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学习要素一)教学目标1 .梳理行文思路,明确作者观点和写作目的。2 .理解铺陈、类比、反语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二)学习要素议论文语言形象化表达的作用-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使文章文质兼美, 情理并具,使论述的逻辑力量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还可使作者开拓思路,文思泉涌。二、教学建议(-)课文整体解析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写于1861年11月25日,是雨果在英法 联军烧毁圆明园近一年,拿破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圆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展出后, 回复随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法军军官-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巴特勒
2、上尉想利用雨果 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作为一名正直的作家,在这封 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他脱离了狭隘的民族主义,站在 全人类的立场,公开证实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抢劫,并斥责政府的强盗行径、野蛮本 质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无耻态度,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和对中国文明的尊 敬。这封信,先勾勒出圆明园在艺术上是伟大的、独一无二的,再直接批判欧洲 自调的“文明”对中国的掠夺,并声明这些“艺术品”属于中国,应该归还中国。 全文言语间充斥着对东方文明的赞叹和对英法联军的讽刺和否定。全文在论述观 点时还充满了情感,打动人心,是一篇有情有理的文章。朱光潜先生在
3、漫谈说理文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我很相信说理文如果要写好, 也还是要动一点情感,要用一点形象思维。说理文的目的在于说服,如果能做到成,读者感动。如果坚持所谓零度风格,玩弄一些抽象概念,或是 罗列一些干巴巴的事实,没有一丝丝人情味,怎能叫人发生兴趣,感动人,说服 人呢?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能爱能憎才能文。”可见,真情实感是任何文章都 必不可少的。议论文中的抒情,对说理往往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议论文固然需要精辟的论点、 翔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但是,如果仅仅这样一板一眼说理,不但缺少震撼人 心的力量,而且也不容易使读者“心悦诚服”。因此,关注议论文的形象性语言 和情景式构思也很重要。(二)重点语段
4、细司1 .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 “世世代代的”这些修饰词,不只是描绘和修饰,还 强调圆明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是极有价值且难得的珍宝,表现了 雨果对圆明园的赞叹。判断动词“是”表达了肯定,表明了雨果对圆明园价值的确信。“建筑物” “结晶”强调了圆明园的人造属性,圆明园既是人在物质上的创造 又是人在精神上的创造。设问句的使用,强调了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却是属于人类的。这表 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也让烧毁圆明园事 变得不再是烧毁“建筑”,而
5、是烧毁了 “人类的文明”的恶劣行径。之后雨果以 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无论是在事实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显得更 加有力。2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 的事情。判断动词“是”在这里是一个全称判断,即断定一类事物全部都具有或都不具 有某种属性的判断,这里强调所有欧洲人都是文明人,这恰恰和欧洲人烧毁人类 文明的珍宝圆明园形成了冲突,构成了讽刺。关注“文明人”和“野蛮人”这句话出现的位置,因为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 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 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用“文明” “野蛮”这样的反语,表达着所谓“
6、文明人” 做了最野蛮的事,所谓“野蛮人”却创造了这样辉煌的文明,有辛辣的讽刺意味。3 .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 是强盗。关注“治人者” “治于人者” “政府” “人民”。雨果清楚地划分“治人 者” “治于人者“,将烧毁圆明园的罪行的始作俑者法国政府暴露在文中,直接 点明这些”治人者“是毁灭人类文明的精华一圆明园的凶手。“永远” 一词明确点明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是 英法政府对所有人犯下的罪行。他态度鲜明地指斥强盗政府,坚定的态度表现了雨果的 勇气。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梳理行文思路,明确作者观点和写作目的。二)
7、导入法军上尉巴特勒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后,写信给大文豪雨果,征询他对“远征 中国“的看法,那么雨果是怎么回复他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拟一封“起诉状”读完这封信就知道这是雨果对于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的控诉。假设你是个律师, 请根据这封信的内容,和小组同学一起拟一封起诉状。设计目的:以“起诉状”的形式整理文章重要信息。明确文中表述的事实、观起诉状被告人:诉讼请求:事实:理由:参考:起诉状被告人:法兰西政府额尔金巴特勒上尉诉讼请求:1 .英法政府及参与这次“远征”的人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野蛮行为。2 .法兰西政府归还从圆明园抢来的赃物。3 .历史对英法政府给予制裁。事实:英
8、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并抢走了圆明园中的珍宝。理由:1 .英法的掠夺行为已成为习惯。2 .英法联军是毁灭人类文明的无耻强盗。活动设计二:画一张思路图请各位“律师团”的成员使用学习敬业与乐业时所使用的方法,画出参考:圆明园是世界奇迹圆明园是幻想的东方艺术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起诉状”中”理由“一栏的思路图。圆明园是人类所需的一、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圆明园1 英法联军不以为耻反以为荣I 英法联军的恶行由来已久 Ja英法联军是毁灭人类叱文明的无耻强盗英法联军是不知悔改 的无耻强盗设计目的:梳理归纳作者在信中的思路及主要观点。作者观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的非人道
9、主义行为。(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起诉状”的拟写,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了雨果写信的目 的,归纳了雨果的观点。(五)布置作业1 .作为这封信的读者,你有什么感受?圈画让你有感触的词句并简要分析。2 .设想收到信的巴特勒上尉会是什么表情?会有什么感受?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学习铺陈、反语等形象化表达在议论文中的作用。二)导入上节课我们明确了雨果写信的目的,课后让大家设想收到信的巴特勒上尉会 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三)活动设计活动设计一:画一幅上尉画像小组合作:1.请画出巴特勒上尉看完雨果回信时的模样。2 .请画出巴特勒上尉看完“起诉状”的模样。3 .向同组同学说说你这样画的
10、原因。提示:1 .可以特写表情,也可以关注动作。关注收信人的背景,想想以收信人角 度看同一段话会有什么不同。2 .可结合本文中的词句来解释所画的巴特勒的动作或表情。如:对圆明园美 好事物的描绘反而成了展现“强盗”无耻罪行的证明;“文明” “野蛮”这样的 反语,表达着所谓“文明人”做了最野蛮的事,所谓“野蛮人”却创造了这样 辉煌的文明,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或者在文中直接点明“政府有时会是强盗”等 句子来判断巴特勒上尉收信时的表情。活动设计二:“巴特勒上尉的画像”之我见步骤一:将画好的“巴勒特上尉”的画像分类。步骤二:讨论一巴特勒上尉读到同一个内容,他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 差异?提示:1 .如果
11、学生只画出了 “愤怒”的画像,可讨论是否还有其他可能。2 .关注作者在证明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 尊重人类文明的非人道主义行为这一观点的同时表达的情感。如:信中对于圆 明园大量的描写和作者的抒情。作者将玉石、瓷器、神像、异兽、琉璃、珠琅、 黄金、天鹅、朱鹭这些事物大量叠加,并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呈现出圆明园里 珍宝丰富、叹为观止的效果,表达“圆明园”不只是建筑更是人类的文明。这 样美好的“圆明园”消失了,带来的不只是愤怒,更是无限的惋惜和心痛。当 参与毁坏圆明园的巴特勒上尉看到这部分内容时,很难不羞愧。3 .关注作者对下令火烧圆明园的主谋一额尔金所做“劣迹”的描述:一是这
12、 个家族向来眼中没有文明,只看得到金钱和利益。二是对其的评价是完全没有 荣誉感的“强盗”。作为参与者的巴特勒上尉,在重视荣誉的法国社会,很可 能在羞愧之余产生被愚弄的感受。小结:我们发现这封信虽然是一篇议论性质的文章,但是很多内容都是作者 在描绘。比如我们刚刚讨论的段落,雨果用铺陈的手法构建了圆明园这个奇迹, 表现了圆明园独一无二的美丽,充满对圆明园的赞美,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恰恰是这部分内容让议论有了人情味。活动设计三:反转游戏-正话反说1 .圆明园的悲剧是令人愤怒的,面对悲剧的制造者,雨果却用了 “丰功伟 绩笑嘻嘻手挽手赞誉“,这是否与他前面的愤怒相矛盾呢? 参考:“罪恶滔天”被称作“
13、丰功伟绩”,“恬不知耻”写成了 “笑嘻嘻”,“狼 狈为奸“变成了”手挽手”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 这种方法就是反语。在这里雨果运用反语表达谴责与嘲讽,感情更强烈。正话反 说的效果,有时比直接抒发愤怒更有效,更能突出对英法联军非人行为的愤怒与 鄙视。2 .大家试着找出文中的反语,读一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品读让你感触深的句子,发现任何文体的写作方法都不是单一的。 议论文中的抒情,对于说理往往具有催化剂的作用。议论文固然需要精辟的论点、翔 实的论据和严密的论证,但是,如果仅仅这样一板一眼说理,不但缺少震撼人心的力 量,而且也不容易使读者感同身受。所以,在理解观点之后,我们还要关注议论文的 形象性语言。(五)布置作业如果有时光隧道可以穿越,请你写封信给雨果。作者在信中,以反语方式,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而在第段,却极力铺陈圆明园 的美。思考:第段与作者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作者在第段铺陈圆明园的美,与下文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形成鲜明 对比,突显了作者的观点,也表现出作者公正与良知的人道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