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 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 点的是()A.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B.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2 .亚里士多德认为废除债务奴隶制是梭伦采取的最具民主特
2、色的措施之一,以下说法可以支撑 这一观点的是,这一措施()A.解决了雅典公民内部贵族与平民的矛盾8 .四个等级的公民都可参加四百人议事会C.铲除世袭贵族的特权,促进公民的平等意识D.确保了公民集体的稳定性,巩固了城邦的社会基础3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其中著名的有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其共同 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D.各国君主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4 .史记商君列传载,“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 莫敢徙。复日: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3、” 商鞅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取信于民,树立政府威信 B.以此挑选有胆识者C.建立个人威信,笼络人心 D.显示其权势,以警告反对者5 .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 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6 .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 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的是()A.经济文化比东方六国繁荣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作战方式先进C.置身诸侯纷争之外专
4、注于发展国力 D.较少受礼乐文明影响,制度变革卓有成效7 .在商鞅变法中,对建立封建经济基础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8 .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官场贪污腐败,人民负担重 阶级矛盾尖锐,人 民不断举行起义 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 B. C. D.9 .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姓鲜卑姓改姓拓跋元拔拔长孙丘穆陵穆步六孤陆贺赖贺独孤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姓为汉姓D.消灭了鲜卑陋习10 .下列对北魏统治
5、者在统一了黄河流域后面临的局势的表述,错误的是()A.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B.各民族的相互融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C.社会矛盾相对缓和D.与汉族相比,鲜卑族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11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民族融合的潮流 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南北朝时期各 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A. B. C. D.12 .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是()A.辽和西夏经常攻宋B.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C. 土地兼并严重D.财政入不敷出13 .北宋翰林学士范镇曾评论:今行此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少取与多取,犹五十 步与百步。此语
6、评论的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将兵法14 .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15 .司马光曾说:“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这一现象在王安石变法中主要体现在下列哪些措施中()农田水利法免役法青苗法保甲法A. B. C. D.16 .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导致这种结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触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用人不当 新法有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者态度动摇A.B. C. D.17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西欧各地的宗教改革各具特色,其中具
7、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 性质的是()A.德国宗教改革 B.瑞士宗教改革 C.英国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18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是()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教义方面保留天主教主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没收教会财产, 归王室所有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A.B. C. D.19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20 .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莫斯科农民卡瓦廖夫可以()自由结婚、经商和打官司 以优惠价格购买地主的土地 自由外出打工和游历 购买 土地,经营资本主义农业A. B. C
8、. D.21 .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 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导致“十二月党人”被流放的直接原因是()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D.同情俄国农奴的处境22 . 1866年5月13日,在写给大臣委员会主席的指令中,他对自己任务的解释是“保护俄国 人民免受那些刚刚萌芽的伪理论的侵略。这些东西会动摇社会的基础”。“他”最有可能是()A.车尔尼雪夫斯基B.亚历山大一世C.列宁 D.亚历山大二世23 . 1871年H月,日本派出了以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的大型使节团前往欧美12国进行 了为期2
9、2个月的考察。该考察团的最大收获是()A.加深了对西方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认识B.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C.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认识到了建立近代化海军的重要性24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确立土地私有制25 .有学者认为,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从一个封建的东方农业国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但并未完全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其主要的历史依据是()A.实行义务兵役制并同时组建常备军B.推行小学义务教育并扶持高等教育C.重建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体制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现代产业制度26
10、 . 1867年,德川幕府提出“奉还大政”的主要目的是()A.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B.保住幕府实际权力C.趁机准备反扑武装力量D.支持天皇27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 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8 .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 法的对立面。再比如裁并衙门,由于没有任何善后措施,使一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一夜之
11、间便失 去生计所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混乱。该材料()A.表达了大众对百日维新的抵制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批评维新变法脱离国情D.指出变法缺乏行之有效的配套措施29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 言,主要是由于()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 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 移A. B. C. D.30 . 1897年,康有为面对当时的时局,在日本变政考中写道:“万国竞立之世,最讲进 取。比权量力,彼涨则此必缩,无可中立。故改革者所以
12、谋自强,必自强乃可言进取。”这说明他()以进化论的观点来认识当时的世界 敦促清政府立即维新变法 主张以改革谋取中国的 自立与自强 对维新变法的前景持乐观态度A. B. C.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 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 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李文忠公全书材料二战争的失败,使俄国人又一次体会到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知识界、工商界甚 至包括一些身居要职的官
13、员,都纷纷起来指责影响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社会的巨大压力 下,1861年3月3日(俄历2月19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和“宣言”,农 民获得了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这样,在俄罗斯施行了三百多年的农奴制被废除了。继农奴制改革之后,沙皇政府又先后进行了地方机构、市政府、司法、军事等一系列资产阶级 性质的改革。1867年之后,俄国从农奴制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大国崛起解说词等(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点。(12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农奴制改革对变革政治体制有何差异?试分析产生这 一差异的思想、经济原因。(12分)32.改革的
14、失败,既取决于社会基础,也取决于改革者的智慧与能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 近代初期,欧洲和日本一样,是从多样性的封建体制G主:指分封体制)和充分发展的 社会结构的母胎中诞生的。明治领导人在竭力实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他们废除了 藩体制,撤销了原来的阶级制度,依靠征兵制设置了军队以取代过去的武士阶级,建立了近代经济 机构的基础,这都促进了日本的工业化,进而创建了近代政治体制。赖肖尔近代日本新观材料二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 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 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采取了哪些革故鼎新的措施?有何效果?(12 分)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的失败客观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