东西竟然是诗 词和古典名著。就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这个女孩却将2000首古诗烂熟于心,经典名 句信手拈来。这样的女孩或许不会成为闺蜜圈子里的那个人气王,却在高二的时候收到了北大抛 出的橄榄枝,高三的时候考上了清华。这个女孩,就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冠的武亦姝。要明白自己这辈子擅长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目标明确的人,自然不会因为一 只小老鼠,就放弃自己心中的醴泉。人格本无贵贱高低,但是心灵却有

9、不同层次。别人 眼中的踽踽独行,也可以是一场属于智者的精神狂欢。思想四:累了就歇歇吧!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刻意身体不停地劳作而不休息,就会疲倦,精神不停地思考运行,也会辛劳,过度辛劳, 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枯竭的。勤劳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无论是耕作劳动,还是读书学习,人们总是赞颂辛勤者,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包括工作和思想。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说什么“闻鸡起舞”、“头悬梁锥刺股”,我们都有过这样的 经验:真的困极了、累极了的时候,即使心里再怎么想着努力,脑子里也是混沌一片, 双眼模糊,到底学的什么,做的什么,迷迷糊糊的完全不知道了。思想五:接受自己的平庸。庄子说,栋梁可

10、以撞击城门,不可以用来赌小洞,因为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用途; 骏马一日千里,但是捕鼠不如狸猫和黄鼠狼,这是因为事物的技能不同;猫头鹰晚上可 以看见纤毫末端,白天却看不见大山,这是因为事物的本性不同。猫儿不用羡慕骏马, 就像我们普通人不用羡慕那些大富大贵、功成名就之人,我们也自有自己的作用,是父 母不可替代的儿女,是儿女不可替代的父母。不信,拿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把你兑换,你看看你的儿女父母会不会同意。接受自己 的平凡很难,接受自己的平庸更难,接受孩子的平庸难上加难,但是每个生命都不同, 接受生命的本然,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思想六:生命本无,何惧生死。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来吊唁,却看到他敲着盆子大声

11、唱歌,惠子说:“妻子死了, 你不悲伤也就罢了,怎么还能唱歌呢? ”庄子说:“我本来也是伤心的啊,但是后来我想到原来这世界上本没有她,如今她 又回到来的地方了,她已经睡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了,我却还在这里嚎啕大哭。所以,我 就不哭了。”人固有一死,司马迁说:“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在庄子眼里,死没有轻重 之别,就像人本没有贵贱之分,无论你是王侯将相,还是贫者乞儿,人本来都是没有生 命的,是由气汇聚成了形体,由形体产生了生命,才有了人。人死,不过是形体解散, 又化为了气。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如同黑夜白昼,春夏秋冬,本来就是循环变化的。由生而死, 死而再生,既然这样,生又何喜,死又何忧?生死又有什么

12、可惧的呢?【庄子的名言】5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解释】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白色骏马跃过一道缝隙一样,很快就结束了。【感悟】人生短暂,有喜欢的人或事,就抓紧行动吧,否则就会成为一生的遗憾。6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外 篇秋水【解释】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 对夏生秋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感悟】对待自以为是却什么都不懂的人,就不要和他们争论了,徒费口舌。7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外篇山木【解释】君子之间的交往要像水一样清

13、澈,不掺杂污浊物。小人间的交往包含着浓 重的功利之心,表面看起来像甜酒一样甘浓,实则浑浊不堪。【感悟】人生得二三知己足矣,酒肉朋友切不可交。8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杂篇列御寇【解释】人心比山川还险恶,知心比探知天象更困难。【感悟】画虎画皮难画骨,画人画面难画心。5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外篇田子方【解释】人最大的悲哀是精神上的麻木与愚钝,肉体的死亡倒是还在其次。9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内篇人间世【解释】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 最高境界。【感悟】面对无可奈何的困难,不要垂头丧气,顺其自然。10 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14、。庄子内篇齐物论【解释】大道容易被小的成就遮蔽,花言巧语容易掩盖真言。【感悟】至理名言被华美的辞采所掩没而不显。要善于发现真实,不可被花言巧语 蒙蔽。11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杂篇盗跖【解释】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感悟】要小心阿谀奉承的人,这种人一般不是君子。12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解释】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感悟】学到老,活到老。13 .灾人者,人必反灾之。庄子内篇人间世【解释】你给别人灾祸,别人也必会给你灾祸。【感悟】不要做伤天害理的事,因果轮回,报应不爽。14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内篇人间世【解释】

15、未来的世界不可期待,过去的时日无法追回。【感悟】好好活在当下,比什么都重要。15 .学而不能行谓之病。庄子杂篇让王【解释】学习了却不能付诸实践叫做病。【感悟】做不到学以致用,看再多的书是没有什么用的。1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庄子内篇齐物论【解释】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感悟】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要看以什么角度来看待。教学总结鲍鹏山说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的A、B两面,古代的读书人桌上放着四书五经,枕头 底下藏着庄子。四书五经是考科举用的,考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做儒家;庄子是填补内心的,考不中的回家做梦化蝴蝶,醒来皆是康庄大道。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孔子是进取的,是用来内

16、卷的,庄子是教你躺平的。”庄子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混乱、战火纷飞的时代,老百姓的日子很难过,不要 说生活,就连生命都有可能朝不保夕。庄子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和诸子百家不同,不是想着纵横裨阖,佩六国之相, 也不是想着仁者爱人,救万民于水火,而是想着如何活下去。在庄子看来,人活着,生命最重要,能够自由自在地活着最重要,什么王侯将相, 荣华富贵,都是浮云,远不如我在泥潭里拖着尾巴游来游去,来的自由。孔子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是因为旧制度的破坏,所以要“克己复礼”;而老子 认为,天下之所以大乱的终极原因,是因为统治者对于权力、财富以及不劳而获生活的 欲望,统治者越争天下,天下便越不能太平。所以,要

17、“无为而治当然,进入老子的思想领域,还得从“道”谈起。老子第一章便指明道是天地 万物之始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首”+ “走”,象征着人从四肢落地的动物群中抬起头来,当人类昂首挺 立开始活动,便在天地间创造出一部辉煌的历史。“道”的字义由行走、运行引申出秩 序、规律、法则等意涵。日月星辰等天象运行的规律,称天道;建立人类社会行为的规 范,叫人道。所以,就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规律,都能够被认知,但这些规律,却是不断变化 的;世间的万物都是可以命名的,但这些名称,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世间万物起初是不 需要命名的,当我们给他们命名,就是我们认识世间

18、万物的起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子的一些辩证法思想。(二)任务一:疏通文本意思,理解总结思想要义【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蜒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 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三十根辐条,聚集到车毂上,在车毂中间是空的时,才有车的作用。揉和 陶土做成器皿,只有器具中间是空的,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屋室,当中门窗 四壁中间是空的,才有屋室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 恰恰是“无”使它发挥了作用。【阐释】思考“有”和“无”的关系。“无”指的是“空间上的无”。本则中的“无” 和“有”,都是器物的组成部分。通常,人

19、们重“有”胜于重“无”。老子却大谈“无” O首先,这里我们要明白的是,这里的“无”并不是完全没有,而是相对于“有”来 说的。就像一幅画,我们看到的是“画的图案”,这是“有”,但正是因为有那些留白 的“无”,才让画面呈现出来,如果没有图案中间和周围的留白,那就不可能看到一幅 画,这就像苏轼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你站到画里面,看不到 留白,你就没有办法看到画。所以,“有”和“无”是相对的。无不是完全没有,而是 先有“无”才有“有”。正是因为器皿有了中空的“无”,才能盛东西,才能发挥碗的 作用;房屋有了中空的地方,才能住人,才能发挥房屋的作用。最后老子说:“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

20、用。”看起来是“有”给了我们便利,其 实是“无”的作用,意思是说我们看到一只碗,我们所见的是碗的形状、大小、花纹配 饰等等,这些都是“有”,这些是我们能看到的表象。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无”,是 碗有中空的地方,可以用来盛饭盛汤。“有”是指我们看得见的本体和表象;而“无” 是我们看不见的作用、功能和意义。哪一个更重要呢?当然是“无”,“无”才是表象背后的本质,才是让有得以发挥 作用的根本。有无相生论,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 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说,知道美是什么,就知道什么是丑了;知道什么是善, 就一定也知道什么是恶。美与丑,善与恶,就如硬币的二面,没

21、有美就无所谓丑,没有善就无所谓恶,都是 相对而言的。天地阴阳相滋生,万物相互平衡。如果没有罪犯,就不会有警察;没有病人,也就 无所谓医生。事情到了最坏的时候,就必须转好;事情到了最好的时候,那就一定变坏。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生命,不过是个流动的过程,为生而高兴,为死而哀伤,都 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黑格尔也说:“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 黑暗。”光与暗,离开了谁都是不可能存在。【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 长。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也。【译文】踮起脚跟想站得高,反而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走得快,反而走不远。自以

22、 为高明的人反而不明白事理。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的人反而不能 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人反而得不到敬重。从道的角度说,以上这些行为可以说是“剩 饭赘瘤。”谁都厌恶他们,所以有道之人不会这样做。【阐释】这一章讲要顺道而行。言外之意,人的言行都要符合自然规律。“自见” “自是” “自伐” “自矜”都是轻浮、急躁的举动,不符合自然规律,同样也不会取得相应的成果。老子认为,人只有遵循自然大道,依照客观规律行事,才能取得好的收益。“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用脚尖是难以站立起来的,这是由人的身体结构决定的。人类直立时,身体的全部重力都落到了两只脚上,脚掌可以支撑沉重的身躯。“企”就 意味着这种

23、平衡被打破,全身的重力都会落在脚尖上,而脚尖窄小、瘦弱,无力承担全 身的重力。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所以,“企” “跨”暗指打破能力平衡的欲望或 行为,是急于求成、焦急烦躁的表现,这样反而办不成事情。“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隐含着老子以退为进的 处世哲学。“自伐”一般包含四层含义:一是只把自我看作是生活的主宰,而不把整个 世界看作是生活的主宰;二是只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按整个世界的意志行事;三是 只看到自己所成就的一切,而看不到整个世界为自己所成就的一切;四是在以上错误认 识的基础上,人们只看到自我活动之于自己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而看不到整个世界的活 动之于自己生

24、活的意义与价值,这样一来,自我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也就变得非常渺小和 微不足道了。由上可知,做人不可过于虚荣、张扬和妄自尊大。【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文】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一个聪明有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一个 高明通达的人。战胜别人的人,只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战胜自己弱点的人,是一个内心 强大的人。(对平淡生活)感到满足的人,是一个精神上富有(而幸福)的人;遇到难 事而下定决心、努力去做的人,是一个有志气的人。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有 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阐释】思考“知人”和“自知”,“胜人

25、”和“自胜”的关系。古代成大功立大业的人,如汉高祖、唐太宗、蜀先主刘备等等,都有知人、自知的 智慧。汉高祖刘邦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 粮草,我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天下豪杰,但是, 这样的三个人能为我所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三国中刘备知道自己没有排兵布阵之能,更不具备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但 他深知:要成就大事者,非贤明之人相助不可。所以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做军师。体 现了刘备的“知人及自知”之举,他懂得“知人善任”、及“虚怀若谷”处世,促使“三 国”天下的诸多英雄贤将为他所用,助他夺得了三分天下。

26、“知人易,自知难”,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了解自己,但是每一个人最难了解的也 恰恰是自己。想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既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和胸襟,多听听别人的 意见建议,同时也要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高度自觉。能够战胜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一个英雄可以 征服天下,却往往难以战胜自己。三国中的吕布,他骁勇无比,堪称三国第一猛将。但 他有勇无谋,贪图名利,贪恋美色,为了貂蝉不肯出城,结果让曹操用水淹了。最后注 定只能在落魄的处境中,自缢而亡!他的武力虽能战胜天下群雄,恰恰败给了自己的本 性弱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改正不足、克制欲望,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 善自我,

27、得到提升,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老子强调的“自知”就是要我们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自胜”就是在各种名利的 诱惑下而不迷失自我。【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 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 而不敢为。【阐释】上一章讲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但是什么是易? 多细是细?本章给了答案。分三层讲:第一层: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洋,其微易

28、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字意:持:保持。谋:谋划。泮:分离。散:失散。【译文】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未露头时容易谋划,当脆弱时容易分离, 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要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解决问题,要在还没有陷入混乱的 时候治理混乱。老子阐述了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的道理。所以做事情要在它还没有发生之 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家,要在祸乱还没有发生之前早做准备。扁鹊是战国时名医,几乎家喻户晓,但人们不知道扁鹊兄弟三人都是医生,而且医 术都不错,魏文王知道了他家的情况,便问扁鹊,你兄弟三人谁的医道最好?扁鹊回答: 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听了一惊,忙问道:“那怎么你的名声最大

29、扁 鹊说:我大哥治病是治在没有病发前,一般人还未觉察到病的危害就治好了,所以名气 不大。我二哥治病是病发初期,轻微小病,一治就好,所以别人以为他只能治小病。我 治病是在病情严重的时候,病人十分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我治病影响最大。 从这一段论述可知,最高的是预防病,其次刚起病,最差的后期严重的病。第二层:合抱之木,生于毫米;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译文】张开两臂才能抱得过来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很高的台子, 是从一筐土开始堆积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老子用三个排比句,阐述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大生于小”的观点,证明了大的 东西是从细小

30、的东西发展而来,同时也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 毅力,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大事业。荀子继承了老子的观点,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蛇 龙生焉;不积珪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由量变质的飞跃。大生于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立志是方向,正确价值取向,行动是理论之源, 做事要付出辛劳,又要智慧,要遵守规律,苦干加巧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把小 事当作大事去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穿石,百折不挠。第三层: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货,学不学,复众

31、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译文】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 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接近成功 时失败。(如果在)快要完成的时候也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让事情失败。因此圣 人以不欲为欲,不稀罕难以得到的东西,以不学为学,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来辅 助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这一层讲做事情要慎终如始。“为”指心有妄想、作为。“执”指去做。意为做事心 有妄想,强行去做,反而结果会失败,失去的越多。而圣人是怎样做的呢?圣人用无为的思想去做事。“无为”指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强为,所以没有失败。 不偏执

32、,自然没有失误。而一般百姓是怎样做事的呢?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为什么失败了,因为许多人放松警惕,没有像开始那 样善始善终,缺乏毅力、耐心、功亏一雷的结局。行百里而半九十。圣人做事和普通人 做事对比。那么圣人追求的是什么?圣人追求别人不追求的,做别人不做的,不稀罕难得的财物,他追求的是道。学什 么?学习常人不学的东西,学习道。不学什么?不学术。补救众人的过错,以辅助万物 安装自然规律做事,顺其自然。做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的事物都是从小事发展起来,及生成、变化、发展过 程。人们只有了解这个过程,才能防患于未然,同时,告诫人们做事具有坚强的毅力, 慎终如始,才能成就大事。(三)任务二:补充

33、了解老子的其它思想老子作为道家鼻祖,他所著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他的思想以及言论 在世界各国广受推崇。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清代学者魏源说:“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尼采将道德经奉为至宝,评论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 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1 .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太平盛世,从来不靠严刑峻法,都出于无为而 治,人亦如是。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轻举妄动,不胡作非为。 就好像拔苗助长的人,本意是想让庄稼长势更好,结果却让禾苗全部枯萎。有人说,人 定胜天,但仔细

34、想想,能胜天的不是人定,而是人在自然的规律里顺水推舟。如果真的 逆天而为,只会惹祸上身。世上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人生福祸得失,皆因 违背或顺应规律而起,那些立于不败之地的人,往往都是顺应了天道的人。最符合天道的,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为。2 .不争。“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人,世界上没有 人能和他相争。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个人不在乎得失,内心也就“也无风雨也无晴”。 自然立于不败之地。但这带来的并非是消极影响。一个人正是因为不在乎得失,能忍、 能隐、能退、能柔。反而可以不必出风头,不必分心,专心把事情做好,反而可以做出 一番成绩。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事事都要争

35、先,一定要和别人争个高下。殊不知,“不争”才 能立于不败之地。跟小人争是非,即便赢了,也影响了心情,浪费了时间;跟爱人争输 赢,无论谁赢谁输,都会伤及感情;跟父母争对错,不管结果如何,都会疏远亲情;跟 朋友争风光,无论结局怎样,感情都会渐行渐远。所以,生活中与其去跟别人争强好胜,与其整天与别人争来争去,不如完善自己。3 .战胜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真正有智慧的人, 不但可以洞悉别人,还能了解自己,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算得上是有大智慧的人。在老 子看来,单纯的使用武力来达到对方是并不能称之为强者的,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我 的人,也就是实现心灵上的征服。凡是在自己身上找

36、原因,找问题,发现自己,战胜自 己。一个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4 .利他。“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之所以备受推崇, 是因为水包含着无私利他的品质。水能滋润万物,却从不居功,一直处在低处。人最难 放下的是“我执”,最常做的是自私。以“我”为中心,“我”需要帮助,“我”最金 贵,“我”的事最重要。其实,人都有自私的一面,你这样想,别人亦然。但结果,只 会是一场恶性循环。学会给予,越分享越富有;学会帮助,别人也会帮你;学会利他,利他是更高级的 利己。儒家说,仁者无敌。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 所以,上善才像水,利万物而不争!5 .守柔。“人之生也柔弱

37、,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 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人活着的 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 变得干硬枯槁了。有人问老子,刚和柔,哪个更强?老子指了指自己的嘴巴,反问:“我 的舌头还在吗? ”那人答:“在。”老子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 ”那人答:“您年 事已高,牙齿已经不在了。”老子:“如你所见,舌头柔软,而牙齿坚硬。刚则易折, 柔者长存,再明显不过了。”老子一贯主张以柔克刚。柔弱的东西,更能随时间、环境而发生变化。不懂得变动, 一味硬刚,只能加速灭亡。相比于表面上的强硬,柔弱则

38、是另一种强大。坚强的东西易 损,柔弱的东西长存,懂得示弱的人,才能笑到最后。第二课:五石之瓠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 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 观点,庄子认为只有以通达的精神超越现实世界,才能获得无限的自由和心灵的宁静。庄子的作品庄子,又名南华经。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 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谪,意出尘 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 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有一个相

39、爱相杀的冤家,就是2300年前那个跟庄子争论鱼快不快乐的惠子。庄 子是道家,惠子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名家以 辩论名实问题为中心,凭借善辩成名的一个学派,代表人物还有公孙龙,“名”就是指 称事物的名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概念”。惠子热衷政治,长期在魏国担任丞相, 辅佐魏惠王制定法律,主张合纵抗秦。(二)任务一:梳理故事情节,分析故事内涵选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大故事:惠子和庄子关于“五石之瓠”的使用问题。小故事:庄子用来类比的“不龟手之药”的故事。惠子告诉庄子,他是如何处理一个容得下五石之物的大葫芦的一一用它盛水、做瓢, 结果都失败了,最后只能把葫芦打破。庄子认为,惠子不善于使用大的东西,无法发挥“大”的作用。于是给他讲了一个“不龟手之药”的小故事:宋国有一户人家世代以漂洗丝绵为业,这项工作经常要沾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