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6657333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6.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yx】《谏太宗十思疏》同步配套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pptx(7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魏征导语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为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挖心,屈原放逐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就是千古名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疏言事二百多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太宗亲手写诏书嘉许魏征,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并放置案头,以资警惕。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时,也会为魏征超人的勇气,

2、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体味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体味它流畅的艺术文气和敢于直谏的火热报国心。壹自主学习(一)作者(一)作者 魏征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任太子洗马。太宗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任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犯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颜直谏,史有“诤臣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

3、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文贞贞”。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二)背景(二)背景 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

4、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长年不能回家。有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使。”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针对这些情况,魏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论时政第二疏”。(三)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

5、我国历史上最(三)解题谏:劝谏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贞观之治之治”;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十思: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

6、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辨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七国以前,皆称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上书,奏初改书为奏。汉定礼仪,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有名的有名的“疏疏”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类文章有论贵粟疏(晁错)、谏逐客疏(李斯)、论积贮疏(贾谊)等。论积贮疏(贾谊)等。补充:讽补充:讽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用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谏直言规劝,直言规劝,使改

7、正错误。谤使改正错误。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指责指责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过失。“谤谤”是公开指责,是公开指责,“诽诽”是背地里议论,是背地里议论,“讥讥”是微言讽刺。说是微言讽刺。说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用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意见(四)字音(四)字音木之长木之长(zhn)浚其泉源浚其泉源(jn)戒奢以俭戒奢以俭(sh)塞源塞源(s)殷忧殷忧(yn)载舟覆舟载舟覆舟(zi)虑壅蔽虑壅蔽(yng)黜恶黜恶(ch)谬赏谬赏(mi)弘兹九德弘兹九德(z)(五)积累成语(五)积累成语居安思危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戒奢以俭 鲜克有终鲜克有终 垂拱而治垂拱而治 纵情傲物

8、纵情傲物 载舟覆舟载舟覆舟 长治久安长治久安 竭诚待下竭诚待下(六)通假字(六)通假字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振”同同“震震”,震慑。,震慑。2.简能而任之简能而任之 “简简”同同“拣拣”,选拔。,选拔。3.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无无”同同“毋毋”,不要。,不要。(七)古今异义(七)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2.既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骄傲”;今义,尽情。;今义,尽

9、情。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4.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今义:景承天景命景:古义:重大。今义:景色。色。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亲人。今义:自己的身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亲人。今义:自己的身体。6.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当作。今义:认为。7.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人君当神器之重神器:古义:特指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权。今义:泛指祭祀用品。家政权。今义:泛指祭祀用品

10、。8.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臣虽下愚下愚,最愚昧无知的人。谦词。今无此意。(八)词类活用(八)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 貌:指表面上。心:指内心里。貌:指表面上。心:指内心里。2.名词作动词江海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百川 下:居于下:居于之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之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君:做君主,统治。君:做君主,统治。3.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器之重 重:形容词作名词,责任、重权。居域中之大重:形容词作名词,责任、重权。居域中之大 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位置。惧谗邪大:形容词作名词,重大的位置。惧谗邪

11、 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邪:形容词作名词,邪恶的小人。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可行的意见。则思正身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可行的意见。则思正身以黜恶以黜恶 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恶:形容词作名词,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形容词作能: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居安思危名词,有才能的人。善:形容词作名词,好的意见。居安思危 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安:形容词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情形。危:形容词作名词,危险的情形。4.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

12、谋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 尽:穷尽。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尽:穷尽。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远长。塞远:远长。塞源而欲流长者源而欲流长者 长:长远。克终者盖寡长:长远。克终者盖寡 终:坚持到底。终:坚持到底。5.形容词使动用法欲形容词使动用法欲流之远者流之远者 远:使远:使流得远。必固其根本流得远。必固其根本 固:使固:使牢固。知止以安人牢固。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使安宁。正身以黜恶安宁。正身以黜恶 正:使正:使端正。思虚心以纳下端正。思虚心以纳下 虚:使虚:使谦虚。宏兹九德谦虚。宏兹九德 宏:使宏:使光大。何必劳神苦思光大。何必劳神苦思 劳:使劳:使劳累。劳累。6.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动

13、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 可欲:指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看见想要的东西。7.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则三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思以为度 乐:以乐:以为乐,喜欢。忧懈怠,则慎为乐,喜欢。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思而敬终 忧:以忧:以为忧,担心。为忧,担心。(九)重要虚词之:(九)重要虚词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以: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以:盖在殷忧,必竭诚以

14、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将有作,则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而: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则思谦冲而自牧:连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词,表递进。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子产而死,谁气嗣之: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哉:连词,表假设。哉: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15、。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出自史记哉(出自史记陈涉世家。表反问语气,呢。陈涉世家。表反问语气,呢。(十)重点实词盖:(十)重点实词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分肯定的判断,大概。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虽: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虽然。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虽董之以严刑:即使。诚:必竭诚以待下:形容必竭诚以待下:形容词作名

16、词,诚心。词作名词,诚心。诚能见可欲:如果。诚能见可欲:如果。下: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方位状语作名词,臣下的意见。的意见。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惧满溢,则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之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公冶长第五篇):地位低下的人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当:的人。当: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人君当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神器之重:掌握,主持。安步当安步当(dn

17、g)车:当作。车:当作。安: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燕雀安知鸿之志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哪里。哉:怎么,哪里。项王曰:项王曰:“沛公安在?沛公安在?”:哪里。:哪里。衣食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所能养生的。所安,弗敢专也:养生,所能养生的。不念居安思危:安全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信:的环境。信:信者效其忠:诚实。信者效其忠:诚实。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忌不自信:相信。忌不自信:相信。求: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客之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府史闻此变,因求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治:假暂归:请求。治: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深:医治。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所: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所: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加动词的固定结构。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克:克:能克终者盖寡:能够。能克终者盖寡:能够。然操虽能克绍:战胜。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19、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克己复礼为仁:约束。克己复礼为仁:约束。终:终: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能克终者盖寡:坚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持到底。固:固: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使牢固,牢固,巩固。巩固。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坚固。据秦孝公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坚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然。蔺蔺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相如固止之:坚决,坚持。至于颠覆,理固亦然:至于颠覆,理固亦然:本来,原来。本来,原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顽固,固执。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20、顽固,固执。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实在。斯固百世之遇也:确实,实在。(十一)特殊句式判断句(十一)特殊句式判断句(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者者也也”表判断,在此处可译为表判断,在此处可译为的人的人)。(2)载舟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直接表判断)。(3)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流长也。判断句(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直接表判断直接表判断)判断句。省判断句。省略句略句(1)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之之)为度。省略句,省略介词宾语为度。省略句,省略介词宾

21、语“之之”(2)(民众民众)终苟免而不怀仁。省略句,省主语终苟免而不怀仁。省略句,省主语“民众民众”。倒装句倒装句(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以严刑董之,以严刑董之,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倒装句。倒装句。(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介词宾语前置句固定句式介词宾语前置句固定句式(1)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岂乎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难道吗?吗?”(2)奔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反问)车朽索,其可忽乎?(反问)(十二)挖空练习(十二)挖空练习 臣闻求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臣闻求

22、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必固(使动,使必固(使动,使稳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稳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连词,表转折)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不深而(连词,表转折)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之重,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

23、疆之休(喜庆,福禄)。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制服)其欲,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制服)其欲,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凡百(所有的)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凡百(所有的)元首,承天景(大)命,莫不殷忧(深深忧虑)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深深忧虑)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能够)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克(能够)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有

24、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即使)董(督察)之以严刑,振之以威肉为行路。虽(即使)董(督察)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应当)深慎。奔车朽索,其可惟人;载舟覆舟,所宜(应当)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忽乎?君(统治)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君(统治)人者,诚(如果)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

25、谦虚)作(建造,兴建)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则思正身以黜(排斥)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这)地奖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这)九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九德,简(选拔)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

26、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仁爱,宽厚),信者(诚信的人)效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仁爱,宽厚),信者(诚信的人)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不言而化之寿,鸣琴垂拱(垂衣拱手,指不亲自处理政务),不言而化(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教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之大道哉!(十三)理解性默写(十三)理解性默写 1.1.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谏太宗十思疏中开头“臣闻求木之长者,必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

27、泉源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运用两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来推理,引出正题,浅显易懂。引出正题,浅显易懂。2.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将德比喻为木之根本,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流之泉源,充分肯定德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易失民心原因的句子是:“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8、。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4.”4.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谈到国君位高权重,魏征谏太宗十思疏谈到国君位高权重,如果如果“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也就类似于砍断树根求得树术茂盛、,也就类似于砍断树根求得树术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6.谏太宗十思疏起笔不凡谏太宗十思疏起笔不凡,作者运用排喻的手法作者运用排喻的手法,用用“求木之长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欲流之远者 必浚其泉源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两组比喻,引出中心论点。引出

29、中心论点。7.7.历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义,正如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8.8.魏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征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地引出“思国之安者,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必积其德义”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两句,强调了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要性。9.谏太宗十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求木”“欲流欲流”引出引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

30、义”的结论。的结论。10.10.魏微的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魏微的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木木”“泉泉”作比喻,得出作比喻,得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的结论,并以此为中心展开论述。11.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排喻的手法,引出魏徵谏太宗十思疏开篇运用排喻的手法,引出“思国之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者,必积其德义”的结论。的结论。12.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中写木高固本、中写木高固本、流远浚源,其目的是为了申明流远浚源,其目的是为了申明“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3.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以两组比喻起兴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

31、以两组比喻起兴,进而提出进而提出“思国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指出治理国家要积聚民心。14.谏太宗谏太宗十思疏中,十思疏中,“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强调要使国家稳定,强调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15.1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谏太宗十思疏开篇用生动的比喻推理引出正题,本文的中心论题是推理引出正题,本文的中心论题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6.16.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以“固本固本”“浚源浚源”为喻,提出全文主旨:为喻,提出全文主旨:思国之安者,必积

32、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17.1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思国之安者,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必积其德义”。18.1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并不是起笔便开门见山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并不是起笔便开门见山地提出地提出“十思十思”,而是先用,而是先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两句阐明了天下两句阐明了天下安定的基础。安定的基础。1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木长木长”需需“固本固本”,“流远流远”需

33、需“浚源浚源”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作类比,得出的结论是“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020.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臣闻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了中心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21.2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描绘的政治境界是(则)智者尽其谋,勇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描绘的政治境界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者竭其

34、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22.22.谏太宗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十思疏中作者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3.23.谏谏太宗十思疏太宗十思疏 中,戒骄傲的两思分别是中,戒骄傲的两思分别是“则思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则思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和和“则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则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4.”24.谏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谏太宗十思疏中,身居高位而有危患感,就要时时用谦虚勉励约

35、束自己的句子: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有危患感,就要时时用谦虚勉励约束自己的句子: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牧。25.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十思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一句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一句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6.2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的句子是的句子是“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27.27.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谏太宗十思疏中,从反面设喻,阐述设喻,阐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的观

36、点的两句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2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善用喻,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在安乐时要想到危难,喻巧而理至,用十分熟悉的树木、泉源劝谏太宗在安乐时要想到危难,避免奢侈,否则,避免奢侈,否则,“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危及治,危及治国之本。国之本。2929.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斯亦伐根以求木

37、茂,塞源而欲流长也。30.谏谏太宗十思疏的观点是太宗十思疏的观点是:“不念居安思危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戒奢以俭”,想要求得国家长治想要求得国家长治久安久安,无疑是无疑是“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塞源而欲流长也”。31.谏太宗十思疏明确指出,谏太宗十思疏明确指出,“人君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32.魏征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如果帝王“_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那么,那么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

38、,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德行就不能保持深厚,性情就不能控制欲望,如同砍断树根来求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远。3333.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十思十思”中告诫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一句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34.谏太宗十思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疏中,作者指出,想到自己的地位高而险,就要加强自我修养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想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要端正

39、自身的句子是正自身的句子是”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35.35.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言要谦恭自卑,不要志骄意满的句子是:“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36.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始而敬终”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言要始终谨慎,不要盘游懈怠。37.37.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提出出“十思十思”,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句子是,其中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的

40、句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为度”。38.38.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放任娱乐游逸、狩猎的句谏太宗十思疏中劝诫太宗不要放任娱乐游逸、狩猎的句子是:子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39.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十思十思”中中告诫君王游乐有限的一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告诫君王游乐有限的一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40.论语中记论语中记载: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太宗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规劝太宗娱乐游逸时要节制有度、网开一面的语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娱乐游逸时要节制有度、网开一面的语

41、句是:乐盘游,则思三驱为度。4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易的原因的句子是:“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42.魏徵在谏太宗十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有好的开始的人多,有好的结局的人少的两句是思疏中用对比手法说明有好的开始的人多,有好的结局的人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3.43.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两句

42、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44.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创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业容易守业难的原因在于: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5.在谏太宗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大凡帝王都是开始励精图治大凡帝王都是开始励精图治,兢兢业业兢兢业业,一旦功成名就一旦功成名就则道德衰退则道德衰退,“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4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43、两句表明历代所有的帝王,开头做得好确实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两句表明历代所有的帝王,开头做得好确实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大概很少。少。47.47.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说明人说明人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们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48.魏徵在谏太宗十思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用疏中,用“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两句阐明历代的君王建立两句阐明历代的君王建立国家容易,让国家一直被治理好却很难。国家容易,让国家一直被治理好却很难。49.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谏太宗十思疏,概括历代君

44、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盖寡”。50.50.诗经有云:诗经有云:“靡不有名刀,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靡不有名刀,鲜克有终。谏太宗十思疏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与此意思相近的两句是“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51.51.谏太宗十思书中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告诚唐太宗如果担心意志懈怠魏征告诚唐太宗如果担心意志懈怠,就要做到就要做到“恐年岁之不吾与恐年岁之不吾与”;如果担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如果担心耳目被蒙蔽,就要做到“慎始而敬终慎始而敬终”,如果担心邪恶之人说坏话陷害别人,

45、就要做到如果担心邪恶之人说坏话陷害别人,就要做到“虚心以纳下虚心以纳下”。52.在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分析论证,指出指出“殷忧殷忧”与与“得志得志”的不同心态的不同心态:“在殷忧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53.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谏太宗十思疏以三个“不不”字的排比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而思国之安”,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

46、图。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54.作者又用作者又用“源不深而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一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说明问题,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55.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用排比句阐明知人善任、简能择善效果的语句是:“则智者尽其谋,勇者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5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的是:鸣琴垂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

47、想政治境界的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拱,不言而化。5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做到十思,皇帝弹着琴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做到十思,皇帝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这句话是这句话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鸣琴垂拱,不言而化”。5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如果帝王可以做到“十思十思”,就可以达到,就可以达到“鸣琴垂拱,不言而化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的理想政治境界。想政治境界。59.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

48、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路。60.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来论证对人的态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果反差强烈,从而说明能否以诚相待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关键,这两句是: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导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劝导君主待人诚恳、不可倨傲的句子是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

49、行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2.62.谏太谏太宗十思疏中正反两面指出国君要竭尽诚心,才能团结的句子宗十思疏中正反两面指出国君要竭尽诚心,才能团结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3.谏太宗十思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指出对人态度不同,结果反差强烈的句子是疏中魏征指出对人态度不同,结果反差强烈的句子是“竭诚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4.64.谏太宗十思疏中,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强调竭诚相待而不傲物远人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0、。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5.65.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谏太宗十思疏中运用对比句“竭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写出了团结他人与轻视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他人会造成不同的结果。66.66.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殷忧殷忧”和和“功成功成”时不时不同的处世态度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同的处世态度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物则骨肉为行路。”6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质疑帝王创业守业能力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