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此诗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景:日光。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漫:任凭。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诗人在西阁中看到的凄凉寒怆的夜景,“催”字形象地突出冬日夜长昼短的特点,给人岁月逼人之感。B.颈
2、联从听觉角度,以战伐之事引起了千家的恸哭,很多地方的渔人和樵夫唱起“夷歌”,来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C.尾联写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人物都终成黄土,自己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诗人以英雄自比,宽慰自己一切终将逝去。D.这首诗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历史写到个人的命运,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16.时空对举,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情达意。登高的颈联和阁夜的颈联都运用了这一创作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节选)唐杜甫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
3、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注释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丹地:朝廷。14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B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5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
4、析。(5分)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并州虽非家乡,但离开并州再往边关,竟也产生一种类似离乡别故地的思绪。B.颔联写孤城,是典型的边塞之景。作者并未直接写愁,但傍晚的号角声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营造了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的意境。D.尾
5、联写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16.本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516 题。鹧鸪天(郑守厚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辛弃疾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注】余伯山将到江州赴任,辛弃疾在宴席上写诗相赠。五凤楼:据载,“韩浦、韩洎能为古文,洎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
6、缚草舍,庇风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凤楼。浦闻其言,因人遗蜀笺,作诗与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后因以造五凤楼喻文才杰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是一首应和之作,首句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对继续待在京城已然厌倦的失意和落寞的情感。B.“阳关莫作三叠唱”一句借用阳关三叠,表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伤感。C.词作最后两句,作者以艳羡的口吻表现了对友人家族个个是文章好手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自谦。D.词作没有一般离别诗的缠绵悱恻,诗人反客为主,诗词风格疏放。16.本词“青衫司马且江州”一句运用了白居易琵琶
7、行的典故,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其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洒,悲愁难遣。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
8、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15.尾联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高级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诗歌鉴赏莺梭(南宋)刘克庄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注释】诗人创作此诗时,洛阳城沦陷金人之手已达百年之久。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掷柳迁乔太有情”,图绘莺飞之状。黄莺儿怀着无限的情思,在林中欢快、轻盈地跳跃。B.黄莺“交交”而鸣的啼叫声和织机织布的声音是那么相似,作者由此联想到“交交时作弄机声”,这
9、就使恬静的画面有了音响效果。C.三月的洛阳花开似锦绿柳青山,秀丽明媚,不知这些黄莺儿耗费了多少功夫,才把洛阳的河山织得这般美好?三四句构想奇妙,既出人意表,又令人叹服。D.全诗中,只有“掷柳迁乔”、“弄机声”两处明含暗含“梭”字,紧扣诗题。16.(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名篇名句默写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阁夜杜甫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注此诗为杜甫寓居
10、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景:日光。夷歌:少数民族的歌。跃马:指公孙述。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公孙述凭借蜀地险要,自立为天子。漫:任凭。1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诗人在西阁中看到的凄凉寒怆的夜景,“催”字形象地突出冬日夜长昼短的特点,给人岁月逼人之感。B.颈联从听觉角度,以战伐之事引起了千家的恸哭,很多地方的渔人和樵夫唱起“夷歌”,来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C.尾联写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人物都终成黄土,自己这点寂寥又算得了什么,诗人以英雄自比,宽慰自己一切终将逝去。D.这首诗从时局写到先贤,从山川雪野写到痛苦的生民,从历史写到个人的命运,体现了
11、诗人深沉的忧思。16.时空对举,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表情达意。登高的颈联和阁夜的颈联都运用了这一创作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15.C(尾联中诗人并没有以英雄自比之意。诗人写像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都同归于黄土了,突出了忧愤感伤的情绪;“漫寂寥”看似是自遣之词,实际上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悲苦。)16.登高颈联中“万里”从空间上说明故乡之远,“百年”则从时间上说明疾病之多,这两句将诗人客居异乡和多病登台的情感交汇,表达了漂泊他乡、残生多病的悲凉之情。(3分)阁夜颈联中“五更”点出听闻鼓角声的时间,“三峡”则从空间上交代诗人观景的地点,诗人将时局的关怀和三峽的美景巧妙结合,表达忧国伤时的
12、情怀。(3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奉送严公入朝十韵(节选)唐杜甫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注释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丹地:朝廷。14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B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
13、难的是战乱屠杀。C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D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15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5分)9A 10D 11D 12(1)借用有利息的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2)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14他详细记录赵公救灾的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公的吏才与吏德,让后人学习和效法。【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公征收富户
14、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和读书人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天领半升。“及”连词,表并列,句子较长,其前断开,排除BD;“佐其费”动宾完整,“使”是动词,其前断开,排除C。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离骚者,犹离忧也”句意: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愁。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不是指官员辞职归家。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一些举措甚至当时就被推广到天下”错,原文“其仁足以示天下”是说他的仁爱足够昭示天下。故选D。1
15、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民取息钱者”,定语后置;“纵予”,放手借钱给;“熟”,谷物成熟;“责”,责令。(2)“被”,遍及;“殆”,将近;“巨于此”,状语后置,比这更大。1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结合“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可知,他详录赵公救灾业绩,以期总结救灾经验,并盛赞赵公的吏才与吏德。结合“余著其荒政可师者”可知,记录灾年治理办法用来教育后人,以为后人借鉴和效法。参考译文:熙宁八年夏天,吴越一带遭遇严重旱灾。在百姓未被饥荒
16、所苦之前,越州赵公就下文书询问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让各县呈文上报知州,并且谨慎地作好准备。州县官吏登记报告,全州孤儿、老人、疾病、体弱不能养活自己的共有二万一千九百多人。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应当发到三千石粮米就停止。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上缴的,以及僧人道士和读书人吃余下的粮米,共得谷物四万八千多石,就用它来补助那救济的费用。让规定从十月初一开始,每人每天领一升救济粮,孩童每
17、天领半升。赵公担心领米的人太多会相互拥挤践踏,又让男人女人在不同的日子领米,并且每人一次领两天的口粮。他又担心乡民将流离失所,就在城镇郊外设置了发粮点共五十七处,让各人就便领粮,并通告大家,离开自家的不发给粮食。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让他们担当赈济的事务。又替他们调出官粮,共五万二千余石,低价卖给百姓。借用有利息的钱的老百姓,官府劝告富裕人家放手借钱给他们,等田中谷熟,官府为债主出面责令他们偿还。第二年春上,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病院,安置无家可归的病人。招募两位僧人,把照料病人的医药和饮食委托给他们,让那些病人不失去依靠。凡是死去的人,就
18、地埋葬他们。按规定,遇灾年给穷人发放救济满三个月就停止,这年发放到五月才结束。有不便行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有请示上级的事,有些对救灾有较多的好处,就立即施行。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劳心力从未稍微懈怠,事无论巨细必定亲自处理。给病人吃药吃饭的开销花的多是自己的钱。百姓不幸遭遇旱灾瘟疫,能避免辗转死去;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埋葬,都是靠赵公的力量。这时,旱灾瘟疫遍及吴越一带,百姓遭受饥荒瘟病,死去的将近一半,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赵公抚慰百姓,百姓尤其认为有了依靠和归宿。用来筹划安顿民众的事,哪个先哪个后以及如何开始如何结束,在这方方面面之间,曲折周到细致详尽,
19、没有不考虑到家的。他的施政虽然只在越州,他的仁爱却足够昭示天下;他的措施虽然只是在短时间内实行,他的方法却足够传给后人。我特意到越地采访,收集到赵公推行的一套办法,很乐意把它详细地记载下来,用来宽慰越州人对赵公的思念感激之情,将使后来有心为民做事的官吏在不幸遇到灾年的时候,能推行赵公已经试行过的办法,那救灾的章程条例可以不须顷刻就制定好,那么赵公的恩泽怎么能说是很小并且只影响眼前呢?赵公在元丰二年,由大学士,加升太子少保归家还乡,定居在衢州。我写了这篇(饥荒)灾年治理办法可教育后人,命名为越州赵公救灾记。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20、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注】李宣远:晚唐诗人,唐德宗贞元间进士。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秋日黄昏下的并州路,并州虽非家乡,但离开并州再往边关,竟也产生一种类似离乡别故地的思绪。B.颔联写孤城,是典型的边塞之景。作者并未直接写愁,但傍晚的号角声更增加了孤城的惨淡之气。C.颈联写大军的军帐与临水遥相对应,诗人遥望着牛羊悠然下山回家,营造了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的意境。D.尾联写在外征战的人正在落泪,烽火就在不远的地方又开始了,可见战争的残酷,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16.本
21、诗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15.C(“意境与风吹草低见牛羊相同”不正确,营造了一幅凄清的氛围而非明朗开阔的意境。)16.借景抒情。首联借秋风萧瑟、黄叶飘零之景抒发感伤之情。颈联写被困孤城,牛羊下山的情景,由此引发征人思乡之情。视听结合。颔联描写了傍晚时间的景象,“吹角”是听觉角度描写,“射雕还”是视觉角度描写,更添凄凉。以景结情。尾联写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借代。烽火代指战争。烽火再次升起,这暗示着战争的持续和征战的艰辛。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
22、给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516 题。鹧鸪天(郑守厚席上谢余伯山,用其韵)辛弃疾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阳关莫作三叠唱,越女应须为我留。 看逸韵,自名流。青衫司马且江州。君家兄弟真堪笑,个个能修五凤楼。【注】余伯山将到江州赴任,辛弃疾在宴席上写诗相赠。五凤楼:据载,“韩浦、韩洎能为古文,洎常轻浦,语人曰:吾兄为文,譬如绳缚草舍,庇风雨而已。予之文,能造五凤楼。浦闻其言,因人遗蜀笺,作诗与洎曰: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溪头。老兄得此全无用,助尔添修五凤楼。”后因以造
23、五凤楼喻文才杰出。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词是一首应和之作,首句表现了诗人理想破灭,对继续待在京城已然厌倦的失意和落寞的情感。B.“阳关莫作三叠唱”一句借用阳关三叠,表现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伤感。C.词作最后两句,作者以艳羡的口吻表现了对友人家族个个是文章好手的赞美,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自谦。D.词作没有一般离别诗的缠绵悱恻,诗人反客为主,诗词风格疏放。16.本词“青衫司马且江州”一句运用了白居易琵琶行的典故,请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其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两句蕴含的情感有何不同。(4分)15.B“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不舍与伤感”错,“阳关莫作三叠唱”是反
24、其意而行,表达了对友人送别的劝慰。16(4分)本词“青衫司马且江州”作者用白居易比余伯山,表达了不能和即将赴任江州的友人长相交往的怅然,而江州在唐朝是贬谪之地,辛弃疾借此表达对余伯山的担忧和惜别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人为琵琶女的际遇所触动,抒发了同病相怜、同声相应的情怀,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也表达了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一点2分,两点4分)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
25、倒新停浊酒杯。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和颔联共写了八个意象,抓住深秋景物特征,营造阔大明净的意境。B.颈联点明诗旨,诗人在悲秋”中慨叹羁旅漂泊、暮齿衰疾,自怨自艾。C.尾联分承五、六两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更因病断洒,悲愁难遣。D.本诗前四句景,后四句情,八句皆对,一气贯穿,只觉悲凉,不嫌呆板。15.尾联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14.B15.运用直接抒情的修辞手法,将作者潦倒孤苦无依的悲凉刻画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穷困潦倒、常年飘泊、老病孤愁、国事艰难、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伤时叹己.)(4分)【解析】14.B
26、”自怨自艾”不对15.诗人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运用直接抒情的修辞手法,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将作者潦倒孤苦无依的悲凉刻画的淋漓尽致,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抒发了穷困潦倒、常年飘泊、老病孤愁、国事艰难、壮志未酬、忧国忧民、伤时叹己黑龙江省鸡西市密山市高级中学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三、诗歌鉴赏莺梭(南宋)刘克庄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注释】诗人创作此诗时,洛阳城沦陷金人之手已达百年之久。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15.(3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掷柳迁乔太有情”,图绘莺飞之状。黄莺儿怀着无限的情思,在林中欢快、轻盈地跳跃。B.黄莺“交交”而鸣的啼叫声和织机织布的声音是那么相似,作者由此联想到“交交时作弄机声”,这就使恬静的画面有了音响效果。C.三月的洛阳花开似锦绿柳青山,秀丽明媚,不知这些黄莺儿耗费了多少功夫,才把洛阳的河山织得这般美好?三四句构想奇妙,既出人意表,又令人叹服。D.全诗中,只有“掷柳迁乔”、“弄机声”两处明含暗含“梭”字,紧扣诗题。16.(6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15.D16.对美丽春光的赞叹和无限爱惜的感情。批判了南宋统治者对沦陷区河山的漠然无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