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瘰疬中医外科医案病案验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瘰疬中医外科医案病案验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爆痈一概述嗦病是一种发生于颈部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多见于体弱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两 侧,病程进展缓慢。初起时结核如豆,不红不痛,缓缓增大,窜生多个,相互融合成串,成 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此愈彼溃,经久难敛,易成窦道,愈 合后形成凹陷性瘢痕。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西医学认为,该病是由于结核杆菌侵 入颈部所引起的特异性感染,严重时可溃破流脓。二病因病机本病可因忧思恚怒,肝气郁结,气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结于颈项而成;日久痰浊 化热,或肝郁化火,下烁肾阴,热胜肉腐而成脓,溃后脓水淋漓,耗伤气血,经久难愈。也 可因素体肺肾阴亏,以致阴虚火旺,肺津不能输布
2、,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形成。三诊断要点1 .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或青年,好发于颈部的一侧或两侧,亦可延及颔下、缺盆、腋部,病程进展缓慢。发病前常有虚劳病史。初期:颈部一侧或双侧结块肿大如豆粒,一个或数个不等;皮色不变,按之坚实;推之能 动,不热不痛。多无全身症状。中期:结核增大,皮核粘连。有时相邻的结核可互相融合成块,推之不动,渐感疼痛。如 皮色渐转暗红,按之微热及微有波动感者为内脓已成。可伴轻微发热、食欲不振、全身乏力 等。后期:切开或自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疮口呈潜行性空腔,疮面肉色灰白,四 周皮肤紫黯,可形成窦道。如脓水转厚,肉芽转成鲜红色,则即将愈合。常伴潮热、咳嗽、 盗汗等肺肾
3、阴亏之证;或出现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晕,失眠,经闭等气血两亏之证;或 出现腹胀便溃,形瘦纳呆等脾虚不运之证。本病愈后可因体质虚弱或劳累而复发,尤以产后更为多见。若结核数年不溃,也无明显增大, 推之可动,其病较轻;若初起结核即累累数枚,坚肿不移,融合成团,其病较重。临床也有 患者数枚结核,有的推之可动,有的液化成脓,有的溃破成漏,几种表现可同时出现。2 .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血红细胞沉降率可增快,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脓液培养可有结核杆菌生长。必要时可取病 灶组织做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四治疗原则与调护要点1 .爆疡治疗以扶正祛邪为总则,尽量争取早期消散。必要时做扩创手术。病情严重者配合西 医
4、抗结核药物治疗。2,增加营养,忌食鱼腥发物、辛辣刺激之品。3 .积极治疗其他部位的虚劳病变。五验案赏析【验案1】颜某,女,20岁。1982年12月8日初诊。主诉:右侧颈部出现肿块3年,加重1年。病史:患者于3年前右侧颈部出现多个棱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不痛,未予重视。1年后肿核逐渐长大、增多,推之不移。并伴潮热、盗汗、疲乏、消瘦、月经34个月1 次(量少)、食欲不振等症。经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症见:右侧颈部肿块,伴潮热、盗 汗、疲乏、消瘦、月经量少、食欲不振。查体:右侧颈部多个核状肿块,皮色不变,不痛,推之不移。舌质红,苔黄,脉细数。辅 助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诊断:瘵病(阴虚火旺
5、证)。治则:滋阴降火。处方:泽漆消腺汤(鲜泽漆40g, 土茯苓、黄精、夏枯草各30g,连翘、山楂、枳壳各15g, 甘草3g)。水煎服,每服150200mL,每日3次,两日1齐上 外治法:外用蜂蜜调敷川草乌末。治疗1周后,潮热、盗汗等症悉解,食欲增加。治疗1个月后肿块全消,无任何不适,随访 8年,未见复发。(沈其霖)【验案2】刘某,女,39岁。1987年10月7日初诊。主诉:颈部两侧和腋窝肿块4个月,加重1个月。病史:患者在4个月前,颈部两侧和腋窝部,发现有蚕豆大的包块,但不痛,忽于1个月 前包块逐渐肿大,微痛。经某医院检查,诊为淋巴结结核,遂投以雷米封(异烟脱)及中药 五海丸治疗,效果不显而来
6、诊。症见:颈部两侧和腋窝肿块,肿胀疼痛,扭项不利,胸背部 时发瘙痒,饮食减少,神疲消瘦,心烦欲怒,手足心热,大便秘结,小便色黄。查体:颈部两侧、褐下各有结块45个,缺盆附近及胸膺部亦有结块34个,形如蚕豆 大小,颈部包块联结,肿胀,扭项不利,按之痛甚,两腋窝部各有结块34个,融合在一 起,扪之坚硬,微有疼痛。舌质稍绛,舌苔薄白中干,脉弦细而数。辅助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诊断:爆疡(气滞痰凝证)。治则:疏肝理气,化痰散结。处方:夏枯草30g,女贞子25g,生牡蛎30g,浙贝母15g,玄参25g,郁金20g,香附15g, 瓜篓20g,蒲公英25g,海藻20g,昆布、没药、丹参各15g,鹿角20g
7、。每日1齐I。二诊:服12剂后,颈、颌部结块缩小、疼痛减轻,扭项灵活,心烦欲怒,亦见好转,余症 如前。方中去昆布,加何首乌20g,丹参加至25g;同时针刺肩井、天容、翳风、少海、曲 池五穴,每日1次。三诊:服9剂后,心烦欲怒,手足心热大减,颈部瘦疡大部分消失,仍少食心烦,依证分 析,乃属脾胃阴虚,去瓜篓、香附,加沙参、石斛各15g,以复脾胃之阴。继续针刺上述五 穴。四诊:服9剂后,诸症随之消失。为了巩固疗效,依原方又进6齐I,痊愈。随访半年,未 见复发。(刘总文)【验案3】严某,男,44岁。1963年5月5日初诊。主诉:颈部包块破溃1个月。症见:颈部包块破溃,伴腹胀纳呆,潮热乏力。查体:颈部右
8、侧三处溃疡,直径各约3cm,豆渣样絮状物充塞其间,脓水清稀。溃疡的底 部及其旁侧结块累累如珠。脉细数无力,舌淡苔黄腻。辅助检查:包块取病理为结核。胸透见右上肺有钙化点。诊断:瘪疡(气血两虚证)。治则:益气养血,调理脾胃。处方:生黄英30g,当归、远志、银花、重楼、花粉、赤芍、白芷各9g,大贝6g,生甘草 3g,每日1剂。外治法:中药丹剂局部换药,提脓去腐。二诊:治疗10日,潮热退,乏力减,疮口腐肉大致脱尽,结块消散大半。唯感胃纳欠佳, 腹胀,舌淡,脉虚弱。汤药改予调理脾胃为主,局部换药不变。处方:木香、陈皮各4.5g, 砂仁、炙甘草各3g,党参、白术、茯苓、猫爪草、羊乳各9g,生黄黄15g。三
9、诊:又经10日,善食易饥,疮口趋向闭合。继予上方掺入养血之品,丹药生肌收口。 四诊:10日后,疮口愈合,结块消散。(徐大成)【验案4】胡某,女,28岁。2009年3月5日初诊。主诉:左侧颈部结块伴疼痛5个月。病史:患者5个月前发现左侧颈部结块如豆渐大,肤红疼痛,自行服用抗生素后疗效不佳。 结块逐渐增大,在当地医院穿刺检查提示: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坏死物质是组织细胞。被诊 断为颈部淋巴结核。经治未愈。一个月后转至我科就诊。症见:左侧颈部结块,疼痛。食欲 不振,乏力。查体:左侧颈部结块,6cmX2.5cm,质软肤红,按之应指,疼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辅助检查:穿刺病理检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坏死物质
10、是组织细胞。诊断:爆疡(阴虚火旺证)。治则:去腐生肌。处方:左侧颈部水火丹加平安膏,使其破溃。二诊:5日后,肿块已溃。经处理脓腐,发现深约2.5cm的窦道,遂用1号药线顺疮口插 入。三诊:1周后,经引流脓腐脱落,肿势渐消。效不更方,续以前法,遂依次使用2号、3 号药线交替,常规换药。后见脓液渐少,质稀,疮口凹陷,改用4号药线,以达生肌之效。 治疗101天后,渐次收功,随访至今未发。(林修森)【验案5】陈某,女,23岁1991年5月28日初诊。主诉: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3年,加重2个月。病史:患者自述3年前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后未行系统检查治疗,情志不畅或劳累则 感肿大,淋巴结疼痛肿胀,常伴间断
11、性低热,以下午为甚。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按颈淋 巴结结核抗痛治疗效果缓慢,要求中医治疗。症见:颈部肿块痛,神倦乏力,消瘦,食欲缺 乏,低烧,时感手脚心发烧。查体: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可触及3cm X 4cm的肿块,右侧颈部2cm X 4cm的肿块,质 地坚硬,其块推之不动,触及疼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血沉26mm/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诊断:凛疡(气滞痰凝证)。治则:疏肝解郁,软坚化痰。处方:消瘵汤加三棱、莪术各15g (消瘦汤组成:白头翁、猫爪草各25g,烟牡蛎、煨龙骨、 连翘、夏桔草、浙贝母各20g),每日一剂。外治法:外涂金黄散。二诊:15日后,精神、食欲明显好转,
12、肿块明显缩小,疼痛、低热消失。三诊:再进10齐I症状体征全部消除,肿块全部消失。为巩固疗效,停涂金黄散,守方继进8齐打随访2年未复发。(王兆海)【按语】案1采用清热化痰、滋阴清火、培土生金诸法,虽然在缓解症状、增强体质方面常能收效, 但对病灶则无改变。经过长期探索,并受现代医学的启示,李氏对嗦疡的认识逐渐形成了新 的思路。其认为嗦疡的病因略同肺跨。辨证主要有两个关键:一是素体正气不足,气血阴阳 亏损;二是熔虫瘵毒为患。基于上述对病因的认识,作者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应注重 使用抗痔杀虫解毒的药物。案2为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内燔,炼液为痰,循经上升,流注于三阳经脉, 结于颈、颌,日
13、久延及缺盆、胸膺、腋窝等处,复由媵理脉络欠通,以致痰郁风扰,窜于皮 肤,故胸、背瘙痒。经病波及脏腑,累及脾胃,肝气益郁,不能正常消化,故食少消瘦,肝 部累及心神,故见心烦易怒,肝郁化火,导致阴虚,机体缺乏滋濡,故现手足心热,阴虚内 热,灼伤肠中津液,故现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质绛,舌苔薄白中干,脉弦细数,乃肝郁 痰结,气血郁滞,阴虚火旺之象。初患嚏疡,肝郁化热,初步形成,痰液聚结日少,阴液初 耗,体质尚健,故以舒肝解郁、清热化痰为主,佐以活血散结之品。方用郁金、香附、丹参 行气活血、舒肝解郁,没药散瘀止痛,合夏枯草清火消嗦,力除痰血互结。玄参滋阴降火, 牡蛎化痰软坚,贝母消疡散结,三者以苦咸辛
14、平,消腺散肿,合女贞子安五脏,养正强阴。 鹿角滋养强壮,以阳通阴,行血散肿而消腺之力益彰。瓜萎涤痰散结,合海藻、昆布改血变 质,蒲公英清热解毒,健胃化滞,加助消嗦之功。复加针刺肩井、天容、翳风、少海、曲池 五穴,舒通经络,加速清热散结。案3中作者认为瘪疡是正虚邪乘,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并以中西合璧,取长补短。即辨证选 用经药理研究证实有抑菌、杀菌作用的中药。如痰气交阻者,选加柴胡、夏枯草、木香、陈 皮、远志;热毒炽盛者,选加猫爪草、银花、连翘、黄苓;阴虚火旺者,选加知母、地骨皮; 气血两虚者,选加黄精、羊乳、白芍。本病例药物选用,突出反映了治疗噱疡注重脾胃的特 点。当邪盛突出时,重用黄黄,以防寒
15、凉之品损伤脾胃,正虚既有腹胀纳呆的脾胃虚弱证, 又有潮热、脉细数的阴虚有热证,本案用药侧重脾胃。因脾胃健旺,气血有源,阴液自复。 案4应用中医药线治疗腺疡。药线,亦称药捻,是中医外科的外治剂型之一,具有验、便、 简、廉的特点,故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外科特别是疮疡专科的独特的剂型与方法之一。中 药药线的主要功效归结为蚀管、祛腐、提脓、生肌,这四点对于久溃疮疡的预后转归均起到 关键的作用。药线不仅有当今引流之功,同时可使药力直达病所。根据不同阶段选取不同作 用的药线,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理念,蚀管常用提脓丹、三仙丹,祛腐剂有提脓丹、 拔毒生肌散、九一丹之类。提脓常选用提脓丹、三仙丹之类的药剂。
16、生肌常用之剂为珍珠散、 龙石生肌散等。这是中医的精髓所在,也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关键。案5中作者认为疼疡病机为肺肾阴虚、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郁,痰火结于颈项腋胯之间所 致。消疼汤方的白头翁、猫爪草对解郁化痰、散结消嚏有特效,是治疗嗦疡之圣药,历来是 治疗瘪疡的首选药物。夏枯草、龙骨、牡蛎清热散结,浙贝母化痰清热解郁。连翘有清热解 毒、消痈散结之功效。金黄散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止痛,局部外用吸收快,简便易行,内服 治其本,外敷治其标,标本同治,病灶即除,综观全方以清、消、散贯穿始终,病因已明, 诸药相配,药对病机,临床随症加减,灵活运用。六参考文献L沈其霖,李正荣.李孔定治疗覆疡经验.中医杂志,1992, 12 (33): 23-24.2 .刘慈文.瘵疡验案二则.辽宁中医杂志,1990, 7: 29-30.3 .徐大成,李明吾.徐学春内治腺疡的经验.上海中医药杂志,1992, 8: 18-19.4 .林修森,孙凡,中药药线治疗瘪疡溃疡87例疗效观察.湖北中医杂志,2010, 32 (9): 57-58.5 .王兆海.中医药治疗爆疡54例疗效观察.光明中医,1995, 5: 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