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资料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资料解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什么是科学的心理观?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普通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人格、心里 状态。科学的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人的心理既不能脱 离人脑这个自然基础,也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这个社会基础。一、人的意识是高级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二、人的心理意识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社会性。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四、人的心理意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五、实践是检验人的心理意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2、 师范生为什么必须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有什么意义?)学 习心理学对人民教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一、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有助于学好教育科学理论(2)有助于建立科学世界观二、学习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有助于搞好教学工作(2)有助于搞好思想工作(3)有助于自我意识的发展(4)有助于掌握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策略(5 )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3、 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基本原则和方法?答: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问卷调查法(4)测验法 其他方法第二章 心理 的生理基础1、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必须了解心理的生理基础?答:人的心理活动无论多么复杂都无非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3、人的 心理活动一刻也离不开其物质载体一人脑。人的心理就是在人脑里产生的,当人脑的某一区 域发生病变时,与此区域有关的心理功能也随之发生异常。2、 神经系统包括哪些部份?为什么说脑是神经系统的核心部份?再次,创造能力的发展相对滞后于智力的发展。5、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答:综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注意力重视培养创造能力 丰富学科知识匡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供参加研究性活动的机会实行启示式教 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动机等个性积极性。第十一章动机和自我意识1、什么是需要?它有什么特点?对人的活动起什么作用?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各种不同的需 要?答:需要是人
4、脑对生理或者心理的缺失或者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积 极活动的源泉。需要具有:1、需要的对象性2、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3、需要的独特性 4、需要的周期性。需要是个体活动积极性的源泉,需要永远带有动力性,对人们的生活 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日益发展的各中需要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 素。需要分为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怎样对待各种不同的 需要呢?略2、什么是动机?它在人的学习和工作中起什么作用?答:动机是引起、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者动 力。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普通具有: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功能4、调节
5、功能。3、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哪些特点?答:(1)中学生学习动机的自主性水平在不断提高,内在动机逐渐占优势。(2)中学生的远景性动机逐渐占优势。(3)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向健康水平发展。(4)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与社会要求相联系,社会性的学习动机不断丰富。4、兴趣和信念在动机系统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答:兴趣可使人积极主动地从事各种自己爱慕的创造性的活动,能大大的提高工作效 率,获得满意的效果。兴趣是动机系统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激发和推动 作用。信念是人们活动的主导动机,可持久地激发和提高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可最大 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5、简述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答:归因
6、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的行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认为,任何人 都有探索自己行为成败原因的倾向。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成:原因源;稳定性; 可控性三个维度。归因理论认为,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分析可以广泛地影响后来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可 分成倾向外部归因和内部归因。成就动机理论是达维德*麦克莱伦提出来的一种激发认知 内部动机的理论。这种理论指出,普通的人特殊是有成就的人,都有如下特点:1、能全 力以赴地完成某种艰难的工作,看重声誉并获得成功2、有明确的目标和较高的抱负水 平,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3、精力充沛、好奇探新、求异开辟4、选择火伴以能力为标 准,而不是以交往的疏密为标准。6、什么是自我
7、意识?自我意识的成份有那些?答: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成份主要 有:1、自我概念与自我评价2、自尊感3、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7、自我意识在人格的健康发展中有什么作用?答:(一)匡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二)匡助中学生形成自尊感,克服自卑感(三)匡助中学生开展积极的自我教育第十三章学习理论1、什么事学习?学生的学习有哪些特点?答: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地说,动物和人类都能学习,都靠后天习得的行为来 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狭义地说,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有如下特点: 首先,学生以学习前人的间接经验或者书本知识为主,而不是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不
8、需要事事都去做。其次,学生的学习是在有教育经验的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指导下进行的。再次,学生的学习是高速、高效的学习。2、孔子的学习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孔子提出了“学而知之”,把学习当成掌握知识、形成品德的重要途径。,他认为“ 性相近,习相远”,强调了后天学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十分重视思维操作在学 习中的重要作用,反对死记硬背。略3、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之间有什么区别?答: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习;桑代克联结学习说;斯金纳操作性条件 反射学习(强化说)4、布鲁纳的学习理论与奥苏泊尔的学习理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答: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否认学
9、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结,认为学习过程 是学习者头脑内部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的过程。奥苏泊尔认知同化说: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重新组织的过程,而认知结构的 重新组织是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是什么?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有那些?答:1、知识观2、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外部的知识本身是没故意义的;个体已有经验的建构随着新的经验因素的进入而进行调整、改变和重组)3、学生观4、教学观。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有:a探索是学习b 支架式学习c合作学习6、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有什么现实意义?答: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第十三章知识
10、的学习和迁移1、什么是概念?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答:概念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内涵指的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属 性。概念的外延指的是这一概念所包括的一切具体事物。2、教师应该如何匡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答:1、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2、启示学生独立思量3、用简明的 语言给概念下定义4、在概念体系中理解概念5、在概念应用中理解概念3、什么是动作技能?动作技能的学习要经过哪几个阶段?答:动作技能是运用知识经验,经过活动练习而形成的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方式。动作 技能的学习要经过:1、认知定向阶段2、局部动作阶段3、整套动作阶段4、熟练技巧阶 段。4、教师应
11、该如何组织学生练习?答:(1) 了解学习进程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练习(3)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4 )使学生及时了解练习结果合理的练习次数和时间(6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7 )评定 动作技能学习效果的标准。5、什么是学习策略?学习策略与学会学习之间有什么联系?答:学习策略是根据学习目的和计划,选择、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进程自我监 控,以取得最佳效果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包含以下几个因素:1、选择、运用恰当的学 习方法2、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3、有效的自我监控4、有效利用校内 外的学习资源5、重视情感因素,培养合作精神6、学习策略与元认知有什么关系?答:元认知是学习策
12、略的核心成份。7、什么是学习迁移?如何促进学习迁移?答: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如何促进学习迁移有:(一)学习迁移 的条件(1、已有知识经验越概括,越容易向具体情景迁移2、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存在的共 同因素越多,越容易发生学习迁移3、认知结构越合理,越容易实现学习迁移4、已有知 识越巩固,越容易实现准确的学习迁移5、知识水平越高,越容易迅速实现学习迁移)(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重视知识应用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4、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第十四章态度与品德学习1、什么是品德?道德与品德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品德指道德在个体
13、身上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品德和道德既有密切的联系又 有严格的区别,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离开道德就谈不上品德;社会道德也只 有通过个体品德才干真正发挥作用。说他有区别,一是两者研究的范畴不同。道德是社 会现象,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 现象,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二是两者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发 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 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的制约。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对教育工作有什么启示?答: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两难故事法。略
14、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德育工作中有什么意义?答: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环境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他同时也 指出,交互性并不意味着这种影响具有同等的强度,他们会因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人和 不同的环境条件而不同。4、章志光的品德形成三维结构理论模式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什么贡献和作用?答:品德形成是个动态过程,可从生成结构、执行结构和定性结构三个层面或者维度赋认识。5、学生不良态度与品德的矫正策略有那些?答:1、充分信任,关心爱护,消除疑虑与对立2、加强班集体的作用3、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能力,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4、允许反复,镇静处理5、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个别差异加强个性化教育第十五章
1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什么是心理健康?答: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发展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对社会做出良 好的适应,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2、判别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答:(1)智力正常,乐于并善于学习(2)悦纳、尊重自己并不断地塑造自己(3升青绪 欢乐、适宜(4)乐于交往、善于交往(5)性格健全,行为正常(6)适应社会3、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哪些?答:一、自我问题二、学习问题三、行为问题四、情绪问题五、人际交往问题 六、性心理问题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答:(一)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原则(二)面向全体与关心个别差异相结合的原则( 三)预防、矫正和发展相结合的原贝
16、I)(四)尊重与理解的原则(五)学生主体性与教师 辅导性相结合(六)活动性与保密性原则。方法有:课堂渗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认知疗法、行为契约疗法、系统脱敏疗法、角色扮演法)5、学校心理健康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环绕学校的培养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 主动性,匡助学生树立在浮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及时、准确地抓住学生中带 有共性或者个性的问题,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赋予解决。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一、自我意识的辅导:匡助学生正确和评价自我,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提高自 我调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二、学习的辅导:教师运用心理学等相
17、关知识和技能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 相关问题进行辅导,从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 学习成绩。(动机的辅导、学习志向水平的辅导、学习方法和策略的辅导、学习计划 和自我健康的辅导、学习行为与习惯的辅导、学习能力的辅导、考试辅导)三、生活适应的辅导: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建 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使自身发展与社会生活相一致。四、网络成瘾的辅导五、际交往的辅导:明确交往的意义,激发学生交往的意识,匡助他们正确的认 识自我、认识他人,学会推己及人,能为他人着想并能接纳他人。六、情绪的辅导七、升学和择业的辅导八、适应社会的辅导九、行为问题的辅 导十
18、、性问题的辅导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要求?答:一、高尚的职业道德二、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乐观、充满活力;能换位思 量,善解人意,具有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清晰稳定且乐观;人格健全)三、精湛的业务 能力(掌握心理辅导的专业理论,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实践中学,不断提高自己的 心理辅导技能)第十六章学校中的群体心理1、什么是个体、群体?答:个体是指有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能单独活动的有个性的实体。群体是指人们按相同 心理和社会原则,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同一规范指引下协同活动的人群。2、群体对个体活动的影响如何?答:个体在群体中的心理行为会受到群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这种影响有长期的也有
19、短 期的,并会使人格受到影响。(一)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二)从众(,内心接纳;表面从众,内心拒 绝;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纳),服从(三)去个性化现象(四)群体化效应3、什么是班集体,在班集体中,如何对待非正式群体?答:班集体是指根据年龄或者相近文化程度组建起来的学生集体。对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调动积极性,挖掘潜在功能2、注意目标导向,做好“头 头”工作3、感情投入和批评教育并举4、对不同的非正式群体采取不同对策。4、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它对教育的作用如何?暗示、信任、反馈答:学生教师抱有希翼、更多关注、更多投入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能够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教
20、师通过语言、姿式、表情等符 号作用于学生,对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关注和积极期待,这能导致他们巩固、加快正确的 反应,改变自我意识、对自己的期望、抱负水平和认知方式。5、通过社会测量法能了解群体中的什么问题,它的优点何在?答:运用社会测量法可以了解群体中是哪个方面的问题:a群体中最受欢迎的人b群体中有没有小圈子,借以找出小群体中有影响的任务c 了解群体内的人际关系。社会测量法的优点是:1、可以把群体成员心理上的结合加以数量化2、了解人际关 系的问题时间上十分经济3、对于了解松散的群体最为有效。1、赫尔巴特第一次阐述心理学是一门科学2、构造心理学派冯特;机能注意心理学派詹姆士;格式塔心理学派魏特 墨、
21、烤夫卡、柯勒;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行为注意心理学派华生;人本 主义心理学派马洛斯、罗杰斯;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3、过滤说布罗德班特;衰减说特瑞斯曼,注意资源分配说卡尼曼4、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格拉夫、沙赫特答: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外周神经 系统包括:躯体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最重要的物质载体。3、简述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答: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构成的。神经元有接受信息、贮存信息、整合信息和传 导信息的功能。4、简述突触的传递过程?答:突触传递过程为:上一个神
22、经元的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的通透性 增强,进而破裂,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大量的化学递质到突触间隙。这些化学递质由突触间隙 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结合,就使神经冲动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 神经元。5、大脑摆布半球,为什么一定要和谐发展?答:大脑的左半球主管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功能系统,右半球是管形象知觉、形象思维和调节 感情的功能系统。教师肩负着发展学生智力的重任,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全面的 认识,应有计划的使学生摆布两半球获得和谐、均衡的发展。第三章意识与注意1、 什么是意识?什么是无意识?答:意识,是人在觉醒状态下对外界的人、事、物和自身状态的知觉,也包括对人的
23、动机和 行为的觉知。无意识是对现时的心理活动不曾经觉知又无法控制的潜意识层面。2、 什么是注意?注意有那些功能?答:注意,是意识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集中,是认识的主管性的一个重要特征。注意的功能 有:(1)注意的选择功能(2)注意的学习功能(3)注意的尾随和保持功能(4)注意的调控功能 (5 )内部注意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条件。3、 无意注意、故意注意、故意后注意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在教学中应用?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方面: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二主体本身的状态】a.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强烈刺激、新异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对照的刺激b.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知识经验、期待事物;故意注意的规律
24、有:(1)明确目标 (2)组织有关活动(3)激发间接兴趣(4)用意志力排除各种干扰;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应用:A教学内容力求新颖丰富B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富于变化:1.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2交流时语言准确、生动、抑扬顿挫3.运用现代化教 学手段4.教学板书规范化C善于组织学生注意,妥善出来偶发事件D安排好教学环境,防 止学生分心。故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匡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要严格而适 当;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量;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利用间接兴趣。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答:注意的品质包括:一、注意的广度 二、注意的稳定性 三、注意的分配 四、注 意的转移5、什
25、么是注意策略?怎样运用注意策略?答:注意策略指的是对自己的故意注意的认知和调控。具体的注意策略:用学习目的 控制故意注意;用实际活动来控制故意注意;用思维操作来监控故意注意;根据学生感知特 点来条件注意。第四章感觉、知觉、观察1、 什么是感觉、知觉、观察?感知、观察有什么作用?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某一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综合的反映。观察指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感知、观察的作用有:a是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b是科学发现和艺术创作的必要前提 c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必经途径d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2、感知和观察怎样分
26、类?答:感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运动觉、平 衡觉、内脏觉);知觉可分为:物体知觉(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觉2、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3、什么是错觉?什么是幻觉?答: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二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幻觉指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时所 荐现的知觉体验。3、什么是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容易浮现什么偏差?怎样避免浮现偏差?答:社会知觉是个体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对别人、对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社会知觉 常浮现四种偏差:(1)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与目生人初次相见对对方产生的映像。第一印 象鲜明、深刻且坚固,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看法,影响甚至决定着今后的
27、交往关系。(2)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的清晰鲜明的印象掩盖了其余的 品质、特征的知觉。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的主观倾向;(3)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看法,或者是对人概括,泛 化的看法。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个体在对人认知中就会不自觉地、简单地把某个人归入某一 群体中去,带来认识上的偏差。(4)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是指在时间上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 强烈影响。4、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浮现社会知觉偏差呢?正确对待第一印像,教师要衣着整洁慷慨、行为端正、以身作则,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 象。教师在对待学生时不能单单取决
28、对学生的第一印象,而要一视同仁,无亲疏之分; 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具体地分析学生,避免因主观主义和片面印象影响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学生,防止发生晕轮效应,教师要公正、全面地对待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 不能“一俊遮百丑,对学习差的学生也不能认为“一坏百坏、一无是处”。要全面了解 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不足,长其善而救其失,鼓励学生共同进步。消除刻板效应,教师不应凭刻板印象轻易地把学生归入某一个先进或者落后的群体,特 殊是不能把玩皮的学生归入难以教育的一类,以免造成师生对立。应该通过对学生长 期的观察了解,对学生做出客观的、全面的、具体的评价。重视运用近因效应,教师要重视和把握每一个学生身上获得的最新信
29、息、,用发展的观点全 面地、历史地分析他们的新思路、新情况。对他们好的思想苗头,要及时鼓励,使之发扬光 大;对于不好的苗头,要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学生时时处于发展进步之中。4、 观察的策略是什么?学生要学会观察的方法有那些?答:观察策略指的是自己对观察法的选择、运用和选择。学生要学会的观察方法有:a根 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b要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c充分运用已有经验 d多角度、多层次观察。第五章记忆1、什么是记忆?答: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2、如何评价记忆的作用?答:记忆具有以下作用(1)记忆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3
30、)记忆是知觉、思维和创造的基础。3、记忆分为那些种类?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是什么?答:记忆可以分为1、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3、前瞻记 忆和回溯记忆4、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5、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6、 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外显记忆是对过去记忆故意识的直接测试,而内隐记忆是一种对 记忆无意识的间接测试。4、从信息加工的观点说明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特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答:瞬时记忆指外界刺激信息通过感觉器官时,按输出刺激信息的原样,以感觉痕 迹的形式在人脑中被暂留的过程。具有一下三个特点:进入瞬时记忆的刺激信息彻底 依据该刺激信息所具有的物
31、理特征编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进入瞬时记忆的信息保持 的时间十分短暂瞬时记忆的记忆容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几乎进入感官 的刺激信息都能被登记。短时记忆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之内的记忆。具有一下特点:短时记忆的 保持时间比瞬时记忆长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主要以听觉形式进行 编码,在听觉上相似的两个项目容易混淆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是对记忆从头到尾 的系列扫描,然后做出判断的过程,提取的反应时间直接受记忆集大小的影响。长时记忆的特点是:长时记忆的信息保持的时间超过1分钟,可以是几天、几年, 甚至终身长时记忆几乎没有容量限制长时记忆所储存的信息绝大部份来自于短时记 忆信息的精
32、致性复述,也有一小部份是对印象深刻的瞬时记忆信息的一次性存储长时 记忆能应用各种策略对信息进行有效存储,它是一个有组织、有体系的知识经验系统。5、回顾有几种形式?回顾过程及效果受那些因素影响?答:回顾包括重现与在认识。影响回顾过程及效果受以下因素影响:(一)信息储存的 组织水平(二)联想线索(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照联想,因果联想)(三)干扰的影响( 四)主体的情绪状态6、根据记忆规律,谈谈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答:记忆效果与以下因素存在内在的、规律性的联系。(1)识记的目的,识记的目的性是影响识记效果的首要因素。(2)对材料的理解,在识记过程中,理解的识记比不理解的识记效果好,识记效果随 理解
33、的加深而提高。(3)识记的材料的数量,识记材料数量的多少对识记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4)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识记材料的性质对识记的效果也有一定影响。(5)主体的情绪状态,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识记效果优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识记的效 果。采取的教学策略有:1、有目的的识记2、先理解后识记3、识记与操作相结合4、保 持良好的情绪5、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7、常用记忆方法有哪些?答:1、直观形象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3、特征记忆法4、谐音记忆法5、比较记忆法 6、重点记忆法7、自编提纲记忆法8、图表记忆法8、怎样养培养中学生的记忆能力?(1)加强学习目的的教育(2)使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3)交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
34、(4)讲究记忆卫生第六章思维与创造1、什么是思维?思维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思维的第一特点是间接性,第二特点是 概括性。思维的间接性表现在:1、间接认识当前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2、利用历史资料 和历史文物为中介间接地回顾几千年历史3、利用科学方法预测未来;思维的概括性指 的是对一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2、思维与语言有什么关系?答:思维与语言密切联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活动。语言是个人思 维活动的工具,是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思维心理活动必须以具有物质性的语言为工具 才干进行。思维与语言又有区别:语言是物质现象,思维是精神现象。外部语言是
35、人们交流思想的 工具,而在个人头脑中进行的内部思维却不能与别人直接交流。语言规律具有民族性, 思维规律则具有全人类学。3、思维在学习和创造中有什么用处?答:(1 )理性认识功能(2)学习功能(3)创造功能(4)控制功能4、什么是思维策略?思维的基本操作方法有那些?答:思维策略就是对思维方法的自我选择、运用和调控。思维的基本操作方法有:分析 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演绎、归纳、类比;条件推理与 关系推理。5、什么是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对教育改革有什么意义?答:创造思维是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 造型人材的重要标志,我国的教育
36、目的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的创造型人材。略6、求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创造发明中各有什么作用?答:求异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量,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新答 案的思维方式。求异思维有如下特点:1、流畅性2、通变形3、独创性。其作用是:突破 思维定势,重新组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是一种打破旧框 框、解放思想的创造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在艺术创造和技术革新中十分重要,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想象。7、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答:1、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的积极性2、用唯物辩证法知道思维和创造活动3、在启发 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4、
37、运用发现式教学法把科学探索过程引入课堂5、在对 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6、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掌握有关 思维创造的知识7、提高学生语言能力8、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品质9、组织创造性 活动,让学生斗胆创造。第七章情绪和情感1、什么是表情?研究表情有什么意义?答: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了解感情主观体 验的客观指标之一。研究表情人们可以根据社会情景、文化规范以及人际关系的需要有 意识地修饰自己的表情。2、什么是詹姆士一格兰理论?答:詹姆士一兰格理论是一种情绪外周学说,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 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兰格认为,内脏情
38、绪活动的结果,他特殊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 关系。后人称这个理论为詹姆士一兰格的情绪外周学说。3、什么是阿诺德思维评定一兴奋学说?答:20世纪50年代阿诺德提出了评定一兴奋学说,该学说强调情绪的来源是对情绪的评 估,而这种评估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人对情景的认 知和评估,他还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4、什么是沙赫特的认知一激活理论?答:20世纪60年代沙赫特提出了认知一激活理论,该理论认为,情绪受环境事件、生 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制约,其中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5、什么是扎伊德的动机一分化理论?答:动机一分化理论产生于20世
39、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伊扎德和汤姆金斯。伊扎德的动 机论容纳了更深的内涵,他从整个人格系统出发建立了情绪一动机体系。他认为,在人 格系统中存在4种类型的动机结构:内驱力、情绪、情绪一认知相互作用、情绪一认知结 构。伊扎德着重指出:情绪的主观成份一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成份,各种情绪体验是驱 策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6、什么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它们在个体发展中具有什么作用?答: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者他人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人们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略7、什么是应激?应激对个体有什么影响?应该怎
40、样对付应激?答:应激是机体对紧张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应激源作用于个体,会使其机体内部产 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变化,这种适应性的身心反应对个体有两方面的影响。积极影响:适度的应激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身心潜能,提高个体的对付能力。消极影响:强烈或者持久的应激状态会影响人的技能发挥,干扰正常的认知活动,降低 人的对付能力,甚至使人罹患疾病。要抵御应激的消极影响,就必须控制应激反应的程 度,使其保持在我们能承受的适宜水平。具体做法为:1、控制或者减少那些我们主观上 可以控制的应激源2、辩证达观地看待生活时间3、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4、安排张弛适 宜的生活节奏5、关心他人并寻求他人的支持。8、什么是挫折?遇
41、到挫折你准备如何对付?答:挫折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和干扰,导致需要不能得 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遇到挫折时具体做法是:镇静地接受挫折,积极看待挫折认 真分析挫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争取新的成功寻求他人匡助,增强自我抵 御挫折的力量。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及对付力,是现代教师的职责之一。它要求教师做到;第 一,使学生懂得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对挫折具有心理准备。第二,引导学生辩证、达观 的看待挫折。第三,教给学生一些对付挫折的方法。第八章意志1、什么事意志?意志行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意志是自觉的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艰难的心 理过程。意
42、志的基本特征如下:1、自觉目的性2、行为调控和控制3、克服艰难2、意志过程与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有什么关系?答:意志与认识的关系:1、认识活动是意志行动的前提2、意志也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意志与情感的关系:积极的情感可以鼓励人的意志,成为意志的动力;消极的情感 也可以成为人的意志的阻力,它会削弱人的意志,妨碍人去实现原定目标,使意志行动 半途而废。3、意志行动包括哪些过程?答:意志行动过程有简单的意志行动、复杂的意志行动和执行命令的意志行动之分。复 杂的意志行动:决策阶段:1、动机斗争(“双趋斗争”、“双避斗争”、,趋避斗 争”)2、确定行动目的3、选择行动的方法4、制定行动计划;执行决策的阶段4、
43、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一)意志行动的动机发展特点中学生意志行动的动机发展特点是以近景性动机为主向以远景性动机为主的发展;是以 外在动机为主向以内部动机为主的发展。(二)意志行动的结构发展特点1、采取决定的动机性、计划性不断提高2、执行决定的毅力不断增强5、怎样进行意志教育?答:1、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2、自觉地参预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磨炼意志3、自 勉自励、自警自戒。第九章人格1、什么是人格?人格包括的三个系统是什么?答: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内部倾向。人格包括的三个系统是:个性动机系统、心理特征 系统、自我调控系统。2、什么是气质?答:气质是个体活动的反应特征。3、什么是性格?答:
4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第十章能力1、什么是能力、智力、才干和天才?答: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人格心理特征。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的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 思维为核心。才干是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所必需的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天才是指才干高度完善与创造性发展的人。2、怎样理解智力、能力与创造力的关系?答:智力是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创造力则是智力在创造活动中独特发展的结 果。创造力推动智力的进一步发展。3、影响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1、遗传素质2、营养3、家庭教育4、学校教育5、实践活动6、非智力因素4、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答:首先,认识智力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其次,智力汇总的各种成份发展趋势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