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724627 上传时间:2024-03-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目标分解通过了解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南亚、东亚与美洲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1.精选有关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相关历史著述,理解印第安文化的成就,分析印第安文化被毁灭的原因;理解印度文化和美洲文化的特点及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结合古代日本文化吸纳外来文化与重视文化创新,认识古代日本文化的特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自主预习悟新知】【时空坐标】【知识梳理】一、古代印度文化宗教发展(1)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印度出现了和婆罗门教。(2)公元前6世纪

2、,印度社会矛盾尖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的产生并得到很多人的支持。(3)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化成就史诗摩诃婆罗多与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艺术佛塔、石柱以及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影响5世纪时,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已经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朝鲜天文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史学12世纪完成的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文字在学习汉文字的基础上,朝鲜人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舞蹈、音乐

3、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日本(1)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2)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3)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大和绘和浮世绘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4)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人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来自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三、美洲印第安文化成就(1)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在宗教上是多神崇拜,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2)玛雅人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以365天为一年,他们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3)印加人建造了长达数千千米的驿

4、道和宏大的太阳庙,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制定了太阳历和太阴历。(4)阿兹特克人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能制作精美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等毁灭16世纪殖民者入侵后,印第安人遭到大肆屠杀,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几乎毁灭殆尽【答案】种姓制度佛教印度教罗摩衍那0三国史记武士阶层源氏物语玛雅历西班牙【概念解读】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在印度又被称为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种姓制度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原本的种姓制度并不是要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而是要确保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数。然而随着外

5、来征服者统治印度,种姓制度经历了许多调整。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种姓制度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教材问题】 思考点 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解题关键:古代印度文化的外传。思路引领: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印度文化对东亚、东南亚等产生的影响进行总结。答案提示:(1)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2)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扩散,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并通过双向性贸易往来和向东南亚移民,将印度文化传入东南亚,对东南亚的政治、宗教、文化、艺术、风俗、建筑等社会

6、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 学思之窗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题关键:美洲印第安文化被毁灭的原因。思路引领:把握美洲印第安文明发展的特点;联系所学知识,从印第安文化发展进程、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变化等角度总结。答案提示:美洲印第安人在几乎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是,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人的伤害和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疫病,这使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探究与拓展】

7、问题探究 阅读以上材料,联系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解题关键:文明兴衰与文化交流的关系。思路引领: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总结文明兴衰与文化交流重要性的关系;可联系非洲文明和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和结局来印证;也可以联系中国与东西方文明交往的相关史实来回答。答案提示: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可以找一个切入点,例如:中国与朝鲜、日本的文化交流;佛教传入中国;西亚、北非字母文字的传播;冶铁技术的传播;等等。谈谈自己的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学习拓展 日本和印度都是中国的近邻,但文化有很大差异。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日本和印度两国文化的不同特点。解题关键:比较日本和印度文化的特点。思

8、路引领:可查阅资料,找好切入点“文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比较。答案提示:本题是一道拓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找好切入点,进行对比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合作探究提素养】任务1古代印度和美洲文化的特点【互动探究】玛雅文明的成就及衰落的原因材料一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所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了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整理材料二一度被人类的英雄主义所征服的执拗不驯的大自然挣脱了束缚,导致曾经是文明的家园又恢复到了旧有的宇宙洪荒状态。这些废墟非常雄辩地告诉我

9、们,玛雅文明的创造者们当年成功地发起的那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是多么激烈据汤因比历史研究整理材料三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神权政治所能寻求的,不可能是科学的解决办法,而只是更虔诚地膜拜神灵。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陈迹据杭侃玛雅文明:文明的另一种模式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指出汤因比分析玛雅文明衰落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三对玛雅文明的衰落作出了何种不同的解释?【参考答案】(1)主要成就:制

10、定了精确的历法;发明了独特的文字;修筑了壮观的金字塔。(2)角度:自然因素(大自然的报复)。说明:环境变迁;气候干旱。不同解释: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频繁的宗教活动严重耗费民力。【审题步骤】“四读”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材料一:从正文得出“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所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了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进而提炼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材料二:从正文“这些废墟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玛雅文明的创造者们当年成功地发起的那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是多么激烈”得出汤因比分析玛雅文明衰落的角度

11、,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三:从正文“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陈迹”得出对玛雅文明的衰落的不同解释“两定”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第(1)问,内容限定玛雅文明的成就。第(2)问,内容限定玛雅文明的衰落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第(1)问,根据“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得出制定了精确的历法;根据“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所垄断”得出发明了独特的文字;根据“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了古代

12、世界很高的水平”得出修筑了壮观的金字塔。第(2)问第小问,根据“这些废墟非常雄辩地告诉我们,玛雅文明的创造者们当年成功地发起的那场与自然环境的斗争是多么激烈”得出自然因素(大自然的报复)。第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环境变迁;气候干旱;等等。第小问,根据“当玛雅文明达到鼎盛的时候,迅速增加的人口超过了农业所能保障的极限”得出人口膨胀突破农业保障的极限;根据“于是,更多的神庙出现在玛雅的土地上,更多耗费民力的宗教仪式频繁地举行。在这种恶性循环当中玛雅的辉煌成为历史的陈迹”得出频繁的宗教活动严重耗费民力任务2古代日本文化及其特点【互动探究】材料日本对于中国的古代文明可谓是如痴如醉,它像婴儿吸母乳般贪婪

13、地吸收中华文化。纵观日本古代历史,它每次重大的发展,都不是土生土长自我发展起来的,而是靠吸取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的。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就没有明治维新前的日本文化,离开汉语,日本人就不能读懂日本的国史、不能研究日本的古代文化。从表面上看日本文化是一种抄袭式的、缺乏创造力的移植文化,然而,耐人寻味的是,从这样低姿态的模仿文化中却长出充满生机的民族特性。日本民族由于具有追赶文化新潮流的强烈意识,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又善于变通,所以在与外来文化相接触时,总是以虔诚的态度,仔细咀嚼与消化,择其精华,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同源而异流的文化模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日本文化”自行拟定一

14、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参考答案】示例1论题:古代日本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特别重视文化创新。阐释:日本与中国、朝鲜半岛地理上的相邻,使得它易于吸纳外来文化,但日本又是一个岛国,古代世界交通不发达,岛屿自身的封闭性使得外来文化在日本传播中不断被本土化,形成独特的文化。就政治制度而言,封建时代,中国实行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7世纪,日本受到中华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了天皇制度,然而12世纪以来,受到幕府体制的影响,以天皇为首的日本朝廷只是在名义上保有中央政府的称号。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日本神道教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

15、武士道。就文字而言,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总之,创新使得古代日本文化具有充满生机的民族特性。示例2论题:古代日本文化总体上是一种移植性文化。阐释:中华文化影响力、辐射力强大,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地理位置具有优越性,便于移植中华文化。日本移植中国的技术成果,如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移植中国的政治体制,如7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移植中国的教育、宗教、思想,如隋唐以后日本的各级学校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约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并得到发展。综上

16、所述,古代日本在大量吸纳中华文化的过程中,自身文明也获得了显著进步。【审题步骤】(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初步设计“问题”(论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古代日本文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试题主题不明确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读相关素材(文字、图片、表格等)有效信息“从这样低姿态的模仿文化中却长出充满生机的民族特性”“在与外来文化相接触时,总是以虔诚的态度,仔细咀嚼与消化,择其精华,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建立起了同源而异流的文化模式”时空定位世界古代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日本地理位置与独特文化的形成

17、;日本天皇制度;日本武士道;片假名和平假名层次鲜明政治制度文字其他方面结合所学知识答题步骤确定论点古代日本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特别重视文化创新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7世纪,日本受到中华文化影响,逐渐形成了天皇制度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创新使得古代日本文化具有充满生机的民族特性【思维导图】【随堂检测精评价】1.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其中,渗入东南亚国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是()。A.巴利文 B.佛教文化C.印度史诗D.种姓制度【解析】结

18、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形成后不断外传,对中国、朝鲜和东南亚国家都产生了影响,故选B项;巴利文是古印度的一种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并未渗入东南亚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排除A项;印度两大史诗,即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主要对印度社会产生影响,排除C项;种姓制度属于印度遗留的封建制度,主要存在于印度和印度周边地区,并未覆盖整个东南亚地区,排除D项。【答案】B2.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交往,关系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解析】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

19、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交往和中日疆域临近,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被大量引用的主要原因,A、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B3.古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当婆罗门作伪证时,只判处流放;而当后三个种姓的人作伪证时,既要缴付罚金,又要处以流放。这一规定旨在()。A.维护封君封臣体制B.保护私有财产C.稳定既有社会秩序D.增加财政收入【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印度不同种姓的人同罪异罚,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种姓制度,稳定既有社会秩序,故选C项;封君封臣体制是中古西欧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维护种姓制度,而非保护私有财产,排除B项;增加财政收入是对材料的曲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答案】C第 8 页 共 8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