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阿房宫赋》《六国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745011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阿房宫赋》《六国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阿房宫赋》《六国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阿房宫赋》《六国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阿房宫赋》《六国论》-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阿房宫赋【课本原文】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六日。骊山北构而 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缪回,檐牙 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峰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 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 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 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缪立远视,而望幸焉;有

2、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 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 块珠砾,弃掷通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锚铢, 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 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 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

3、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 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原文翻译】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 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 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 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回廊环绕象钩心,飞檐高耸象斗角。 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 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

4、,怎么会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名词用作动词,礼遇、优厚地对待)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地盘,大的地盘)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名词作状语,按道理)并力西向(名词作状语,向西)日削月割(名词作状语,一天天,一月月害IJ)李牧连却之(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退、击退等)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使亏损,使动用法)4. 一词多义(1)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作为)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2)之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代词,代土地)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助词,取)其势弱于秦

5、,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词,代秦国;助词,的)苟以天下之大(定语后置的标志)(3)其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代词,代他们)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代词,它,代赵国)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代词,自己的)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代词,代六国)(4)兵斯用兵之效也(军事行动,名词)非兵不利(兵器,名词)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军队,名词)(5)向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先前,以前)并力西向(朝着,动词)【虚词梳理】1 .而(连词,表承接)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赂秦而力亏战败而亡(连词,表修饰)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连词,表转折)而秦兵又至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惜其用武而不终也而为

6、秦人积威之所劫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连词,表并列)二败而三胜2 .之(结构助词,的)破灭之道也较秦之所得诸侯之所亡(定语后置的标志)苟以天下之大(代词)子孙视之不甚惜(指土地)奉之弥繁,侵之愈急(代词,前一个代“秦”,后一个代“贿赂的诸侯”)此言得之(指上文说的道理)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前一个代 指“秦”;后一个助词,的)3 .以(介词,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洎牧以谗诛(介词,凭借)秦以攻取之外苟以天下之大(连词,相当于“而)以有尺寸之地(介词,把)举以予人(介词,用)以地事秦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4 .为(动词)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成为)为国者(治理)(表被

7、动)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 .其(代词,它)其实亦百倍(指获得的土地)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指赵国)其势弱于秦(指六国)(代词,他们的)能守其土(指燕、赵二国)6 .则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连词,就)则秦国之所大欲(连词,那么)7 .与与赢而不助五国也(动词,亲交好附)与战胜而得者(介词,跟,同,表比较的对象)六国与秦皆诸侯(连词,和,同,表并列)【句式梳理】1 .省略句至丹以荆卿为计邯郸为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奉之弥繁,侵之愈急2 .倒装句状语后置赵尝五战于秦其势弱于秦后秦击赵者再定语后置苟以天下之大3 .被动句洎牧以谗诛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 .判断句

8、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文化常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荆轲刺秦:太子丹命荆轲与秦舞阳借进献督亢地图和樊於期人口之由,趁机刺杀 秦王,结果刺杀失败。【重点背诵】1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2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4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5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6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7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8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

9、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9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 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理解默写】1 .苏洵六国论评论六国败亡的历史,提出“六国破灭,_,”的精辟论点。2 .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3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 秦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 亡。,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4 .古人写文章爱引用前人话语作为论据,如韩愈师说中“孔子曰:三 人行, ,苏洵六国论中“古人云:以地事秦, ,9 , O5 .

10、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 ,非秦也;,非天下也”,宋代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 兵不利,战不善,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6 .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 秦国的办法,此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答案:1 .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3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 .则必有我师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5 .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弊在赂秦6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作文拓展】话题:正确看待历史一个偌大的王朝经历了两个时代的发展,成为中原大地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 家。然而,在短短的十五年之后,

11、这个王朝却轰然崩塌,其中的原因令人深思。 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角度揭示了秦王朝发展衰败的原因,向人们传递了 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一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 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 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 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 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 星光闪烁,(原来是她

12、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 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 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 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 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 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 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 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 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

13、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 (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唉! 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 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 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 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 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 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 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 项羽

14、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 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 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 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 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实词梳理】1 ,古今异义 隔离天日 【隔离】古义: 遮蔽 今义:断绝接触;断绝往来而气候不齐【气候】古义:一天之内的冷暖状况 今义: 长期的天气状况燕赵之收藏【收藏】古义:金银珠宝今义:收集保藏韩魏之经营

15、 【经营】古义: 金银珠宝 齐楚之精英 【精英】古义: 金银珠宝 可怜焦土【可怜】古义:可惜今义:筹划经管今义:优秀杰出的人才今义:怜悯2 .词类活用骊山北构而西折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北边/向西边)廊腰绳回(名词作状语,像腰一样)檐牙高啄(名词作状语,像牙一样)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不霁何虹(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未云何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名词作动词,放火)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族秦者秦也(名词作动词,灭族)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动词作意动词,以为鉴)3. 一词多义(1) 一六王毕,四海一(统一)楚人一炬,可怜

16、焦土(数词,一把)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2)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5)焉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的样子,助词。)或师焉,或不焉(句末语气助词。)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在这里)(6)而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构,再折向西面。)不敢

17、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虚词梳理】1.而表并列骊山北构而西折(或承接)表转折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或表并列)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表承接缰立远视,而望幸焉谁得而族灭也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表修饰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或承接)2 .何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为什么)3 .其它(们),他(们),代词杳不知其所之也几世几年,操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或自己的)【句式梳理】1 .判断句明星荧荧,开妆

18、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2 .被动句函谷举 被攻占缰立远视而望幸焉被宠幸3 .倒装句宾语前置句秦人不暇自哀 正确语序: 秦人不暇哀自状语后置句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正确语序:负栋之柱,于南亩之农夫多4 .省略句长桥卧波长桥卧(于)波复道行空复道行(于)空【文化常识】阿房宫:是秦王朝修建的宫殿,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 始皇的四大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宫”。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后前六国被秦国所灭,对应前文的六 王毕。【重点背诵】廊腰缰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复

19、道行空,不霁何虹?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示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理解默写】1 .阿房宫赋中的“ , ,”简明扼要地交代了秦王朝灭亡的历史过程,和篇首“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的气势构成鲜明的对比。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是:,3 .阿房宫赋中,作者运用六组排比句将秦始皇和老百姓之间天壤之别的生 活状况进行对比,其中将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答案1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2 .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作文拓展】话题:取守孰易每一个王朝的建立都经历了腥

20、风血雨的屠杀,尔虞我诈的斡旋。那王朝建立 之后真的就高枕无忧了吗?不,历史总是在时刻警示着我们:取之难,守之亦难。 那个偌大的秦王朝消灭了六国,从疆域上第一次实现了中国的大一统,结果统治 者的腐朽又让那个伟大的国度步入了黑暗。这是血淋淋的历史,更是我们应铭记 的过去。六国论【课本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 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 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固不在战矣。思

21、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 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草,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 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 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 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 革灭殆尽之际可

22、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 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 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 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原文翻译】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 地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 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

23、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 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 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 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贿赂秦 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 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 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 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 能睡

24、一夜安稳觉。(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 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 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着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 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终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当然的事。古人说:“用土 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说对了。齐国并没有贿赂秦国,(可是)终于也随着五国灭亡了,为什么呢?(是因 为齐国)跟秦国交好而不帮助其他五国。五国已经灭亡了,齐国也就没法避免了。 燕国和赵国的国君,起初有长远的打算,能够守住他的国土,坚持正义,不贿赂 秦国。所以燕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

25、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来燕 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对付秦国的计策,这才招致了(灭亡的)祸患。赵 国曾经对秦国五次作战。打了两次败仗,三次胜仗。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赵 国大将)李牧接连打退秦国的进攻。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死,(赵国都城) 邯郸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而且燕赵两 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可以说(他们的)智谋和力量都 很单薄,战败了而亡国,确实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护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 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也许还不容

26、易判断(出 高低来)呢。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 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 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 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威所胁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六国的势力虽然比秦国弱,可是还有可以用不赂秦的 手段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 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实词梳理】1.古今异义思厥先祖父 【祖父】古义:祖辈父辈今义:父亲的父亲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至于】古义:以致,以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可谓智力孤危【智力】古义:智慧力量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古义:旧事,前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不行】古义:不去今义:能力差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连词 2.通假字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暴露,冒着)暴秦之欲无厌(“厌”通“庵”,满足)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无”通“毋”,不要)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完,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亡,动词用作名词,丧失的土地)(义,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3.词类活用 不能独完 诸侯之所亡 义不赂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