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考编人文百科诸子百家名言.doc

上传人:yz****8 文档编号:96870059 上传时间:2024-03-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考编人文百科诸子百家名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南京考编人文百科诸子百家名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考编人文百科诸子百家名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考编人文百科诸子百家名言.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庄子名言警句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相互结交在不结

2、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这才是“莫逆之交”。5、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庄子养生主用薄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和组合部位间,对于刀刃的运转和回旋来说那是多么宽绰而有余地呀。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6、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7、物无非彼,物

3、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庄子齐物 论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8、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9、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生长在山上的树木,

4、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10、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不可玩物丧志。11、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12、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庄子天地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

5、了。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13、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天运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14、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1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1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庄

6、子让王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2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译】: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解】真朋友不言利。2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译】: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解】成语“白驹过隙”出此。人生知促,切勿浪费。24、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译】: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解】“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早晨生出

7、晚上就死的菌和夏天出生秋天就死的昆虫因为年寿短而难以经历和知晓更多的事物。2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至人不【译】: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解】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26、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名声,是互相倾轧的原因;智慧,是互相争斗的工具。二者都像是凶器,不可以将它推行于世。27、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人间世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

8、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28、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每个人没有思想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是蒙昧无知的状态,社会就会运行良好,所以有圣人的话,大盗之类必然也会存在,因为这两个方面是相生相克的(按他们的学说)。29、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偷钩的要处死,篡夺政权的人反倒成为诸侯。旧时用以讽刺法律的虚伪和不合理。30、故绝圣弃知,大盗乃止。所以,断绝圣人摒弃智慧,大盗就能中止。3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让王太阳升起时就下地干活儿,太阳下山了就返家安息,无拘

9、无束地生活在天地之间而心中的快意只有我自身能够领受。32、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刻意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入好恶,会丧失道德。33、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普通大众以财利为重,廉洁之士以名誉为重,贤能之人以志向为崇尚对象,圣明之人以精神为珍贵之物。34、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一个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质世界中,一个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这个人就是倒置之民,也就是说,这个人本末彻底颠倒了.35、扁子曰:“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达生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

10、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36、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自吹自擂的人不会成就功业;功业成功了而不知退隐的人必定会毁败,名声彰显而不知韬光养晦的人必定会遭到损伤。37、黄帝曰:“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38、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39、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体现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即物我不

11、分。40、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译文】庄子说:“至人的用心犹如镜子,任物的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41、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天地给了我们一个人形的生命,就是要我们忙忙碌碌,人生总要老,老了是让你休息。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善于死亡。4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没有纯粹的“此”,没有单一的“彼”,彼此是相生相存的,包涵朴素辩证法。43、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形体诚然可以使它像干枯的树木,精神和思想难道也可以使它像已经冷却的灰烬形容意志消沉,态度冷漠到极点.44、子非

12、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你不要用你认为的快乐来衡量我是否快乐,我和你不同。45、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名是相互倾轧的原因;智是相互斗争的手段。两者是凶器,是不可以尽行的。46、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业;天下无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现在这个时代,仅仅可以避开刑戮。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47、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13、。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胤法。48、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胤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胤湿它们的身胤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解】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49、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自然给我形体,用生使我操劳,用老使我清闲,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称善我生存的,也同样称善我的死亡。5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

14、:“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么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判断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51、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庄子逍遥游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

15、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52、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 天下【译解】: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取不完。【解】物质可以无限分割。53、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译】: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心;机巧之心放在胸中,就会破坏纯白的品质。不具备纯白的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解】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54、狙公赋 ,曰:“朝三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

16、悦。庄子。齐物论【译】:有个养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给猴子,对它们说:“早上给你们三升,晚上给你们四升,好么?”猴子们听了都发怒了。老人又说:“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们都高兴了。【解】庄子用“名实未亏”的道理,来比喻未达道者不能忘怀是非。成语“朝三暮四”便出于此,比喻反复无常。55、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庄子骈拇【译】: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解】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56、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译】: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

17、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解】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每下愈况”从宋代就有人误作“每况愈下”。章士钊在甲寅周刊上发表的孤桐杂记中,也同样用错,遭到鲁迅的奚落。现多作“每况愈下”,表示情况越来越坏。57、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58、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译】: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

18、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孟子名言名句1、彼一时,此一时也 2、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5、尽信书,不如无书 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7、人不可以无耻 8、仁人无敌于天下9、仁者荣,不仁者辱10、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19、,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28

2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0、养心莫善于寡欲孔子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经典语录100句1、孔子语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

21、最高境界。)9、孔子语录: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10、孔子语录: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11、孔子语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12、孔子语录: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22、13、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君子的为人之道是:外表暗淡无色而美德日见彰显。小人的为人之道是:外表色彩鲜明,但渐渐地消失了。君子的为人之道还在于:外表素淡而不使人厌恶,简朴而有文彩,温和而又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的,知道教化别人从自己做起,知道隐微的东西会逐渐显露,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14、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摘孔子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 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

23、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 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15、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摘孔子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 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 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7、孔子语录:礼之用,和为贵。摘孔子论语(运用礼法时,要特别注重和睦相处。)19、孔子语录: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摘孔子论语(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20、孔子语录: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要依靠道德治理国家。这样就象北极星一

24、样,虽然固定在一个地方不动,但群星却甘愿环绕在它周围。)21、孔子语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摘孔子论语(诗经三百篇,其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思想纯正,没有邪-恶。”22、孔子语录: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的欲,不逾矩。摘孔子论语(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23、孔子语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

25、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24、孔子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摘孔子论语(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25、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摘孔子论语(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26、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摘孔子论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27、孔子语录: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 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

26、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28、孔子语录: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摘孔子论语(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29、孔子语录:关罘,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摘孔子论语(关罘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30、孔子语录: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1、孔子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摘孔子论语(君子想的是怎样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则是怎样得到一个安逸之处;君子想的是怎样才能不触犯刑法,小人想的则是怎样才能对自己有利。)32、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

27、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33、孔子语录: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34、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35、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摘孔子论语(君子说话要谨慎,而做事则要雷厉风行。)36、孔子语录: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37、孔子语录: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聪

28、明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称他为“文”。)38、孔子语录: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论语(他这种聪明,别人能做到,而这种愚傻,别人便难以做到了。)39、孔子语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摘孔子论语(如果质朴胜过了文采,就会显得粗野,而文采胜过质朴,也会流于虚福只有外表和内心配合适当,才算得上是个君子。)4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摘孔子论语(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41、孔子语录: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摘孔子论语(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

29、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42、孔子语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摘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43、孔子语录: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44、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摘孔子论语(如果财富能够争取得到,即使让我手执马鞭去做一个车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还不如去干我喜欢的事。)45、

30、孔子语录: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46、孔子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47、孔子语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论语(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48、孔子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摘孔子论语(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49、孔子语录: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

31、将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50、孔子语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 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51、孔子语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孔子没有如下四种毛病:主观臆断,绝对肯定,固执已见,自以为是。)53、孔子语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摘孔子论语(孔子站在岸上指着河水说:“时光的流逝就象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去

32、。”)54、孔子语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55、孔子语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 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56、孔子语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57、孔子语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58、孔子语录: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

33、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59、孔子语录: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摘孔子论语(死和生听凭命运的安排,富与贵在于上天的决定。君子只要尽心尽力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合乎礼法,那么四海之内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60、孔子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摘孔子论语(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恶行。小人与此恰恰相反。)61、孔子语录: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摘孔子论语(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62、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

34、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63、孔子语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摘孔子论语(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64、孔子语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只要身居上位的人自己行为端正,那么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会照着去做;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即使发布命令,下面的人也不会服从。)65、孔子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摘孔

35、子论语(君子能够协调左右但并不盲从附和,小人则只会盲从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66、孔子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67、孔子语录: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摘孔子论语/),转记,谢谢!(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

36、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68、孔子语录: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69、孔子语录: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摘孔子论语(有人说:“如果用恩德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怨仇,行不行呢 ”孔子说:“这样的话,你将用什么来报答别人对你的恩德呢 不如以公正对待怨仇,以恩德报答恩德。”)70、孔子语录: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知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摘孔子论语(孔子说:“端木赐啊!你以为我是一个博学强记的人吗 ”子贡答道:“是的,不是这样吗 ”孔子说

37、:“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道理把它们贯穿起来的。”)71、孔子语录: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摘孔子论语(可以同他交谈却没有交谈,这是错过了人才。不可以同他交谈却要同他交谈,这是白费口舌。聪明的人既不错过人才,又不浪费语言。)72、孔子语录: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73、孔子语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摘孔子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74、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75、孔子语录: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

38、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76、孔子语录: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摘孔子论语(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77、孔子语录: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78、孔子语录: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79、孔子语录: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80、孔子语录: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摘孔子论语(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81、孔子语录:当仁,不让于师。摘孔子论语(面对着实行仁德的

39、事,就是老师在前,也不要谦让。)82、孔子语录: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83、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84、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85、孔子语录: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摘孔子论语(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86、孔子语录: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40、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87、孔子语录: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88、孔子语录: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九种事情

41、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89、孔子语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摘孔子论语(人的性情本来是近似的,只是由于环境习俗的熏陶,便相距得远了。)90、孔子语录: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91、孔子语录: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摘孔子论语(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92、孔子语录: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

42、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93、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94、孔子语录: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95、孔子语录: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摘孔子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96、孔子语录: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97、孔子语录: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摘孔子论语(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

43、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98、孔子语录: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 焉能为亡 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99、孔子语录: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100、孔子语录: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摘孔子论语 (子张问:“什么是

44、五种美德 ”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 ”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100个老子名言名句总结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说出的道理,不是永恒的道理;可以叫出的名称,不是永恒的名称。中国人的真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这种态度不利于科学的发展。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

45、大于欲得”意思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来源于人的永不满足的探索与创造精神,倘若象小农社会“小富即安”,满足于“三分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进取精神没了,那么民族的前景也就堪忧了。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意思是:在人治社会,人权、个人财产权皆不受保护,灾祸不期而至,所以,智者劝戒世人韬光养晦,功成身退。4、“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它一方面表现了国人的不竞争心理,另一方面不争小利而得大便宜,表现了国人的狡猾谋略。5、“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中国的学问多是“玄学”,不是科学。6、“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人治社会,注定了人际关系复杂,注定了修身处世学问深厚。8、“我有三宝,持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