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细则盐城市、南京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
2、知,求为可知”等观点。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如论语八佾中记
3、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 孰谓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 是礼也。”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的归因方式。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
4、式。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作为一本语言上高度精练的经典语录,论语却不断重复了这两句意思颇为相近的话,从这种一再重申可以想见孔子对自我审视的注重。超然客公众号在个体的精神和实践活动中.孔子强调自我实现的重要性。自我实现往往表现为积极而独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在追求和逐渐接近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价值以及社会的承认与赞许。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儒家所主张的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具有鲜明的自我实现色彩。论语卫灵公中写道:“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对于他人的不了解,孔子可以坦然面对,但对于终其一生无法达成
5、自我实现却感到深深地遗憾。孔子反对懒惰懈怠,主张积极地自我实现。论语公冶长中记载:“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不学习的行为,向来温和敦厚的夫子竟忍不住严厉斥责。如果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读,孔子上述观点所要表达的正是,不应当仅满足于饱食、安睡这样的生理需求,一个人还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孔子主张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摘编自芦春艳论语自我认同的建构对大学生成长的启示)材料二:吉登斯认为,自我认同关涉身份认同、社会认同、价值认同等等。他给自我认同作出了概念界定:“自我认同”是指在现代性的条件下,“个体依据其个人经历所形成的、作为
6、反思性理解的自我”。我们知道,“认同”既具有“自我归类”的属性,即指某人与他人具有一致的品质或者状况,又具有区别于他人的、鲜明而不同的个性化的社会特质。这就是说,认同同时具有“求同”与“存异”两个方面,二者共存于人类认知活动的同一过程。 在某些社会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几乎是重叠在一起的。而在当代社会里,个人定位非常宽泛和丰富多样,包括家庭、工作场所、邻里、城市、民族国家以及整个世界系统,都展现出系统整合的特征,它们把日常生活与大规模的时空延展关联起来。身份认同首先是个体的人所拥有的东西,进而转化为特定群体所秉持和坚守的理念和意识,并最终成为特定种类的社会认同的基础。个人定位决定了个体的生活习
7、惯和行为方式,不同的定位赋予了个体不同的社会身份,也对个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当个体对自己的社会定位强烈认同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角色有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有更积极和更清晰的理解,进而更主动地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推动社会更加协调有序的发展;而一个更有序的社会又会提供给社会中的个体更多的福利和馈赠,从而形成了个体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一旦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无法产生认同,那么他就很难在这个社会身份中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从而对他所在的社会产生异质感。这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互动就会被打破,个体无法从社会中得到良性的评价,也无法给予社会良性的互动和诉求,社会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就陷入了僵化和停
8、滞,甚至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现代性社会的人类认同显示出各种流动性的标签和迹象。时空分离打破了人类认同的传统格局,人们之间的相互认同也不再局限于地域性和血缘性的交流模式,使得认同活动不再仅仅聚焦于自我传统体系内的所谓文化认同;人们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全球化,广泛而频繁地接触和交流异质文化,引发了认同选择的危机。(摘编自邢媛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品格思想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在面临认同危机时,能展现出君子之风,注重自我审视,这体现了他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B.孔子入太庙助祭时凡事都要问清楚,引起了别人的质疑,而孔子认为自己这样做才真正符合
9、礼。C.自我认同包含“求同”和“存异”两个方面,在现代性的条件下,这两者都指向反思性理解的自我。 D.当代社会里,从街道到城市到国家再到整个世界,社会整合与系统整合两者显示出极高的重合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认为君子不要在意饮食、睡觉这样的基础的生理需求,而应该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方面的追求。B.材料一的第段和第段都提到了孔子面对他人评价时的坦然态度,但论证的观点不同。C.有些人在“夸夸群”主动求夸,这种行为反映出他们试图通过他者的积极回应来求得社会认同。D.当下,传统的认同格局被打破,相较于孔子的时代,人们更容易在与外界的交流中产生认同危机。3.下列选项,不适
10、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C.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超然客公众号D.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4.材料二第段在论证和语言两方面都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请简要分析。(4分) 5.当下一些年轻人调侃自己是“45度青年”躺不平,也卷不起。请结合材料,谈谈“45度青年”该如何构建自我认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阿舒茹志鹃天暖了,花开了,树上已抽出新条,地面上绿茸茸的一片,一切都在向上窜向上冒。在庄稼还是“苗”的时候
11、,就要给它移植,添水,加肥,锄草。“苗壮五分熟”,半年的收成,一半就看这时候的功夫。在这里,人过得紧张、热烈,有点辛苦,而生命的意味却更加深长。我正默想着,阿舒进来了。“讲故事。”第一句话就是这个。接着就伏在我肩膀上,纠缠不歇。我朝她那张娃娃脸看看,便决定给她讲一些解放前农民的生活和斗争。我答应讲了,阿舒倒又提出了条件:“苦不苦?苦得我不要听。我要听有趣的。” 她不要苦的,她要喜剧,要大团圆,而我却偏偏觉得她需要的,不应该只是那些“有趣”的。于是,从这天起,我每天晚上要给她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有趣”的,一个则是不那么“有趣”的。她听故事的态度认真极了,不插嘴也不大笑,嘴巴微微张着;眼睛睁得大大
12、的,带着惊讶,欢喜,坦率地看着人。每晚必来的,还有一位,就是小队长阿舒娘,来和我谈白天的生产。娘来了,阿舒就着急。“唉!不懂人事不知愁啊!”阿舒娘又是这句老话。说阿舒不懂人事不知愁,我同意;但是老支书说的“要她愁什么呢”,我也觉得有理。我总想在以上两种说法当中,挑选一个,但是每天都决定不下。“十七”这个年龄,真是个奇妙的年龄。阿舒小学毕业了,稻子也黄了。村边金色的稻子在沙沙作响,透过厚厚的稻穗,前面一块后季晚稻试验田里有灯光在摇晃,这是有人在诱蛾子呢!“是伯伯!”阿舒眼睛尖。“今年单季稻长得不错。”我说了一句,老支书立即抬起头来,眼梢的皱纹像扇子似的舒展开来,“嗨嗨,错是不错,不过你倒估估看?
13、”别人的估产,对老支书已是一种极大的快慰。“错不了,少了七百五十斤你来问我。”田根公公说得斩钉截铁。老支书连连摇头,“不行,赶不上啊!”我看他,肚里一定还有一个什么指标。“伯伯,我们跟哪个队挑战比赛了?”“比赛?我跟谁比赛?不过,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老支书站起来,把灯挂在架子上。立即,老支书的身影映在厚厚的稻子上,灯晃动着,巨大的人影晃动着。老支书在说话:“人人都有一辈子,有人一辈子做的事,硬是有些人活几辈子也赶不上的,这是什么缘故!”他看着远处,好像在问自己,又好像在问那高高的天,问那无垠的土地,大片的庄稼。 “这叫什么,”田根公公含着旱烟嘴,稳稳地说道,“这叫有人活得像一条龙,
14、有人活得像条虫。”他们这么谈着,阿舒迷惘了,忽然笑道:“做条龙有什么好处?”“你不懂。”老支书爱护地朝她看了一眼,说道,“上半年的小麦,就算它一亩少收九十斤,全大队一千七百亩,算算看”阿舒用最快的速度,把答数算了出来。老支书说:“看,国家要少收入十五万三千斤的粮食。”当我们往回走的时候,我听见阿舒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好像刚刚干了一件重活儿一样。第二天去公社开会。会议上,老支书站起来了,说道:“我们上半年小麦歉收,我要负责任。半年的收获,不够我们队吃三个月的,我们自己是种粮食的人,可现在吃的粮是乘了几天几夜的火车,从别处运来的”阿舒不安地转动着,把辫梢一圈紧似一圈地绕在手指上。“好多人都说我们水稻
15、不错,可是我们全年的产量跟人家比起来,我们还是要吃人家的,穿人家的,我们”老支书说到这里,装着旱烟的手都颤颤的了。我看着阿舒,她一动不动地挺坐着,两只手捏着那只精心打起来的蝴蝶结,放在嘴里咬,把绸带上的丝都咬下来了。“阿舒,你在干什么?”我碰了碰她,她茫然地朝我看看,像什么也没听见,仍咬着蝴蝶结,绿色的绸丝,一缕一缕地飘落下来。有谁知道,这位姑娘的思想凝住在哪一点上?“伯伯是一条龙。”阿舒忽然没头没脑地说,“田根公公说的那条龙是什么意思,我懂了。”“我懂了,我懂了。”风在吹,云在移动,太阳渐渐西下,上弦月已经挂在当空,一天快要结束了。这一天里,在南方,在北方,多少小生命出生了,多少铁变成了钢,
16、多少棉花变成了布匹,多少粮食收进了仓。在这里,十七岁的阿舒说“我懂了”。我发现“十七”这个年龄,不仅仅是奇妙,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年岁。第二天一早,我刚起身,忽听窗外有人说话:“一层河泥,一层这玩意,倒是肥的呀。”我推门一看,是老支书和阿舒娘朝外站在窗边议论,前面,那条河边上,阿舒带着她那个小组的全体成员五个姑娘,正在河边捞菱藤。 “她们在玩什么呀!”我问阿舒娘,阿舒娘不以为然地说:“在积肥呀!”我忍住笑,出来拉了阿舒娘朝河边走去,一边朝阿舒叫道:“阿舒,你们在干什么呀!”“我们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呢!”阿舒嚷道。姑娘们都是裤脚卷到大腿上,手里一式拿着两根长竹竿,嘻嘻哈哈地用竹竿夹住那些菱藤,真像下面
17、似的,把藤绞在竹竿上,然后拖上岸来。阿舒娘一看她们这半身的泥水,不禁又笑着感叹道:“唉!阿舒,你真是”阿舒娘说到这,忽然来了个急刹车,下面那句“不懂人事不知愁”竟破例留在喉咙里面。河边,菱藤已堆成了几个小山。几个幼儿园的孩子乐极了,在旁边转来转去,忙着采藤上的残菱。“开心吧?”我问那些围兜袋里塞满了菱的小孩子。“开心,”阿舒大声回答道,“这才真叫开心呢,你看!”阿舒朝岸上指了指。那头岸上,竖着一块大黑板,黑板上写着她们积肥的指标数和已完成数,上面总的题额是极大极醒目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努力什么,争取什么,没有写出,可是我明白,她们要争取的,绝对不仅仅是完成积肥的指标。太阳升起了,新的一
18、天已经开始。这新的一天里,生活继续着,比赛继续着,看谁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比赛的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许多十七岁的青年,当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就叫阿舒。(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暖花开,植物冒出新芽,烘托出当时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B.文中强调“十七岁”奇妙且重要,是因为十七岁既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又是一个自认为成熟的年龄。C.从把“不懂人事不知愁”的话挂在嘴边,到“破例留在喉咙里面”,阿舒娘的变化,侧面表现出阿舒的成长。 D.黑板上的四个大字“努力!争取!”不仅表达了阿舒她们完成指标的决心,更展
19、现了她们昂扬的精神风貌。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借老支书映在稻子上的巨大身影凸显他形象的高大,赞美其高尚的精神境界。B.句子通过“挺坐”“捏”“咬”等动作描写表明阿舒听到老支书话后变得迷茫。C.句子通过一连串排比句增强了抒情意味,将阿舒的成长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D.句子中阿舒用“给土地老爷下寿面”做比喻,让人感受到她从劳动中获得了快乐。8.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阿舒的成长历程。(4分) 9.茹志鹃在追求更高的境界一文中强调,小说创作要有“更高的艺术表现力”以再现优美的典型。请谈谈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追求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
20、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兵,有攻有守,善为兵者必知夫攻守之所宜。故以攻则克,以守则固。当攻而守,当守而攻,均败之道也。方天下交臂相与而事秦之强也,秦人出甲以攻诸侯,盖将取之也。图攻以取人之国者,所谓兼敌之师也。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乱也,秦人合卒以拒诸侯,盖将却之也。图拒以却人之兵者,所谓救败之师也。兼敌之师利于转战,救败之师利于固守,兵之常势也。秦人据崤、函之阻以临山东,自缪公以来常雄诸侯,卒至于并天下而王之,岂其君世贤耶?亦以得乎形便之居故也。二世之乱,天下相与起而亡秦,不三岁而为墟。以二世之不道,顾秦亦足以亡。然而,使其知捐背叛之山东,严兵拒关为自
21、救之计,虽以无道行之,而山西千里之区犹可岁月保也。不知虑此,乃空国之师以属章邯之徒,越关千里以搏寇,而为乡日堂堂兼敌之师,亦已悖矣。 方陈胜之首事,而天下豪杰争西向而诛秦也。盖振臂一呼,而带甲者百万;举麾一号,而下城者数十。又类皆山林倔起之匹夫,其存亡胜败之机取决于一战,其锋至锐也。而章邯之徒不知固守,其所以老其师,乃提孤军,弃大险,渡漳逾洛左驰右骛以婴其四合之锋卒至于败。而沛公之众,扬袖而下控函关。虽二世之乱足以覆宗,天下之势足以夷秦,而其亡遂至于如此之亟者,用兵之罪也。夫秦役其民以从事于天下之日久矣。而章邯之为兵也,以攻则不足,以守则有余。周文常率百万之师,傅于城下矣,章邯三击而三走之,卒
22、杀周文。使其不遂纵以搏敌,而坐关固守,为救败之师,关东之土虽已分裂,而全秦未溃也。昔者贾谊、司马迁皆谓“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则山西之地可全”,而有卒取失言之讥于后世。彼二子者,固非愚于事机者也,亦惜夫秦有可全之势耳。虽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势,而不知至于子婴而秦之事去矣。虽有太公之佐,其如秦何哉?(节选自宋何去非秦论)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渡漳逾A洛B左驰C右骛D以婴E其四合之F锋G卒H至于败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属,意为托付,与屈
23、原列传“然亡国破家相随属”中的“属”词义相同。B.乡,与桃花源记“便扶向路,处处志之”一句中的“向”词义相同。C.首事,在文中是指陈胜在大泽乡首先发难,武装反抗暴秦的统治。D.太公,周初人,姜姓,字子牙,俗称姜太公。他辅佐武王灭殷,后封于齐。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开头指出,懂战争的人必须明白在何时进攻又在何时防守;接着,以此为纲,分析秦朝急速灭亡的原因,即错误地采取进攻的战略。B.一支军队是“兼敌之师”还是“救败之师”,取决于战争形势和战争意图,“兼敌之师”有利于转战进攻,“救败之师”有利于顽强防守。 C.秦末天下大乱,从民间起事的各路武装,兵锋凌
24、厉,此时章邯统率的军队用来进攻关东已显力量不足,但若用来防守关中是绰绰有余的。超然客公众号D.贾谊和司马迁认为秦是有保住关中的可能的,这一观点虽遭后世的讥笑,却得到了作者的认同,他们都为秦错失保全关中的机会感到遗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及天下攘袂相率而叛秦之乱也,秦人合卒以拒诸侯,盖将却之也。 (2)虽然,彼徒知秦有可全之势,而不知至于子婴而秦之事去矣。 1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苏轼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春风料峭羊
25、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注】羊角:指旋风。楚囚:本指春秋时被晋国俘虏的楚国大夫钟仪,后借指被囚禁者,也借指处境窘迫的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滑泻油”言酒之顺滑,也表示饮酒之多,引出下文的“醉行”与“散愁”。B.颔联中“料峭”“渺绵”既写出了眼前之景的特点,也寄寓了诗人对前途的担忧。 C.诗人想象文逸民回归故里的情景,与自己即将远赴黄州的窘境形成了鲜明对比。D.尾联用“楚囚”的典故抒发情感,含蓄委婉,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深化了主旨。16.水调歌头中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
26、比本诗,苏轼对“聚散”的感受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述。(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归园田居中“_,_”两句,自然真切地描绘出“鸡犬之声相闻”的乡村生活环境。(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变法所持的态度“_,_”与孟子公孙丑上中的“虽千万人,吾往矣”非常相似。(3)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描写景物,可以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唐宋作品中常用这种“时空对举”的手法表达悲慨国家或个人命运的主题,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今
27、夜,我像一只雪狐,在宕泉河水湄_。我身边没有雪狐,唯一的参照物就是那些秋草秋花。面对流水逝波,一朵野菊,一棵骆驼刺,像我一般将头颅埋进天空的记忆,获取思想的浩瀚。星月辉映宕泉河。在我身前身后,水汽氤氲,沙洲迷蒙。河岸上铺展的月色,深远而恍惚,犹如打碎的青瓷。我放慢脚步,轻轻往前走,_,生怕踩疼月亮下的每个影子。我路过树,穿过树林,就在一处空地上坐下来,默想,抑或向四面的旷野张望白杨树、云杉树、柏树和柳树。它们一律安静不动,将柔软的枝条探进夜色中,仿佛在打捞细碎的星光。其实,黑夜只蒙蔽了人的视野,对于其他生灵而言,眼瞳里的黑夜也许正好是冰蓝色的黎明或橘红的黄昏,但也可能什么都不是,没有色彩,只显
28、现一片太古的空虚。我发现离我不远处,一个人正倚着一块石头,大声念唱着,腔调轻柔平和,悠长缥缈。宕泉河上的月光,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我俩身份、命运各异,可今晚,我们却同样面对着这宕泉河上的月光。人生心路,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简要赏析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4分) 20.请以“我俩”为主语,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科技的赋能下,人类过去几十年在信息收集、研究、疾病治疗和医患沟通等方面完成了众多创新从望闻问切到用可穿戴设
29、备监测健康数据;从治病到治未病;从医生为主到_(1)_,让患者也参与到疾病的管理。随着新兴技术与医疗行业的逐步融合,新兴技术将会进一步为医疗赋能,增加智慧医疗建设的进程。当前医疗科技行业正方兴未艾,尤其是在Al、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莲勃发展下,这些技术的集成在疾病监控、辅助决策、健康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现代化智慧医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患者就医更从容,医者行医更轻松。超然客公众号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便是Al技术在医疗当中的应用。医生常要面对海量的医学数据,以影像科医生为例,Al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在海量影像中,_(2)_。AI技术帮助医生减少了重复劳动,使他们可以专注于诊断。此外,A
30、l还可以快速圈定病灶,提供结构化报告,有助于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大大提高效率。可以说,_(3)_,为我国医疗科技打开了一扇大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3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文阅读阿舒中老支书抒发的“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的感慨,对十七岁的阿舒很有启发。这一感慨,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31、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及细则1D 2A 3A4论证方面:层次清晰,思维辩证,先讲个人定位的作用,再阐述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是否认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突出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语言准确,多用表达严密的长句阐述自己的观点,准确使用关联词构建逻辑关系。(共4分。每点2分)补充细则:论证方面,层次清晰,先讲再阐述,得1分;思维辩证,阐述“个体对自己的定位是否认同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或“突出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得1分。语言方面:使用表达严密的长句,得1分;准确使用关联词,或用词精准严密,得1分。【样卷示例】:4分:语言上,多用“决定”“形成”等词,表达准确
32、严谨;多用长句,论述详细。多用连词、转折词使内容的衔接顺畅,脉络清晰,有很强的逻辑性。论证上,运用总分结构,先提出个人定位对个人有不同要求,产生不同身份。用个体的对社会定位有积极认同进而推动社会发展,良性循环。论述准确,层层递进。超然客公众号3分:论证:首先提出“个人定位决定个体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接着从个体是否对自己的社会定位产生认同两方面进行论述,并论证了两者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论证逻辑清晰。语言:第三段论证时,语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例如“进而”“从而”等词以及其论证时层层递进。从个体延伸至社会,进而推及两者间的互动。2分:在论证方面,采用总分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论点,接着又运用对比论证论述
33、了个体定位决定了个体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论点。在语言方面,以层层递进的语言表达了个体对于社会定位的不同态度。会给个体与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5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在生活中更注重向内审视自己;要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达成自我实现。(共6分。每点2分)补充细则:准确对自己进行定位,可具体为“面对负面评价不怨恨,不屈从于他人评价”。向内审视自己,写为“正确面对他人评价”“内部归因”“内自省”皆可。【样卷示例】:6分:积极的自我实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而不要懒惰懈怠。认同自己的社会定位,对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有更积极、更清晰的理解。主动的实现自
34、己的社会价值。追求积极而独立明确的人生目标,体验自我价值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加强“内自省”,时常自我审视,保持正确态度。超然客公众号4分:“45度青年”应学会在面对负面评价时不怨恨。还应学会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学会自省、自审。确立人生目标,注重自我实现。有明确且精确的个人定位。谨慎接触、交流异质文化。2分:自我认同的增强需要个体对自己的定位产生认同,所以“45度青年”需要在社会上找到适合且自身认可的职业。6B 7B8一开始,阿舒只想听“有趣”的故事,表明了阿舒的单纯、天真,不懂人事;后来,在稻田边老支书的话对阿舒有所触动,阿舒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公社开会,阿舒由老支书的话领悟到人生应该更有
35、意义更有价值;最后,阿舒带领小组成员投入到积肥劳动中,并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用行动表明青年人投入到生产建设中的决心和意义。(共4分。每点1分)补充细则:如不结合文本最高不超过2分。【样卷示例】:4分:不愿听苦故事,要大团圆,体现了她的天真在听了老支书的话后变得迷惘在公社会议上听了老支书的话后,开始醒悟堆肥劳动,努力争取,体现了她的决心和成长。3分:最开始是个只爱听有趣团圆故事的小姑娘,不懂生活的忧愁后来听了老支书对稻田收成和人生的慨叹,陷入迷茫,思索,开始成长稻田里参加劳动,开始明白人生应该奋斗,实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2分:原先只想听有趣的故事听了老支书和田根公公的话,迷惑做龙的好处参加公社
36、会议,得知产量低,内心思考,明白做龙的意义和小组成员一起积肥,实现自我成长,变得懂人事。9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少女形象;以小见大,通过“这一个”凸显了一个时代的青年的精神风貌。(共6分。每点3分)补充细则:手法可以有更加具体的表达;典型环境:选取典型的农村风物,或典型的劳动场景,凸显出朝气蓬勃的时代特点。可得3分。【样卷示例】:6分:阿舒是优美的典型,她的天真烂漫和乐观昂扬的风貌代表了那个时期的青年群体以环境描写烘托蓬勃向上的时代氛围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展现阿舒成长的历程。5分:以阿舒的成长历程为主要情节,从懵懂到理解,付诸实践,故事情节有起伏塑造了这一个公社时期的积极
37、向上、劳动肯干的青年形象,反映了青年的努力奋斗主题上由小见大,以阿舒这个人物的变化表现整个时代昂扬的精神风貌以朴素有趣的对话吸引读者阅读兴趣。2分: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描写阿舒的变化,情节跌宕起伏。10.BDG 11.A 12.D13.(1)等到天下民众捋起衣袖一起来反抗暴乱的秦王朝时,秦人调集兵力以抵抗各地群雄,是为了击退他们。(共4分。得分点:攘袂相率;合卒;却,每点1分。语句顺畅1分)超然客公众号补充细则:攘袂相率1分。攘袂:捋起衣袖;相率:一起、共同、一同。(“攘袂”和“相率”都要译出)合卒:聚集、集合、调集兵力,合力出兵,合兵。却:击退,使退却。句意顺畅,不漏译句子给1
38、分。【样卷示例】:3分:等到天下众人率领军队对秦发起叛乱,秦人聚集士兵来对抗诸侯,大概将要使他们退却吧。2分:等到天下争相背叛秦国发生动乱,秦人集合士卒来抵御诸侯,大概打败抵御他们了。1分:等到天下攘袂先后表率并且反叛秦的战乱,秦人合力最终来抵抗诸侯,于是将他们抵抗住了。13(2)即使如此,他们也只是知道秦有能够保全的形势,而不了解到了子婴执政的时候,秦朝的大势已去。(共4分。得分点:虽然;徒;事,每点1分。语句顺畅1分)补充细则:虽然:即使这样、即便这样(让步关系)。徒:只、只是、只不过、仅仅。事:形势、情势。句意顺畅,不漏译句子给1分。【样卷示例】:4分:即使这样,他们仅仅知道秦有可以保全
39、关中的势力,却不知道到了子婴,秦朝的大势已经离去了。3分:虽然这样,他们只是知道秦国可以有保全的趋势,但不知道到了子婴继位,然后秦国的大势已去了。超然客公众号2分:即使这样,他们二人知晓秦国有可以保全自我的形势,却不知晓到了子婴之时,秦国称霸之事已离开了。1分:虽然,二人都知道秦国有可以保全关中的势力,却不知道到了子婴的时候,秦国的大事已去。14.章邯等人不知用重兵守关自保;子婴无能又无良才辅佐;推行残暴政治,王朝不可救药。补充细则:三个角度各给1分:不知用重兵守关自保或用兵不当(答任意一点得1分);子婴无能或无良才辅佐(答任意一点得1分);残暴统治(奴役秦民)或大势已去(答任意一点得1分)。
40、【样卷示例】:3分:秦二世昏庸无能,不知深谋远虑,引发天下之人起义反抗;秦国大将用兵决策出现失误;秦国劳役人民,不得人心。2分:统治者不仁道;用兵的错误使秦亡国;让章邯的军队千里杀寇;当攻则守,当守而攻,均败之道也。1分:章邯等秦将的用兵有误;刘邦等人善于用兵,便于攻秦;子婴登基,无法救国。15C16本诗中,诗人认为人生聚散无穷,内心充满了悲伤,但又努力克制伤感;在水调歌头中,诗人认为人生聚散如月亮圆缺一样正常,内心充满了坦然,表达了超脱旷达的态度。(共6分。每点3分)补充细则:本诗尾联第一句分析出聚散无穷,得1分,答出“悲伤”的情感得2分;水调歌头中,分析出聚散如月亮圆缺一样正常,得1分,答
41、出“坦然(或旷达)”的感情得2分。【样卷示例】:6分:水调歌头中苏轼认为“聚散”是人间常情,采取了豁达的心态;本诗中苏轼与友人相聚之后又别离,除了有不舍、别离之苦,更因自己处境窘迫、抑郁不得志而平添了对于“聚散”的忧愁和对其无穷无尽的悲怨。5分:水中“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苏轼认为“聚散”是很平常的,要看开,乐观豁达;“何穷已”“未忍悲歌”,感到十分悲伤,对将“散”对友人的不舍、的苦涩、痛心,对前途坎坷的叹息、担忧;“君我”即将分别、各奔东西的惆怅、悲痛、辛酸。4分:水调歌头中作者以月借比,表达人生定有离别聚散,改变不了,体现作者的无奈与释然;本诗中对于被迫的离别表达了十分悲伤,作者此时
42、还未认清离别有其必然性。3分:水调歌头中,以月作比,写出离别、重逢是人生常事,正常看待,却透露不舍、惜别之情;这首诗尾联用典来自比窘迫的人,对前途的担忧,对聚散的伤怀,窘境的悲哀,委屈。2分:本诗苏轼对此已经经历太多,但仍有伤感,从他“未忍悲歌”可见;苏轼对此心中充满哀愁,从“散愁”可见;苏轼对此充满感慨,从颈联的对比可见。超然客公众号1分:水调歌头喜聚不愿散,表达对亲人朋友思念,渴望团聚,借中秋满月抒此情;本诗写自己处境窘迫,借酒消愁,尾联说“聚散何时停止”,表达不想不停聚散,对知音不舍。17(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2)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3)示例一: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
43、病独登台(杜甫登高)示例二: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示例三:四十年来家国 三千里地山河(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示例四: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示例五: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补充细则:扣住题目时空对举,两句分别有时间和空间的提示词。18踽踽独行、小心翼翼、殊途同归(共3分。每空1分)补充细则:小心翼翼/轻手轻脚/蹑手蹑脚19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野菊、骆驼刺以人的形态动作,将自己的情感通过野菊、骆驼刺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用词准确生动,“埋进”“获取”等动词形象地传递出作者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并从中获得某种启发的愿望。(共4分。每点2分)
44、补充细则:第点写到“化抽象为形象”,第点赏析除动词外的其他词也可正常赋分;补充:节奏舒缓,富有诗意,也可得2分。【样卷示例】:4分: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将野菊和骆驼刺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它们生长的形态;长短句交错,句子节奏舒缓,富有诗意美和画面感,蕴含哲思。2分:运用拟人,赋予野菊和骆驼刺思索的动作,写出了秋草秋花给我带来的联想与思考。1分:运用比喻、夸张,写出我和这些植物面朝星空若有所思的样子,体现出天空的无垠,思想的宏大。20身份、命运各异的我俩今晚却同样面对这宕泉河上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的月光。(句子主干2分,“我俩”前面的修饰语1分,“月光”前面的修饰语1分。非单句不得分)【样卷
45、示例】:4分:在今晚,身份、命运各异的我俩却同样面对着这宕泉河上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的月光。0分:我俩身份、命运各异,可今晚,我们却同样面对着斑斑点点、长久不肯消散的宕泉河上的月光。21(1)医生患者共同努力 (2)迅速找出异常征象 (3)AI与医疗相结合(共6分。每空2分)【样卷示例】:第一空:以患者为主(0分)患者为主,医生为辅(0分)医生与患者共同商讨(2分)第二空:筛选出有价值的影像(1分)筛选出异常影像(1分)迅速找出异常(2分)第三空:AI技术的运用(1分)AI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2分)22加速智慧医疗建设的进程 医疗科技行业方兴未艾 尤其是在AI、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蓬勃发
46、展的背景下(共3分。每处1分)补充细则:序号写错不得分。答题可以写整句,也可对错误处进行修改。23.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现代文阅读阿舒中老支书抒发的“人活在世界上,你不比也是在比”的感慨,对十七岁的阿舒很有启发。这一感慨,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题解读】本次作文属于读写结合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由文学类文本阅读阿舒中老支书的一句感慨引出关于“不比是比”的辨证思考(“不比”是主观意愿,“比”是客观必然),提示这句感慨“对十七岁的阿舒很有启发
47、”“又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老支书的感慨包含两个短句“人活在世界上”和“你不比也是在比”。前一句相当于状语,突出“活着”(人生、生活、生存)的大背景;后一句强调了“比”的客观性,不论是否有主观上去“比”的意愿,你也会在“比”之中,成为“比”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学生在写作时应该基于对老支书这句感慨的理解认识,由此联想、思考,讨论“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比”。超然客公众号“比”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是两个朝右的人紧靠着并排而坐的形状,最初为靠着、挨着的意思;距离相近为相互比对参照提供了便利,于是就由基本义引申出了比较、对比的意思;当比较、对比从一种思想认识上的活动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于是“比”字又有了较量、比拼、比赛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