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调查报告.doc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比较争论调查报告南开大学城市老年人心理安康状况争论小组刘鹤妍 阿依古丽 郭鹏 边文鑫2023 年 5 月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比较争论名目2一、选题背景与争论框架1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二争论框架2二、调查方法与样本状况3一调查问卷3二问卷施测过程5三统计学方法6四样本状况6三、调查数据及统计学结果7一年龄与居住形式的关系7二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比较9三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身体安康及主要业余消遣活动状况比较13(四)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与其子女关系的比较15五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的比较16(六)心理安康状况的相关因素20四、调查数据的
2、争论及缘由分析21五、对策及建议社区、家庭、社会养老效劳体系的建立22一针对夫妻同住空巢老人的社区养老效劳模式23二针对非空巢老人的社区、家庭养老效劳模式24三针对独居老人的社区、社会养老效劳模式25四结语26附录27附录一 :文献综述27附录二: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中国老年学杂志论文33附录三:调查问卷40附录四:访谈纪要及争论45附录五:拓展争论型空巢家庭52附录六:论文发表、所获嘉奖及媒体报道63致谢66一、选题背景与争论框架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我国是个人口大国,随着平均寿命的提高,生育率的掌握,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消灭,家庭小型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空巢家庭激增已成为不行避开的现实。2023
3、年 11 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8811 万人,占总人口 6.96%,60 岁以上人口达 1.3 亿人,占总人口 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其中,65 岁以上的空巢老人约有 2340 多万。据调查,天津市老人的家庭空巢率明显高于其他大城市,已达 30%以上。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别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由于子女不在身边,老年人生活单调孤独、缺少精神抚慰 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安康问题,如无成就感、不再被需要感、缺少安全感、对子女情感依靠性强、孤独、焦虑等,更有甚者还会有的倾向,因此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安康状况日益受到关注和
4、重视。然而,又有争论显示,并不是全部老人都认为与子女同住是他们最好的生活方式。多数状况下,老年人在对待到底是情愿与子女合住还是分住的选择上始终处于冲突之中。多数老人由于可怕孤独而选择合住,但是, 由于与子女有代沟,居住习惯的不全都或者经济上的纠葛 ,又情愿分住,但又担忧因路远而导致子女来往过少,更显得孤独。由此可见空巢老人的生活和身心到底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并没有。进一步观看整个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安康状况,我们觉察,老年人群体在心理和心情上也都存在着冲突:一是老年人在生理上、肉体上的老年意识与作为心理和精神状态的老年观念的自我确证之间存在2着巨大冲突。表现在:一方面,老年的生命功能的萎缩、怠惰、
5、障碍和衰退是不行避开的,另一方面,其精神、意识、审美层面却呈现一种亢进的张力和表现欲,他们往往通过唠叨、生气、呼唤等行为展现自己的存在,期望对外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二是老年人既要求猛烈的私密空间和个体独立性,又具有浓烈的社会化需要,乐于参与各种社会、社区、团体的活动,这二者之间存在冲突冲突。三是生命的时间箭头与老年的时间意识之间的错位。表现为对生命将来的畏惧(惧怕于死亡),对以往生命状态的留恋 (沉醉于过去),对当下生命时刻的焦虑(遗失在当下)。凡此种种,都表达了当下老年人群体身心状况的简单性与多样性。老年人群体在身心状况上存在简单性和多样性,因此很难准确、清楚的了解老年人真正的生活状态和心理
6、安康状况。在浩大而简单的老年人群体中,本争论将争论的范围集中缩小在天津市的老年人群 体,从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角度,理清不同居住形式的老人的身心安康状况。在老年人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的今日,老年人的养老模式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身心安康,甚至社会的稳定。而家庭构造小型化、空巢老人数量和比例的日趋增加更对传统的养老模式带来了的挑 战。因此,城镇养老模式的建立应充分考虑不同居住形式的老年人的心理安康状况,针对一些空巢老人消灭的问题,建立能够行之有效的解决其心理问题的养老模式。因此本争论也将对养老模式的有效建立供给重要的参考,从而推动城镇老龄事业的有序进展。二争论框架本课题以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作为争论对
7、象,将空巢老可进一步划分为夫妻同住组和独居两组。争论将从被调查者的根本状况和心理安康状况两局部入手,对三种居住形式的老年人做差异性检验,分析三组老人分别在根本状况和心理安康状况的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而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比较争论心理安康根本状况年龄认知功能人口学资料相关分析文化程度人际关系性格收入社会适应日常活动心情子女状况后分析被试心理安康状况同其根本状况的各个方面的相关,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安康同其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业余活动数、月收入、经济压力、疾病数、子女关系等方面的关系。居住形式空巢老人非空巢老人独居夫妻同住差异性分析差异性分析二、调查方法与样本状况一调查问卷以
8、天津市区老年人心理安康调查问卷作为本调查材料。此调3查材料为自制心理安康调查问卷,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的根底上设计而成,各有关专家教授批阅修改。问卷分为心理安康状况和个人根本状况两个局部。前一局部共22 题,后一局部共15 题。第一局部从四个维度考察被调查者的心理安康状况,这四个维度分别为:认知功能1-1 至 1-5 题、人际关系1-6 至 1-12 题、心情情感1-13 至1-17 题和 1-21 至 1-22 题、社会适应力量1-18 至 1-20 题。经因素分析,承受 5 级评分,包括正向计分和反向计分,调查问卷详见附件三要求被试从中选择一个符合自己状况的答案。其次局部包括人口学资料、性格
9、、日常活动、子女状况和身体安康状况。因素分析:对心理安康状况量表的数据资料进展探测性因素分析,承受主成分提取因子法和标准化斜交旋转法,以各因子特征根大于1、单一因子负荷大于 0.5 而在公共因子负荷上小于 0.3 为标准,提取出 4 个因子见表 1,并分别命名为认知功能、人际关系、心情、社会适应,因子变量的累积方差奉献率为 63.855%。表 1心理安康状况量表因子分析因子变量认知功能人际关系心情社会适应10.8040.1730.002-0.04820.869-0.2410.066-0.02030.7870.124-0.0780.1234-0.0600.6670.262-0.1015-0.01
10、40.867-0.2350.22160.0780.6070.194-0.08970.060-0.0600.783-0.1538-0.0820.0200.8570.0229-0.0420.0060.8390.05810-0.0590.2290.641-0.052110.1190.0660.783-0.239120.001-0.0620.5590.28313-0.078-0.0580.7140.233140.103-0.0500.6470.29215-0.0130.0570.0710.701160.0460.020-0.0320.856a.提取因子方法:主成分分析;旋转方法:标准化斜角旋转信度、效
11、度检验:经过因素分析,提取出 4 个因子,对所提取工程做信度检验,总体和这 4 个因子的克伦巴赫系数见表 2。问卷有良好的信度。表 2老年人心理安康问卷的克伦巴赫系数总体认知功能人际关系心情社会适应0.8660.7720.6500.8870.588问卷的效度侧重于对构造效度的考察。心理测量学认为,各重量表分与总量表分的相关超过了各重量之间的相关是构造效度的一种检验方法。4 个因子分与总分的相关在 0.637-0.717 之间,而各因子之间的相关仅在 0.112-0.415 之间,总分与各因子分的相关都超过了各因子之间的相关,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构造效度。见表 3表 3各因子之间及其与总分之间的
12、Spearman 相关认知功能人际关系心情社会适应总分认知功能1.000人际关系0.2871.000心情0.2560.4151.000社会适应0.1120.3370.3751.000总分0.6370.7170.6820.6381.000问卷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保证了争论结果的可信性和有效性,从而保证了调查结论的科学性。二问卷施测过程承受入户调查的争论方法,工程组和被调查对象所在社区的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联系以保证问卷的有效发放。对天津市区内各主要社区状况进展了解,工程组最终选取芥园街道作为主要调查社区,该社区老年人在年龄构造、文化素养水平、居住构造等方面的分布均较为均匀,且处于市内平均水平,因此,该社
13、区在天津市范围内具有肯定的代表性。调查对象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在街道居委会供给的符合被试要求的老年人名单中,按其所居住的楼门号和房间号按从小到大排列,实行系统抽样的方法,进展入户调查。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和文字理解力量的下降,调查过程是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依据问卷的题目一一向老人提问,之后再由调查员把老人的答案在问卷上标注出来。考虑到老人参与态度对问卷答复真实性的影响,对拒绝入户调查的老人不再要求承受调查。三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展处理。使用SPSS13.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展频数统计,使用 F 检验的方法分析非空巢老人组、夫妻同住老人组和独居老人组在心理安康各
14、项指标上的差异及显著性, 并将老人心理安康状况同人口学等多种因素进展相关分析。四样本状况本争论的调查对象为天津市红桥区芥园街道5 个社区中6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问卷共150 份,得到有效问卷147 份。其中,非空巢老人 63 人42.9%,夫妻同住老人 71 人48.3%,单独居住 8 人5.4%,与老伴和子女以外的其他人一起居住1 人0.7%,其他 4人2.7%。人口学资料如下:年龄:60-94 岁,平均年龄 68.846.42 岁。其中 60-69 岁 84人57.1%,70-79 岁 50 人34.1%,80-89 岁 12 人8.2%,90-99岁 1 人0.7%。性别:男性 70
15、人47.6%,女性 74 人50.3%。文化程度:文盲半文盲 14 人9.5%,小学 26 人17.7%,初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比较争论中 44 人29.9%,高中38 人25.9%,大专及以上24 人16.3%。退休前职业:工人77 人52.4%,教师18 人12.2%,企业普通员工 12 人8.2%,企业治理人员 12 人8.2%,公务员 9 人6.1%,其他占 12.9%。具体取样状况见表 4。表 4被试取样状况非空巢组夫妻同住组独居组总数6342.9%7148.3%85.4%年龄60-693323.1%4732.9%10.7%70-791913.3%2316.1 %64.
16、2%80-89107%10.7%10.7%90-9910.7%00%00%性别男2920.9%3625.9%32.1%女3122.3%3525.2%53.6%学历小学以下2114.8%1510.5%32.1%初中1913.4%2014.1%21.4%高中149.9%2014.1%32.1%大专及以上85.6%1611.2%00%注:括号中的数字为当前工程占被调查老人总数的百分比三、调查数据及统计学结果一年龄与居住形式的关系图一:老人年龄分布图7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比较争论全部的调查对象中,男性占 48.5%,女性占 51.5%.将全部调查的老人划分为 6069 岁,7079 岁,
17、8089 岁三个年龄段。则由上图可以看出:6069 岁年龄段老人占总调查总数的 57%,其中男性占26.5%,女性占 30.6%;7079 岁年龄段老人占总调查总数的 34.8%, 其中男性占 18.4%,女性占 15.6%;8089 岁年龄段老人占总调查总数的 8.8%,其中男性占 3.4%,女性占 5.4%;图二:不同年龄老人在三组居住方式上的分布将全部被调查的老人划分为 6069 岁,7079 岁,8089 岁三个年龄段。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全部非空巢家庭老人中, 6069 岁年龄段老人占 53.2%,7079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 30.6%, 8089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 16.2%;在全部
18、夫妻同住的老人中,6069 岁年龄段老人占 66.2%,7079 岁年龄的的老人占 32.4%, 8089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 1.4%;在全部的独居老人中,6069 岁年龄段老人占 12.5%, 7079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 75%, 8089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 12.5%。6069 岁年龄段老人在非空巢家庭老人和夫妻同住家庭老人中都占有高比例,家庭形式为独居的很少,这与此年龄段的老人本身就11占有较大比例有关;而在全部独居老人中,7079 岁年龄段的老人占 75%,其他年龄组独居老人占独居老人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0-69 岁12.5%、80-89 岁12.5%、90-99 岁0%,而7079 岁
19、年龄段的老人只占全体调查总数的 34.8%。80-89 岁的老人组绝大多数和子女同住,样本中的 2 位 90 岁以上的老人也和子女同住。经检验,老年人不同形式的居住方式在年龄上有显著差异p 非空巢0.000*组夫妻同住组独居组73.504.258注:*代表p0.05,*代表p0.000*非空巢组独居组2.751.16对儿女经济支非空巢组1.591.42非空巢组夫妻同持感到的压力夫妻同住组0.961.084.1150.018*住组独居组1.131.25非空巢组独居组对孙辈经济支非空巢组1.081.08持感到的压力夫妻同住组0.880.910.7030.497独居组0.880.99三空巢老人与非空
20、巢老人身体安康及主要业余消遣活动状况比较图六:对身体安康满足程度的分布上表所反映的是老人们对自己身体安康状况的满足程度,我们分别对三种居住状况的老人非空巢家庭老人,夫妻同住老人和独居老人进展考察,着重考察者三者之间的差异。由上表中的数据显示: 就全部非空巢家庭老人,这类老人中对自己身体状况满足的占8.1%, 比较满足的占 58.1%,24.2%的非空巢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得去,还分别有 8.1 和 1.6%的空巢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大满足、很不满足;就全部夫妻同住老人来说,这类老人中对自己身体状况满足的占 21.1%,比较满足的占 42.3%,25.4%的非空巢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得
21、去,还分别有 9.7%和 1.3%的空巢老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大满足、很不满足;就全部独居老人来说,这类老人中对自己身体状况满足的占 28.6%,比较满足的占 57.1%,14.3%的非空巢老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过得去,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大满足、很不满足的独居老人没有。这种状况可能是由于独居老人所占总人数的比例本身也只有 5.4%,8 个样本的关系;从数据中我们还可以觉察非空巢老人组、夫妻同住组和独居组老人大多数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很满足或比较满足,但夫妻同住组较之非空巢组和独居组更为满足一些。调查中 24.5%的老年人身体格外安康,无任何慢性疾病,其中夫妻同住的老年人占 65.7%,而独居老人
22、只占 5.7%。老年人的身体疾病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疾病30.6%、高血压27.9%、眼疾13.6%、关节炎12.9%和糖尿病12.2%。对于老人对自己目前的躯体安康状况的自评, 15.0%的老人表示格外满足、 49.0%表示比较满足、25.2%表示过得去、8.2%表示不大满足、1.4%表示很不满足。满足程度从高到低分为 5 个等级很不满足记 1 分,格外满足记 5 分,非空巢老人组3.630.81、夫妻同住组3.720.96和独居组3.252.6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夫妻同住组较之非空巢组和独居组更为满足一些。图七:参与各项业余活动数目分布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就总体平均水平而言,大多数老人的活动数
23、目集中在 3、4、5 分,其中,参与业余活动数为3的老人占调查老人总数的 17.7%,参与业余活动数为4的老人占调查老人总数的 21.3%,参与业余活动数为5的老人比例最大,占调查老人总数的 24.1%。但是通过比较非空巢家庭老人,夫妻同住老人和独居老人各组的状况我们觉察。非空巢老人中有 17 人得分为2,占全部非空巢老人的 26.98%。而得分3、4、5的人数分别为 9、14和 13。相比之下,夫妻同住组的老人的状况比较好,得分为3、4、5的人数分别为 14、13 和 20,占改组人数的 61.74%。调查显示,老年人的业余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89.8%、闲逛80.3%、看报纸69.4%和养
24、花65.3%,其他活动如参与体育运动31.2%、玩各种棋牌玩耍25.2%。老人们的消遣活动还有书画、钓鱼、游泳、唱歌弹琴等。参与一项业余活动记一分,夫妻同住组的老人参与的业余活动4.993.09显著多于非空巢家庭组的老人3.651.58p独居组探望次数过少夫妻同住组1.960.207.9880.001* 夫妻同住组独居组独居组1.400.55非空巢组2.640.61沟通状况夫妻同住组2.690.550.4810.619独居组2.500.53五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安康状况的比较从四个维度考察被调查者的心理安康状况,这四个维度分别为: 认知功能、人际关系、心情情感社会适应力量。1.00-5.0
25、0 表示老人认知功能的平均分数,1.00 分表示格外差,5.00 分表示格外好。图八:认知力量平均分数分布上面图表的内容反映的是老人的认知功能水平分数的分布。同样将被调查老人划分为非空巢家庭、夫妻同住和独居三种,分别予以比较。我们可以觉察:这三类老人在认知功能上并没有显著差异,其认知功能的平均分都在 4.00 左右,没有显著差异。九:人际关系平均分数分布由上图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老人的人际关系平均数都为 4.00,占所调查老人总数的41.6%,其次是 3.67 和 3.33 都各自占到被调查老人总数的 18.8%。在非空巢家庭、夫妻同住和独居组老人进展比较时,我们可以觉察:各组在人际关
26、系平均数的分布上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虽然,我们得出了各组老人之间人际交往平均数没有显著区分的结论,但是值得进一步争论的是:这三类老人分别常常交往的对象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图十:心情平均分数分布由上图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数据:就调查老人总体而言,心情平均分数为4.00的老人所占比例最大,为 14.7%,其次占比例为其次、第三的分数为3.883.75,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2%和 11.8%; 比较非空巢家庭、夫妻同住和独居组老人组时,我们可以觉察:在非空巢家庭组老人中得分为 3.88 的老人所占比例最大,占组人数的18.33%;而夫妻同住组的老人得分则更高些,得分为 4.00 的老人在此组中占比例最大
27、,约占此组人数的 16.17%,而得分为 4.13 的老人有 8 位,占此组老人的 11.76%。图十一:适应力量平均分数分布上图是被调查老人适应力量分数的分布:同样将被调查老人分成三组比较。我们可以觉察:适应力量平均分数为 4.00 的人数最多, 53 人,其中独居老人占 1 人,夫妻同住老人占 34 人,非空巢家庭老人在此适应力量水平下游 18 人;其次在适应力量平均分数为 3.50 共有 31 人,其中独居老人占2 人,夫妻同住老人占12 人,非空巢家庭老人在此适应力量水平下游 17 人;适应力量平均分数为 3.00 的共有42 人,其中独居老人占 3 人,夫妻同住老人占 20 人,非空
28、巢家庭老人在此适应力量水平下有 19 人;适应力量平均分数为2.50 的共有 9 人,其中独居老人 1 人,夫妻同住老人 2 人,非空巢家庭老人 6 人;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觉察,夫妻同住老人的适应力量较之非空巢家庭老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强。经检验,非空巢组、夫妻同住组和独居组老人在社会适应上有显著差异p0.05,夫妻同住组的老人显著强于非空巢组的老人,这也正是非空巢老人之所以与儿女同住的缘由之一。三组被试在其他心理因素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值得留意的是,三组老人在人际关系因素中对从外界获得帮助与支持的满足程度上的差异分析觉察,独居组老人3.130.83明显低于夫妻同住组3.920.58和非空巢组老人
29、3.890.74p0.01。在心情因素中价值完全无用记1 分,有价值的记5 分变量上的差异分析显示,独居组老人3.251.04低于夫妻同住组 3.920.63和非空巢组的老人 3.750.98,p=0.078,接近显著水平。具体见表 8.表 8 三组老人心理安康状况调查结果及差异分析变量居住类型MSDFSig非空巢组3.640.63认知功能夫妻同住组3.640.820.230.794独居组3.460.69非空巢组3.830.56人际关系夫妻同住组3.930.491.740.180独居组3.560.27非空巢组3.820.60心情夫妻同住组3.970.541.050.351独居组3.840.59
30、非空巢组3.390.50社会适应夫妻同住组3.570.483.290.040*独居组3.210.49非空巢组3.660.41总分夫妻同住组3.790.411.910.153独居组3.540.19(六)心理安康状况的相关因素见表 9。结果显示,心理安康的各因子和总分与老年人的性格内向、中间、外向、文化程度、业余活动数、子女关系成正相关,与年龄、经济压力、疾病数成负相关。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经济压力、子女关系与心理安康总分更为亲热。其中,性格、与子女关系两个因素值得关注,它们与多个心理安康的因子都有亲热的相关。另外, 业余活动数和认知功能、经济压力和适应力量有显著的相关。表 9老人心理安康状况与
31、多种因素的相关系数r年龄性格文化程度业余活动数月收入经济压力疾病数子女关系认知功能 -0.167*0.1600.263*0.223*0.002-0.068-0.1490.185*人际关系 -0.192*0.264*0.173*0.1710.028-0.093-0.0920.261*心情-0.1270.265*0.0720.1240.073-0.130-0.0440.327*适应力量 -0.0070.227*0.0320.004-0.163-0.258*-0.0750.153总分-0.179*0.336*0.222*0.125-0.016-0.189*-0.0910.335*四、调查数据的争论及
32、缘由分析本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讲老年人的经济状况、身体安康状况和心理安康状况均较优,这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安康意识的日益增长是分不开的。经过非空巢老人、夫妻同住老人和独居老人在各因素上的差异分析觉察,夫妻同住组的老人在经济状况、业余活动满足程度、社会适应、身体安康状况以及心理安康状况都最优, 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孤独感。究其缘由,夫妻双方都有经济来源,经济负担小,而且,他们不会受到因与儿女同住而引起的各种影响,生活自主自由,参与多项业余活动,因此能够建立丰富的人际网络,保持身体的安康。再者,夫妻间生活上能够相互照顾和精神上相互支撑。所以,他们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状况。尽管非空
33、巢的老人和子女同住,但他们并没有显现出在哪个因素上优于其他两组。这样的结果说明,目前老年人生活的真正状态和人们想象的有所不同,并不是和子女住在一起就是老年人的最优选择, 经过大量访谈觉察,大多数和子女住在一起的老人其家庭都有一些特别的缘由,包括子女下岗、结婚子女无法住房独立、照看孙辈等。这样,他们赐予子女经济支持和家务劳动等方面付出的更多,感受的压力也相对较大。本争论觉察,独居老人是各方面状况都相对较差的一局部老人。三组老人在对从外界获得帮助与支持的满足程度上评分差异性显著,独居组老人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另外,尽管三组老人在和子女来往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但独居老人认为子女应当更多的来探望自己, 且
34、和非空巢组、夫妻同住组老人比较表现出显著性。由此说明,独居老人在心理安康等各方面显示出来的问题,主要是由长时间的确定 空巢环境所引发的。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抚慰是引发空巢老人心理安康问题的主要缘由。当前,居家养老在我国仍旧是一种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进展,以及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我国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估量到 2030 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将到达 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 因此,对于空巢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应当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给与他们更多的关爱是文明社会的责任。本争论还观看到,老年人的心理安康状况与诸多因素相关,其中, 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经济压力和与子女关系,对于心理安康格外重要。对国内 7 个城市 2225 例 60-99 岁老年人心理状况的争论结果说明,大多数城市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较好,生活满足度和主观幸福感较高,其物质生活满足度随增龄有所增高,而精神生活满足度随增龄有所下降,心情为安静满足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提示较好的心理状况和安静满足的心态,可能是高龄老人安康长寿的重要缘由之一。性格对心理安康状况影响很大,外向的老人乐于与他人交往, 消遣活动很多,而且凡事不斤斤计较,心胸开阔,乐观开朗,有助于身心安康,而内向的老人,多呆在家中,活动较少,交往人群也比较窄,生活内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