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挖空练习和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16课《登泰山记》挖空练习和理解性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练习题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挖空训练我泰山之阳(),汶(w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句式:)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ng)(),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句式: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
2、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句式: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句式: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 )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 l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chp)数十立者,山也。(句式: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句式:)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 )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
3、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二、理解性默写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3.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4.在登泰山记中,写泰山的高峻,先用“_”暗暗点出,然
4、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_”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5.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6.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8.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9姚鼐登泰山记中“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10.姚鼐登泰山记中“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1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1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
5、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13.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14.在登泰山记中,写泰山的高峻,先用“_”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_”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15.在登泰山记中,“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16.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1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
6、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1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 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19.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_,_。20.登泰山记一开篇即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的句子是“_,_;_,_。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以此统摄全篇,使读者对泰山有个总体印象。21.登泰山记中“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难。22.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_,_”。23.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24.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
7、将出时的景色是“_,_”,这是说,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霎时间成为五彩缤纷。25.登泰山记中“_,_”两句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山南山北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26.登泰山记中“_,_”两句,描述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附:参考答案一、挖空训练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这里指泰山的南面),汶(wn)水(河流)西(向西)流;其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这里指泰山的北面),济水东(向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句式:判断句)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
8、二月,自京师乘(这里是“冒”的意思)风雪,历(经过)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至于(到达)泰安。是(这)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山脚下)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ng)(石阶),其级七千有余(十、百、千等整数后的零数)。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句式:判断句)余始(起初)循(顺着)以(连词,表修饰)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句式:判断句)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门槛)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助词,无实义)。(句式:判断句)道中迷雾冰滑,磴几(
9、几乎)不可登。及(到)既(之后)上,苍山负(背)雪,明烛(名词作动词,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指城市),汶水、徂徕(c li)如画,而半山居(停留)雾若(像)带然(一样)。戊申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等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稍(逐渐)见云中白若(像)樗蒱(ch p)数十立者,山也。(句式:判断句)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片刻,短时间)成五采(同“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有人说),此东海也。(句式:判断句)回视日观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西峰,或(有的)得日(照到阳光)或否
10、,绛(大红)皓(白)驳(杂)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而皆若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模糊或缺失)。僻(偏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缝隙),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二、理解性默写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
11、明烛天南”。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3.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险,把风雪中登山的特点进一步明朗了。4.在登泰山记中,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5.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6.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7.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
12、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8.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9.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0.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11.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12.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13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14.其级七千有余 足下皆云漫15.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16. 道皆砌石为磴 其级七千有余 17.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18汶水、徂徕如画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9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20.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其阴 济水东流21.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22.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23.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24.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25阳谷皆入汶 阴谷皆入济26. 当其南北分者 古长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