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名优专供高三生物培优专题练习册(24练)第15练 生物的进化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名优专供高三生物培优专题练习册(24练)第15练 生物的进化含答案.pdf(7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11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 1835 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 13 个种(一)(1)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2)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 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二)其中一个小岛上有一地雀种群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3、0.4 和 0.3(1)该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为 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足够大、不发生、不发生、没有迁入迁出
2、,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2)假定该地雀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2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 A、B 两部分,用 DDT 处理每组的 A 部分,B部分不接触 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 B 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
3、组分成A、B 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 B 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材料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 A、B 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 B 地区流行疟疾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的出现是的结果,DDT 起作用是不定向的,是定向的第十五练生物的进化2024名优专供高三生物培优专题练习册(24练)第15练 生物的进化162(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 63%,长翅短肢 21%,残
4、翅长肢 12%,残翅短肢为 4%,则基因型为 Tt_ _和 TTRR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材料二中 A 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计算 A 地区中 A 的基因频率为画出 B 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通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3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的基本单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等(
5、3)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 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而根据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 Aa 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B0N50%C0N50%DN50%(4)图中曲线 a 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b、c、d 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由 a 变为 b、c、d 体现了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163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
6、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指的改变,导致改变的内因,包括生物的和,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图中指,的观点没有提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指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也就是物种形成必须要有隔离(3)指的多样性(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20%,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让其自交,则自交一代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此时种群中 A 的基因频率为,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丰富、完善和发
7、展图 1 示意现代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是(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中,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的是C;为自然选择的实施“提供动力”的是D(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因素B是;“基因频率的变化”到“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环节E164(4)物种 X 的某种群中,基因型 AA 占 46%,aa 占 20%,5 年后,该种群 AA 为 48%,aa 为 25%,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并说明理由:(5)图 2 曲线、分别表示同种动物三个种群 A 基因频率的变化已知这三个种群分别位于海洋中三个不相连的小岛上;初始个体数依次为 100,
8、、1000 和 10000;A、a 是等位基因,且完全显性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种群越大,则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也越大B曲线所示种群在 125 代时杂合体个体约占总数的 37.5%C曲线所示种群在 150 代后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比例保持在 3:1D自然选择使 A 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6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主要研究成果之一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 6 号。小麦与偃麦草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远缘杂交的难题主要有三个:杂交不亲和、杂种不育和后代“疯狂分离”。(1)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 F1不育,其原因
9、是。要使其可育,可采取的方法是。这样得到的可育后代是几倍体?。(2)假设普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 F1可育但更像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下一步的办法是。(3)小麦与偃麦草属于不同的物种,这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我们可以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物种的形成(如图)。(4)请在下面填出图中相应的生物学名词。(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6)优质的小偃 6 号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成功,这是。A自然选择的结果B人工选择的结果C生存斗争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1657回答下列(一)、(二)小题:(一)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1)图 1 表示某小岛
10、上蜥蜴进化及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X、Z 分别是、。(2)小岛上能进行生殖的所有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蜥蜴的。(3)下表为 V 基因在甲、乙两个蜥蜴种群中的基因型个体数,就 V 基因而言,甲种群比乙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更(高/低),判断依据是。基因型甲种群(个)乙种群(个)VaVb2000VaVa50120VbVc100200VcVc15050VaVc10080(4)上表基因 Va中的即为基因 Va的遗传信息,下列关于基因 Va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 Va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完全相同B基因 Va的转录产物有 mRNA、tRNA、rRNA 等三种C基因 Va的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进
11、行D基因 V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均需要形成磷酸二酯键(二)某研究小组在世界上首次解析了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的晶体结构。GLUT有多个成员,如GLUT1、GLUT2、GLUT3、GLUT4 等,其中对胰岛素敏感的是 GLUT4,图 2 为胰岛素的部分调节机制示意图。166请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和胰髙血糖素共同的靶组织(细胞)是。(2)胰岛素具有促进葡萄糖和等物质运进细胞的作用,引起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有和。(3)GLUT1 一 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其生理意义在于,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4)由图可知,当胰岛素与蛋白 M 结合之后
12、,经过细胞内信号转导,引起与细胞膜的融合,从而提高了细胞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5)下列选项中不会引发糖尿病的有。A控制蛋白 M 的基因发生突变 B胰岛细胞受到损伤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髙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甲虫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 A、B 两部分,用 DDT(一种杀虫剂)处理每组的 A 部分,B 部分不接触 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 B 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 A、B 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选择下去,就可以从 B 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甲虫。(1)该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多样性
13、,DDT 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作用,导致发生了定向改变。在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之间没有产生。(2)若某小岛上原有该种甲虫 10000 只,其中基因型 VV、Vv 和 vv 的甲虫分别占 15%、55%和 30%若从岛外入侵了 2000 只基因型为 VV 的甲虫,此时甲虫中 V 的基因频率约是。(用百分比表示)(3)如果抗药基因 a 是由等位基因 A 突变来的,一个种群淘汰基因 a 比淘汰基因 A 要困难得多,原因。1679抗生素耐药性是微生物的一种自然进化过程现在我们使用的抗生素大多来自于放线菌(一种与细菌细胞结构类似的原核
14、生物),研究发现,病原细菌的耐药基因往往是通过图 1 所示机理获得的(1)病原细菌通过接合方式将自己质粒上的一段 DNA 序列 a 转移到放线菌细胞中,放线菌的抗生素耐药基因“跳跃”至病原细菌的 DNA 序列上,与病原细菌的 DNA 发生,形成 b(2)放线菌裂解死亡后,b 会释放到环境中病原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b,这一过程称为细菌的(3)病原细菌将吸收的 b 整合到自己的上,从而获得抗生素耐药性序列 a 在耐药基因转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4)病原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主要机理如图 2 所示据图可知,病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途径有(5)研究发现,由于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滥用,导致人类肠道中病原细菌
15、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是(6)由于抗生素在医疗以及养殖业中的大世使用,导致环境中出现了大量抗性污染热点区,抗性基因可以通过多种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最终进人水体和土壤请你提出一项对应抗生素耐药性蔓延的措施10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种形成、生物多样性发展机制的理论探索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如图是科学家利用果蝇所做的进化实验,两组实验仅喂养食物不同,其他的环境条件一致,据图回答下168列问题:(1)第一期时,甲箱和乙箱中的全部果蝇属于两个。(2)如表是甲、乙两箱中果蝇部分等位基因Aa、T(T1、T2)t、Ee的显性基因频率统计的数据:世代甲箱乙箱果蝇数AT1E
16、果蝇数AT2E第一代20100%064%20100%065%第四代35089%15%64.8%28597%8%65.5%第七代50067%52%65.2%42096%66%65.8%第十代56061%89%65%43095%93%65%甲、乙两箱果蝇的基因库较大的是,发生生物进化的是(填“甲”或“乙”或“甲和乙”)。(3)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的时间,两箱中的果蝇体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用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两箱分养造成,阻碍了正常的基因交流,当两箱中果蝇发生变异后,由于的差异与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导致向不同方向变化,形成两个群体体色的很大差异。(4)分养后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
17、,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选择偏好,以此推断,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可能体现的是多样性,判断的理由是:由于交配的同体色偏好,影响了两者交配的行为与后代的可育性,造成两品系果蝇之间发生现象。11玉米的高杆(H)对矮杆(h)为显性。现有若干 H 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子代后获得 F1各 F1中基因型频率与 H 基因频率(p)的关系169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 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 pb 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 时,显性纯合体在 F1中所占的比例为Dpc 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
18、例为12某植物种群,AA 基因型个体占 3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则:(1)该植物种群 A 的基因频率是(2)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 AA、aa 基因型个体分别占,这时 A 的基因频率是(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原因是(4)用 2%的秋水仙素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 56 小时,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 4)处理该植物分生组织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你提出此假设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
19、实验组合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来如果你的假设成立,预期低温处理后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13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 分别表示、,b 的实质变化是(2)的存在说明了(3)下表为基因 D 在种群 1 和 2 中的基因型个体数D 基因在 A 种群中的频率为你认为造成 B 种群的基因型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170基因型A 种群(个)B 种群(个)XDXD2000XDXd50160XdXd100200XDY1800XdY17027014某地区从 1
20、964 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至 1967 年中期停用如图是五年间蚊子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 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 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1)R 基因是在使用杀虫剂之前还是之后出现的?(2)在 RR 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 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6%和 2%,此时 R 基因的频率为(3)在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 基因型的蚊虫比 SS 基因型的蚊虫的生存适应能力(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5)基因型为 RR 的蚊虫和基因型为 SS 的蚊虫是同一个物种的原因是(6)从所给信息可以看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15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
21、域,由巴西引入我国进行人工养殖,后来由于某些原因福寿螺在野外迅速蔓延,种群密度逐渐增大(1)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生物种类繁多,其根本原因是171(2)在我国野外,福寿螺由于、原因而迅速蔓延,短期内呈现出增长福寿螺疯狂吞噬水稻等水生作物,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3)科研人员发现中华鳖可捕食成年福寿螺,因此可用中华鳖进行生物防治,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一段时间之后,采用法调查,发现福寿螺的数量明显减少,时间段福寿螺种群密度下降最明显从种群特征上分析,导致 89 月份福寿螺种群密度很低的主要原因是(4)鳖和水稻生活在一起,鳖可以吃掉稻叶上的草籽、害虫等,对水稻来说不需要除草、施肥和用药 由此推测,鳖处于
22、营养级,从生态学原理上分析,这种做法的优点有和16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W 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w 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图表示这两种性状比例变化的过程(1)由于蜥蜴过度繁殖,导致加剧(2)图所示的过程说明,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不同性状蜥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因为蜥蜴群体内的发生了改变如果小岛上食物短缺,引起联趾蜥蜴个体比例反而逐渐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该小岛上还生活着另一个物种 A,表 2 为物种 A 的两个种群的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基因型DDFF DdFFddFFDDFfDdFfddFfDDffDdffddff种群甲(个)2022420123982种群乙(个)19616
23、836表 2000000(3)种群甲和种群乙的基因库相比较,种群甲的基因库(大/小)172(4)种群甲中 D 的基因频率是 种群甲和种群乙相比较,遗传多样性程度高的是种群,请利用表中的数据陈述判断依据17如图 1 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 和a 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 2 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 2 可知,控制甲虫体色的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的关系是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 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该来源为生物进化AA 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发生改变,因此种
24、群(有/没有)进化(2)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由此可知,种群和种群之间不存在,因此(有/没有)新物种诞生(3)根据图 1 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作用18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A、B、C、D 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看图回答问题:(1)由 A 物种进化为 B、C 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外因是,进化的实质是(2)甲岛上的 B 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 C 物种发生基因交流,其原因是(3)迁到乙岛的 B 物种可能会(4)假设种群中有一对等位基因 Aa,
25、A 的基因频率为 0.1,a 的基因频率为 0.9,那么 AA、Aa、aa 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若环境的选择作用使 a 的频率逐渐下降,A 的频173率逐渐上升,则后代中 aa 基因型个体的变化趋势是19一万多年前,内华达州比现在湿润得多,许多湖泊(A、B、C、D)通过纵横交错的小溪流连结起来,湖中有不少鳉鱼以后,气候逐渐干旱,小溪流渐渐消失,形成了若干个独立的湖泊,各湖泊生活的鳉鱼形态差异也变得明显(分别称为 a、b、c、d 鳉鱼)为内华达州 1 万多年以来湖泊地质的变化示意图(1)1 万多年后,A 湖中的所有鳉鱼称为一个;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它是生物进化的(2)现在,有人将四个湖泊中
26、的一些鳉鱼混合养殖,结果发现:A、B 两湖的鳉鱼(a 和 b)能进行交配,但其后代的雄性个体不能产生正常的精子;来自 C、D 两湖的鳉鱼(c 和 d)交配,能生育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子代;A、B 两湖鳉鱼的繁殖期在 5 月,C、D 两湖的鳉鱼繁殖期在 7 月 上述实验说明 C、D 两湖中的鳉鱼存在隔离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是湖中的鳉鱼(3)在 5000 年前,A 湖的浅水滩生活着甲水草,如今科学家发现了另一些植株较硕大的乙水草,经基因组分析,甲、乙两水草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分析,甲水草含有 18 对同源染色体,乙水草的染色体组数是甲水草的 2 倍甲、乙水草杂交,可产生三倍体的后代据此,可以认为甲、乙
27、水草(填“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原因201960 年 1 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和(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是由于造成的(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
28、种群相比要(减少/增大)174(5)如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 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 物种演变为 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由 A 物种演变为 B、C 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发生了改变 如果乙岛上 C 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 D 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2241【分析】本题是对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多种地雀形成过程的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进行解答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29、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一)、(1)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2)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一个种群,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生物的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 13 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二)、
30、(1)已知: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0.3、0.4 和 0.3,则 a 的基因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Aa 的基因型频率0.3+0.20.5,即 50%如果该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a0.520.25,如果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 aa 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2)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交配方式是 AA 与 AA、Aa 与 Aa、aa 与 aa 进行交配,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 AA、Aa、a
31、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0.3+0.40.4,Aa0.40.2,aa0.3+0.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如上述方法进行计算,AA0.4+0.20.45,Aa0.20.1,aa0.4+0.20.45,所以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 AA、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故答案为:第十五练生物的进化225(一)(1)地理生殖(2)种群物种(二)(1)50%突变自然选择25%(2)40%20%40%会【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种群的概念和生
32、物进化的单位,生物多样性的含义,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自由交配与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是解题的关键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第(2)题中可用遗传平衡定律解题【解答】解:(1)由于每组中的 B 部分以及重复多次后,它自始至终没有接触过
33、DDT,而其中有较多的抗药性个体,说明抗药性的出现不是来自于 DDT 的诱导,DDT 对其有选择作用对于强抗药性的家蝇的出现,是由于 DDT 对家蝇起了选择作用的结果其中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由题干知,残翅长肢 12%+残翅短肢 4%16%,所以残翅 tt16%,即 t 的平方为 16%,所以 t40%,则 T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Tt_ _ 为 20.60.448%;长翅短肢 21%+残翅短肢 4%25%,即短肢 rr25%,所以 r50%,故 R50%,所以 TTRR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0.60.60.50.59%(3)由图中数据可知:A
34、 的基因频率为:AA+Aa90%+8%94%Aa 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 Aa 个体所占比例最大,AA 对疟疾抗病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aa 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无抗性故比例最小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应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性状通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答案为:(1)基因突变选择基因突变自然选择(2)48%9%(3)94%226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要注意辨析,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
35、,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3【分析】1、在一定的地域中,一个物种的全体成员构成一个种群一个主要特征是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通过有性生殖而实现基因的交流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解答】解:(1)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带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影
36、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突变等(3)该种群中有基因型 AA、Aa、aa 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而根据 A 和a 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 Aa 的频率(N)大约是 0N50%故选:B(4)由 a 变为 b、c、d 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曲线 b、c、d 中曲线 d 青霉菌产量最高,故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d故答案为:(1)基因库(2)生物进化突变(3)B(4)变异的多方向性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
37、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分析】1、分析题图: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227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解答】解:(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表示可遗传的变异,包括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2)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
38、学说;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20%,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 50%,则 Aa 的个体占 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类型仅保留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则 AA 占 40%,Aa 占 60%,基因频率为 A0.7,a0.3,令其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基因型 AA 的个体占0.70.70.49,aa 基因型的个体占 0.30.30.09,Aa20.70.30.42经这种人工选择作用,a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故发生了进化故答案为:(1)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基因重组(2
39、)自然选择学说生殖(3)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4)49%9%70%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关系,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中的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的解题的关键,解析时把相关的概念进行梳理形成概念间的联系从而构建知识网络,便于理解与应用5【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和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的考查,根据题图梳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其中A 是种群,B 是地理隔离,C 是可遗传变异,D 是生存斗争,E 是生殖隔离【解答】解:(1)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40、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向着复杂化多样化方向发展(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生存斗争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3)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选择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变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4)由题意知,物种 X 的某种群中开始的基因型频率为 AA46%,aa20%,那么 Aa34%,此时 A228的基因频率是 A46%+17%63%,a 的基因频率 a20%+17%37%;5 年后 AA 为 48%,aa 为 25%,则 Aa 为 27%,因此 A 的基因频率为 48%+13.5%61.5%,a 的基因频率为 25%+13.5%38.5
41、%,由此可以看出 5 年之后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因此生物发生了进化(5)A、分析题图可知,种群越大,则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小,A 错误;B、曲线所示种群在 125 代时,A 的基因频率为 75%,a 的基因频率为 175%25%,则在 125 代时杂合体个体约占总数的 275%25%37.5%;B 正确;C、曲线所示种群在 150 代后,A 的基因频率与 a 的基因频率相等,为 50%,aa 的基因型频率为,A_,因此在 150 代后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比例保持在 3:1,C 正确;D、自然选择作用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故答案为:(1)进化向着复杂化多
42、样化方向发展(2)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3)突变和选择隔离(生殖隔离)(4)是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5)BCD【点评】本题考查了现代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对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和自然选择学说关系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6【分析】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是对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和物种形成过程的考查,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题干和题图信息解答问题。【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偃麦草是二倍体,产生的生殖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二者杂交后的染色体是四个染色体组,属于异源四倍体,子一代在减数分裂形
43、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形成可育生殖细胞的几率很低,因此普通小麦(六倍体)与偃麦草(二倍体)杂交所得的 F1不育;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八倍体,使不育植株称为可育植株。(2)通小麦与偃麦草杂交得到的 F1一般更像偃麦草,如果要选育出具有更多普通小麦性状的后代,应选用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的方法。(4)分析题图可知,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是种群的基因频率;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是生殖隔离。(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核心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229(6)
44、由题意可知,优质小偃 6 号小麦新品种的培育过程是:将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杂交,育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抗病性、高产、稳产、优质的小麦新品种小偃 6 号,由于偃麦草与普遍小麦是不同物种,自然条件下不同杂交,优质小偃 6 号小麦新品种之所以能够培育成功,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故答案应为:(1)F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形成可育配子的概率很小使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幼苗或正在发芽的种子进行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八(2)将杂交后代与普通小麦反复杂交(4)突变和重组(或可遗传的变异)种群基因频率 生殖隔离(5)自然选择学说自然选择(6)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物种形成的过程,自然选择与生物进化的方向的关
45、系,变异的特点,生物多样性,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对于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7【分析】1、分析题图 1 可知,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蜥蜴原种出现不同的形态,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有利变异被保留,不利变异被淘汰,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与原有物种之间发生生殖隔离进而形成新物种,因此该图中,X 是变异,Y 是自然选择,Z 是生殖隔离。2、由图 2 分析,当胰岛素和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蛋白质、脂肪、糖原合成,另一方面使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促进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激素与受体结合体现了信息的传递功能。【解答】解:(一)(1)通过对题图分析,X
46、是变异,Y 是自然选择,Z 是生殖隔离。(2)基因库定义:种群所有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就是种群的基因库。(3)通过对图表数据分析,甲种群甲种群中有 5 种 V 基因的等位基因,乙种群只有 4 种,所以甲种群遗传性比乙种群高。(4)遗传信息,就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由于:A、基因 Va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转录有 TA,翻译有 UA,A 错误;B、基因 Va的转录产物是 mRNA、tRNA、rRNA,B 正确;C、基因 Va的转录在细胞核,而翻译在细胞中,不同时进行,C 错误;D、基因 Va在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均需要形成核苷酸链,因此都要形成磷酸二酯键,D 正确。(二
47、)(1)胰岛素和胰髙血糖素共同的靶组织是肝细胞。(2)胰岛素降血糖原理之一是把葡萄糖、氨基酸运进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引起胰岛素释放的信号有:高血糖和胰高血糖素。230(3)由于 GLUT1 一 3 几乎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细胞,它们的生理功能不受胰岛素的影响,所以可推测出其作用: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以保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需要。(4)当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其释放是由囊泡携带与细胞膜融合,通过胞吐分泌的。(5)由图 2 机制结合由糖尿病产生机制可知,控制蛋白 M 的基因发生突变、胰岛细胞受到损伤、信号转导蛋白缺失可导致糖尿病发生,而胰髙血糖素与其受体结合发生障碍,影响血糖浓度升高,不会导
48、致糖尿病。故答案为:(一)(1)(可遗传)变异生殖隔离(2)基因库(3)高甲种群中有 5 种 V 基因的等位基因,而乙种群只有 4 种,故甲种群基因型多与乙种群(4)碱基对的排列顺序B D(二)(1)肝(2)氨基酸高血糖胰高血糖素(3)维持细胞对葡萄糖的基础转运量(4)含 GLUT4 的囊泡(5)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和血糖平衡调节机制,意在训练学生对图形的分析能力和联系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
49、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1)生物多样性包含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基因多样性体现在同种生物中不同的性状,物种多样性表现在不同的物种之间,所以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基因多样性,DDT 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自然选择作用,导致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发生了生物的进化。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之间没有产生生殖隔离。(2)某小岛上原有该种甲虫 10000 只,其中基因型 V
50、V、Vv 和 vv 的甲虫分别占 15%、55%和 30%则VV 有 1500 只,Vv 有 5500 只,入侵了 2000 只基因型为 VV 的甲虫,VV 共 3500 只,所以 V 基因频率是(35002+5500)(120002)100%52%。231(3)由于 AA 和 Aa 的表现型一般相同,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体保存下来,所以一个种群淘汰基因 a比淘汰基因 A 要困难的多。故答案为:(1)基因自然选择基因频率生殖隔离(2)52%(3)隐性基因可通过杂合体保存下来【点评】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9【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