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文言知识清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文言知识清单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苏武传文言单子一、重点字词1.武帝嘉其义 (嘉:赞许。义:宜,做事合乎情理。)2.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假吏:临时充任使臣属吏)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恰逢)4.独阏氏子弟在 (只有)5.见犯乃死 (才)6.虞常果引张胜 (牵扯)7.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听取供词)8.引佩刀自刺 (拔出)9.而收系张胜 (逮捕监禁)10.会论虞常 (会:会同。论:判罪)11.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判处)12.副有罪,当相坐 (应当相连坐(治罪)13.复举剑拟之 (比画)14.幸蒙大恩 (幸而)15.空以身膏草野 (空:白白地。膏:滋润)16.君因我降 (通过)17.
2、今不听吾计 (如果)18.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告诉;陈述)19.廪食不至 (公家发给的粮食)20.檠弓弩 (矫正)21.武复穷厄 (失意、困窘)22.扶辇下除 (殿阶)23.诚甘乐之 (的确)24.自分已死久矣 (料想,断定)25.匈奴诡言武死 (欺骗说)26.具自陈道 (完全、详尽)27.如惠语以让单于 (责备)28.谢汉使曰 (道歉)29.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在的时候)二、通假字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5.信
3、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三、古今异义1.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2.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 今义:正在(某时某地)。)3.我丈人行也。 (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财物。 今义:货币。)5.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6.以货物与常
4、(古义:财物 。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7.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 今义:常作议论。)8.欲因此时降武 (古义:趁这时。 今义:相当于所以。)9.卧起操持 (古义: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10.明年,陵降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11.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去世。今义:不希望发生而竟然发生,也可作形容词,不幸运,还指灾祸。)12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13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 今义:形容词,亲密;关系密切。)14子为父死,无所恨 (古义:遗憾。 今义:怨恨。)15.单于视左右而惊 (古义:侍
5、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的两方面,用在数字后面表示概数支配,操纵副词,反正。)16.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17.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栽培,提拔。今义:名词,事业上的成绩。动词,完成(多指事业)。)四、词类活用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动用法,使归。)2.其一人夜亡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3.宜皆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来源:Z*xx*k.Com4.屈节辱命 (屈、辱:使动用法,使屈身,使受辱。)5.覆武其上 (覆:使动用法,使背朝上。)6.舆归营 (舆:名词作动词,用车子。)7.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8.欲因此时降武
6、(降,使动用法,使投降。)9.剑斩虞常已 (剑:名词作状语,用剑。)10.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11.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12.天雨雪 (雨:名词作动词,下。)13.羝乳乃归 (乳:名词作动词,生子。)14.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作动词,拄着。)15.武能网纺缴 (网:名词作动词,结网。)16.檠弓弩 (檠:名词作动词,用檠矫正。)17.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18.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19.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事:侍奉。)20.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21.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2.因泣
7、下沾衿 (下:名词作动词,落下)23.得夜见汉使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五、一词多义1.使数通使相窥观 (使者)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致使)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假如)2. 语 以状语武 (告诉) 如惠语以让匈奴 (说的话)3. 引 虞常果引张胜 (招供) 引佩刀自刺 (拔)4.食绝不饮食 (食物)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吃)廪食不至 (粮食)给其衣食 (食物)5.发方欲发使送武等 (派遣)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动)恐前语发 (被揭发)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打开)野芳
8、发而幽香 (开放)6. 通数通使相窥观 (派遣)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到)遂通五经,贯六艺 (精通,通晓)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通达,顺利)乐毅之徒通其意 (沟通)来源:学科网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遍,次)中通外直 (贯通,顺畅)7. 当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判处)当其欣于所遇 (正在的时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把守,占据)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应当)当窗理云鬓 (对着,面对)8. 去与武决去 (离去)相去四十里 (距离)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表动作趋向)我从去年辞帝京 (过去的)公然抱茅入竹去 (往,到去)六、文言句式A.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
9、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2.为降虏于蛮夷。 (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5.何以复加? (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见安所乎”。)7.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定语后置句 ,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C.被动句来源:学_科_网1. 见犯乃死,重负国2.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 皆为陛下所成就4. 缑王
10、等皆死,虞常生得D.省略句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省略“行”)七、选择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候:拜见C而收系张胜 收:逮捕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坐:定罪,治罪【答案】A【解析】 “阴”作“相与谋”的状语,是“暗中、私下里”的意思。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常果引张胜 引:牵扯,招供。B.幸蒙其赏赐 幸:希望C见犯乃死,重负国 重:又、再 D惠等哭,舆归营 舆:抬、抗【答案】C D【解析】C 重:更加。 舆:用车载。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
11、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与相同,与也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答案】D【解析】适逢,会同,被活(捉),活下去。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天雨雪 雨:下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除去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素:向来D自分已死久矣 分:料想【答案】B【解析】B项,去:同“弆”,收藏 。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年男子的尊称B皆为陛下所成就
12、 成就:造就、完成C兄弟亲近 亲近:亲近之臣D绝不饮食 饮食:给水喝,给饭吃【答案】B【解析】成就:栽培,提拔。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B.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C.惶恐饮药而死 单于视左右而惊 D.乃幽武置大窖中 见犯乃死,重负国 【答案】C【解析】A项,“所”,与“望”构成名词短语,是“所字结构”;名词,处所。B项,“与”,介词,跟,同;连词,和。C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乃”均为副词,于是;才。7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常能为汉伏
13、弩射杀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B单于壮其节 吾其还也C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则请立太子为王 以绝秦望 D见犯乃死,重负国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答案】D【解析】为:介词,替;被。其:代词,指苏武;还是。以:介词,把;来,表目的。乃:才。8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羝乳乃得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给其衣食 其冬,丁令盗武牛羊C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D效死于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答案】D【解析】D项,都是介词,在。A项,前是副词,才;后是副词,于是。B项,前是代词,他;后是名词,这;C项,前是衬字,无意;后是代词,我。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
14、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诚甘乐之A单于壮其节 B欲因此时降武C反欲斗两主 D羝乳乃得归【答案】A【解析】A项和例句相同,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B项,降:使动用法,使投降;C项,斗:使动用法,使争斗;D项,乳:名词做动词,生子。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欲因此时降武A、其一人夜亡 B、宁许以负秦曲 C、单于壮其节 D、且庸人尚羞之【答案】B【解析】降:动词使动用法。A、动词使动用法,使担负;B、在夜里,名词作状语;C、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D、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
15、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扶辇下除,触柱折辕 除:台阶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 祠:祭祀C 子卿壹听陵言。 壹:务必D自分已死久矣 分:职责【答案】D【解析】D项中“分”,应为“料想”。12下列各级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惶恐饮药而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加以老母系保宫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子为父死亡所恨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D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答案】C【解析】A项两个“而”都是连词,但前者表修饰关系;后者表递进关系。B项两个“以”是介词,但前者是“因”后者是“凭借”的意思。C项两个“为”是介词,介绍对象;D项前一个“因”
16、是副词,可译为“于是”,后一个为介词,可译为“凭借”。13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剑斩常虞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B反欲斗两主 吾妻之美我者C空以身膏草野 侣鱼虾而友麋鹿D羝乳乃得归 置人所罾鱼腹中【答案】D【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用剑;名词作动词,杀。B项,使动,使斗争;意动,认为美。C项,名作动;肥美滋润;名作意动,以为伴侣。D项,均为名作动,生育;用网捕得。故选D。14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阏氏,汉时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B.货物,泛称各种可买卖的物品。C.相坐,一人犯法,有关的人连同治罪。D.“节”是符节,以竹为竿,上缀
17、有牦牛尾。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答案】B【解析】货物,原指龟贝,古代用作货币。15下列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有南蛮、北狄、西戎和东夷之称。B.“郎”,官名。帝王侍从官侍郎、中郎、郎中等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差遣等。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D.“胡”,古代泛指居住在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答案】C【解析】“左迁”表示贬职。16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
18、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间229年的历史。C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干支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王公年次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D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斥候,侦察兵。阏氏,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如同王后。【答案】 B【解析】B项,“汉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通史”错误,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 故选B。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1)到了匈奴那里后,置办了财物赠给单于。单于更加傲慢,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2)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侮辱以后才死,更对不起国家。(3)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派人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1)中“币”,财物;“遗”,赠给;“益”,更加;“非”,不是。(2)中“及”,牵连;“见”,表被动;“乃”,才。(3)中“壮”,钦佩;“候问”,问候;“收系”,逮捕监禁。八、文学常识1.班固班固(公元32年一公元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人(
20、今陕西咸阳东北)。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文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补充】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其父班彪过世,班固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有人诬告,班固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入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遂后完成汉书的大部分写作。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参议军机大事,后窦宪
21、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未完成的汉书由其妹班昭完成。2.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记录帝王编年大事)十二篇,表八篇(记录诸侯关系表)。志十篇(曲章制度),传七十篇(公卿将相列传),共一百篇。后汉书是南宋范晔所著,记录东汉的史事。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二史”之-。“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第 7 页 共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