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95213 上传时间:2024-03-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100分,60分钟)一、本大题共11小题,每句1分,共26分。1.按诗文内容填空。(1)静女中,描写男子焦急等待的句子是:,O(2)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 ,o三句用雨点打在梧桐 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3)登高的颔联是: ,o(4)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以“, ”两句表达了自己与琵琶女处境相似,因 而有同病相怜之感。(5)从古至今赞美英雄的作品不可胜数,苏轼笔下英武豪迈,雄姿英发的周瑜“谈笑间,二 风神潇洒。(6)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7)琵琶行中以“东

2、船西舫悄无言,烘托了琵琶女演奏之高妙。(8)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险要、壮阔形势的 语句是:,O(9)李清照声声慢中“, 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 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凉的基调。(10) , ,雨打风吹去。(1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 ”借刘裕 之典,来赞美他的壮志豪情。(1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一,可谓好学也矣。”二、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子衿(jin)B.筵席(yan)C.纶巾(guan) *D.机杼(zhu)樊笼(fan)

3、*暧暧(ai)红绡(shao)羁鸟(ji)*拾掇(cub) *敛容(lian)赠遗(yi)*匝道(za)弄巧成拙(zhuo)周公吐哺(pti)东船西舫(fang)*钿头银篦(bi)繁:多,浓手:随手暂:忽然,一下子次第:依次3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艰难苦恨繁霜鬓B.低眉信手续续弹信 C.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遗:赠送B.自牧归英归:赠送c.暮去朝来颜色故故:旧、老*D.爱.而不见爱:依恋、爱慕 *5 .下列诗句中,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句手法相同的

4、一项是()A.B.C.D.6.明月松下房桃静,日出云中鸡犬喧。(王维桃源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涧鸣)誓辞甲第金门里,身作长城玉塞中。(王维燕支行)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王维登河北城楼作)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歌以赠之曲罢悯然*不足为外人道也*巨(吴巨,人名)是凡人*何以解忧A.C.秦时明月汉时关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7.下列与“主人下马客在船”所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8,“橘橹灰飞烟灭” 一句中,用“橘橹”代指战船。下列诗文没有采用这种

5、手法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唯有杜康。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 C.整顿衣裳起敛容D.凄凄不似向前声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阅读论语选段,完成1011题。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 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孔子谓季氏:“八倍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论语八僧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 之无道也

6、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论语八俏子击磬于卫,有荷葺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磋硅乎!莫己知也, 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 ”子路曰:“自孔氏J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论语宪问 注释:“畏”,此处是拘囚的意思。公元前496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匡地。匡地曾遭受鲁国 阳货的侵扰暴虐。孔子的相貌很像阳货,匡人以为是仇人阳货来了,便将他包围,拘禁了五天,想杀他。后来 弄清真情,才放了他们。匡,今不详何处。一说即河南省长垣县西南十五里的匡城。兹:这,此。这里指孔 子自己。后死者:孔子自称。与:给予

7、。于:介词,把,拿。与于:即“把斯文给予”。如予何:把我 如何,能把我怎么样。“予”,我。八僧:僧,行,歹U。指古代奏乐舞蹈的行列。一僧,是八个人的行列;八 僧,就是八八六十四个人。按周礼规定,天子的乐舞用八僧,诸侯用六僧;卿、大夫用四僧;士用二倍。按季 氏的官职,只有用四借的资格,但他竟敢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僧的规格,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可饶恕的僭越行为。10 .“深则厉,浅则揭”意思是水深就穿着衣服涉水,水浅就提起衣襟涉水。这两句出自诗经邺风匏有 苦叶,请分析荷费者引用该诗句有何深意? (7分)11 .结合上面几则材料,概述孔子是如何“知其不可而为之”的。(8分)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8、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14题。(13分)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草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12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B. “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C.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D.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13.“渡头烟火起” 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 分)()A.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司马

9、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C.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徐积渔父乐)D.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刘仙伦满江红)14 .本诗颈联体物精细,状写传神,“诗中有画”,请作简要赏析。(7分)(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516题。(10分)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刘克庄一卷阴符,二石硬弓,百斤宝刀。更玉花骋喷,鸣鞭电抹;乌丝阑展,醉墨龙跳。牛角书生,虬须豪 客,谈笑皆堪折简招。依稀记,曾请缨系粤,草檄征辽。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怅燕然未勒,南归草草;长安不见,北望迢迢。老去胸中,有些 磊块咒 歌罢犹须著酒浇。休休也,但帽边

10、鬓改,镜里颜凋。【注释】刘克庄:南宋词人,其词继承了辛弃疾的爱国主义传统及豪放风格。牛角书生:用隋末英雄李密 少年时牛背上读书遇权臣杨素事。虬髯豪客:用虬髯客张仲坚遇李靖,折服于李世民事。燕然:即燕然山。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磊块: 一作垒块,世说新语任诞篇云:“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J15 .下片“当年目视云霄,谁信道、凄凉今折腰”,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下列诗句,没有 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B.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乙亥岁)C.野凫眠岸有闲

11、意,老树着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D.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芹菜花。(辛弃疾鹏鹃天代人赋)16.刘克庄此词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借用古人古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试比较这两首 词,简要分析其塑造的自我形象或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7分)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材料一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全书中性格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人物,也是一个塑造得极为成功的艺术典型。苏轼的东坡志林有这样一条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 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至少从北宋起,在“说三国事”中已经 形成“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并引起大众

12、共鸣。罗贯中顺应大众的心理,继承了这种基本倾向;同时又超越以往的通俗文艺,尊重历史,博采史料,塑造 了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有血有肉的“奸雄”曹操。罗贯中以大开大阖的笔触, 艺术化地展现了曹操在汉末群雄中脱颖而出,逐步战胜众多对手的豪迈历程,又不时地揭露曹操奸诈的作风、 残忍的性情。而在曹操与刘备、诸葛亮的对比中,则更多地鞭笞和嘲笑其恶德劣行。这样的曹操形象,以近史 真实为基础,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在除灭董卓之乱的斗争中,曹操的性格第一次得到了全面的展现。当董卓擅行废立,残杀大臣,甚至悍然 害死何太后和汉少帝,随意屠戮百姓时,众大臣惶恐无计,只能聚在一起掩面而哭;曹操却与众不同,反而“抚 掌大笑

13、”,日:“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J这 气魄,这胆略,众大臣只能自愧不如。当董卓的猛将华雄击败孙坚,并连斩联军几员大将,众诸侯“皆失色时: 关羽自告奋勇愿斩华雄,袁绍、 袁术都以位取人,瞧不起关羽,曹操却积极支持关羽出战。关羽一举斩了华雄,袁术仍欲以势压人,曹操却说: “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 ”两相对照,曹操的慧眼识人可谓鹤唳鸡群。 当然,罗贯中也不断揭露着曹操丑恶的一面。为报父仇而攻打徐州,竟下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 行屠戮”;对于忠于汉室,反对自己的大臣,毫不留情地挥起屠刀;甚至辅佐他最得力的首席谋士荀或,仅仅 因为不赞成他封魏公

14、,便被逼服毒而亡;至于“借头欺众” “梦中杀人”等阴谋诡计,更是花样百出,令人怵 目惊心毛宗岗称他为“奸绝。实在并不过分。 这一连串情节,大起大落,一波三折,表现了曹操性格的各个侧面。是的,曹操就是这样的典型:机智与 奸诈杂糅,豪爽与残忍并存;时而厚遇英雄,时而摧残人才;杀人时心如铁石,杀人后又常常挤出几滴懊悔的 眼泪;昨天蛮横无理地杀人,今天又假惺惺地予以厚葬。这种翻云覆雨的手段,充分表现了曹操惊人的权术: 做了亏心事却从不认错,企图以“厚葬”来抹掉自己手上的血迹,在自欺欺人中求得心灵的平静。可以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不仅是历史人物曹操基本特征的艺术演绎,而且集中涵盖了千百个 封建统治者

15、的复杂品性,因而具有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历史真实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难找到像曹操这样 集真伪、善恶、美丑为一体的封建政治家形象,这样的“圆的人物”,他完全可以称得上世界名著之林的艺术 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意义。(取材于沈伯俊再论曹操形象)材料二三国演义作为一部世代累积型作品,其“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有着深远、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渊源。三国之后,历代史家和统治者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出发采取了 “拥刘”或“拥曹”的不同态度。但实质 上,这种“拥刘”与“拥曹”之争不过是封建正统观念在不同历史条件下的表现而已。曹操的儿子曹丕逼汉献帝下台,建立曹魏王朝后,继起的司马氏集团如法炮制,经过一系列的宫

16、廷政变, 逐步削弱曹魏势力,最后推翻曹魏统治,建立了西晋王朝。因为司马集团是以同样的方式获得政权的,所以它 必须奉曹魏为正统,将自己定格为曹魏的继承者,故陈寿的三国志将曹魏树为正统。东晋是一个偏安的政 权,情况有点类似于蜀汉,于是,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提出,蜀汉才是正统。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 了皇帝,不是正常的政权过渡,所以欧阳修在正统论中,认为曹魏是正统。南宋偏安,又有点类似固守四 川的蜀汉,于是朱熹提出蜀汉是正统。明清的统治者,在理论上无法接受这种权臣架空、威逼皇帝并取而代之 的模式,于是在经历了数百年的争论以后,终于将曹操和司马懿父子归入篡逆的奸臣。永乐年间的春秋大全, 更是正式地将曹

17、操归入“乱臣贼子”行列。而民间,从两晋南北朝开始,“拥刘反曹”倾向就日趋鲜明。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尖锐,因此,偏处 西南一隅的蜀汉被当作汉族政权的象征,而盘踞中原的曹魏则被视为汉族政权的篡夺者。同时,民间的“拥刘 反曹”情结还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对明君贤相的渴望。宋元时期,社会民众饱 受压迫摧残。他们无力改变现实,于是将对生活的理想寄托在掌握国家政权的国君和文臣武将身上。历史上流 传下来的蜀汉君臣的贤明、仁义正好符合民众渴望明君贤相的理想,而曹操的奸诈、残忍正是他们所厌恶和恐 惧的。于是,蜀汉君臣成为民间理想君臣的代名词,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美化;而曹操则

18、成为百 姓眼中残民害民的君主代表,并在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中不断被丑化。元明之际,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罗贯中正是在元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在民间浓重的“拥刘反曹”氛围中,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将“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熔铸于三国演义的创作中。他将大部分艺术心 血都倾注在了刘蜀集团的那些“虎贲之士”身上,而曹操作为作者塑造的一个反面人物,却是“腹隐机谋”, 他的智慧加上他的善用人才,使他在三国这个纷争的社会里所向披靡,无往不胜,但所有的英雄业绩一旦和他 在道德伦理上的丑行结合起来,就顿时黯然失色了。(取材于赵凤杰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材料三千百年来,对于曹操的历史评价之所以难以统一,起因于

19、衡量历史人物的标准从来就没有统一过。这个标 准就是封建的正统观念。而正统观念自身充满了矛盾、虚伪和混乱,经不起认真的推敲。正统观念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和华夷之辨。可是,帝王有没有嫡长子,有没有一个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嫡 长子,嫡长子是不是具有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智商和能力,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嫡长子继承制来自宗法制。更重 要的是,帝王视天下为一家一姓之私产,奉行一种“老子打江山,子孙坐江山”的观念,而这种保证子孙坐享 其成的制度又往往促成了子孙的腐败和无能。至于华夷之辨,有人认为,汉人建立的王朝代表正统。按照这种 标准,元朝和清朝都不是正统。但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并不以为自己是“夷”,因为所谓“华夷

20、之辨。 常常是从文化的意义上来看的,血缘、种族和地理的因素反而是次要的。只要继承了中华的传统文化,就是正 统。事实上,汉族从来也没有“纯”过,汉族本是华夏众多民族融合的产物。在历史上,只要使用汉字,奉儒 家学说为正宗,遵循礼教,在中华大地上实行了有效的统治,那就会被认为是正统。更何况,在有些文人那里,所谓“正统”更是一个十分混乱的概念。三国演义评点者毛宗岗曾说,要 读懂三国演义,“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所谓“闰运”,指的是不正常的时世、乱世,如闰月之于 正常的年份。毛宗岗说蜀汉是正统,是三国中唯一合法的政权,因为刘备是“帝室之胄二可是,刘备是否景 帝的后裔,谁也说不清楚。毛宗岗认为:曹魏

21、是“窃国之贼”,而且曹魏没有统一中国;西晋虽然统一了中国,但西晋“以臣弑君,与魏无异”,是一丘之貉,“亦不得为正统”。不但西晋不是正统,东晋也不是正统,因为 “东晋偏安”,“愈不得以正统归之”。他甚至认为,“炀帝无道而唐代之,蹈魏、晋之陋辙,则得天下之正不如 汉也工至于宋朝,“终宋之世,燕云十六州未入版图,其规模已逊于唐,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天下于孤 儿寡妇之手,取得天下之正亦不能如汉也”。总之,按照毛宗岗的意思,中国历史上没有几个朝代是正统,真 正合格的只有汉朝和刘备的蜀汉。可见,毛宗岗的正统概念也是一片混乱。他指责魏和东晋是“偏安”,指责 宋的版图不广,却不知蜀汉更是偏安的一朝。取材于

22、张国风曹操的“正”与“反)17.对于“材料一”第三段说的“历史真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在塑造曹操形象时“尊重历史,博采史料”B.三国演义顺应了广大民众“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C.三国演义既表现了曹操英武豪迈,又揭露其奸诈残忍D.三国演义并没有刻意地去掩饰曹操的诸多恶德劣行18.下列对“材料二”内容的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统治者来说,无论“拥刘”还是“拥曹”,都是为了巩固自己政权的舆论需要。B.民间流传和文艺创作不断丑化曹操,是广大民众“拥刘反曹”情结助推的结果。C.经过数百年的争论,曹操终于被归入“乱臣贼子”之列,这说明历史自有公论。D.罗贯中“

23、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既来源于他所处的时代,也与其所属阶层有关。19.下列对“材料三”中有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袍:古代帝王袍服。“黄袍”作为帝王专用衣着源于唐朝,后来“黄袍”被看作古代帝王服色的象征。B.帝室之胄:胄,从由从月,本义为头盔,引申为受到保护的帝王或贵族子孙。“帝室之胄”即帝王的子孙。C.华夷:华夏与蛮夷。古代华夏族是文明中心,称合于华夏礼俗者为华夏、中国人,不合者为蛮夷、化外之 民。D.以臣弑君:弑,从杀,式声,古代专指臣杀君,“以臣弑君”即以臣子的身份谋杀自己的君王,曹操即典型 代表。20.下列对三国演义及民间“贬曹”的原因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24、()A.三国演义的“贬曹”倾向既是作者罗贯中自身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的反映,也是他对广大民众“尊刘贬 曹”心理顺应的结果。B.民间的“贬曹”倾向源于处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在困苦的生活境遇中对明君贤相的渴望,而奸诈残忍的 曹操则成为百姓眼中残民害民的君主代表。C.封建正统观念中“嫡长子继承制”的继位标准也使得人们对于曹操的“窃国”行为大为不齿。D.曹操不仅具备某个人物的基本特征,而且涵盖了某个群体的复杂品性;集真伪、善恶、美丑等矛盾对立的 方面于一体。参考答案一、略二、2. D3. D (次第:光景)4. D5. C (C项,“辞甲第”用典,霍去病事。史记卫将军膘骑列传:“天子为治第,令骤骑(霍去

25、病)视之,(霍去病)对日: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甲第:第一等的宅第,旧指贵族宅邸。)6. A (A项,均为形容词词尾,的样子。B项,动词,创作;介词,向。C项,指示代词,这;动 词,表判断。D项,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7. C (题干句和A、B、D三项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8. B (题干中是借代修辞。A项,“杜康”代指酒。B项,“樊笼”使用比喻修辞,把官场比作鸟笼。项,“烽 火”代指战争。D项,“管弦”代指音乐。)9. B (A项,(古义)突然冲出;(今义)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冲出。B项,古今同义,不热闹。C项,(古 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

26、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D项,(古义)以 前;(今义)往前,朝前走。)10. (7分)深厉浅揭是个比喻句,以按照水的深浅采用不同的涉水方式来比喻不同社会的处世方式。水深比 喻社会非常黑暗,只得听之任之,如涉水索性放下衣裳直接走过去;水浅比喻黑暗的程度不深,可以使自己不 受沾染,便如涉水时撩起衣服,免得濡湿。这里是荷簧者对孔子的讥笑与嘲讽。这句话也是一语双关,提示孔 子:不必太固执,现在天下无道,应该去归隐,不要强行出来,出来就不能成功。11. (8分)面对“天下无道久矣”、大道不行、礼乐难兴的状况,孔子对季孙氏用八僧舞于庭院这种典型的 破坏周礼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慨;孔子在周游列国

27、、恢复周礼、推行仁道的过程中,虽然被拘于匡,仍坚守礼乐 文化;哪怕遭到荷簧者这类人的不解与嘲讽,仍坚守信念,知其不可却坚决为之。这充分表现了孔子在困境中 执着追求、坚强不屈的献身精神。12. C13. D14. 参考答案:颈联描绘了一幅金秋美景图:柔嫩的竹节添上了一层新粉,荷花落下片片红衣。(2分)这幅 画描写细致入微,“绿竹”“新粉”“红莲”色彩艳丽,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新雅致(富含生命力、安静、光 影流转等)。(2分)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但又隐隐透露着诗人的落寞之情。(3分)15. C16. (7分)答案示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写词人赞颂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

28、吞胡虏的刘裕, 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冒进误国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的立场和态度,并以 廉颇自比,既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随时准备抗金杀敌的决心,也表现出担心报国无门的忧虑。全词塑造 了一位为国忧心、老骥伏杨的爱国诗人形象。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上片塑造了一位能文能武、期待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借李密、虬髯客 的事迹表现所与交游的人若非饱读诗书之士,便为行侠仗义之人。下片回忆自己未能出击强敌,像古代英雄那 样登燕然山勒石纪功,只能草草归故里的经历,如今华发苍颜,不能再展抱负,只好以酒浇愁。全词塑造了一 个满腔忧愤的爱国诗人形象。(形象特点或思想情感2分,结合用典手法分析诗句4分)17. B【“民众的思想倾向”中的曹操形象不一定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一致。】18. C【本文只是陈述“反曹”的历史成因,但这并不代表作者同意“反曹”的思想倾向】19. D【“弑”在封建时代指“臣杀君、子杀父母”。曹操也没有弑君。3分】20. D【此项是曹操作为“圆的人物”的原因,而不是三国演义和民间“贬曹”的原因。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