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正确看待笔记”导写及范文.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85635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作文“正确看待笔记”导写及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模拟作文“正确看待笔记”导写及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作文“正确看待笔记”导写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作文“正确看待笔记”导写及范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高考模拟作文“正确看待笔记”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东汉思想家王充有言:“两刃相割,利钝乃知。”比较可以让我们鉴别事物的好坏,明确自己的优劣高低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但是,印度哲学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比较也会让我们自卑沮丧、心志动摇比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两句名言,分别指向比较的利弊。比较让个人和社会得以发展,同时也会对人的身

2、心产生不利影响。材料意在引导考生辩证地、深入地看待“比较”,一分为二看问题,明白什么时候该比较,什么时候不该比较;应该比什么,不应该比什么。如应该比学习,不比吃穿;比奉献,不比享受;比拼搏,不比家世背景;比精神风格,不比安逸享乐等等。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首先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如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要善于比较,又要学做自己。然后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比较的利弊,考生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切入分析,如百废待兴的新中国于比较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于比较中创造了三年内造出原子弹、氢弹的奇迹;又如不少青年学生攀比心过重,危害身心健康发展。接着进一步指出我们该怎么对待比较,考

3、生可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持身则坦然心态,坚定心志,做好自己,独善其身;入世则放眼天下,汰劣择优,善用比较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最后,联系现实再次强调中心论点,辩证看待比较,于正确的比较中取长补短,成就更好的自己。立意:1.适时对比明优劣,于对比中正视自我。2.相较相长,自较自长。3.欣赏他人,完善自我,活出风采。【优秀范文】1双面比较(54分)有的人说:“有比较才会有进步”。还有人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比较是好是坏?究竟孰是孰非?这并不是几句话就可辩白的。大多数的我们,一出生就被拿来作比较,人无完人,总有不足之处被比较。这样的比较可能会让我们焦虑,我让我劳累。但是就像是一位著名的心

4、理学家说过的那样:“焦虑的心理状态,才是人类最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得不说,正是这种比较,让我们去有动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让这个世界进步。然而就算是这样的比较,要是不能正确对待它,自身过于偏执,也会带来不良的后果。就像是前几年沸沸扬扬的“大学生投毒案”。投毒者正是因为不能接受他人比自己优秀,才会酿下大错。更有一种不可取的比较,它的另一个名字叫攀比,即为物质上的比较。因为有了外貌上的比较,才会有无数人不惜花大价钱改变自己的容貌,甚至整容成瘾。正是因为有了财富上的比较,才会有“月光族”为了买名牌而成为“卡奴”。这样的比较,是一种迎合物质社会的媚俗表现,更是精神世界的荒芜。他们只想就凭借肤浅的表象就获

5、得尊重、获得地位。殊不知,这仅仅只能得到同样拥有这样的塑料价值观的人的认同,绝无法被主流社会所认可。而我们究竟该如何比较呢?其中一点就是更注重精神上的比较、性格的缺陷、思维的漏洞,这些都是我们该去比较、该去发现的。而在物质方面则不该迎合他人的口味,量力而行,成为自己才好。另一点就是要认清,比较是为了让我们发现不足、解决不足才存在的。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有了差距便尽力去弥补,但不必过于执着于此,比较并不是竞争,没有什么所谓的输与赢。如此看到,比较是好是坏难以定性,对于不同性质的比较,我们的态度也该有所不同。对于物质上的比较,我们该是不屑一顾、不以为

6、然的,而对于精神方面的比较,我们应该虚心接受、努力改正,却也不被它迷失了心性。比较永远存在,永远会对你对我甚至对这个社会产生影响。然而这个影响只取决于你我的态度与手段。2小议“比较”有人说:“正是有了丑的存在,我们才能比较出美。”诚然如是,人类都偏爱在比较中发现异同、认知世界,我们也或主动或被动的沦为比较的人或被比较的客体。然而,对于比较我们却应慎重看待。何为比较,无非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相同或相反属性的对比来辨别高下、异同。在当下社会中“比较”的现象普遍存在。外在相貌上诸如身高、“颜值”的比较,物质层面上财富、权势、社会地位的比较,内在上亦有着品味的比较,甚至文学上的比较都衍生出一门名为

7、“比较文学”的文学研究分支比较,本无可厚非,其产生有一定必然性。“千人千品,万人万相。”正如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个体先天基因上的差异带来后天身高、面容等外在差别,不同的成长环境及所接受教育的差异造成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上也呈现处巨大的差别。有差别就有比较,个体乃至于多元化社会下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精神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比较的盛行。而作为具备社会属性的群居动物,受趋同心理影响的我们无疑也希望通过比较来更好地认知自我及世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利昂提出过社会比较理论,他认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有着评价自己价值、意义的渴求,于是往往借助他人等外在事物作为比较的来源与标尺来认知、评估自我。恰如哲

8、学家拉康所说,自我之外的人、事物对主体具有能动的构成作用。正是在比较中,我们才明晰万事万物的高低、正确与否,才能修正自己的偏见与主观,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教训,明白自身的方向与实现价值的途径。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与先贤、道德楷模的比较中我们明白修身的重要性及方向;近代林则徐、魏源、李大钊等仁人志士抛去自大的心态开眼看世界,在与当时较为发达的西方社会的比较中认识到国家、社会前进的方向。以此观之,比较有其意义存在。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比较中必定有着一个作为来源或标尺的被比较对象。我们如何确定这一被比较对象的正确性及合理性?观今之社会,人们往往在与权威、巨人甚至是主流大众的比较中盲

9、从而沦为单向度的人,在比较财富与权势中价值观被扭曲、异化,在与所谓“成功人士”的比较中丧失了自我意义及价值的判断。阿兰德波顿有言,人类对自身价值的认定往往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社会。于是,“差生”与“优等生”比较,“平凡人士”与“成功人士”比较,甚至于个人的品味、审美都需要进行比较这样的比较,无疑是价值、人生取向上的一元化。“君子和而不同”,我们需要的是“求同存异”的比较,即肯定这世界存在如科学、真理、普世价值观等可以作为一个标准答案的被比较对象,但也应承认每个人审美、品味乃至人生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差别且缺乏唯一的标尺。同时,我们也应保持理性的思维,被比较的对象是否一定正确?被比较的两者是否可以也应存在差别?某两者的比较是否有意义?这些无疑都是我们在比较中需要理性思考的。毕竟,比较是为更好认知自我、世界,实现自我价值,而非让世界走向同质化。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