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50940 上传时间:2024-04-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含解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古代诗歌阅读专项复习咏史怀古类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筹笔驿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注)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市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 曾驻此筹划军事。很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凭吊诸葛亮的怀古之作。大中九年(公元855年)李 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简书:指军令。古 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储胥:军用的篱栅。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运用衬托手法,通过对“猿鸟

2、”和风云”的描写,突出诸葛亮的威严。B.颔联肯定诸葛亮运筹谋划的军事才能,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C.本诗打破时空界限,既凸显诸葛亮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又交代蜀国败亡的原因。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 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2.清何焯评价此诗“议论固高,尤在抑扬顿挫处,使人一唱三叹,转有余味”。结合全诗, 分析本诗如何运用抑扬手法及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游凤凰台刘一止二水中分,三山半落,风云气象通寥廓。少年怀古有新诗,清愁不是伤春作。六代豪华,一时燕乐,从教雨打风吹却。与君携酒近阑干,月明满地天无幕。【注】“二水”两句化

3、用自唐代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2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歌首联都照应题目,直接写岳阳楼,但切入点不同,前者以岳阳楼的位置切 入,后者强调其影响力。B.两首诗歌颔联都紧承首联,描写诗人登楼的所见所想。但前者借助“吴蜀”一词使诗 歌更具历史厚重感。C.两首诗都融登楼、观景、抒情为一体,在意境营造和情感抒发上特点鲜明,与杜甫“沉 郁顿挫,的风格相似。D.两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基本相同。但从颈联看,前者不远万里来游览与后者双鬓斑白 相较,多了轻松闲适之情。26 .两首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永遇乐

4、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 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7 .下列选项中,对上词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显现了作者对英 雄人物的仰慕和赞扬;表明作者对如今朝廷无心北伐复国,一味苟且偷安的不满。8.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既体现了作者对刘裕北伐军容之盛状的仰慕和 赞扬,又表现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实现北

5、伐的雄心壮志。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语气强烈,满腹积郁喷泻而出,与“商女不 知亡国恨”的忧愤异曲同工。D.“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诗人用廉颇的典故,直抒胸臆,既体现了作者渴 望如廉颇那样,老骥伏杨,报效祖国的热情;又有着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哀伤和苍凉 感,是作者沉郁悲愤的表达。28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是词人引用的一个典故。请简要解释这个典故 的意思,并说明词人用典的目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六么令金陵怀古李纲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 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

6、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 高楼谁设,倚栏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注:宋高宗建炎二年十一月,李纲贬万安军(今海南万宁)安置,建炎四年八月北返至 江西鄱阳作此词。29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写长江千里奔来,烟波浩渺,与王安石的诗句“千里澄江似练”,意境迥然不同。B.“玉树”指玉树花曲,这首亡国之曲已听不到,只有舒缓的古寺钟声在鸣响。C.词人遭受贬谪,但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匹夫不可夺志,词人抒情明志,格调高昂。D.结句化用柳宗元的江雪,用渔翁的形象表达词人磊落之气、坚贞之节,颇有余味。 30.本词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写到了

7、月之圆缺,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 同,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一为钓叟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3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的作品,首句歌颂了“历遍穷通”的伊尹和吕尚,展示了一代政治 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感情。8. “若使当时身不遇”词人为伊尹和姜子牙感到庆幸,也为没有被知遇的英雄而惋惜。C.下阕首句写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遇合”就会“风虎云龙”,使国家兴盛。D.本诗用典贴切,借用历史中二位“英雄”,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8、。32 .写出本词词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作为词眼的理由。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琪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五美吟明妃(其三)林黛玉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注】紫台:汉宫,宫廷。青冢:指王昭君的坟墓。省识:认识。3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首联气象雄伟,杜甫为了抬高明妃形象,用“群山万壑赴荆 门”的雄伟气象来侧写昭君,烘托她的出生地。B.咏怀古迹五首(其三)颔联中“连”字

9、写出向汉之心,“向”字写出出塞之景,与首 联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写尽昭君一生悲剧。C.黛玉诗中“红颜命薄古今同”承“出汉宫”三字,“古今同”将古与今、个体与群体联系 起来,既咏昭君,又是自伤,更是对大观园中女子命运的哀悼,即所谓“万艳同悲D.红楼梦中宝钗对黛玉此诗赞不绝口,认为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理由是黛玉将批 判的矛头直指汉元帝,认为主要是元帝相信画工导致了昭君的悲剧。34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评论“阮籍胸中垒块,故需酒浇之: 咏史诗亦是如此,这 两首诗歌都通过议论昭君出塞,流露出个体的悲叹,请结合具体诗句试作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武昌怀古栖一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

10、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3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尽悄然”和“遍山川”正反对比,表现了武昌城的荒凉景象。B.诗人回望历史,追忆了武昌当年的繁华盛景,充满了怀古伤今之幽情。C.颈联描绘了秋雨漫漫、蝉鸣不断、大雁南飞之景,烘托了冷清的氛围。D.本诗从历史遗迹转到眼前之景,最后又抒发感慨,起承转合自然流畅。36 .诗歌“空见芦花一钓船”中“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金陵怀古郑燮淮水东头,问夜月、何时是了。空照彻、飘零宫殿,凄凉华

11、表。才子总缘杯酒误,英雄 只向棋盘闹。问几家、输局几家赢,都秋草!流不断,长江渺。拔不倒,钟山峭。剩古碑荒冢,淡鸦残照。碧叶伤心亡国柳,红墙堕 泪南朝庙。问孝陵、松柏几多存?年年少!3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从月下遗迹联想到了历史烟尘中的英雄,认为他们最终都将衰亡。B.词人认为江山不改,正如不绝江流和不倒钟山,而人事却有起落浮沉。C.词中“淡鸦残照”一句的表达方式,和杜甫望岳的最后两句不同。D.这首词以明快的笔触描绘南朝旧都破落荒凉之景,含隐微的愤世意味。38 .本诗三个“问”字句蕴含复杂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

12、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寒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指汉武帝所设之帐。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指代汉武帝。3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想象苏武见到汉朝使节时异常激动,眼前古庙旁的高树却茫然无知,令人感伤。B.颔联突出苏武在匈奴的艰苦生活,云边、胡月、陇羊、塞草烟意象鲜明,意境开阔。C.诗歌按照苏武事迹的前后顺序来安排内容,作者的感情随着苏武遭遇的变化而变化。D.诗歌语言典雅流畅,对仗工整,运用了衬托、借代等表现手法,表达了深刻的主题。40 .这是一首咏史诗,请简要分析诗人

13、是如何将咏史、抒情融合一起的。答案:1. B 2.全诗写诸葛亮的威严、才智,是扬;写蜀汉亡国、关张殒命,是抑;运用 抑扬,突出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感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遗恨。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敌人最终乘坐驿车投降。说法错误。颔联意思是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 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故选Bo2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写诸葛亮之威、之智、之才、之功,不是一般的赞颂,而是集中写“恨,字。为突出“恨” 字,作者用了抑扬交替的手法。首联说“猿鸟”畏其军令,“风云”护其藩篱,极写其威严,一扬;颔联却言其徒有神智

14、,终见 刘禅投降,长途乘坐驿车,被送往洛阳,蜀汉归于败亡,一抑;颈联出句称其才真无愧于管 仲、乐毅,又一扬;对句写关羽、张飞无命早亡,失却羽翼,又一抑。抑扬之间,似是“自相矛盾”,实则文意连属,一以贯之。以其威智,霸业理应可成,然而时 无英主,结果社稷覆亡,一恨;以其才略,出师理应告捷,然而时无良将,结果未捷身死, 又一恨。末联“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是说,昔日经过锦里诸葛武候庙时,吟哦 诸葛亮的梁父吟,犹觉遗恨无穷。而所谓“恨”,既是写诸葛亮之“遗恨”,又是作者“隐然 自喻L以一抑一扬的议论来表现“恨”的情怀,显得特别宛转有致。3. D 4.上片词人自许少年新诗,明言不为伤春,舍弃

15、了金陵怀古词悲时伤春等主题, 表现了词人宽广博大的胸怀,体现出词人的意气风发;下片词人虽遥怀六代繁华,但又笔 锋一转,写自己与友人携酒欣赏月色,皓月凌空,辽阔天宇,更添超然之气。3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人”错误,词的开头“二水中分,三山半落”与结尾“月明满地 天无幕”的景物描写都是从大处着眼,并没有对细节的刻画。故选Do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词作上片先化用唐朝诗人李白的诗句,以“一水中分,三山半落”的宏大视角写金陵白鹭洲使 秦淮河分流、三山远在天外的壮阔景象,再以“风云气象通寥廓”展现旷远辽阔的意境,衬

16、托 出词人宽广的胸怀;然后以“少年”两句明确表明自己如今正值年少,意气风发,因此不写清 愁伤春之作,彰显了与以往金陵怀古词不同的少年意气。下片先以“六代豪华,一时燕乐写出了金陵往昔的繁感,接着以“从教雨打风吹去写过去的 繁华已随历史的风雨消逝,尽显百般滋味;词的最后词人却笔锋一转,与友人倚栏杆对饮, 眼前皓月盈辉洒满地面。夜空高旷没有遮挡,尽显超然旷达之气。5. D 6.卢曲重在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和神态,通过临眺、醉倚、吟断等动作和神态, 写出其忧虑而无奈的内心。辛词末尾运用反问、用典的手法。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愤慨之

17、情。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豪迈俊朗、激昂慷慨”有误。结尾三句是诗人心中的感慨,将忧虑和无奈之情一下子倾诉 出来。整首曲子是从开篇的奋发、昂扬、积极到结尾处饮酒作乐、寻求解脱的消极。故选Do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卢曲中“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几句的意思是:在苍茫的黄昏眺望着,摇船缓缓驶 在江中,诗人喝醉了听歌女唱歌,倚靠在桌上,心中的悲情化成了脚下翻滚的浪花,只可叹 那声声的诗歌吟断了寒窗。其中,“临眺”“醉倚“吟断既刻画词人外部的动作,也写出了词 人的神态,通过这些动作和神态,写出词人忧虑而无奈的内心。辛词末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18、否”几句的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 吃饭吗?此处运用了反问、用典的手法。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 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表达自己老当益壮、恢复中原 的豪情壮志;“凭谁问、又传达出自己无人问津、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7 . B 8.第三句“嘶”“歇”两字极为精妙。借马“嘶”表达诗人见到古道之景的沉痛之情, 以“歇,字写出诗人被贬途中身心俱疲的状态。第三句承上启下,“古道”与上文“旧帝畿”相 呼应,借“行人”之视角引出下文所见之景。第三句连接古今,行人所见为古,行人所思为 今,点明诗歌吊古伤今的主旨。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

19、术手法的能力。9 .“表达的情感也一致”错误,根据注释“箕子朝周,过故殷墟”可知,看到过去殷墟的残破, 箕子抒发的是亡国之痛;诗人路过南国古都,是借朝代的兴亡,表达对当时朝廷的担忧之情。 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需注意分析“第三句”和“全首”之间的关系,围绕“灵动”一词组织答案。“马嘶古道行人歇”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就第三句来看,灵动体现在炼字上, “嘶,歇,两字看似是客观陈述,实则蕴含着浓郁的情感。从“全首”来看,第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贯通全诗。“古道”呼应旧帝畿。“行人”引出下 文所见之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泽雉乱飞。在主旨上连接古今,点明吊古伤

20、今之题。行人所见为古,行人所思为今,全诗表达诗人对南 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 政治局势的忧虑。9. B10.选取千里之长江、苍茫之云水,古寺之疏钟,意象古朴高远,气势雄浑;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借古讽今,显得雅致深沉;以江雪中的渔翁形象作结,将作 者的磊落之气、傲岸风骨表露无遗。9.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引出下文对当今,兵戈凌灭,的反思”错误,根据下文,“兵戈凌灭”是指六朝时的战争,把 六朝帝王的淫侈奢华一扫而光,如今只剩下月亮自在圆缺。故选Bo10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风格的分析能力。词中写到“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

21、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意思是千里长江,滚滚东 去,纵目四望,江阔云低。南朝陈后主创制的玉树花,早已歌声沉寂,再也听不到了。 听到的只有那古寺稀疏的钟声,回荡在这千里长江上空。这里选取千里之长江、苍茫之云水, 古寺之疏钟,意象古朴高远,气势雄浑;“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中“玉树”指玉树花曲,南朝陈后主制,被后人认为亡国之 音,运用了陈后主的典故,借古讽今,显得雅致深沉;“独立渔翁满江雪”化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诗句。柳宗元被贬永州, 身为迁客,以顶风傲雪的渔翁自喻。李纲感到自己与柳宗元有某些相似点,故亦借用渔翁形 象自喻,让读者从一个渔翁傲然独立江头,不怕满江风雪的

22、艺术形象去领会他那种顽强的战 斗精神。所以以江雪中的渔翁形象作结,将作者的磊落之气、傲岸风骨表露无遗。11 . D 12.同: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异:苏词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 又通过写自己“早无华发”,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 盼之情。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实写”错。下阕叙事部分为词人的想象,借想象归乡后的悠游自在的生活,渲染词人归乡 之情的深重。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

23、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同: 两首词都通过物是人非的对比,表达了对三国英雄已逝的惋惜之意。苏词开篇从滚滚东流的 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 “故垒”在词人心中就是古代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而历史的大浪早已将这些英雄人物淹没, 只留下这历史的遗迹。戴词三国英雄安在,而今但、一目烟波”,写三国英雄如今已不在了, 放眼赤壁,历史的痕迹似乎荡然无存,只有一目烟波”。异:苏词下阕由“遥想”领起五句,集中腕力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小乔初嫁了”,以美人 烘托英雄,更见出周瑜的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是

24、从肖像仪态上描写周瑜束装儒雅,风度翩翩。纶巾,青丝带头巾,”葛巾毛扇。 是三国以来儒将常有的打扮,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 容,说明他对这次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抓住了火攻水 战的特点,精切地概括了整个战争的胜利场景。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 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 艘触胪,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 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 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

25、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苏词 通过对周瑜赤壁之战时雄姿的描写,表达了对周瑜风姿和成就的赞颂、仰慕之情,又通过写 自己“早无华发 表达了对自身年华老去、功业未就的悲叹惆怅。戴词“狂游四海,一向忘家汽一个“狂”字,一个“忘”字,表现出了词人豪放洒脱的气质, 作者既然“忘家,那自然是连世俗的功名利禄也不在意,而一心追求超然物外的境界与生活。 但即便如此,家仍然是一个人最终的归依,因此“算天寒路远,早早归呵”。“沧洲上、千里 芦花“,应是写家乡的景色,望不尽的芦花,营造出的是苍茫而又旷远的意境,这与作者所 追求的超脱境界极为相符。“真堪爱,买鱼沽酒,到处听吴歌”,这是作者计划中的隐

26、居生活, 既食人间烟火,又不失清逸旷达,安于平凡的田园生活,这与在东坡躬身耕种的苏轼有几分 相似,大概作者也有效仿前人之心吧!戴词通过“早早归呵”的直抒胸臆和对归乡后悠游自在 生活的想象,表达了自己对归乡的渴盼之情。14 . C 14.柳词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为了进一步描写西湖的关好,表达了对地方 官员的盛赞。陈词写“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为了引出议论,表达了对南宋君臣、达官显贵 沉溺享乐、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13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西湖之地与“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相联系,表明西湖成为当时的南宋君臣、达官显 贵的寻欢作乐之地。诗人借力士、

27、天吴之力来表达自己的郁愤之情,并非一定改为农桑之地。 诗人也没有致力农耕的愿望。故选C。14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及作用的能力。先看柳词。词下阕写西湖美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 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表达了对地方官员的盛赞。再看陈词。“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 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 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议论之辞,以乐景衬哀情, 表达了对南宋君臣、达官显贵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

28、进的悲慨与沉痛之情以及自己内 心的不满。15 . D 16.杜诗重在叙史,用华清宫联结“渔阳探使回”和“霓裳千峰上。以极俭省的 笔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并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有力地鞭挞了统治者骄奢淫逸 的生活,借古讽今。崔诗重在描景,通过对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 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哀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16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崔诗用)更无人倚玉阑干,直抒胸臆”分析错误。“更无人倚玉阑干”叙中有景,写寒山冷殿 中阑干犹在却无人玩赏。人去楼空的寂寥之景蕴涵作者缅怀唐帝国先朝隆盛及感慨现实衰败 的感伤

29、情绪,属于间接抒情。故选D。17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在内容上,杜诗通过“数骑渔阳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都描写了安史之乱前的一段史实, 唐玄宗派人探查驻守渔阳的节度使安禄山是否忠诚,探查的使者回来报告安禄山是忠诚可靠 的,所以唐玄宗放下心来,一心奢靡享受,宠幸杨贵妃。两句诗篇幅极短,却以极俭省的笔 墨概括了一场重大的历史事变,并揭示出事变发生的原因。而崔诗与杜诗则有不同,作者注重景色的描写。“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描写了中分白鹭洲”两句。从:听任。教:使。却:助词。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头两句由远景入题,化用李白的诗句

30、,写出了在凤凰台上所看到的金陵景象。8. “风云气象”紧承上句,其中“寥廓”一词为旷远辽阔之意,是词人对所见之景的感受。 C.下片前两句极写六朝古都金陵过去无比繁华,与下句“从教雨打风吹却”形成对比。 D.首尾的景物描写富有特色,先从大处着眼,境界宏大,又有对细节的刻画,格外动 人。4 .有人评价,作金陵怀古词者,几乎没有不嗟叹南朝兴亡的,而本词独能超然其外。请结 合词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卢挚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注】卢挚,元朝人,字处道,一字莘老,号

31、疏斋。他是元代初年仕途亨通、身居高 位的文人,但他目睹元朝社会黑暗,暴虐统治,写下许多散曲。道南宅,代指周瑜;楼桑, 代指刘备。昭代:清明年代。5 .下列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三句,作者于京口遥想历史往事,“岂识”“惊倒”二词,充满着对汉祚将尽而全力 扶助朝廷的刘备的敬佩之情。8. “汉鼎”三句概括了从统一走向分裂、朝代急剧更替变化的过程,其中“鼎”是王室的象 征,“弹指”表现了速度之快。C.四方车书滚滚而来,看似清明的时代,内里潜藏着分裂割据的危机;“北溟鱼”用 典,喻英雄浮海吞江,不甘沉寂。D.小令没有元曲中常见的俚语和调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表达自己

32、的见 解和主张,显得豪迈俊朗、激昂慷慨。6 .此曲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怀古之作,但两首作品结尾三句抒发情 感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如今华清宫凋零衰败景象,“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则是借描写孤独来去的明月 与无人的亭台,突出如今华清宫的冷清景象。在思想感情上,杜诗中“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写出了当时以唐玄宗为首的统 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对迫在眉睫的危险视而不见,依然陶醉在奢靡的生活之中。而 一个“破”字,运用夸张手法,有力地表现了主题,揭示出中原之破亡实实在在是由统治者无 尽无休的沉醉于歌舞造成的。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

33、崔诗中没有杜诗中的激愤之情、却多了一份伤感之情。“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明月无情,自生自落,完全没有察觉美人的消失。曾经繁华的华清宫,如今凄凉冷清如此, 这一句诗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流露出对唐朝当年兴盛繁荣的缅怀及时过境迁的伤感哀 叹。17. B 18.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来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和 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未就的苦闷。满江红赤壁怀古则借则借周瑜气概不凡、功业卓 著来抒发诗人对时事的感伤。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笔写赤壁之战,是为了衬托周瑜的军事才干;满江红赤壁怀古 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的排山倒海之势,是为了反衬南宋朝廷军事不振,国势衰颓。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是

34、为了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怀古是为了讽今。17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错误。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没 有衬托周瑜之意,而是借英雄均埋没在时光长河中来抒发人生感慨。故选B。18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出长江中赤壁之战的战场,缅怀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意在表现青 年周瑜才能卓著、年少建功。再联系“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分析,写赤壁之战和周瑜是反 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万骑临江貌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争 的场面

35、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 江倒海之势。“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 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戴词写赤壁之战意在表现战争场面宏大激烈。用“今如 许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折一问,问得很好,感慨苍茫,意味深厚。千古风 流人物,也随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流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收拾祖国残破的山河啊!词人向道 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时伤 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观赏了。以无心观赏美景来抒写作者的时代感伤。 怀古是为讽今。19 . D 2

36、0.贯穿全词的怀古伤今之感。如由怀古人古事到伤国势日非。对现实的感伤和忧虑之情。如下片的景物描写寄寓了对南宋国运的深切优伤。对南宋歌舞升平的愤懑之情。如“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表达作者对南宋朝野 纸碎金迷的强烈愤恨。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如词人将自己目为“原夫辈”,自嘲之中表达了杀敌报国的渴 望。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D.“讽刺朝廷只纸上谈兵,无救国良策的窘态”错。本句是抨击南宋君臣文恬武嬉,纸醉金迷, 不思复国。故选Do2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上片写作者游历所引起的感慨。从“夕阳枯木的凄凉景色中,不禁触发作者感叹起建都

37、金陵 的“六代兴衰”来。在回溯六朝的历史中,作者又由六朝故物,“孙、刘虎视遗迹”回忆起三国 的英雄。由今思古,由物及人,“扶起仲谋”三句,表达他对吴主孙权和蜀主刘备的无限怀念, 仰慕他们的雄才大略和英雄业绩,鄙视刘琮的庸懦无能,并以此反衬孙、刘。下片直抒自己 对南宋君臣文恬武嬉、歌舞湖山的愤慨。可见,贯穿全词的怀古伤今之感。下片“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恨孤山的白霜太厚,使梅花凋零老了 叶子;平堤上的雨下得太急,使柳条衰残像在哭泣。描写西湖的自然秋色一派萧索凄凉,太 令人感伤。“万里腥风送鼓颦”一句形象地表现出敌人进犯的嚣张气焰。这些景物便成了作者 感情外射的产物,寄托他对

38、国危敌占的强烈愤恨和忧伤,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伤和忧虑之情。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叹南宋统治阶级只知游山玩水、沉迷声色、不问战事 的荒淫腐朽,表达作者对南宋歌舞升平的愤懑之情。“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最后三句向文墨之士猛击一掌,指出国家政局已败坏到 如此地步,会耍笔杆子也无用。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激之情,从另一侧面反映他对抗敌救国 的积极态度和急切心情。21 . B 22.郝诗首联运用比喻手法,叙述诸葛亮筹划北伐终未成功,身死陨灭动摇蜀 汉根基的史实,展现了他悲剧英雄的形象;颔联运用典故,通过“三分天下”“十倍曹丕”表现 了诸葛亮的远大志向和雄才大略。武诗颔联通过诸葛亮定

39、蜀连吴的功绩,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颈联通过诸葛亮 竭忠尽智、劝谏庸主的行为,展现了他忠心报国、鞠躬尽瘁;尾联运用典故,通过与司马懿 的对比表现了诸葛亮才气双全。2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的能力。B. “郝诗中武侯庙内诸葛亮的壁画已不可见”错误,郝诗颈联上句“坏壁丹青仍白羽汽意思 是坏墙上的诸葛亮画像仍然手挥白羽扇,并非“已不可见”。故选B。2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1)郝诗首联“筹笔无功事可哀,长星飞堕蜀山摧”,感叹诸葛亮北伐没有成功,病死五丈 原,动摇了蜀汉多年的根基。把诸葛亮比喻成“长星”,把诸葛亮的去世比喻成“长星飞堕”, 诗人运用比

40、喻手法,叙述诸葛亮筹划北伐终未成功,身死陨灭动摇蜀汉根基的史实,展现了 诸葛亮悲剧英雄的形象;颔联”三分岂是平生志,十倍宁论盖世才”,意思是说三分天下不是诸葛亮平生之志,他有十 倍于曹丕的才能,是盖世英才,他必能安国,终定大事。根据注释可知,“三分”“十倍”运用 典故,通过“三分天下”“十倍曹丕”表现了诸葛亮的远大志向和雄才大略。(2)武诗颔联“因机定蜀延衰汉,以计连吴振弱孙”,意思:诸葛亮抓住了时机稳定蜀国, 使衰败的汉朝得以延续,他运用计谋联吴抗曹,使吴国变得强大。诗人从蜀、吴两国的角度 客观评价了诸葛亮的历史功绩,展现了他的足智多谋、运筹帷幄;颈联“欲尽智能倾僭盗,善持忠节转庸昏”,既有

41、对诸葛亮竭忠尽智的赞誉,也暗含了诸葛亮 希望改变昏庸的君主。此联通过诸葛亮竭忠尽智、劝谏庸主的行为,展现了他忠心报国、鞠 躬尽瘁;尾联“宣王请战贻巾帼,始见才吞亦气吞。运用诸葛亮送“巾帼妇女之饰”给司马懿,用激将 法迫其出兵的典故,把诸葛亮与司马懿作对比,表现了诸葛亮才气双全。23 . A 24.相同点:两诗写险固山川,都意在表明其有军事意义,可据险而守。不同点: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警醒当朝统治者 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李诗写山川之险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 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陆诗无此意图。2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42、。A.曲解诗意,”唐末的藩镇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时局有误,结合“周郎计策清宵定。应 指历史上的孙权割据。故选Ao24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创作意图的能力。相同点:两诗写险固山川,都意在表明其有军事意义,可据险而守。本诗“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 踞实雄才”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点出历史上的孙权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 方的时局。蜀道难“剑阁峥噪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写到蜀中要塞剑阁,群峰如 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同点:陆诗下文“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描写险固山川,意在引出历史上在此盘踞的 孙吴政权;李诗“”的意

43、图有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李诗下文“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山川之险,风光变幻,险象 丛生,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25 . D 26.相同点:凭吊历史之情。“白头吊古风霜里”和“欲题文字吊古昔”都明写“吊古”, 即诗人想要写诗文来凭吊往古之人事的情怀。不同点:登岳阳楼二首(其一)表达了年华逝去、人生迟暮(衰老)之悲。诗人以“白 头”直写自己的衰老,同时以“风霜”和“老木”加以衬托。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表达了 亡国之后漂泊流徙的前途渺茫之感。诗人借景抒情,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洞庭,想到个人 和国家的前途未卜,心绪茫

44、然。26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不远万里来游览”和“多了轻松闲适之情”错,结合诗句及注释,此时北宋灭亡,诗人南迁 避难。万里来游”只是万里逃难的委婉说法,因而“轻松闲适”也是错误的。故选D。27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登岳阳楼二首(其一)“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 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此时,诗人已届四十,到了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不 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 关;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这一联似

45、乎是诗人自语,未老 先衰头已白,为国事,为家事,为自己,为那些与自己一样国破家亡的同乡们焦虑、忧愁, 吊古伤今,感怀伤时,表达了年华逝去、人生迟暮(衰老)之悲。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尾联“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想要题几句诗凭吊古人, 江风很大,波浪涌动,我的心不知所措。诗人吊古伤己,借景抒情,面对风壮浪涌的长江、 洞庭,抒发身世之感,家国之恨的感慨。根据以上分析,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分析所表达的情感。28 . D 28.元嘉年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想建立像汉朝霍去病打 败匈奴、封狼居胥山的功业,结果一败涂地,狼狈南逃。词人用此典故,目的是警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

46、要草率北伐,而必须做好准备再 采取行动。2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直抒胸臆”说法错误,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借助典故,以廉颇自况,抒发自己老当益壮, 仍不忘为国效力的壮志。故选D。30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元嘉草草,元嘉是刘义隆的年号,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奏 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封狼居胥 汉武帝元 狩四年(前119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宋文帝 刘义隆命王玄谟北伐,玄谟陈说北伐的策略,文帝说:“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赢得仓皇北

47、顾”,即赢得仓皇与北顾。宋军北伐,为北魏军击败,北魏军趁机大举南侵,直 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综合以上内容可知,这个典故的意 思是元嘉年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好大喜功草率北伐,想建立像汉朝霍去病打败匈奴、封狼 居胥山的功业,结果一败涂地,狼狈南逃。本词用典的目的是用古事影射现实,尖锐地提出一个历史教训。本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当时韩倔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傀胄 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 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 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由此可见词 人用此典故,目的是警告当权者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要草率北伐,而必须做好准备再采取 行动。31 . A 30.本词借月之圆缺的反复,表达物是对历史无情的感慨。六朝的繁华已然无 影无踪,只剩下天边的月亮仍自管圆了缺,缺了圆,用自然景物的不变,反衬朝代之变(六 朝衰亡),借以感慨历史与时间的无情。苏词借月的阴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