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doc(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1 关键词:课程思政;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1思政与艺术的结合的条件与必要性 思想政治课理论知识具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其中不仅涵盖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而且思政课是含有许多知识基本原理的学科。思政课理论中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都与艺术有着本质的趋同性,可以说,掌握思政理论是进一步提升艺术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将思政理论与艺术课程相结合,是当代艺术人才培养的手段。艺术不仅是培养创新技能人才的领域,更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思政理论的融入,对于培养知行合一的高端艺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艺术设计专业将进一步迈向新的发展阶
2、段,这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目标的重要举措。过去高校传统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不高、对思想政治关注度低以及个人综合素养培育程度不高等问题。学生对思政课程教学缺乏兴趣,不利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而通过将思政理论同艺术课程相结合,在找到二者的切合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完善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学习艺术技艺,完善学生人格品德以及强化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具有积极影响。 2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及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思政课程,这些课程理论不管是对学生人格道德培养层面还是艺术技艺提升层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思政课程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
3、,各个教育主体的思政认知还严重不足。高校教育主体不仅包括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学校领导。在艺术设计专业,各个教育主体普遍强调艺术理论与技能的学习,而往往忽视思政理论的学习。尽管学校开设了思政课程,但是由于高校各方重视程度不高,使得思政课程教学效果欠佳;而且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群体普遍对思政课程缺乏兴趣。思政课程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知识理论相脱节,导致各方教育主体对于思政的认知普遍还停留在较低层次,没有真正认识到思政理论的重要性。第二,思政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脱节现象严重。在传统高校的教学中,思政课程是必修课程。但是学生对于思政课程,仍然没有摆脱高中阶段的思维定式;而且由于思政课与社会时政联系紧密,但是
4、与艺术联系不紧密,导致思政理论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相对不高。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往往思政理论素养较差,在教学过程中思政相关知识无法真正与艺术知识理论相融合,导致二者脱节现象严重,思政理论与艺术设计教学融合停留在表面,难以步入真正实际应用阶段。第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还有待完善。尽管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融合已经展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二者融合程度还不高。这不仅是由于教育主体的主观问题,而且也是由于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教学考核体系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些都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无法真正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考评指标,这些客观层面的制度设计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高校
5、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不断深化的步伐。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2 关键词:环境设计;思政元素;思政育人 2018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1,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高水平本科教育全过程,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 1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 环境设计专业的多数学生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文化教育。环境设计专业90%本科生为艺术生入校2。据研究结果表明,多数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对自身专业课学习兴趣较为浓厚,对色彩、图形敏感,但对数字计算等较抵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自带大量思政元素,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工匠精神”“生态环保”等。通过问卷调查法,对环境设计
6、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排序(见表14)。 2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的目标 2.1专业基础 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要求掌握造型基础、形式基础、透视与解剖、专业速写知识,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意识;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历史,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掌握环境设计表达相关技能与方法,包括徒手艺术表现和专业计算机绘图软件。 2.2应用能力 掌握建筑构造、园林工程与植物、装饰材料与预算、家具与陈设、模型制作等环境设计的相关技术与工艺;具备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方案设计。 2.3人文素养 掌握哲学、文学、心理学、法律等人文社科知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能够应用马克思
7、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掌握一定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有良好文学素养,能够根据国家的政策、方针与行业发展动态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 3思政育人具体策略 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梳理主要课程对接思政切入点(见表4),例如“环境设计概论”结合室内陈设设计典型案例,从文化创新与人文氛围营造角度出发,强化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及文化创新意识4。“CAD绘图”引导学生了解AutoCAD软件在中国环境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研究中国园林设计思想及图纸表达,探索现代景观园林发展方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使命感。“建筑构造
8、与造型”结合案例说明建筑构造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增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环保节能意识和设计责任意识。结合中国传统的砖墙组砌方式和工艺,弘扬“工匠精神”。“设计制图”结合工程图样在环境设计行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规范的责任意识,建立积极的职业价值观。结合作图实践中的各种线型、尺寸标注和图面质量等,要求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以及严谨细致的职业素养。“室内空间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家居室内空间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提升学生对我国室内设计发展的文化自信。从家具空间功能布局角度出发,以人为本,建立合理流线,增强设计服务意识。“园林工程与植物应用”针对园林河道工
9、程存在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施工材料及工艺方面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为社会服务意识5。结合中国绿色环保典型案例解析,培养学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结合中国假山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案例解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人体工程学”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生活与居住环境的“无障碍设计”问题,体现以“人”为核心的设计价值观。“城市空间环境实习”倡导学生用环境艺术语言和思维方式,弘扬主旋律,进行相应的设计方法和基本城市空间环境空间处理手法知识的讲授。通过案例解析、作品创作及总结答辩等环节,体验、领悟中国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工匠精神”、优良传统和服务社会意识。中外造园艺术比较,中国园林为世界园
10、林之母,结合中国名园典型案例,分析中国园林与诗词、绘画、书法、戏曲关系,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分析中国园林文化传承案例,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模型制作”通过特定比例模型制作,在设计中提高学生精确的设计意识,进而增强“匠人精神”。 4结语 如何使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是环境设计专业高校教师应重视的课题。本研究探究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必要性,明晰思政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主要课程思政育人具体策略。所提出的思政导学方案还需在今后的课程实践中不断打磨,以期形成一套可操作性、可推广性的优化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11、EB/OL.2018-10. 2盛佳依.思政课程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智库时代,2019(17):76-77. 3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4王敏,王滨.热观察与冷思考:新时期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选择J.教育探索,2019(1):102-107. 5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J.大学教育,2018(1):122-124.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课究竟是什么性质的课程?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在我国
12、处在社会转型、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之时,争论更是日趋激烈。课程性质认识上的争论,导致了教学实践上的分歧与困惑,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功能的全面实现。 人们对本课程性质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五种观点:智育说、德育说、德智兼容说、思想政治教育说、公民教育说。国至20世纪80年代,该课程在我国一直以“政治课”命名,80年代以后更名为“思想政治课”,这反映了我国教育界对该课程性质的主导性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参与程度日益增强。这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承担平等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整体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新课标中初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
13、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人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育智功能在于培育学生的公民社会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学生把握人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自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的智慧和能
14、力。 育德功能,或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素质发展功能,是由当代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决定的。它主要表现为对学生个体的公民思想品德诸内容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形成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实现学生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方案的系统方法。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兼容人文社会科学和德育双重特点的课程,其教学设计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它必须以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及其所遇问题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以党委和国家对中学德育的要求为价值取向,以学历理论、教学理论和德育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以及试行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
15、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及设计所体现的专业特色: 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及其准备工作是一项艰苦复杂、具有创造性和探究性特点的工作。它是上课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上课的质量。分析教材,研究学生,了解社会,收集整理信息资料和必要的再学习,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总是有差异的。因材施教对提高教学设计质量和教学水平尤为重要,对习惯于记忆方式学习的学生侧重于调动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的积极性,发展期思维的灵活性;对好动脑筋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
16、应防止忽视基础知识储存的倾向,引导他们运用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先给他们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从获取简单知识中增强信心,然后再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这样根据个人的实际,通过指导启迪,让他们得到乐趣,奋发向上。当然在联系学生实际的同时,我们的教学设计还要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等。 教学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为生动体现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以2006年全国高中思想政治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价格变动的影响(山东省文登新一中,张玉志)老师的课程设计举例说明: 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基本要求
17、如下: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践性,这是因为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深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 二、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想政治(品德)的教学重点既可以是知识上的重点也可以是思想上的重点,因为教学重点的确认应当从以下方面尽享考虑:要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确定,教材中关键性的知识,学生领会知识的关键点,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品德)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是
18、学生在接受知识、能力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碰到的困惑,容易混淆的知识也可以作为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 以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法为主。 (实际教学中“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存在万能的或是唯一好的教学方法,在某种情景下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其他教学情境下则可能效果不好。因此用好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扬长避短、优化组合,而这一点也正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所在)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之后,将这些因素有效的组织所需要完成的步骤。教学过程的考虑主要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思想
19、政治(品德)的课程特性需要我们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 2.安排教学时间。做好各环节时间预设,做到胸中有数。 3.调整教学节奏。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完整,科学规范,加工创造,简明清晰,因人而异要有弹性。 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设计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我仅从自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中体会到了这些。未来的路还很长,需要脚踏实地的继续跟从导师进行理论研究。未来得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题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实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著: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
20、05年版 3胡天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4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财务链管理系统 1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的意义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知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发光,也可以制造黑暗,如果一个老师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把“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一旦学生人生价值观发生扭曲,把所学会的知识用在错误面上,那将是本事越大,制造的破坏越大,所以“课政思政”十分重要。我国在将强未强的关键历史时期,面临的国际形势仍非常复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书记强
21、调,“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2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分析 2.1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不够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单靠制定和下发几个文件、开几次上传下达的会议就能完成的工作,而是一项从上至下全员参与的重要工作:一是应有统筹谋划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总体布局及搞好顶层设计的领导核心体系;二是有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总目标和重点内容,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调动职责范围内的力量,积极参加“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党政共管体系;三是有由教务处、宣传
22、部、学生工作部、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各自从自身职责出发,承担“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既分工明确,又密切协作的牵头联动体系;四是有以教学工作为主线的推进落实体系。 2.2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导致 “课程思政”的推行难度更大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职院校的生源日趋复杂:有普通高考生、技能高考生、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学生和社会扩招人员等。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存在较大差异,“课程思政”的执行难度更大,难以达到预期收效。专业课老师们需加强教学设计,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3以财务链管理系统为例进行“课程思政”实践 3.1确立思政目标 财务链管理系统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3、,在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根据会计专业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来确定课程思政的目标,目标中充分体现“家国情怀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岗位沟通与协作教育”“会计工匠精神教育”和“会计工作创新教育”等。 3.2建立“课程思政”团队 “课程思政”团队建设也是“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达到同向同行效果。团队负责人必需具有本课程丰富的教学和实训经验,团队成员须具备本课程的授课经历。团队成员须根据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总要求,不断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研究体现思政要求的课程建设标准,共同建设“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课程思政”资源并不断
24、交流改进,以提升“课程思政”成效。 3.3精心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的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课程思政”目标,精选“课程思政”相关案例,不断优化和改进实施方案。通过学习通、翻转课堂、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手段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4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不是把不相关的思政内容强行融入,而是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去发掘与本课程关联性强的思政元素。本课程思政元素可举例如下:思政元素一:本课程需在实训室采用U8系统进行教学,学生走进实训室都要遵守实训室的相关规定。教师可利用实训室的管理规定并对企业的“8S”管理文化进行渗透以
25、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是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高级技能、动手能力强的应用性人才。“8S”管理是指对生产现场中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理念和方法,“8S”管理的内涵是一种强调纪律性、执行度高的企业文化。“8S”管理模式应用到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形成一丝不苟、吃苦耐劳、安全意识强的严谨工作作风。思政元素二:学生们通过U8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教师可对“用友”的产品发展前景进行介绍:用友在全面推进用友3.0战略实施,围绕“聚合用友云”“软件效益化”及“互联网金融”三大经营策略,升级为实力更强劲的企业服务提供商,并在综合型、融合化、生态式的升级发展模式下,持续快速发展,不断
26、迸发出新的生机。新时期,用友将全力助推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并向世界级快速迈进。用友信息化软件在亚洲市场上的绝对“寡头”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思政元素三:课程涉及到银行对账及调节表的编制环节,可导入“某企业出纳人员监守自盗、侵吞公款,而后锒铛入狱”案例,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感悟“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精神内涵。思政元素四:讲到业财一体化和财务共享在国内发展与运行情况时,可导入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为华为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案例,并讲解华为为了家国情怀与美国抗争的感人事例:美国为了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企业,阻挠中国的科技发展,以莫
27、须有的罪名扣押华为高管孟晚舟女士,并试图以华为的5G技术作为交换条件,华为的创始人即孟晚舟的父亲任正非表明:自己做好了此生再见不到女儿的准备。这样不向美国低头出卖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决的态度令人敬佩。这个事例可让学生们学习华为树立坚定的爱国立场,坚决不做“卡脖子”的社会主义掘墓人。 3.5构建同向育人考核评价体系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5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教学应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提供一个真实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开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
28、与问题解决活动。学者弗瑞(Frey)亦指出:在项目教学法中,关键不在于其最后的产品本身,而是这个产品的制造过程是以学员自主构建的方式进行的。换句话说,项目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在教师主导设计下,学生自主建构并协同参与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其关注的焦点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教师设计项目任务的准确度和学生实践项目任务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性学习为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自觉建构者;二是教学情境的设计,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工具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三
29、是教师设计项目任务并指导学生完成,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生的咨询者和伙伴;四是项目小组成员既有分工也有协作,共同配合完成项目任务。总之,项目教学法强调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最终经由学生之间相互协作达成对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和内化。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1)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作为高校开展德育实践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高
30、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既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响应,也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2)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第一,课程本身的理论特性,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中的填鸭式灌输,抑制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第三,大班教学导致师生互动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解决理论性强、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更有助于形成师生有效互动的项目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和内化,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3)适应90 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的必然选择。90后大
31、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上常常表现出:对面向生活的、新奇的教学内容比较感兴趣,喜欢多样化、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同时,注重工具理性的学习目标,觉得思政课过于高大上,不如专业课重要和实用。这些特点使得大学生对高校思政课难以形成积极、主动、价值理性的学习态度。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通过面向生活的、新型的、多样化的项目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增进其对思政课学习的价值理性认知,是适应90后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特点教学的有效选择。 2.可能性 (1)具体化的教学内容使思政课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以项目为载体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原本抽象的思政课理论知识转
32、化为大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生动的项目任务,引发其兴趣,启发其思考,使他们从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到这些理论知识所蕴含的道理,更易形成理性思维。不仅有利于强化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也使得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任务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 (2)平等师生关系的构建给大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空间。应用项目教学法后,高校思政课教学较易形成民主的氛围,教师不再以权威者自居,而是大学生心目中年长的合作伙伴,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互相尊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顺畅。高校思政课教师把学生放在平等交流的位置上,重视他们的内心体验,从而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创造了更多的自主性空间。 (3)小组合作学习的方
33、式增强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效率。应用项目教学法后,高校思政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大学生实际设计出富有针对性的项目教学任务。学生根据这些项目任务自愿结成各类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协作、相互扶持的方式去应对、处理在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项目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认知的相互感染,也会使基础好、兴趣高的同学带动基础差、兴趣低的同学,通过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大学生共同学习思政课的效率。 三、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项目设计 1.课程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应准确把握项目设计的指导思想:首先,项目设计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其展现个性
34、、提升自信创造平台,调动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其次,项目设计要充分发掘能引起大学生共鸣的热点事件和情感资源,贴近现实,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后,项目设计还要遵循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融启发性、互动性、实践性于一体,综合理论阐述、道德情感陶冶、理想信念培养、行为实践引导等手段,努力达成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中的认知、情感、信念和行为的统一。 2.课程项目设计的基本思路 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取专题模块式的项目教学设计比较合适。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具体项目设计可划分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职业观教育、法制教育等四大模块。在这四大项目模块下面又可以细分为
35、:理想信念、爱国传统、民族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品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法治精神等子项目。最后,可将各子项目经由课堂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等环节逐一实施。 3.课程项目设计的实施过程 (1)理论分解,项目设置。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理论知识进行分解,设计出符合项目操作实际和现实环境需要的任务体系,将大学生引入现实问题的情景中,结合实际开展理论教学。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家庭美德之感恩教育内容为例,可以设计出3个项目任务:任务1,请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组织课堂辩论,解决理论问题什么是感恩任务2,指导学生进行校园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于为何要感恩父母以及如何感恩父母的看法;
36、任务3,鼓励学生开展一封家书活动,通过感恩父母实践行动加深其对感恩知识意义的理解。 (2)协作学习,分组辅导。项目设置完成后,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的专责意识,教师要提前对班级同学进行项目任务分组和职责分派,提出任务要求及所需知识,动员所有同学参与项目学习。项目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技术指导。例如,在课堂辩论环节,教师的技术指导就包括了辩论主题的选择、辩论阶段的划分、辩论形式与辩论内容的设计、辩论各环节时间比例的分配,以及现场学生参与的调动等。 (3)提出建议,鼓励协调。项目实施进入第三个阶段后,教师不仅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要指导学生建立起学习帮助机制,使学生
37、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鼓励他们通过协作克服在项目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样,经由学习共同体的协调实践与互帮互助,最终实现教师指导、学生互助完成、边学习边实践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大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也培养了其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精神。 (4)重点评价,交流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要安排一场项目学习总结会,不仅要组织学生讨论并归纳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性理论知识点,还要安排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找出自身理论学习的盲区和不足,发现错误,改正不足。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对涉及的理论重点和难点做出补充,使学生所
38、学理论知识能够得到较好的升华。 四、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启示 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项目教学法后,从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培养所取得的成效看,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1.应用项目教学法后突出了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高校思政课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授接受式教学模式。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体地位得以确立,通过完成教师设计的项目任务,其角色认知由外部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最终获得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方法,使得大学生在对思政课理论知识意义的自觉建构与内化过程中,真正做到了由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2.教师主导和引
39、领作用尤为重要 受到主客观条件限制,大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时常常发生某些认知和行为障碍。一方面,大学生对思政课知识的理解存在主观差异,可能导致小组成员难以对项目任务达成一致认知;另一方面,大学生被委派任务时确实存在难易程度不同、形式不同等客观差异,由此加剧了小组成员协同完成项目任务的行为障碍。因此,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尤其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不仅应对学生中的认知差异进行及时整合,还应引领他们积极进行团队协作。 3.准确的项目设计是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关键 准确的项目设计是高校思政课应用项目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进行项目设计时,思政课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兴趣点和成长成才
40、规律,对教材进行科学的模块划分,把教材的理论学习目标细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项目任务,以便学生通过任务实践加以理解。其次,项目设计不应回避热点、敏感和负面的例子,才能克服思政课在大学生心目中,不敢面对现实,只有歌颂和赞美的刻板印象,提高高校思政课的可信度。最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项目设计还应本着典型性、时效性、针对性、新颖性、教育性原则,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体育课程思政设计篇6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技术 根据目前党中央对教育活动的要求,要将立德树人与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融合,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针对此问题,相关部门在出台的关于职业教育的改革方案中
41、,明确提出在高职院校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两者实现同向而行。高职院校要将各个专业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结合,不能仅关注专业技能的提升。在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作为其中的有机组成,其教育责任在于为我国建设培育具有专业实用技能的人才。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应当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切实将有关会议精神落实。本文中,笔者以高职院校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与课程体系为例,研究在该专业中如何将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一方面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和科学,另一方面可以助推我国高职院校的内涵化发展。 一、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
42、政的目标 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其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某一项技能的社会实用型人才。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国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社会岗位的需求状况,根据岗位需要进行人才的培养活动。因此,在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方面,其需要在各个专业的教学体系中使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相契合,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显著的针对性。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于日常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最终培育出思想觉悟高、专业技能强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在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过程中,要将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所有教学活动的重要引领,通过
43、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加强各个专业专业课程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通过专业技能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可以有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建设目标。 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若干重要问题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定位与内涵高职院校中各个专业学生需要学习不同的专业课程,并且在所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占据主体部分,通识类课程占据辅助地位。在通识类课程中就包含了思想政治课程。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专业技能的教育是分离进行的,高职院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往往采用了单独开设思想政治课程的方式。但是这种课程安排存
44、在明显的弊端。其一是单纯的思想政治课程设置数量较少。在目前的课程安排模式下,思想政治课程的数量相较于专业课程数量较少,因此在课程安排较少的情况下,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政治课程与专业课程教育活动关联性不强。高职院校在进行各个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时,极少有专业课程教师在教授专业技能时穿插思想政治内容,其根本问题就在于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现有效融合。因此,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如果保证了专业技能教育的质量,就无法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两者在一定范围内的冲突即为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源头。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定位和内涵就是将
45、专业课的教育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进行有效贯通和融合,消除两者间“顾此失彼”的矛盾局面。 (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就需要研究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有效融合的问题。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都有其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各种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一,因此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方法和路径也存在显著的差别。笔者认为,在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规律和原则。其一,与专业课程实际相结合。各个专业课程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和实践活动中,需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融合,不能进行“一刀切”,忽略专业课程自身的
46、教学特点和教学内容。其二,循序渐进,最终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目前专业课课程思政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如何有效实现两者融合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该阶段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循序渐进,不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探寻科学、合理的融合路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探索后,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其三,课程思政改革中对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课程思政改革活动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要不断加强。笔者认为,以上三个规律和原则需要贯穿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始终,作为指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方向指引。 (三)对于先进课程思政改革经验的态度课程思政改革过程中,有部分高等院校的改革进程较快,教学实践效果明显。对于这些先进经验,广大高职院校应当充分借鉴和吸收,但是不能全盘照搬。如前文所述,各个高校、各个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特点,不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同、培养方案不同、面向的学生群体不同,这些差异都会导致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存在差别。因此,我国广大高职院校在借鉴其他院校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需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