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选择性必修三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都匀剑江中学历史组 学生姓名: 班级: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本课重难点:重点: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难点:认识古代印度文化、古代朝鲜文化与日本文化、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通过了解这些古代文化,理解古代文化的多样性。本课名词解释 :【婆罗门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也是现在的印度国教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以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崇拜三大主神而得名。公元前
2、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印度教与婆罗门教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其教义基本相同,都信奉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神,主张善恶有报,人生轮回,轮回的形态取决于现世的行为,只有达到“梵我同一”方可获得解脱,修成正果。因此,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前期婆罗门教则称为“古婆罗门教”。一张根据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绘的瓦尔那等级:婆罗门是原人的嘴、刹帝利是原人的双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罗是原人的脚。至于贱民,则被排除在原人的身体之外
3、。【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所谓“印度教”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4、三国史记】:三国史记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三国新罗、百济、高句丽历史的高丽官修正史。1145年(高丽仁宗二十三年)由金富轼等以文言文编撰,采纪传体。共50卷,计新罗本纪12卷,高句丽本纪10卷,百济本纪6卷,年表3卷,志9卷,列传10卷。是朝鲜现存的最古史书。三国史记主要以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和花郎世记为依据,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此书是研究朝鲜三国时代和统一新罗时代历史的珍贵文献。三国史记中的三国与中国三国时代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而形成而是三国独立发展而形成的,最后也未统一到同一个国家。【大和绘】:大和绘10世纪前后开始萌芽,11世纪大体
5、完成,19世纪还在流行,作为概念至今仍在使用。在大和绘形成前,日本流行的是从别国输入的绘画及日本画家的临摹品。大和绘的产生和发展与唐代文化影响的衰落和日本文化的复兴有关。当时的画家开始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大和绘为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最标准的大和绘是11世纪前后完成的源氏物语绘卷和信贵山缘起绘卷,它们也代表了大和绘的两类画风。源氏物语绘卷以长篇爱情小说源氏物语为基础,以浓丽的色彩和“引目钩鼻”的程式化人物造型,显示着强烈的装饰
6、趣味和幻想的气氛;后者则是以活泼游动的线条洋溢着生动诙谐的色彩。【玛雅历】:玛雅历是前哥伦布时期中美洲的玛雅文明使用的一套历法系统,是最古老的历法之一,可与现代公历相互换算。其记日系统由以260天为周期的卓尔金历和以365天为周期的哈布历相互结合同步循环,以52个哈布年为周期,称为一个历法循环。玛雅历是一套以不同历法与年鉴所组成的系统,为前哥伦布时期中部美洲的玛雅文明所使用。这些历法以复杂的方式互相同步、并紧密结合,形成更广泛、更长远的周期。玛雅历法系统本身建立在通行于当地的历法系统上,而该系统至少可追溯到西元前6世纪,与其他中美洲文明所使用的历法享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例如较早期的文明像是萨波特
7、克与奥尔梅克之历法,以及当代或较晚期的文明如米斯特克、阿兹特克等的历法。虽然中部美洲历法并不源自玛雅文明,但其后续的延伸以及去芜存菁的手法是最为精密的。在阿兹特克历以外,玛雅历同样是文件最齐全、最能够完整理解的历法。根据玛雅神话传统,如尤卡坦殖民地时期的纪录文件,以及古典晚期与后古典期的重建碑文中,伊察姆纳通常被归为替玛雅人的祖先带来历法系统知识的神祇,并带来了基本的文字与其他玛雅文明的基础面。(一) 课前作业:思维导图结构 组长检查 优秀合格不合格理由: (二) 完成课程自学,讨论以下问题,并且把答案分享出来:1、南亚文化特点:2、东亚文化特点:3、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4、对世界文化多样性
8、的认识:(三) 题目巩固1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A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C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D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215世纪,帕查库蒂开疆拓土,奠定帝国大业,重建南美洲古城库斯科。在库斯科的中央广场上,宏伟的太阳神庙耸立在金字塔形的台基上,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沿中央广场四个方向修筑的数千米驿
9、道,把库斯科与全国连接起来。重建的库斯科()A成为印加统治中心 B是玛雅城市建筑的典范C见证阿兹特克文明 D借鉴了古埃及建筑风格3被奉为日本“文化之神”的菅原道真曾提出“和魂汉才”即以日本精神为主体,让中国汉代以来的智慧为己用。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思想转变的序幕,将“和魂汉才”变成“和魂洋才”即在保留本国传统文化同时,应用西方现代技术,吸纳西方文化社会制度,促进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走上了强国之路。该材料的启示是()A文明开化促进了日本的强盛 B洋才优于汉才是日本转变的根源C应该在变革中坚守文化自信 D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415世纪,朝鲜世宗大王组织学者创造朝鲜拼音文字谚文,并编成训民正音
10、,以教导百姓发音识字。朝鲜大儒崔万里上书世宗大王,表示“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另做文字者,唯蒙古、日本、西蕃之类今作谚文,是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谚文在朝鲜遭到反对是因为()A士大夫竭力维护文化垄断地位 B中华文化主导了朝鲜社会生活C朝鲜认可宗藩体系的身份定位 D西学东渐之风激发了民族意识5圣劳伦佐文化遗址存在于公元前1500年前900年,其具有如下特征:表2农业出现之前有已经定居生活,培育玉米是用茎秆酿酒宴飨而非生计长途贩运不会显著提高商品价格,大量羽毛制作的羽冠、头盔更具有奢侈品性质据表2可推知,当时圣劳伦佐()A兴建大型公共建筑 B注重兴修水利工程C尚未具备文明形态 D土地兼
11、并现象严重6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艺术造像中的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图5)。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化时期,牛带有某种特定意义,并广泛出现在印度河印章(图6)上。据此可知两地有()A相同的语言文字 B相似的文化元素C相同的文化源头 D发达的牛耕技术二、非选择题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越南创造出喃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
12、成为官学。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城文化、故宫文化和京剧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闪亮名片,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占据非常重要位置,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长城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走出去向海外和世界传播,可以显著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软实力。故宫文化则在体现传统主流文化的同时,更带有民族文化交融的特征。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也是世界文化瑰宝。京剧承担着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人的优秀文化,做到推陈出新,共同丰富当代世界文化的内涵。摘编自任凤珍等长城历史文化传
13、承创新的当代价值基于长城经济文化带的思考(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亚、东南亚国家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汲取的中华文化元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城文化、故宫文化和京剧文化的共同历史价值;列举一项位于河南省的重要文化遗产,并说明其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8分)课后反思问题:解决过程:1、南亚文化特点:深受种姓制度的影响以宗教为中心以诗代史具有多样性、包容性2、东亚文化特点:东亚文化既有本土的底蕴,也受到中华文化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东亚各国间的传播是和平的纯粹文化性的,没有政治集团的操控,更无军事力量的征服。以中华为腹心,又与东亚各国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各自鲜明
14、特色。佛道儒三家在东亚各国成为社会道德生活三大精神支柱,深刻影响了各自文明的发展。长期是世界多元文明的高地,虽然国家间因政治而发生过某些摩擦和冲突,但在多数时间里东亚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地区,它的礼义文明得到西方启蒙思想家的青睐。3、文化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特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类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当代世界的客观现实所需要的;各种文化都需要再交流中丰富发展,各种文化的发展是并行不悖的,每一种文化都会从其他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也会给其他文化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5、。4、 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文化的差异性的根源在于人的实践活动的差异;从文化活动的主体来看,也存在着差异;从文化的时间性来说,各民族在生产活动和交往中,其文化就不是同步的。1【答案】B【解析】据材料“由于他们文化又很先进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可知,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逐步接受了印度人的文化,且将雅利安文化与印度文化融合,促进了印度文化的发展,体现了雅利安人的迁徙促进了雅利安民族与印度民族间的融合,推动了印度文化的形成,故选B项;材料“雅利安畜牧者”体现了雅利安民族以畜牧业为主,有可能带来马,但带来铁无从体现,且材料“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体现的是印度文化对雅利
16、安民族的影响,并非雅利安民族对印度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文化传入美洲,逐渐发展出以欧洲文化为主的文化,但在印度,雅利安人接受了印度文化,且对其进行了改造,并非以欧洲文化为主,排除C项;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但材料并未体现国家的建立,而是文化的融合,排除D项。2【答案】A【解析】由“南美洲”、“宏伟的太阳神庙”、“国王每年在此举行盛大的太阳祭”可得,库斯科成为了南美洲印加国家的统治中心,故选A项;玛雅城市建筑的典型建筑为金字塔庙宇,题干信息中并没有这一信息,排除B项;阿兹特克文明位于中美洲地区,与题干所述“南美洲”不符,排除C项;古
17、埃及文明兴起于公元前3500年,起典型的建筑是金字塔,但题干信息并未出现金字塔,所以库斯科并未借鉴古埃及建筑风格,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以日本精神为主体,让中国汉代以来的智慧为己用”“在保留本国传统文化同时,应用西方现代技术”可见,日本在两个时期都保持本国文化主体,并最终走向强国之路,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变革中应该坚持文化自信,故选C项;明治维新之前的“和魂汉才”也推动的日本的发展,A项为片面选项,排除A项;材料并不涉及洋才和汉才之间的比较,不同时代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是时代的需要,排除B项;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朝
18、鲜。推广谚文本有利于普通民众接受文化教育,但由于汉文学习难度高,已经习得汉文的朝鲜读书人得以垄断文化教育,进而维护自己在朝鲜的地位,因此他们反对推广适合平民的谚文,故选A;中华文化对朝鲜各阶层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尚未达到主导的程度,排除 B;在中国的宗藩体系下,朝鲜同样属于番邦,自诩异于夷狄是朝鲜士人单方面的想法,是反对谚文的借口,排除 C;明朝时期的西学东渐没有激发朝鲜的民族意识,排除 D。5【答案】A【解析】据材料“定居.酿酒.奢侈品性质”可知,圣劳伦佐文化遗址发现了农业生产、定居生活及长途贩运和奢侈消费的相关信息,可知,这一地区有较高程度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为兴建大型公共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故
19、选A项;水利工程主要是服务于农业生产,这与表2中长途贩运的信息不符,排除B项;圣劳伦佐文化遗址已经具备文明形态的特点,排除C项;土地兼并的前提是土地私有的存在,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土地所有制的形态,因此,体现不出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的问题,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都重视“牛”,都赋予“牛”以文化涵义,故选B项;两河流域苏美尔人使用楔形文字,印度河流域的哈帕拉文化使用印章文字,排除A项;苏美尔人起源于两河流域,印度文明起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排除C项;“牛耕技术”不合题意,与两河流域“神一般都戴着有多达七副牛角的帽子”等相悖,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7【答案】(14分
20、)(1)元素:汉字;儒学思想;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如答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科举制等具体制度亦可);文学、艺术、风俗和审美等。(6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2)历史价值: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2分。言之成理即可)列举: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河南楚国长城、魏国长城;丝绸之路河南段等。(2分。答出任意1点即可)除中外文化交流外的现实价值:(列举项目)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列举项目)具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列举项目)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等。(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一“各国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
21、文字”可知文字;据材料一“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可知儒学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政治、经济和教育制度以及文学、艺术、风俗和审美等。(2)第一小问历史价值,据材料二“长城历史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故宫文化则在体现传统主流文化的同时”、“京剧承担着传播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可知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第二小问文化遗产,结合所学(人类文化遗产)可知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河南段、河南楚国长城、魏国长城、丝绸之路河南段等。第三小问现实价值,结合所学可知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等具有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大运河河南段、丝绸之路河南段德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安阳殷墟等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