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范文(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语言与文化的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 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为大家采集的语言与文 化的读后感范文,希翼能够匡助到大家。语言与文化一书出自“大家小书”第三辑,作者罗常培。 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较一些罢了(出自“大家小书”袁行需的叙言)o其中收录有关文学、历 史、哲学、艺术等各个文科领域的作品,既是名家大家的作品,举 重假设轻,深入浅出,整齐地展示学术成果;又是大家民众的读 物,可以开阔读
2、者眼界,一窥学术堂奥。而一册小书,凝结着人类 的智慧,浓缩了学者毕生的心血和才华。所谓大家,就应该是把他 的学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让所有的读者都可以品味出个中 微妙。那些所谓晦涩难懂的文章,不仅显示不出作家学术的高深, 而且更意味着作家学问的贫瘠。本书作者罗常培,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北京市人,满族。 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 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 1949年后,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第一任所长,中国科 学院社会科学部委员。一辈子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对汉语音韵学 和汉语方言研究卓有成绩,被学术界誉为“继往开来”
3、的语言学 大师。本书引言中,引用美国语言学教授萨皮尔所说:“语言的暗地 里 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 会遗 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 ,并且说明想从语词的含义讨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内容分六段: 第 一、从此与的语言和演变推溯过去文化的遗迹;第二、从造词 心里 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第三、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第四、从 地名看 民族迁徙的踪迹;第五、从形式和别号看民族和宗教信仰; 第六、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是社会学 和人类学上的重要问题,作者想做的就是尝试给语言学和其他学 科搭起一座桥梁。每一章节中,作者都大量举例说明,
4、足以见得作者在语言学领 域的广博学识。第二章,我们可以看到有趣的语义演变,继而了解 到文化演变的清晰片影。例如,英语pen从拉丁语penna来,原意 羽毛(feather),最初之严格应用于原始的鹅毛笔(quillpen), 后来笔的材质虽变化,但这个字依然保存着,如果由此分析现代语 词和羽毛的关系,我们可以知道一些古代笔的制度。我国著名的 说文解字中的字,大都可以看出一些历史遗迹,如“安”,静 也,从女在下,会意,就是说把女子关在家里便可肃静,由此可 见中国古代对女性的观念。第三章,从不少语言的习用语或者俚语中,我们可以窥探出造 词的心理过程和民族的文化程度。在语言与文化下编这部份,一开头就
5、开始讲明了字与文化 的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一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字,没有了文字文化 也会慢慢失去传承。作者的态度在这本书里可以很清晰的找到:在文化这辆车上, 汉字只是外壳,是轮子,不是发动机,更不是控制方向盘的。也许 通过这个我可以猜测作者的想法是文字是载体,文化是核心,也就 是文字是文化开展的一个表现。感觉就像文字是文化的附庸。可是换一个角度来看,在作者的陈述中也能感觉到的是文字是 文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和语言、绘画、音乐一样,将文化这种 比较抽象的概念,以一种其他人可以轻易接收的方式表达出来。就 像女书,就像各个民族的文字。书中所提到的女书的形成,就和当 时妇女的生活息息相关,她们不能通过和
6、男性一样的方式一一上学 读书一一来学习文字这种书面的表达方式,可是她们又需要向远方 的人倾诉,那时又没有传音的物件,于是女书这种表达方式就浮现 了,它的浮现解决了当时妇女对于向他人倾诉而又无法传达的问 题,其实进一步说,就是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风气和文化一一妇女 没有社会地位,但是依然希翼能和男性一样拥有倾诉和争取幸福的 权力。各民族的文字同样也是反映了各自的生活情况,特殊是文字 还停留在象形文字的时候,放牧民族的文字多是浮现牛羊,农耕民 族的文字多是浮现土地,放牧民族文字更形象,农耕民族文字更规 矩一一兴许是当时游牧民族的社会构造简单,条文和规矩更少,人 们的生活更加自由和简单,而农耕民族更多
7、的是集权制度,人们生 活在规矩方圆中,这种情况在文字中就反映了出来。文化在文字中的除了会以文字构造来表现,还会以文字的罗列 来表现,这种文字罗列就是我们的句子。在句子中,诗句反映的似 乎更加明显,就像作者引用的一句“取之于心而注之于手”,对于 一首诗而言,取的是一个人的“心”,而对于众多的诗篇来说,取 的就是跨越了一大个时代的文化的“心”。就像在诗经中,我们经 常能读到的文字多是拟声,拟形的,而且多是一些生僻字。可这些 生僻字所代表的事物却简单明了,就像“演演”拟雨雾之状,喈 喈逐黄鸟之声,“嘤喽”学草虫之韵,闻其声而知其意。简单直 接地描述着作者希翼传达出来的意景。其实这也间接的反映了当时
8、的社会文化一一朴实,单纯,还有率直。作者只是用着一个个叠词 就让读者宛然置身于田野森林之中,假设不是他们常与自然沟通、 常去聆听自然,怎能恰到好处的将读者引入虫鸣鸟叫之中去呢?随 着时间推移,文化开展经历了几起几落,到了唐宋时期,文字的表 达方式也发生了改变,涌现了许多的优秀诗人词人,留下了大量的 作品,可以发现,这时的诗句已经由简单直率变得委婉涵蓄,再也 不 是直接说明环境,而是利用简单的.几个意象,比方常见的“明 月”,“垂柳”,“孤帆”等,勾勒出作者想要描绘的环境,再加 几个字的补充,就给了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让诗人想表达的意象 自动浮现在读者脑海之中。从诗句中能感觉到,这时的社会环境已
9、 经失去了那种简单淳朴,上层社会已经开始逐渐腐败,奢靡之风盛 行,有愿者众多,可也难以扭转。诗句词句中透露出来的点点滴 滴,无论对也好错也罢,都忠实的反映着当时的文化,或者说就是 文化在书面上的表现形式。所以在读的过程中,感觉到的最多的就是这些,不少看法和作 者表达的态度不同,兴许是我不理解原本的意思,兴许是误解了作 者的观点。但是这就是读完了这部份的最大感受。罗常培先生的语言与文化是从语言学跨入文化人类学的成 果,被誉为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先驱”和“开山之作”。该书开辟 了联系社会文化指导语言研究的新道路,这一斗胆的突破为今后的 语言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搭起了一座桥梁,为建立中国语言学作出了 宏大
10、奉献。罗常培,字莘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 人,满族。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是我国著名的语言 学家、语言教育家。历任西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 学教授,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所长。新中 国建立后,1950年筹建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并任语言研究所第 一任所长,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 员,一辈子两次被评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毕生从事语 言教学,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与赵元任、 李 方桂同称为早期中国语言学界的“三巨头”。其学术成就对当 代中国语言学及音韵学研究影响极其深远。语言与文化共分为
11、八章,第一章为“引言”,提出了联系 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及历史来研究语言的宗旨,引言第一句话引用了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的话:“语言的暗地里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 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 的总合,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并简要介绍了其余七 章的内容范围。第二章为“从语词的语源和演变看过去文化的遗迹”,罗常培 先生用汉语中和外国语中的一些例子来说明词义演变与文化开展阶 段的关系,进而详细地分析了英语中“wan、window、fee money 等词的词源以及所反映的文化印迹,几种北美印第安语中几个词源 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汉语中从“贝”的字和古代货币制度 的
12、关系、“纸”的偏旁所反映出最初的造纸原料、“安”所反映的 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斩”和车裂惨刑、“家”的原始形式等有 关问题。本章结尾还提出了语言学和社会学可以相互启示的观点。第三章为“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用中国西南少数 民族语言里的例子、北美怒特迩语的例子、现代英语里的畜牧词 语、中国古代畜牧词语的死亡、汉语和印第安语中语义构造对应的 词等例子来讨论造词的心理过程与民族的经济开展程度的关系。第四章为“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包括“借字”(借词)的 定义,汉语借词所显示的中外文化交流、近代中国借词的四种方式 (声音的借贷、新谐声字、借译词、描写词)、汉语里借词多于贷 词的四个原因、外国
13、语里的汉语贷词研究、贷词复原的误会、研究 贷词的艰难、英语里的汉语贷词的研究。第五章为“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包括地名研究对于历 史学和考古学的功用、凯尔特语在欧洲的一条地名带、地名所反映 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的殖民痕迹、北美的印第安语地名、中国 地名所显示的古代民族交通的踪迹、侨置郡县和民族迁徙、壮语地 名所显示的古今民族的差异、滇缅边境上几个地名的语源等内容。 这一章关于少数民族的语言材料都是第一次发表的。第六章为“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和宗教信仰”,该章包括“从 姓氏所反映的民族”、“从姓氏和别号所反映的宗教信仰”、“父子连名制是藏缅族的文化特征”等内容。这一章着重研究 了 “父子连名
14、制”。第七章为“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该章包括“亲属称谓在初民社会里的重要性”、“黑夷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交织从表婚制”、“交织从表婚制的分布区域”,“亲属称谓所反映的其他婚 姻制度”以及用例说明从亲属称谓判断婚姻制度所应有的审慎态 度。第八章为本书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语言跟着社会的进 程而演变”、“语言学的有机联系”、“语言学的古生物学分析方 法”、“文化变迁对于语音和语形的影响”、以及“中国语言学的 新方向”。其实,这一章才是这本书有关语言学研究的理论成果。除了上面的八章正文以外,语言与文化还包括邢公蜿写的 再版序,陆志韦原来为该书第一版写的序和作者的“自序”。罗常 培的自序中回顾了该
15、书的写作过程;本书还包括四项附录,分别 为:“论藏缅族的父子连名制”、“茶山歌”、“从客家迁徙的踪 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和“语言学在云南”。这些附录都是作者早 些年所撰的论文和报告,也是产述书中一些观点的根抵,附录在书 后,分别为前面不同章节的内容提供了更细的例证。罗常培在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方言调查、音韵学研究各方面都 作了许多开辟性的工作,并有突出奉献。罗常培先生是中国现代语 言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这门科学不懈的开辟者。中国语言学界将 罗先生称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可以说是对他一辈子的 准确定评。(一)勇于承受新事物,开创新事物的精神该书中提及了大量的国外和国内的例子,将语言学与社会
16、文化 联系起来,这在当时的四十年代是个很大的尝试和挑战,为今后的 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根抵,这种勇于承受 新事物,开创新事物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二)书中例证丰富、文字有简单易懂在书中罗常培先生讲到了许多有趣的事儿,一部十万字的书, 包含了丰富的例证,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字里行间表达出罗 常培先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积累,并运用简单易懂的文字来说 明,这样读起来很轻松,又体味了书中的乐趣。(三)架起语言学与文化学的桥梁在四十年代的中国,把社会文化与语言联系起来可以说是一次 前所未有的斗胆尝试。书中从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的的语言来透视 该民族的文化特点,把语言与文化联系起来作为本书的主要内容, 为中国语言学的开展指明了一条一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