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痹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痹中医内科学医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肺痹【概述】肺痹为五脏痹证之一。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咳嗽、喘息、胸满、烦闷不安等。 由外邪闭阻肺气或因“皮痹”日久不愈,病情发展所致。素问痹论:“皮痹不已,复感 于邪,内舍于肺。”多因于生活失于调养,精气内损,复感外邪,邪气积于胸中所致。 名医案例1 .王书臣医案(1则)案一:益气温阳、活血通痹法治疗肺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肺脾肾虚、痰瘀痹肺之肺痹,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痹收效。个人信息:杨某,男,76岁。初诊日期:2014年5月14 Ho主诉:咳嗽、喘憋2年余。现病史:患者2年前因咳嗽,气短、喘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治疗,曾做气管镜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P0 2 : 59mmHg,
2、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DLCO 45% 预计值,肺CT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双下肺蜂窝肺,肺大泡。诊断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 化,拒绝用口服激素治疗,出院后每日服用乙酰半胱氨酸,并进行长期家庭氧疗,近2个月 来病情有加重。刻下咳嗽、气短、喘憋,呼吸困难,动则加重,上楼困难,咯白痰少量,伴 心悸,纳呆,口干,咽痛,失眠,周身乏力,口唇轻度紫组,形体消瘦,二便正常既往有 冠心病、胃溃疡病史。检查:舌质黯红,苔白,脉沉弦。辅助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P0 2 : 59mmHg, 肺功能检查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DLCO45%预计值,肺CT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双下 肺蜂窝肺,肺大泡。中医
3、诊断:肺痹,属肺脾肾虚、痰瘀痹肺。西医诊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o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痹。方药:炙黄芭60g,麦冬20g,三棱15g,莪术20g,威灵仙30g,青风藤20g,蝉衣10g, 鸡内金10g,穿山龙30g,地龙20g,炒僵蚕30g,酸枣仁30g,合欢皮15g,丝瓜络10g, 拿茄子20g,仙茅20g,仙灵脾20g,山豆根10g,锦灯笼10g,玄参15g。14齐IJ,水煎服, 每日2次。二诊(2014年5月28日):患者自觉胸闷气短较前有改善,体力较前有所提高,食欲、睡 眠好转,咳嗽较前明显减轻,仍有咳嗽,痰少色白不易咯出,早上咯痰稍多,咽痛缓解,舌 质黯红,苔白,脉沉弦。效
4、不更方,仍用上方加浙贝20g,前胡15g,以化痰止咳,再服14 剂。三诊(2014年6月10日):患者气短明显减轻,每日下楼活动,咳嗽减轻,食欲好转,无 咽喉不适,脉象沉弦,上方去山豆根、锦灯笼,加虎杖15g。再服1个月。按: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临床表现常有两种类型,一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活动后尤其明显,二为刺激性、剧烈干咳,常伴有口唇爪甲紫维、杵状指、低氧血症,肺功 能表现为以肺容积减少为特征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及蜂窝肺, 以两下肺及周边、外带为重。近年来资料显示IPF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确诊后的生存 中位数为3.2年,5年存活率仅30%50%,
5、因此属于呼吸系统的难治性疾病。激素治疗往往是IPF的首选。但资料显示只有10%30%的IPF患者接受激素治疗有效,而长 期应用激素等治疗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且激素治疗不适合高龄、伴随心脏病、糖尿病、 骨质疏松等众多基础疾病的患者。2000年一项研究显示乙酰半胱氨酸有一定疗效,但2011 年的研究显示乙酰半胱氨酸无效。其他如硫喋喋吟、环磷酰胺等药物疗效不能令人满意。IPF患者主要表现为活动后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稍动则气短不能接续,中医归之于肺痿 及肺痹之中,但王老师主张归为肺痹更为合理。王老师认为肺间质病的中医病机根本在肾气 虚、肾阳虚。素问五脏生成论:“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
6、积气在胸中, 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明确指出肺痹的形成是由于“醉而使内也”, 因此与肾有密切的联系,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指出“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不足, 病肺痹二也就是说肾气足了,邪气就只能侵犯肌表而病皮痹、隐疹,若肾气不足,邪气才 会内传或径入于肺脏而形成肺痹。从肺间质病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也反映出该病与中医 的肾虚存在关联。若肾气充实,可能就不会发生肺痹。由于是肾不纳气,肺气不能归根于肾, 所以这种喘息更确切地讲是气短似喘,呼吸短促,气不接续,坐卧还好,动则喘促尤甚一一 这是肾气虚的喘。因此,中医治疗的根本是补肾,而瘀血阻络及痰浊闭阻是病理产物而非根 本原因,或者说
7、是结果而非病因,目前很多治疗肺间质病的方法和药物局限于活血通络和宣 肺化痰。王师点评:该患者来诊时小有外感,咽痛、干,失眠是其特有之症状,因此,治疗时用山豆 根、锦灯笼、炒枣仁以缓解,但大的治疗方向不可以改变。(整理:苗青审阅:王书臣)2 .许建中医案(1则)案一:化痰止咳,活血通络,宣肺开痹治疗肺痹肺间质病变瘀血痰浊互结,肺络凝涩之肺痹,以化痰止咳,活血通络,宣肺开痹之剂收效。 个人信息:安某,女,80岁。初诊:1996年5月17日。主诉:气短、喘憋2年余,加重4天。现病史: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喘憋,曾到我院就诊,经肺功能、胸片、肺CT确认为 肺间质病变,曾应用糖皮质激素无效。10天来发
8、作频繁,刻下症:喘憋,动则喘甚,咳嗽, 咯黄白痰,黏稠,气短,乏力,纳可,眠差,二便调。查体:舌黯红,苔白腻,脉沉弦。慢性病容,呼吸促迫,咳声无力。中医诊断:肺痹,属瘀血痰浊互结,肺络凝涩。西医诊断:肺间质病变。治法:化痰止咳,活血通络,宣肺开痹。方药:麻杏石甘汤合温胆汤加减。麻黄10g,杏仁12g,生石膏20g,陈皮15g,半夏10g, 云苓15g,竹茹15g,枳实12g,鱼腥草20g,胆星12g,瓜篓15g,白果12g,射干12g,板 蓝根20g,丹参20g,川号12g,红花12g,玫瑰花15g,鸡血藤15g。7齐I,水煎服,一日 一剂。二诊:1周后复诊,患者服药后喘憋较上次就诊时减轻,夜
9、间可平卧入睡,咳喘缓解,咯痰 减少,色白易咳出,舌黯红,苔薄黄,脉沉细。效不更方,再服1周。三诊:服药后患者诸症减轻,精神、体力恢复。后以健脾宣肺为主,以温胆汤为基础随证加 减,调治半年余后喘息明显减轻,日常生活基本可自理,疗效满意。按:肺纤维化早期或急性加重期,应及早清肺化痰、清热解毒,遏制病情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该患者虽已高龄,但许教授认为目前疾病正处于急性加重期,邪气偏盛、痰热尤甚,故当先 以清热化痰为法,方用麻杏石甘汤,并加用鱼腥草、胆南星、瓜篓清化痰热,板蓝根清热解 毒;考虑患者年高体弱,配以温胆汤以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两者合方,既清化痰热、清热 解毒、压制了邪气,又兼顾了脾胃,故患
10、者一周而喘憋、咳痰减轻,而无胃痛、腹泻等副作 用。止匕外,肺纤维化患者多见于年老之人,且病程较长,故久病必致肺气虚弱,气虚则推动 无力,亦可使血行瘀滞,阻塞脉络。王清任云:“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 必停留为瘀、同时,肺气不足,气不布津,亦可聚而成痰。许教授在临证过程中,注重痰 瘀二者的互相影响而形成肺络痹阻的病机。如唐容川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故在 该方中,以陈皮、半夏、云苓、鱼腥草、胆星、竹茹、瓜篓健脾祛痰;丹参、川号、红花、 枳实、玫瑰花、鸡血藤理气活血;麻黄、杏仁、射干、白果宣肺开痹、化痰止咳;生石膏、 板蓝根清泻郁热。(整理:何沂、张文江 审阅:许建中)3 .张
11、贻芳医案(1则)案一:清热化痰、散结通络治疗肺痹肺结节病气虚痰热阻络之肺痹,以清热化痰、散结通络收效。个人信息:安某,女,60岁。初诊:2012年5月24日。主诉:咳嗽胸闷2年。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1月因不明原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胸闷,咽部不适,右胁痛。 曾在本院服用理气养阴化痰中药,治疗半年,效果不显,每因情志不畅则加重。检查:形体略胖,面色稍黯,一般情况可,咽部充血,双颈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如黄豆大数 个。双肺(-)。舌黯红苔薄白,脉弦小滑。辅助检查(2012年2月27 B): CT示:右肺下 叶斜裂胸膜下结节,大小均为0.5cm。中医诊断:肺痹,属气虚痰热阻络。西医诊断:肺结节病。
12、治法:清热化痰,散结通络。方药:柴芍生脉饮合百合知母汤加减。赤芍12g,柴胡12g,麦冬12g,五味子12g,百合 12g,知母12g,沙参12g,虎杖12g,海蛤壳20g,紫苑12g,百部12g,黄苓12g,海浮石 20g,王不留行20g。14齐IJ,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小金丸28盒,3支/次,日三次, 口服。二诊(2012年6月12日):咳嗽减轻,咳痰明显减少,胸部发憋感,气短。舌微黯红,苔 薄白,脉弦细。柴芍生脉饮合瓜萎凝白半夏汤加减。柴胡12g,赤芍12g,沙参12g,麦冬 12g,五味子12g,瓜篓15g,萩白12g,法半夏9g,百合15g,虎杖12g,海蛤壳20g,海 浮石20
13、g,王不留行12g,陈皮12g,生慧米15g,桃仁12g。14剂,水煎服,日一剂。中成 药小金丸继服。三诊(2013年1月22日):病情好转,去年6月12日方间断服用半年,咳嗽咳痰明显减轻, 咽部异物感消失,胸闷感消失。舌黯红苔薄白,脉小滑。柴芍生脉饮加减。赤芍12g,沙参 12g,麦冬12g,五味子12g,海蛤壳20g,海浮石20g,王不留行12g,当归12g,丹参12g, 桃仁10g,桅子12g,柴胡12g。28齐水煎服,日一剂。中成药小金丸继服。四诊(2013年3月5日):上方一直服用,咳嗽基本消失,近日偶感风热,咳痰似有增多, 色白或黄,咽干胸闷太息。舌黯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加浙贝母
14、12g,桃仁10g,板蓝根 12go 28剂,水煎服,日一剂。五诊(2013年5月21 B):病情明显好转。无咳嗽,无咳痰,胸闷太息大减。舌黯红苔薄 白,脉细滑。柴芍百合知母汤加减。柴胡12g,赤芍12g,百合15g,知母12g,海蛤壳20g, 海浮石20g,当归12g,王不留行12g,丹参12g,浙贝母12g,丹皮12g,桃仁10g,菊花 10g,桅子10g。14剂,水煎服,日一剂。按:肺内结节病以及合并的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颈部淋巴结肿大等病,病机总不离气郁 气滞,痰阻血瘀,本案初诊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咽部异物感症状,遇情志刺激则症状 明显加重,结合舌黯红苔薄黄,脉弦而小滑,辨病属肺
15、痹,证属痰浊化热,痰瘀阻络,肺痹 多由皮痹入舍于肺而成。素问痹论:“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圣济总录肺痹:“皮 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治 法多益气养阴,清肺通络,历代医家多用方药如橘皮丸、杏仁丸、五味子汤、泻白散、生脉 散、人参平肺散等。本案选方用百合知母汤合沙参生脉饮加味,方中百合、知母、黄苓、虎 杖、紫荒、百部、沙参、麦冬清热化痰养阴润肺,柴胡、赤芍、海蛤壳、海浮石、王不留行 散结化瘀通络,共奏益气化痰散结之效,其后数诊根据症状变化方药略有加减,胸闷憋气明 显则合并瓜篓连白半夏汤以宽胸宣痹通阳;舌黯红,胸闷痰黄,则加桃仁、丹参、桅子、板 蓝根、浙贝母以加强活血化痰之力,病情渐有好转,末诊已不咳,无痰,唯太息,舌黯红, 继用原方加减巩固疗效,本案取效的另一原因是患者能坚持服药,张老师沉着守方,日久血 畅痰消,自可见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