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针灸治疗(带医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风中风是指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口禺、 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其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自然界之风性善行数变的特 性相似,故名“中风”,又称“卒中”。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及无力、眩晕等先兆症状。 本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并且常留有后遗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 高,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故而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重大疾患之一。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 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知识链接现代医学将本病主要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头颅CT、磁共振检查可确诊。临床
2、上在用 针灸治疗中风的同时,常配合其他康复疗法,使其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得以康复。对中风 病人还应重视原有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病因病机】中风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所导致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病位在脑府,主要的病因是风、火、 痰、瘀,病机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是其发病的基础。 常因年老体衰,或劳累过度,致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暴张,气血上逆于脑;或体质肥 胖,恣食厚味,痰浊内生,郁而生热,风阳挟痰,上蒙清窍;或五志过极,肝阳上亢,引动 心火,风火相煽,气血上冲于脑;或气机失调,气滞而血运不畅,或气虚推动无力,日久血 瘀于脑。当风、火、痰浊、瘀血等病
3、邪上扰清窍,导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叩寸,则发生 中风。知识链接“窍”为脑窍、清窍;“闭”指闭阻、闭塞;“神”是脑神;“匿”指藏而不现;“导”为主导、 支配;“气”指脑神所主的功能活动,如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辨证治疗】辨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神志尚清,半身不遂为主症。临床上根据有无意识障碍而分 为中经络、中脏腑证型。中经络:以半身不遂,麻木不仁,口角咽斜,舌强语骞,但无意识障碍为主症。1 ,风痰阻络 手足拘挛,头晕目眩,口腻痰多,苔腻,脉弦滑。2 .肝阳暴亢眩晕,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尿黄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有力。3 .气虚血瘀 手足肿胀,面色淡白,心悸气短,舌黯苔白腻,
4、脉细涩。4 .阴虚风动 手足拘急或蠕动,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心烦失眠,舌红苔少,脉细数。 中脏腑:以突然出现意识障碍(嗜睡、昏睡,甚者昏迷),半身不遂为主症。1 .闭证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不通,苔 黄腻,脉滑数。2 .脱证 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或不对称,息弱口开,汗出如油,手撒肢冷,二便失禁,舌青 紫或萎缩,苔滑腻,脉微欲绝或浮大无根。治则中经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以手厥阴经、督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中脏腑:醒脑开窍,启闭固脱。以手厥阴经及督脉穴为主。主穴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中脏腑:内关水沟配穴 中经络:风痰阻络加丰
5、隆、合谷;肝阳暴亢加太冲、太溪;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血海; 阴虚风动加太溪、肾俞;上肢不遂加肩鹘、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不遂加环跳、 阳陵泉、足三里、昆仑;舌强语睿加哑门、廉泉、通里;口角喝斜加地仓、颊车、合谷、太 冲;足内翻者加悬钟、丘墟;足外翻者加太溪、中封;头晕者加风池、天柱、完骨;复视者, 加风池、天柱、睛明、球后;便秘者加丰隆、支沟、天枢;尿潴留、尿失禁加中极、关元、 曲骨。中脏腑:闭证加十二井、太冲、合谷;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呼吸衰竭加气舍;牙关紧 闭加颊车、合谷、下关。方义:中风为“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所致。故中经络时取心包经之络穴内关,以调理心神, 疏通气血;脑为元神
6、之府,督脉人络于脑,故督脉穴水沟能醒脑开窍,调神导气;三阴交为 足三阴经交会穴,可滋补肝肾。极泉、尺泽、委中能疏通肢体经络,行气活血;诸穴共用, 则气血得行,正气得助,神能导气,而机体功能渐复。中经络:加丰隆、合谷化痰通络;加太冲、太溪平肝潜阳;加气海、血海益气活血通络;加 太溪、肾俞滋阴潜阳;加肩骷、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疏通上肢经络;加环跳、阳陵泉、 足三里、昆仑疏通下肢经络;加哑门、廉泉、通里开音利窍。中脏腑时选用内关调心神,水沟醒脑开窍。闭证用三棱针在十二井点刺出血,可调和阴阳, 接通十二经气,配太冲、合谷平肝息风;脱证加灸关元、神阙回阳固脱;加气舍益宗气,助 呼吸;加颊车、合谷、下
7、关启闭开噤。操作毫针刺,中经络,内关用捻转泻法,并持续行针13min;水沟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 为度;三阴交则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刺入,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 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2寸处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进针,用提插泻法,以患者 上肢有麻胀和抽动感为度;尺泽、委中直刺,用提插泻法使肢体有抽动感为佳。余穴按虚补 实泻法操作。每日1次,留针30min。中脏腑:内关、水沟操作同前,以患者面部表情出现反应为度。闭证用泻法,只针不灸,其 中太冲、合谷用泻法,强刺激;十二井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中脏腑脱证,重用灸法,在关元 用大艾炷灸法,神阙用隔盐灸法,直至四肢转温为止。【其他疗法
8、】1 .头针 取顶颗前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颠前线。每次选23穴,用毫针沿皮下进入0.51.0寸,快速捻转23min,每次留针30min,留针期间反复捻转23次。 行针时鼓励患者活动肢体。隔日1次。2 .电针 根据瘫痪部位,在患侧上、下肢体取穴23对。每次用上、下肢穴位各1对,针刺 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用疏密波中度刺激,以患肢有关肌群出现肌肉微颤为度。每日或隔日 1次。3 .耳针 取脑点、皮质下、肝、心、肾、神门及瘫痪部位相应耳穴。每次选35穴,用毫针 中度刺激,留针2030min。每日或隔日1次。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隔23日更换 1次。4 .穴位注射 选穴同毫针所选月俞穴。每次选24
9、穴,用复方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 0.5lmlo隔日1次。适用于半身不遂。案例分析陈某,中风6个月。患者6个月前展起,发现右侧肢体不能运动,无口角歪斜,无昏倒及神 志不清病史,讲话口齿清晰,平时经常头昏头晕,发病之前感觉心悸,手指发麻,脚软,喜 甜食,形体肥胖,嗜睡,喉中有痰声,大便3日1次,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检查右侧 肢体不能运动,肌力1级。治疗:选用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丰隆、太 冲。每日1次,治疗20次后,肌力恢复到4级。再改用阳明经治疗并加温针,3个月后肢 体功能恢复,能缓慢行走。案例分析分析:患者半身不遂,无昏倒及神志不清病史,辨证为中经络。依据临床表现,平时经常
10、头 昏头晕,发病之前感觉心悸,手指发麻,脚软,喜甜食,形体肥胖,嗜睡,喉中有痰声,大 便3天1次,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等,可见该患者平素痰湿较盛、肝阳偏亢,故为风痰 阻络型,治宜醒脑开窍,滋补肝肾,化痰通络。取人中、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醒脑开窍、疏通经络,以减轻脑细胞的坏死,促进脑和肢体功能的恢复。丰隆、太冲化痰通 络、平肝潜阳,调整阴阳平衡。后期改用阳明经治疗并加温针,使脾胃功能旺盛,脾主肌肉, 故肢体功能得以加速恢复。【按语】L针灸治疗中风疗效较满意,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尤其对肢体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有促 进作用。治疗期间应配合积极的功能锻炼。2 .中风急性期,出现神昏、心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各种危象时,应采取综合治疗。3 .中风患者应加强护理,防止褥疮和保持呼吸道通畅。4 .本病应重在预防。中、老年人,如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偶有发作性舌麻,语 言不利,肢软无力者,多为中风先兆,应积极加以防治。高血压者应控制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