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高三语文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高三语文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吉林省辽源市2019届高三语文联合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国传统悲剧与西方传统悲剧的差异性是本质的,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而不是片断的艺 术现象。把人作为认识主体,把万物作为认识对象。西方哲学十分强调这种主客分离,
2、进而形成 主客对立,这便是西方哲学的基本观念。正因如此,亚里士多德整合了人类的理性思维,创造 了对西方人思维有重大影响的逻辑学。从此,西方人所关注的是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 成等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这种思维使西方的悲剧具有突出的理性色彩和思 辨特色。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天人合一”。中国人认为,人与万物同属一个系统,宇 宙是一个放大了的人,而人则是一个缩小了的宇宙。中国人关注的如何做到“知天”、“顺 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所以,不同的认识基础导致不同的审美追求。西方悲 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给人以情感上的强烈振荡,而中国传统悲剧则往往以大团圆的方式结 束,让愤懑的情绪
3、得到安抚。如窦娥被迫害致死,但她的冤情却能感天动地。最后,窦父顺 天意,禀皇命,为窦娥申冤,悲情被逆转了。西方悲剧力图借助人的智慧和理性去接触真实社会,但人的意志、情感,真正的人、真 实的自我都遭受强烈的挑战,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永久的生命焦虑,即使到了倡导人文主 义的莎士比亚,他大多数作品也体现人类生存状态中的无可奈何的无尽焦虑。而中国人看来, 悲剧形成的来源是现实的社会秩序远离了圣人倡导的理想社会秩序,也因小人存在,不但违 背理想社会秩序,也在破坏着相对合理的现实社会秩序,使现实社会变得更加黑暗和昏浊, 离先贤向往的理想社会模式越来越远。但中国人总相信,通过不懈努力,惩奸除恶,仍有希 到这
4、里养花种草干什么? ”宋师傅笑得很开心,说:“城里人喜欢花嘛! ”有一次,我指着 他锄掉的野览菜对他说:“这种菜挺好吃的。”他说他知道,问我:“你吃吗? ”我说:“吃 呀。”从此,宋师傅在花地里锄草时就锄下留情,留下了野范菜。我呢,中午临下班时,便 拐进花园里,掐一把野范菜,回家下到面条锅里吃。有那么两三年,我夏天经常到宋师傅所 负责的花地里掐野览菜吃。宋师傅住在煤炭部家属区一间盛放工具的小屋里,我曾到他住的小屋看过他。其时他的 妻子也从老家来了,妻子还带来了他的小孙子。看到他们祖孙其乐融融的样子,我说他的小 日子过得挺不错的。他承认日子过得不错,笑着说:“人不管走到哪里,有活儿干,有饭吃,
5、有衣穿,就中了。”这年冬天,下了一场雪,又下了一场雪,却不见宋师傅把花的残枝剪去,更不见宋师傅 像往年那样早早地用农家肥把花根封起来。有的月季花不畏严寒,还在枝头顽强地开着。积 累的白雪下面透出月季花的一点红,显得分外妖烧。一向勤劳的宋师傅到哪里去了呢?我碰到绿化队的人一问,才知道宋师傅去世了,秋天就去世了,是突发心脏病夺去了他 五十多岁的生命。我马上赶到宋师傅住过的小屋,见小屋的门上果然挂着一把铁锁。宋师傅 去世这么长时间了,我怎么一点儿都不知道呢!我呀,我呀,难道也变成一个冷漠的人了吗?我知道,这多年来,我有不少老乡来北京打工。全国各地来北京打工的农民更是数以百 万计,他们在为北京的建设、
6、发展和美化默默地做着贡献。他们有的在这里献出了青春和汗 水,有的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座城市。宋师傅就是把生命留在这座城市的一位农民工。我不 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宋。后来煤炭工业部被取消了,那座“工”字形大楼经过重新装修后,大门口的牌子换成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局。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地面 被硬化处理成水泥地之后,成了自行车棚和汽车通道。可我每次路过那里,都不由自主地往 那里看一看。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铺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碌的身 影。(选自北京观察2010年02期)7 .下列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开篇
7、以“我”的观察和感知,详细描写了花工的穿着打扮,以及在盛夏的正午辛勤劳 动时的动作情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8 .作品对花工所养的月季花进行描写,还介绍了他种养的其他花草,是为了表现人物栽花种 草技艺的高超,并突出了他工作的用心认真。C.作品描写人物语言,既朴素风趣,富有地域特色,又体现了人物心理和性格,如宋师傅说 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就反映了他安于现状的心态。D.作品通过典型的生活细节刻画人物,又从老宋延伸开去,联想到大量进京务工的农民工, 由点及面,体现了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意义。8 .作品结尾叙写“我”的幻觉,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作品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
8、工一样的劳动者的生活与心灵,有 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 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本 谈谈你的观点。【答案】7. C 8.“我”希望花园长在,与花园的消失相对比,突出了 “我”对老宋的 理解、怀念与感激;与前文相呼应,虚实相映,丰富了作品内容;以幻觉的形式呈现“我” 的内心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抒情色彩,感染力强。9.示例一:认同前一种看法。花工老宋的故事是作品叙述的主体,作品中的“我”只是花 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只起陪衬花工的作用;花工老宋身上所表现的人性美德,具有 诗性的光辉,从审美价值而言,更具有激励人心的力量;花工老宋的故事具有代表性,从 社会价值而言,易
9、于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重视。示例二:认同后一种看法花工老宋只是“我”观察和感知的对象,“我”对人物生活与心 灵的认知是作品叙述的主体;“我”理解老宋时也在理解自我,“我”的反思与愧疚感, 因身份的特殊性更具有情感的冲击力;“我”是离开乡土的城里人,又是老宋的同乡,但“我”对老宋的理解只浮于表面,从社会价值而言更有警示意义。【解析】【7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 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
10、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安于现状”错误,该信息曲解文意,“安于现状”意思是指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不求进取,此处主要突出花工的知 足常乐。故选C项。【8题详解】本题考查尾段的作用,属于分析评价。解答本题时,需要分析尾段内容、情感、结构、手法、 表达效果等。尾段“我老是产生幻觉,觉得那里仍是鲜花铺地,百花丛中仍活动着宋师傅忙 碌的身影”中,表达了 “我”希望花园长在,与现实“大楼东侧的那个花园没有了”形成对 比,突出了 “我”对老宋的怀念与感激;尾段与前文花工“在盛夏的正午辛勤劳动时的情景” 相呼应,充实作品内容;以幻觉的形式来表现,表现自己内心的失落,感染力更强。【
1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 干的要求,如“本题作品叙述我和花工的故事,有人认为旨在表现像花工一样的劳动者 的生活与心灵,有人则认为旨在表现像我一样的城里人的感受与态度,你更认同哪一种 看法?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观点”,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的内容、主旨、效果 进行阐述。以第一个为例,首先明确观点:认同前一种看法。内容上:花工老宋的故事,而 “我”只是花工生活的旁观者和记录者,只起陪衬花工的作用;主旨上是为了表现花工老宋 身上所表现的用心认真、知足常乐的人性美;社会效果上来说,更容易引起社会对农民工的 关注和重视,体现人文关怀
12、等。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永明十一年五月,魏主(北魏孝文帝拓践宏)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 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斋于明堂左个,使太常卿王湛筮之,遇革,帝日:“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日: “陛下弈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作色日:“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澄日:“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 可知危而不言! ”帝久之乃解。既还宫,召澄入见,因屏人谓澄日:“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
13、徙居平 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 ” 澄日:“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日:“北人习常恋故,必 将惊扰,奈何? ”澄日:“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 帝日:“任城,吾之子房也!”九月,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 而出。群臣稽赖于马前。帝日:“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去? ”尚书李冲等日: “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 帝大怒日:“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
14、计;斧钺有常, 卿勿复言! ”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过谏。帝乃谕群臣日:“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苏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桢进日:“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zzw*zv*zz-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B.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
15、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C.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D.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常卿,古代官名,为九卿之一,章管祭祀礼乐。历代名称不完全相同,秦设奉常,汉改太常,北魏称太常卿,隋至清皆称太常寺卿。B.古人常用干支纪年、月、日、时。文中“丙子”“丁丑”属干支纪年。现在也会用干支纪年,如2018年是戊戌年,2019年是己亥年。C. “稽颠”,古
16、时一种极恭敬的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古人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拜礼,稽题常用于居丧、请罪、投降等场合。D. “斧钺”,古代的一种酷刑,意思是用斧钺劈开头颅,使人致死。斧钺在古代还是用于作战的兵器,而且是军权和国家统治权的象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文帝审时度势,有政治远见。他不想一直待在苦寒狭小的北方,认为北方只可武治不可文治,于是动用强大的武力南向伐齐,进而占领中原,以洛阳为都。B.孝文帝足智多谋,煞费苦心。为了迁都洛阳,他先让太常卿占卜,为军事行动造势;再率众离开故都平城来到洛阳,后来甚至假装以斧钺之刑来威胁群臣。C.孝文帝雷厉风行,有主见。当任城王
17、澄对大举伐齐提出异议时,他愤然“作色”;当群臣 一致反对继续南进时,他勃然“大怒”。终于如愿地实现了迁都大计。D.孝文帝恩威并济,循循善诱。一方面,在朝堂上疾言厉色斥责任城王澄,另一方面他又私 下里推心置腹说道理进行安抚,终于获得了任城王澄的理解与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2)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答案】10. C 11. B 12. A13 . (1)不平凡的事,原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 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2)我们现在的行动,
18、全国上下都不愿意,只有陛下一个人想实现它。臣不知道陛下一个人 走(译为“独断专行”也可),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 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可用排除法。本句断句是,今者 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联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 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本题“不小”是“兴发”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D项; “中土”是南迁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B项。故选C。【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
19、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干支纪年”错,“丙子”、“丁丑” 在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 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 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A项,“于是动用强大的武力南向伐齐” 错,只是担心群臣反对迁都,而以南向伐齐为口,并不
20、是真的“动用强大的武力南向伐齐”。 故选Ao【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 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 落实。(1)关健词“非常”,不平凡;“故”,原来;“所及”,所能做的了的;“圣心”、 句式“何为”,宾语前置句,做什么。(2)关键词“举”,行动;“唯”,只有;“欲 之”,想要实现它;“竟”,最终;“何之”,宾语前置句,到什么地方。【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21、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永明十一年五月。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雨且经常狂风大作, 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同意,于是,提议大规模 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在明堂南边的偏殿斋戒之后,让太常卿王湛占卜,得 到“革”,孝文
22、帝说:“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适应上天之命,顺应百姓之心的。没有 比这更吉祥的了。”文武官员没有人说什么。尚书任城王拓拔澄说:“陛下继承几代累积下 来的大业,并使之发扬光大,拥有了中原土地,而如今却要讨伐还没有臣服的对象,在这时 得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变革的象辞,恐怕这并不全是吉兆。”孝文帝立刻发怒说“国家,是 我的国家,任城王打算要阻止大家吗? ”拓跋澄说:“国家虽然是陛下所有,而我是国家的 臣属,怎么可以明知危险而不说出来呢? ”孝文帝过了很长时间才缓和了气色。孝文帝回到宫里,立刻召见拓跋澄,于是命令左右侍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 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国家是在北方土地
23、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但是,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 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联只是想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 中原,你认为怎么样? ”拓跋澄说:“陛下您打算把京都迁到中原用以扩大土地,征服四海, 这一想法也正是以前周王朝和汉王朝兴盛不衰的原因。”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原有 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 ”拓跋澄答说:“不平凡的事。原 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呢? ”孝文帝高兴地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九月,孝文帝从平城
24、出发,直到抵达洛阳,天一直下雨,没有停过,丙子(二十八日),诏令 各路大军继续向南进发。丁丑(二十九日),孝文帝身穿战服,手持马鞭,骑马出发,文武官 员赶紧拦住马头,不断叩拜。孝文帝说:“作战计划已经决定,各路大军将要继续前进,你 们还想要说什么呢? ”尚书李冲等人说:“我们现在的行动,全国上下都不愿意,只有陛下 一个人想实现它。臣不知道陛下一个人走,最终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有报国效忠皇上的心, 却无法表达出来,只好冒死向下请求。孝文帝大怒说:“我现在正要征天下,希望统一天下。 可你们这些文弱书生,却多次怀疑这一重大决策,斧钺有它们使用的地方,你们不要再多说 什么!”说完,又打马要走,这时,安
25、定王拓拔休等人一齐来殷勤地好言劝谏。孝文帝又告 诉大家说:“这一次我们出动军队的规模不小,出动而没有什么成就,我们将来拿什么让后 人看?联世世代代居住在幽朔,一直想要南迁到中原。如果我们不再向南征伐,那么,我们 就应该把京都迁到这里,你们认为这样做怎么样?同意迁都的人站在左边,不同意迁都的人 站在右边。”南安王拓拔桢靠近孝文帝说:“干成大事业的人,并不向众人征询意见。”如 今,陛下如果放弃向南征伐的计划,将京都迁到洛邑,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是老百姓的幸 运。”文武百官都高呼万岁,当时,鲜卑人虽然不愿意向南迁移,但是又害怕再向南征伐, 所以,也就没有人敢说些什么,北魏的迁都大计,于是确定了下来。
26、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贺新郎九日刘克庄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 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追往事,去无迹。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常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 破帽年年拈出。若对黄花孤负酒,怕黄花也笑人岑寂。鸿北去,日西匿。【注】牛山:齐景公登上牛山想到终有一死而凄凉落泪。南朝狂客:孟嘉。晋孟嘉为桓 温参军,曾于重阳节登龙山,风吹帽落而不觉。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三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风雨交加环境的描写,表达
27、出词人忧 虑国事、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B. “白发书生”是作者自指,作者落泪既是为神州残破沉沦伤心洒泪,也是联想到齐景公牛 山落泪,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C. “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但是目前却青春已逝, 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了如今的家国之恨。D.作者最后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 以天际广漠之景物作结,与首句呼应,意余言外。15 .词人主要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14. B 15.借景抒情(或借助景物描写),开篇描写交织着斜风细雨的暗沉沉 的天空,中间描写登楼所见的点
28、点秋色,结尾描写大雁远飞、斜阳西沉,都表达了诗人对神 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用典,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 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士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 法魏晋风流的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对比, 少年的才华横溢与如今的才气凋尽形成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 国之恨;将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 表现救国无望的无可奈何。【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
29、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B项,“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而滴泪”说法错误,作者落泪的原因并没有 “想到自己生命终将逝去”的原因。“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意为: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 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泣。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表现手法能力。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答题时,首先指出诗词运用的 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词具体内容分析诗词是如何运用该表现
30、手法的,最后点出诗词运用该 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本题要求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主要用了哪 些手法表现自己的家国情怀。是要求学生赏析诗人表现自己家国情怀的表现手法。本词首三 句先以“湛湛长空黑”烘托出胸中块垒,通过对昏黑风雨交加的描写,表达出词人忧虑国事、 痛心神州陆沉的悲愤之情。满天密布深黑的乌云,再加上阵阵斜风细雨,使人心乱如麻,愁 思似织,这是借景抒情。“看浩荡千崖秋色”写登上高楼,放眼遥望千山万壑,浩荡秋色。 但“千崖秋色”,寂寞凄凉,会使人想到神州残破沉沦的“往事”,泪水滂沱。结尾“鸿北 去”,目送飞鸿北去,抒发对故土的思恋。“日西匿”暗指南宋国势危殆,振兴无望,表
31、达 了诗人对神州陷落金人之手的忧愤之情。这些都属于借景抒情。结合注释可知“白发书生神 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是用典,意思是说虽然只是普通的一个白发书生,流洒下的行行 热泪却总是为着神州大地,绝不会像曾经登临牛山的古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命短暂而悲哀饮 泣。这是反用齐景公登牛山为个人生命短暂流泪的典故,表现诗人心忧中原的爱国情怀。“常 恨世人新意少,爱说南朝狂客,把破帽年年拈出”,意思是常常怨恨世人的新意太少,只爱 说南朝文人的疏狂旧事。每当重阳吟咏诗句,动不动就把孟嘉落帽的趣事提起,让人感到有 些厌烦。这里化用孟嘉登高帽落的典故,谴责当时文土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风流的 狂客行径,表现诗人对
32、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又无能力为的心情。还有“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意思是:少年时我风华正茂,气冲斗牛,自以为身上负有凌 云健笔。到而今才华如春花凋谢殆尽,只剩下满怀萧条寂寞的心绪。这是拿少年的才华与如 今才气凋尽进行对比,表现青春已逝壮志成空,进一步突出如今的家国之恨。还有“常恨世 人”三句词人是慨恨文土不顾国家多难,只想效法魏晋名土风流的狂客行径,每年在重阳节 登高,总喜欢提起东晋孟嘉落帽的故事,把它称扬一番,毫无现实意义。“若对”两句,是 说如自己这样的忧国志士,并不追慕魏晋风度,这是把自己对家国的忧心与当时文人不顾家 国现状,仿效魏晋名士的狂放不羁形成对比,表现
33、对国破家亡的现状忧心如焚却又无能为力。 具体答题,根据以上分析,从借景抒情、用典和对比几种表现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作 答即可。【点睛】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 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一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 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一比喻、比拟、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一渲染、烘托、对
34、比、衬托、象征、联想、想 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结构技巧一抑扬、卒章显志。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表 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 夺之上的,却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 ? ”【答案】(1). (1)桑之落矣, (2).其黄而陨(3). (2)落红不是无情物,(
35、4).化作春泥更护花(5). (3)奈何取之尽锚铢, (6),用之如泥沙【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 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 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 “矣” “陨” “锚铢”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改革开放40年间,中国发生了 的变化,我们的文学生动地书写、积极地参与到了这段历史之中。()1978年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徐迟的报告文
36、学哥德巴赫猜想,该文被认为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 o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古华芙蓉镇等写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获得巨大社会反响。同时,各种文学思潮、创作流派涌现,。 诗人叶延滨深有感触:“改革之初,中国诗坛就是一本诗刊、一本年选、一篇年度评论、 几本名家诗集,而现在全国有十余家公开发行的诗刊,数百种民间诗歌社团不定期出版的诗 刊诗报。”改革开放,为文学提供了的创作资源,也让中国文学置身于宏阔的国际文化背景中,建构新的格局,莫言、曹文轩、贾平凹、阎连科、麦家、刘慈欣越来越多中国作家 的作品被翻译、推介到国外。2012年,莫言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有 望、机会回归那个理想社会,所以中
37、国的悲剧从来没有象西方悲剧那样“悲”得那么绝对, 一 “悲”到底。西方人希望超越现实世界,通达绝对生命,最终理想要实现生命的超越。在黑格尔的思 想体系中,“绝对精神”是一个中心概念,是人类应该追寻的终极;可置身的现实世界充满 缺陷,要超越生命,就首先要超越现实实际,达到精神的绝对和永恒。西方悲剧思想正是他 的这种哲学思想的体现。与西方传统悲剧思想相比,中国思想家的理想在道家看来便是“物 我两忘”通达自然天地,在儒家看来是“人皆可为尧舜”,在佛家看来则是“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中国人更关注的是人的德性要求、人格磨练和品质修养。忠、孝、侠、义几乎成 为大多中国传统悲剧弘扬的主题。西厢记以反道德始
38、,以归依道德终。张生以偷情始,最 终考上状元,正大光明将莺莺迎娶,回归至传统道德体系。西方的歌舞很早就从戏剧中分裂出来,分别形成了 “歌剧”和“舞剧”,“话剧”则以 对话为主,语言主导着整个戏剧。西方哲学从来就有语言崇拜的传统,认为“哲学的问题其 本质是语言的问题”,具有抽象、概括的语言有其绝对的权威地位。而在中国,歌、杂技、 武术等各种表现手段从来没有从戏剧中分裂出去,甚至,歌与舞比单纯的对白在传统戏剧中 更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国人来说,“言之不足,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歌咏之;歌咏之 不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毛诗序)歌、舞、白不曾分离,歌舞成为中国传统戏剧 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段。(摘编
39、自蹇河沿中西悲剧差异背后的文化哲学解读)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悲剧具有理性色彩和思辨特色,是因为西方人侧重关注自然、社会、人的本质构成等 问题,强调对事物的理性探寻和辨识。B.中国哲学虽有主客体之分,但强调主客交融,物我感应,物我相知,“天”“人”一体,这构 成了中国传统悲剧艺术的认识基础。C.西方悲剧结尾往往异常惨烈,使人情感振荡;中国传统悲剧往往以大团圆结尾,给人情绪安 抚,这表现出中西不同的审美追求。D.以反道德始,以归依道德终,是中国传统悲剧的剧情构思框架,它倡议一种追求人性化的道 德观念和理想化的社会道德模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
40、项是A.第二段阐述了中国和西方传统悲剧最基本的区别,西方哲学强调的是主客对立,中国思想 强调的则是“天人合一”了更大影响力,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实现了从学习到对话的转变,这是改革开放四 十年中国文学的重要收获。对世界文学的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作家对本土文化传统重要性的认识。近年来, 先锋文学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中国文学正向世界 发出自己有力的声音、建构起自己鲜明的形象,正进入繁荣发展的新时期。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B.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
41、作家重新回到了文学的现实主义立场,用心描绘中国故事。C.近年来,先锋文学的诸多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D.近年来,诸多先锋文学作家重新回到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立场,用心讲述中国故事。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广大文学工作者和作家潜心创作、朝气蓬勃、团结一心、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B.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团结一心、潜心创作、锐意创新,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C.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朝气蓬勃、潜心创作、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D.广大文学工作者和作家朝气蓬物、
42、锐意创新、团结一心、潜心创作,推出一大批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翻天覆地扛鼎之作异军突起取之不尽B.焕然一新扛鼎之作C.翻天覆地发物之作异军突起源源不断异彩纷呈取之不尽D.焕然一新发物之作异彩纷呈源源不断【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 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 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按“属、数、动、形、名”的定语顺序,“诸多” 应放在“先锋文学”前
43、;“现实主义”是“文学立场”的修饰性定语,应放前面;“描绘中 国故事”搭配不当,应为“讲述中国故事”。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 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文学工作者”范围大于“作家”,应放到作家之后表示范围扩大;“朝气蓬勃”“团结一 心”为精神风貌,应放前面;“潜心创作”“锐意创新”指向具体作为,“创新”是在“创 作”基础上更高的追求,创新应在创作后。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
44、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焕然一新:改变 旧的面貌,呈现出新的样子。语意更强调改革40年巨大的变化,应用“翻天覆地”。扛鼎之 作:比喻作品(多指文学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广大,意义深远。发初之作:新局面开始出 现的成就或表现。此处语境是说哥德巴赫猜想是新时期报告文学的最新成就,应用“发 物之作”。异彩纷呈:比喻突出的成就或表现。异军突起:比喻与众不同的新派别或新力量 一下子崛起。此处语境是各种流派成就突出,应用“异彩纷呈”。取之不尽:形容物质或精 神的原料极其丰富。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的样子。此处说的是改革为文学提供很多材料, 应用“源源不断”。故选C。【点睛】
45、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 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 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 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 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 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
46、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 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 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 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20 .下面是陆小峰同学给班主任王老师写的贫困补助申请,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贫困补助申请尊敬的王老师:我家经济条件不佳。我们一共姊妹三人,均在上学,祖母身染重疾,妈妈没有工作,家 中只有爸爸一人工作,特申请贫困补助。以上情况均属实,如不相信可来府上一查。此致敬礼!陆小峰2018年9月6日【答案】“不佳”改为
47、“很差”;“姊妹”改为“姐妹”;“祖母”改为“奶奶”; “重疾”改为“重病”;“府上”改为“家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 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 用语要规范雅正,多用书面语。文艺语体有形象性,科学语体有准确性和严出性,政论语体 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讲究格式化和简明性。本题题干指出语段为“下面是陆小峰同学给 班主任王老师写的贫困补助申请”,且指出“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要求“请找出并修改。”, 所以做本题是注意启事语言的规范,用语通俗易懂、简洁平实,要符合学生的身份。本题
48、中,“我家经济条件不佳”中的“不佳”,“我们一共姊妹三人”中的“姊妹”,“祖母身染重 疾”中的“祖母”“重疾”,贫困补助申请用语应通俗易懂,使用不当,应该分别改为“很 差” “姐妹”“奶奶”“重病”;“如不相信可来府上一查”中“府上”是指对别人的家或 老家的尊称,语境中是自己家,可以改为“家中”。【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 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 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 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 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 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